如果你有個兒子,這件事不要做,否則可能會毀掉他的情緒感知力

2020-12-11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俗話說得好: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很少有人聽過下一句:只是未到傷心處。

客觀上來說,其實人們對男孩也存在很多偏見,比如父母都不太願意看見男孩子哭,甚至將其認為是軟弱的表現,可男孩子也是孩子,誰又能控制得了情緒呢?

01相比哭出來,憋著才是下策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吳鎮宇的兒子費曼被爸爸管教得很嚴,即便心裡不舒服也不會掉下一滴眼淚,只在眼睛裡打轉。

只要爸爸一個眼神,費曼就立馬愣住。

吳鎮宇是這樣告訴費曼的:摔倒了不許哭,受傷了一定要回家。

因此,即便費曼不小心落水,他也是冷麵的,第一時間來上一句:他掉下去才知道這樣做危險,隨即開始數落。

費曼的情緒就一直憋在心裡,直到給他換好藥,吳鎮宇才說:「這麼勇敢,落水了都不哭。」

現在的費曼,是一個有著社交恐懼症、不願意在人前表露太多的孩子,這與他從小無法真實表達內心的情緒,有較大聯繫。

實際上,很多時候父母的焦急反應都是一種下意識行為,並不是不允許孩子哭出來,反而在「絕情」的行為下藏著一顆柔情的心。

可有時男孩子要比女孩子更脆弱,他們的大腦額葉比女孩發育得慢一些,情感更脆弱,且情感需求更旺盛。

所以,男孩子更易形成衝動又脆弱的矛盾體質,喜歡瘋玩,哭起來比女孩更嘹亮、更難收場。

只是,父母對女孩的關注會比男孩多一些,認為女孩子更敏感,因此有了偏見。

但實際上,男孩子的運動能力很強,更能發現身邊細小的事情,也更願意顯示自己的力量,自尊心也就更強。而且相比之下,男孩的情緒釋放比女孩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忽略。

越讓男孩不脆弱,他的情緒越壓抑,越容易出現問題。

嗯哼就是一個愛哭寶,但每次都會在第一時間贏得爸爸的關注,簡單直接地釋放情緒是件好事,後來在《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也是等嗯哼哭完後再講道理,效果就很不錯。

嗯哼總會在情緒平和後,告訴媽媽自己沒問題,並讓媽媽別傷心,情商槓槓的。

不讓男孩哭,可謂是教育中最大的偏見。因此,如果你有個兒子,這件事不要做,否則可能會毀掉他的情緒感知力,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父母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引導愛哭的男孩子,讓他學會正確釋放情緒。

02具體應該如何做?

1、該哭就哭,別憋著

孩子如果哭了,那說明真的觸及了他的底線,就讓他使勁哭一會兒吧,父母在一旁安靜陪伴就好,只要孩子不傷害自己。

當然,你也可以緊緊地抱住孩子,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對年齡較小的孩子,還要更溫柔些,輕聲地在他耳邊說:哭出來吧,你會好受一些。

孩子哭過一會後,再嘗試和他說說怎麼解決問題,如何總結情緒。

2、找到哭的真正原因

有時孩子的哭只是一種表象,背後可能會是敏感期,或者是真的受到驚嚇。

找到原因比止哭更有價值,父母要保持察覺,總結哪些情況下孩子容易哭鬧,哪些是孩子的情緒宣洩口,這樣才會更好地了解走進孩子的內心。

3、啟發孩子,協助他解決問題

在孩子情緒穩定一些的時候,引導他說出具體的情況,然後父母可以用「嗯哦啊」來引導孩子多說一些。

如果孩子還是情緒失控,可以提供一些選擇,讓孩子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應對,不至於驚慌失措。

父母要冷靜地找到適合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調整狀態,獨立解決。

能客觀真實地說出來很重要,父母可以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你現在感覺怎麼樣?你生氣時想做什麼?讓孩子有時間思考並且正面回答。

4、立刻回應孩子的需求

孩子哭,如果父母放任不管,他的心靈會受到嚴重的打擊,認為父母不夠愛自己。

父母第一時間的擁抱和傾聽,對孩子來說都是鼓勵,哪怕只是一個溫柔的眼神也很溫暖。

但儘量不要比孩子更難過,這樣會加劇孩子的負面情緒,當下的情緒是怎樣的、行為是怎樣的,就怎樣表現出來。

作為家有男孩的父母,同理心和情緒管理更加重要。男孩子必須敢於面對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男子漢,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允許他哭泣,而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管理情緒。

相關焦點

  • 人到三十就不要再做這四件事了,否則一輩子難有出息
    人到三十就不要再做這四件事了,否則一輩子難有出息文/觀心通史老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就是說,看一個人小時候的一些習慣,就能看出他未來是什麼樣子。這也說明了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不好的習慣可以毀掉一個人。人到三十歲時,這四件事就不要再繼續做了,否則一輩子都難有出息。第一: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三十歲是一個人的黃金期,也是事業的上升期。此時的你,無論從體力上還是精力上都是最佳狀態,這時候要把握好機會,建立自己的家庭。
  • 毀掉一個孩子,對他做這六件事就夠了
    前幾天,有位媽媽在後臺留言說:自己有次當著4歲孩子的面和朋友說了件孩子的糗事,孩子整整一天沒理自己。後來問孩子,孩子居然說自己讓他丟人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性格、脾氣、喜好以及自尊。不管孩子年齡多小,父母都應當好好尊重孩子,不要去觸碰孩子的底線,尤其是這幾件事!
  • 費斯汀格法則:永遠不要對自己做這12件事
    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卡斯丁心疼手錶,打了兒子的屁股,還責罵了妻子。妻子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溼,而卡斯丁卻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掉頭回家。
  • 離婚前後,這3件事千萬別做,否則自討苦吃
    離婚前後,這3件事情千萬別做:第一件事:在公眾場合說話要小心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外人在的場合,不要說太多你們婚姻中發生的事情。不要做這件事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在剛開始有離婚的念頭時,如果對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不熟悉的人談論太多你們夫妻的相處細節,細數伴侶的種種劣跡,會加速惡化你們的婚姻。
  • 如果有一天,發覺男生開始嫌棄你了,請堅持做這3件事
    但是隨著陳俊生和羅子君差異的很大,陳俊生的需求越來越多,他不再願意去聽妻子的抱怨,更不願意去聽妻子那些無聊的瑣事,所以在面對妻子的時候,他總是一副無聊的樣子,無論對方說什麼,做什麼事都不會激起他的興趣,他還動不動的把糟糕的情緒發洩給妻子。 在婚姻裡,如果男人有了這樣的表現,其實都是因為他在內心深處已經開始嫌棄面前這個女人了。
  • 如果有一天,發覺男人開始嫌棄你了,請堅持做這3件事
    但是隨著陳俊生和羅子君差異的很大,陳俊生的需求越來越多,他不再願意去聽妻子的抱怨,更不願意去聽妻子那些無聊的瑣事,所以在面對妻子的時候,他總是一副無聊的樣子,無論對方說什麼,做什麼事都不會激起他的興趣,他還動不動的把糟糕的情緒發洩給妻子。
  • 這6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否則孩子說過的狠話就會成真
    平時多觀察孩子和自己,在孩子和自己心情好時,和他多溝通,發現問題,及時改變自己。當然想要孩子說的狠話,永遠都不成真,最好是永遠,都不要做這6件事。2,不要讓孩子變成向外炫耀的作品,不要讓孩子為你的夢想失去自己。鼓勵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3,不要用你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不要讓你的面子犧牲了孩子的快樂。先接納自己,再接納孩子。4,不要用你對孩子的付出綁架孩子,不要沒有自己的生活一心只為孩子。和孩子之間建立適度界限。5,不要把抱怨孩子變成你的口頭禪,不要讓孩子成為你發洩的常用工具。
  • 大學輔導員:你習慣做的這2件事,其實正在漸漸毀掉你
    高校日常: 習慣了做這2件事,殊不知它正在漸漸毀掉你在大學裡面,我們多少會有幾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什麼事情應該是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相信很多人在心中都有一桿標尺,這道標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衡量的標準,但有些事情,是潛意識的,平時感覺不到
  • 戀人之間爭吵切忌做這四件事 否則他會離你越來越遠!
    戀愛睏擾著現在很多年輕人,有很多時候明明很愛對方,但不知道為何會越走越遠。有很多的感情越傷越少,有很多的人越想留越留不住,不是真心愛一個人就能長久,要學會如何愛,才能讓感情越來越好。戀人之間少不了的吵吵鬧鬧,有時候吵鬧是感情的調味劑,但是禁忌做以下四件事,否則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
  • 「跟他結婚五年,我好累呀!」如果你不明白這件事,以後會更辛苦
    平凡如你我,故事也精彩。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兩個人攜手前行,互相支撐,互相依靠,誰出的力多,誰出的力少,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力多的一方不要埋怨,出力少的一方也要心存感激。有時候他實在過意不去了,要來幫忙,但她總是讓他一邊待著。老大出生後,有一次他帶著兒子玩時,一時失手竟摔在了地板上,當時他們都驚呆了,回過神來趕緊去查看,好在沒什麼事。她抱著兒子哭了,說:「兒子要是有什麼事,我跟你沒完。
  • 3歲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
    可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有適合自己的處事方式。如果父母逼得太急,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3歲前,家長千萬不要逼孩子做這4件事。我不跟你做朋友了,不跟你玩了!」理由五花八門,或者是因為不小心被搶玩具,或者是因為有了不同的意見,又或者對方破壞了自己的作品等等。看到孩子受委屈,家長怎麼做?上前就幫孩子理論,還是逼著孩子用強悍的手段做自衛?事實上,只要孩子有交往,就一定會有衝突,這正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寶貴機會。
  • 職場中你想得到年終獎嗎?這幾件事不要做
    十一國慶長假馬上就要過了,這樣我們離過年也就不遠了,你想在過年給自己發年終獎嗎?我想大家都想在過年時,能夠得到年終獎,可是發年終獎的多少,又和自己的日常的工作表現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在工作中這幾件事一定不要做,做了,有可能你將沒有年終獎,嚴重地將會被炒魷魚。
  • 做這5件事,趕走壞情緒
    我們生活中總是充斥的各種不開心的時刻,心情沮喪又不知如何是好,壞情緒人人都有,但是有了解決方法,就可以把它們對生活的影響降至最低。當你心情不好時,也許可以嘗試以下5件事。這種反應是由於呼氣導致的,當你呼氣時,肌肉通常會隨之放鬆。而伴之放鬆的,還有人的壞情緒。一些研究者發現瑜伽也很有幫助,這也是深呼吸帶來的效果。聽安靜的音樂以及肌肉放鬆練習,同樣也能對平穩情緒產生一定的幫助。
  • 心理學:廢掉一個人的,從他做這三件事開始,你有嗎?
    人生在世,在大城市裡廢掉一個人很簡單,一根網線,一間狹小的房間,一個電話,就足以將一個人毀掉。他漸漸會因為所謂的舒適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什麼不想做,最後漸漸被社會淘汰。心理學分析,人的思想與他的行為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一個人擁有錯誤的思想,那麼他就很容易被欲望所控制,甚至會唆使他做出不好的行為,慢慢的一個人就會越發的走向平庸。據生活觀察,廢掉一個人的,從他做這三件事開始,你有嗎?
  • 這3件事足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還有很多人在做,其中有你嗎?
    我們要為這僅有一次的生命負責,所以我們都嚮往美好。但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上會有很多很多的絆腳石,我們只有把這些絆腳石踢開,才能在通往美好的道路上走得更穩。下面我們來說說3件可以毀掉你一生的事,如果你正在做,那就趕緊戒掉。
  • 心理學:婆媳共處,若你被算計,不要做這3件事
    老公一臉不耐煩的反問我知不知道他媽媽有糖尿病,我說知道,然後莫名其妙就來了一句那你還問。」兩個人吵架的期間,張女士的婆婆不僅沒有出言解釋,反而還倒打一耙,說是自己也不知道兒媳為什麼會做這道菜,並且還夾給自己吃。張女士的婆婆為什麼算計自己的兒媳呢?是張女士哪裡得罪她了嗎?
  • 把3個孩子送進斯坦福,媽媽傳授成功經驗: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
    這三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的優秀,並且他們的性格和能力的優秀程度都遠遠超過了成績。陳媽媽是如何做到把三個兒子都培養的如此成功呢?看看陳美齡分享的教育方法——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如果家長經常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比較,可能會令孩子失去信心,無法展示自己擅長的一面。而對於小朋友來說,自我肯定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孩子必定會備受打擊,自我肯定力越來越欠缺,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我不如別人」的想法。
  • 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孩子任性發脾氣時,這4件事你千萬別做
    這個時期的孩子任性發脾氣,家長有4件事千萬別做。第二件事:不要罵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經常對六歲之前的孩子施加語言暴力,會讓孩子形成負面的消極性格,產生自卑與內向的心理,而且害怕參加社交活動。第三件事:不要說教孩子沒有停止哭,說明還有情緒。對他來說,無論你說什麼都是噪音,說了也白說。
  • 晚上睡覺前,這三件事不要做,否則影響孩子健康
    尤其想讓寶寶長高的家長,一定要了解晚上睡眠的這兩個黃金期,第一個黃金時間,就是晚上10點到凌晨1點,是人體分泌生長激素的高峰期,如果能讓孩子在晚上10點就進入一個睡眠狀態,效果會更好。第二個黃金時間,就是在凌晨4點到早上7點,也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所以,家長在早上7點之前儘量不要叫孩子起床。
  • 領導千萬不要把這三件事交給員工做,否則就是自找麻煩!
    其實,最不好當的就是領導,如果出事情了,第一個責任人就是領導。作為領導,不論輕鬆與否,這三件事都不要交由員工去做,否則一定會吃大虧,自掘墳墓。一、關鍵問題的談判前幾年,我們公司正在與一個行業內的大客戶進行業務談判,談判到了關鍵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