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兩天,在北侖柴橋萬景杜鵑良種園裡,市人大代表、80後「花二代」沃科軍正在花田實驗室裡忙碌著。他說:「杜鵑的品種有500多種,在北侖,多以西洋杜鵑和春鵑為主,花期集中在春節前後和春季。『五一』以後,開花的品種較少。」
沃科軍向花農介紹:「以前我只是頻繁育種,但出門開過眼界之後,發現在日本等國外,像杜鵑這類花木主要應用於盆景藝術,於是在跟專家交流後,我就更加堅定了目標。」
柴橋素有「中國杜鵑花之鄉」的美譽,該街道下轄的34個村,村村種植花木,柴橋花木產業從無到有,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無論是花木品種、種植規模還是從業人員,與產業發展初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近年來,苗木產業也由「粗放型」向「精品化」轉變。為帶領轄區花農,共同抱團打造精品苗木,連日來,柴橋瑞巖社區苗木「精品化」助農增收項目的負責人王慧組織轄區花農赴柴橋萬景杜鵑良種園參觀學習,希望花農通過種植技術的交流學習,走出一條高品質的苗木發展新路。
在種植園裡,花農們看到一株株精心「打扮」的杜鵑,它們在經過造型之後價格至少翻一番,可以說是身價暴漲,而且深受上海、深圳等地市場的青睞。
據悉,今年柴橋啟動苗木「精品化」助農增收項目,也是得益於去年花匠關愛項目取得的成績,在種植技術、銷售渠道等方面幫助困難花農得到有效突破後,瑞巖社區根據實際存在的花木品種老化、花木附加值低、精品化生產經營氛圍低下等現狀,計劃通過開發花木精品苗,使花木的品種和質量得到轉型升級,為有需求的花農切實解決生產技術、信息、銷售等難題,為幫扶對象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
目前通過精品化助農項目,幫助花農30餘人,已賣出五針松、茶梅、西洋杜鵑、羅漢松等花木1000多株,經濟價值高達120萬元。
瑞巖社區黨委書記王慧表示,參觀「家」門口的花匠工作室讓更多花農了解市場一手信息,在精品苗種植技術、造型、銷售等方面得到了指導、幫助,對轄區花農製作微型盆景做了有效引導,讓花農培育附加值相對高的品種增強了信心,花農也相信精品花木轉型是未來苗木發展的趨勢。
如今,「花二代」已被時代的浪潮推到了產業發展前沿。他們以敏銳的洞察力、超強的行動力,接力父輩的花木產業,在傳統中注入現代元素,成為帶動柴橋花木產業爬坡過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
(北侖發布綜合編輯,資料來源:甬派客戶端 通訊員 葉晶晶 樓妍伶 記者 厲曉杭,封面圖:陳張坤)
猜你喜歡
原標題:《帶貨120萬!北侖「花二代」幫助花農闖精品之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