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孩子任性發脾氣時,這4件事你千萬別做

2020-09-04 教子有方

昨天在超市看見一個4、5歲的男孩坐在地上哭鬧,媽媽站在一旁臉氣得通紅。原因很簡單,男孩想要貨架上的玩具車,媽媽不同意,於是男孩哭鬧,媽媽責備。

兩人僵持了好大一會,最後男孩被媽媽硬拉著走了,臨走時男孩還委屈地抽噎著。

這種在公共場合責備孩子的畫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面對任性發脾氣的孩子,一般家長會有兩種反應:

一種是妥協,只要孩子不哭,什麼條件都答應。

一種是拒絕,不惜動用「武力」,阻止孩子哭。

雖然這樣做,可能在當時有效果。可是,這兩種極端的反應,並不有益於孩子的性格培養。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說,2~6歲是孩子性情培養的關鍵時期,人一生中80%~90%的性格特徵、志向理想、生活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成型的。這個時期的孩子任性發脾氣,家長有4件事千萬別做。

第一件事:不要打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打罵容易引起身體傷痛,甚至是骨折,不利健康發育,同時,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不利於良好性格和品質的培養。

第二件事:不要罵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經常對六歲之前的孩子施加語言暴力,會讓孩子形成負面的消極性格,產生自卑與內向的心理,而且害怕參加社交活動。

第三件事:不要說教

孩子沒有停止哭,說明還有情緒。對他來說,無論你說什麼都是噪音,說了也白說。

第四件事:不要走開

孩子哭鬧是故意給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著他鬧,同時讓他看到你的態度。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緒,我建議你陪孩子看看這套《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它是一套專門幫助2-6歲孩子正當釋放壞情緒、培養健康心態的情緒管理繪本。

這套書一共有8冊。圍繞著生氣、害怕、悲傷、嫉妒、孤單等8種情緒,展開一系列故事,讓孩子隨著小主人公們一起經歷每一種情緒體驗的產生和變化,提高情緒認知與管理能力。

這套繪本在韓國受到了很多媽媽和孩子的喜愛,並被許多繪本館、幼兒園作為兒童情緒管理的經典讀本來做分享。

故事溫暖動人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小燈泡錫系列繪本」是由韓國國家青少年精神輔導中心特別策劃,匯集了韓國一線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

他們作為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專家,將引導孩子心理發展、情緒轉變的技巧,融入一個個溫情動人的生活故事、生活情境之中。

通過故事來教孩子如何正當釋放不良情緒,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心態,給孩子一段幸福積極的成長時光。

當你生氣時,憤怒就像是躲在你心裡角落的大猩猩,不斷膨脹、壯大,最後變成了一隻很大、很可怕的紅色大猩猩!

這種生動的表達方法,憤怒將不再是無法逾越的大山,孩子們也更願意去接近、了解自己的憤怒情境,一步一步地克服它。

當你有嫉妒情緒時,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甚至會不小心傷害到別人,這時候應該面對自己的壞情緒呢?把嫉妒轉變成積極的能量呢?

當你失去心愛的東西或受委屈時,悲傷的情緒就會產生,幸好這樣悲傷的時刻,有媽媽一直陪伴著我……

很多孩子都會怕黑,對神秘的黑夜有一種自然恐懼,或者會害怕自己腦海中想像出來的怪物……

有時候不管我們怎麼安慰勸說,都不能打消孩子內心的「恐懼幽靈」。

但在故事中,孩子們卻能隨著畫面,盡情地宣洩自己心中的害怕,無論是害怕黑夜、害怕媽媽不在還是害怕小夥伴嘲笑自己,都是沒關係的。

通過故事讓孩子認知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是管理情緒非常重要的環節,很多時候正是我們的「不接納」,才導致孩子的情緒積壓。

比起「逃避情緒」,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怎麼理解情緒、處理情緒;當情緒出現的時候,你怎麼帶著孩子,把這種「失敗」變成一次彼此理解的機會。

我們不能隨時感知孩子內心的「暴風雨」,也不能永遠做他們的保護傘,但可以在孩子全心全意依賴我們的時候,引導他們感知我們無盡的愛慢慢學會內心強大,情緒穩定,更加豁達地認識這個世界。

這套情緒繪本一套8冊,性價比很高,團購價只需39.8元!數量有限,點擊下面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坦言:孩子出生頭6年,家長管好這4件事,將來更容易成才
    越是深入的了解家庭教育和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我就越是覺得孩子出生頭6年,實在是太重要了!李玫瑾教授曾坦言,在孩子出生頭6年,家長要管好這4件事,將來孩子更容易成才,定會感激你!李玫瑾教授認為:6歲之前,父母應該有意的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
  • 千萬不要對孩子做這三件事,再生氣也別做!影響孩子一生
    這時,父親把孩子帶到木樁前,語重心長的說了這麼一番話:你做的很好,但你看木樁上卻永遠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洞。我們生氣時對別人說的話,就像木樁上的釘子,釘在別人的身上,哪怕最後拔出來了,也給別人的心上留下傷疤。
  • 育兒專家李玫瑾:想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你要做對這幾件事!
    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依戀,父母需要及時滿足他們的身體需要。3-12歲的兒童需要規則,父母必須說「不」。年幼的兒童需要選擇的權利,父母需要耐心並將其視為朋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年心理學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無數案件和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了這一問題。
  • 羨慕別人家孩子情商高?李玫瑾:父母做好3件事,你家娃也能做到
    李玫瑾說過一句話「父母行為影響孩子人格」,所以在她看來,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情商高,家長不如做好三件事,這樣你家寶寶也能做到哦。那麼具體是哪三件事的,感興趣的家長不妨一起來隨我了解下吧!在家不亂發脾氣有些父母可能因為工作或者是生活中出現了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經常跟自己的伴侶吵架,或者亂發脾氣,完全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感受。長期如此,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日後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喜歡發脾氣。
  • 教育男孩與教育女孩不同,李玫瑾建議,家長要捨得做這三件事
    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對於不同的個性特徵的孩子,家長需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態度。就性別來說,對待男孩和對待女孩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教育男孩家長不能總是心軟,因為男孩子以後是家庭的頂梁柱。李玫瑾教授建議,教育男孩要捨得這三件事。
  •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老說不公平,要怎麼做才公平?心理專家2招突破盲點
    1、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從哪幾個方面管呢?例如克制任性,防止壓力,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學會挫折等6個方面。2、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
  •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大學的罪犯心理學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寵愛孩子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溺愛,被溺愛的孩子沒前途。」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只需做到4不要,輕鬆解決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當孩子哭鬧時,你通常是如何做的呢?果媽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父母在孩子任性或哭鬧的時候,通常會有這麼4種做法,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哦。正如,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所說:"孩子哭鬧時,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是試圖阻止。要知道哭鬧、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才是。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出現這4種叛逆,該打就打,父母別慣著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牽掛的事情,很多父母會選擇聽從一些教育專家的建議,李玫瑾教授就是廣受父母喜歡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參加一個節目的時候就犀利地指出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的叛逆行為,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的叛逆行為,因為這段時間正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
  • 孩子睡眠無小事,睡前30分鐘,家長千萬別對孩子做這4件事
    導讀:孩子睡眠無小事,睡前30分鐘,家長千萬別對孩子做這4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眠無小事,睡前30分鐘,家長千萬別對孩子做這4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8歲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否則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8歲前,千萬別逼他做這4件事:「我害怕」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在「家長千萬別做的10件事」裡,提出的第一條就是: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媽媽,你這簡直就是作業驚魂!你就不能耐心點嗎?」,恭喜你,這是好事。
  • 8歲前,有4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去做
    孩子8歲前,千萬別逼他做這4件事:每個孩子都不是天生勇敢。女孩可以怕黑,男孩也可以怕蟲子。想想看,你小時候,是不是也曾經被某種軟體動物嚇得腿腳發麻?當孩子說「我害怕」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先接納,再克服。允許他害怕,尊重和理解他的感受。千萬不要嘲笑他:「這有什麼好怕的!」
  • 李玫瑾: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打,否則以後難改正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時,父母們千萬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改正。李玫瑾: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打,否則以後難改正,我才會去尊重你。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 李玫瑾直言: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6歲後就難改了
    ,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李玫瑾教授還曾指出: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過了6歲就難改了。一、對長輩亂發脾氣現在很多父母奉行快樂教育,以「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這就導致孩子對父母、長輩沒有一點敬畏心,更不懂得尊重。
  • 孩子任性、發脾氣怎麼哄都沒用?改變孩子過度任性巧用這4招
    同事家孩子林林是個非常任性的孩子,有什麼事不依著他,就會撒潑打滾,連哭帶鬧。對此同事拿林林是一點轍也沒有。林林特別愛吃糖,只要家裡有,無論同事藏得有多嚴實,他都能從角落裡給翻出來。同事經常教育林林說,糖吃多了會蛀牙的,嚴重的話就得去看牙醫了。可這些話林林根本聽不進耳朵裡,仍然我行我素,他自己想吃的時候能一連吃好幾塊。
  • 李玫瑾:教育男孩,家長要"捨得"做這三件事,兒子將來少走彎路
    教育專家李玫瑾表示,在教育男孩的這件事情上,要捨得做這三件事情,孩子將來才會少走彎路因為在很多家庭還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他們認為男孩是家裡唯一的頂梁柱,而女孩就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所以會特別的重視對男孩的教育問題。教育專家李玫瑾也認為,在教育男孩的這件事情上,有三件事情要特別特別的關注,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加有出息的男孩。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打,長大後不容易改正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假如說,當一個5歲的孩子,和父母鬧彆扭的時候,你說這麼小的孩子和父母鬧矛盾,他最多是在地上爬行不走罷了,但是當他14歲的時候,和父母鬧彆扭,他可能離家出走,然後選擇自殺,到那時候你該怎麼面對這件事情?
  • 李玫瑾:別在埋怨男孩難養了,「捨得」三件事,孩子不會沒出息
    李玫瑾:別在埋怨男孩難養了,「捨得」三件事,孩子不會沒出息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表示:如何讓孩子將來有出息,要讓孩子捨得做三件事。‍‍‍這需要家長做到捨得放手,不過分溺愛男孩,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該做的事,逐漸養成獨立的心態去做獨立的事情。
  • 如果你家孩子有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李玫瑾為你撐腰
    教育孩子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的時候是不用立規矩的,及時有些時候他們的行為對家長很不尊重,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很多人都在宣傳人人平等,以及家長應該尊重孩子,這樣的想法是沒錯的,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做這些事的前提,是孩子能體諒家長。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後想改就難了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她曾在一檔節目上,談到了當代父母在教育上的一個嚴重的弊端:,不要總想著孩子還小,其實小孩子什麼都懂,你先走若不能幫助孩子糾正,那麼孩子長大後還是發脾氣、摔東西或者打人,你想管都管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