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法學系,從事法律相關工作七餘年,擔任四川履正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管理合伙人。在老所傳承的道路中不斷探索前行,並採用新型」網際網路+」模式,充分發揮網絡效應多媒介傳播,讓律師服務更專業、服務更精準,組織協同的模式,構建平臺、用戶、律師間更緊密的客戶關係。致力於培養專業律師團隊和資深顧問團隊,通過過硬的專業水平和專業技能打造全國大型綜合性律師事務所。
四川履正律師事務所
四川履正律師事務所定位於「網際網路+」機構及開放交流平臺,堅守「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團隊理念,立志打造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區強所。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全球商務法律服務,讓客戶滿意,為客戶創造價值。自成立以來,履正一直向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電商化方向發展探索及改革,現已建立了先進的管理體制及專業化團隊作業模式。經過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與改革,履正律所已成功從傳統律所向新型律所轉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履正律所發展道路上的成就無不歸功於律師精湛的專業能力及優質的團隊化作業朝著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電商化方向不斷改革,並以一流的律師團隊、專業的行政服務、堅韌的黨建精神為依託,竭力打造一個更具影響力與號召力的律師生態圈。
Q
ALB:請您分享一下您從入行至今的職業歷程?
宋主任:本人雖然不是律師,但從事法律行業已經7年有餘。從業之初,我服務於亞洲地區一家大型知名律所,剛開始時只是一名普通市場人員,後來擔任該所在成都和寧波區域市場總監。2016年,為了順應法律市場的變化,我加盟了四川本土最大企服公司投資的某律所聯盟,先後擔任過該聯盟總部律所執行主任、聯盟全國支持總監等職位,期間主管全國分所設立、加盟、招商等事宜。在2016到2019年的三年多裡,我對律所市場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隨著律所市場化的概念越來越被行業所熟知、接受和認可,非律師職業經理人這一角色也在這幾年走進人們的視野,並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各家律所都有了非律師出身的管理者。然而,真正能掌握律所管理精髓的人並不多,這些年的工作經驗也讓我逐漸形成了一套針對律所管理的觀點和理論。由於出身並非律師,我會更多地從商業角度或者企業管理角度去看待律所的管理和發展問題,這也逐漸指引我真正找到了我在這個行業中的角色定位:「律所職業經理人」。在我看來,術業有專攻,技術型人才就應該主攻技術,業務型人才就應該主攻業績,在這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個天枰,而這個天枰就是「職業經理人」。在律所遇到任何發展、管理問題,需要做出決策或協調時,職業經理人會權衡利弊,做出合理的決定。
Q
ALB:在人才管理和培養方面,您有何經驗?
宋主任:在管理方面,我崇尚稻盛和夫的「人本管理思想」。我認為,在法律行業,人才培養需要建立好「能力-平臺-收入-發展-情感」的體系。律師們處於不同階段,其需求必然不同,我們需要根據這些不同的需求去匹配相應的管理機制。
而對於人才培養,履正一直踐行著自主培養的理念。無論是管理類人才、業務型人才,還是專業人才,我們都堅持自主培養,使其適應並認同履正的模式、理念和文化,這樣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達到更高的人才留存率。
Q
ALB:您致力於在律所內部培養怎樣的文化?律所文化又有著怎樣的重要性呢?
宋主任:律所文化是整個律所的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它能正確指引所有人朝著同一個方去前行,能夠統一思想,統一步伐。履正以「崇法民安定,和諧千萬家」為使命,秉承「躬行以正道,履行以正義,踐行以正直,修行以正言」的價值觀。
Q
ALB:對於律所擴張,您有著怎樣的策略?
宋主任:我先後在亞洲超一流大所和四川本地最大企服公司投資創建的律所聯盟擔任過不同職務,這兩家律所發展的共同點都是全國布局、快速擴張,但兩者也有很大的區別。前者在全國各地開設分所均只是以品牌優勢吸引當地律師加盟,這一般需要2年左右孵化期才能在分所所在城市站穩腳跟。這種模式最大的弊端在於,如果分所在當地沒有找到有影響力的人擔任執行主任,那麼發展起來會很慢;而後者採取聯盟命名的方式,更加注重管理的延續性和模式的可複製性。一般情況下,到一個新城市開設分所只需要派駐兩名成熟管理者就能很快搭建起營銷團隊,有了案源支撐,後期律師加入的積極性不言而喻,一般三個月左右就能實現盈利。相比之下,後者的模式對於當地政府吸引力更強,不僅為當地貢獻了稅收,而且能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為高校法學生就業提供了新路徑。
未來,我們的律所擴張策略則將會是這兩種模式的結合:既注重創新能力、模式複製、管理延續,同時又要形成品牌效益。
Q
ALB:對於如貴所這樣規模的律所來說,在這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您認為目前您作為律所的管理合伙人,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在哪些方面存在改善的空間?
宋主任:目前我們還不能自詡成功,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是履正之所以能取得現階段的成果和水平,關鍵因素就是專人做專事,每一個部門分工明確,各自轉動各自的「發動機」,實現標準化、流程化、數據化管理,讓各崗位的人員能夠真正輕裝上陣。
作為管理合伙人,我認為我的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本身職業經歷所涉及行業的多元化使我在看待律所管理和發展的方向上不會局限於本行業,而是會從各行各業中吸取精華並運用於律所管理中;二是我們的數據管理十分完善,從每個人的行為數據到業績數據,再到辦案過程和最後的結案數據,每一項數據都會匹配專門的流程與標準,每項標準都有專人定期檢查。
未來,我們將建設專家庫,同時,隨著青年律師逐漸成長起來,我們還需要建立起一套既適合他們未來發展、又能讓新一批青年律師順利接班的承前啟後的發展體系。這些將是我們下一步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