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人民整體進入小康社會的今天,教育資源也有了極大的增長。雖然應試教育還無法轉變為真正的素質教育,但是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體系都有了很大的擴充和進步,校外的各類興趣培訓班更是品類繁多。家長關注的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儲備,更多的是性格的塑造、思維的訓練和身體的鍛鍊。身體不僅是革命的本錢,更是一切的本錢。無論是出於促進身體發育、體質提升,還是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讓其受用一生,家長認識到了體育鍛鍊的重要性。建國以來,國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可是未成年人的身體素質卻退步了。因此,教育部對於體育教育更加重視,廣州市的體育中考佔據了70分,雲南省首先讓體育中考分值達到了100分。
在選擇運動課程之前,家長們先要弄清楚體能和運動專項的關係。運動專項比的是最終的運動表現,運動表現能力受兩個方面影響,專項技術和體能情況。舉個例子,頂尖的籃球運動員一定是具備嫻熟的球技,頂尖的身體素質和強大的心理素質。詹姆斯不一定是籃球技術最全面的,但一定是綜合身體素質最好的,才能在36歲依然保持聯盟頂尖的水平,並且很少受到傷病的困擾。因此,不同的運動專項都有相對應的體能訓練。對於未成年人,身體處在發育階段,運動表現能力受到限制,在進行運動專項訓練的過程中更側重專項技術,不適宜大強度的專項體能訓練。低齡兒童在進行運動專項訓練時還會遇到以下問題:1,理解能力有限,無法領悟並完成複雜的動作;2,專注度有限,運動專項技術訓練相對枯燥,不容易堅持;3,因身體條件不同對於不同運動專項訓練的適應能力不同,而家長們忽視了。當然,也有很多對於某些運動專項天賦很高的小朋友,也能夠在很小就專注於技術訓練,家長可以考慮讓他發展為職業運動員。接下來,我對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運動的方式做一些建議。
低於2歲的嬰童,孩子剛學會走路,活動能力受限制不需要過早開始運動訓練。孩子在日常活動中能夠站穩、走穩就夠了。2至3歲,絕大部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平穩的走路或是小跑了,適合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一些親子活動鍛鍊。這個年齡段孩子會在早教機構做一些簡單的訓練,目的是培養獨立性、增強對老師指令的敏感性和具備一定的規則意識。
3至5歲,是一般孩子的運動啟蒙階段,這個年齡段可以考慮讓孩子參加運動鍛鍊了。5歲以前的孩子,家長們不用急於讓孩子嘗試運動專項課程。孩子們對運動專項是沒有概念的,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麼要一直做同樣的動作。他們的意識裡只有好玩或者不好玩,他們需要的是非重複的、簡單能模仿的訓練內容。因此,兒童體適能應運而生了。在運動啟蒙階段,體適能課程不會教授任何專項技術,要的就是讓孩子覺得好玩。課程內容的設計主要是提升孩子對指令的敏感性,神經的興奮度,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平衡感和協調性。藉助大工具讓孩子天生具備的行走、跑動、攀爬、跳躍等身體本能得到釋放。達到培養運動興趣、促進生長發育,為運動專項表現打好基礎的目的。也有不少機構推出了啟蒙階段的運動專項課程,比如遊泳、騎馬、輪滑、平衡車等等,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培養興趣為目的,還談不上運動表現能力。
到了5至7歲,幼小銜接階段,經過前期的體適能訓練的孩子能夠很快適應運動專項課程。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能夠理解複雜的動作模式。孩子的專注度有了很大提升,能夠堅持單一重複的技術訓練。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平衡感有了很大提升,能夠完成較高難度的全身性動作。還是舉籃球的例子,一個簡單的運球動作,需要孩子具備下肢肌耐力、核心控制力、上肢協調性,手不夠大都會影響動作的熟練度。而傳球、投籃對孩子們來說需要的是基礎力量和爆發力,沒有相關的身體素質,技術訓練都無法開展。這個階段的體適能訓練就要開始教授專業的跑、跳、投等動作模式了;協調性也有了更高要求,開始學習跳繩;平衡性的訓練更側重於小肌群力量(踝關節、手指手腕)。還要加入低強度的爆發力、心肺耐力訓練適應更高運動表現的要求。
7至9歲,挺拔增高階段。隨著學業任務的加大,孩子容易出現含胸駝背的不良體態。另外進入了青春期,身體二次發育,容易出現肥胖問題。但是機遇一定和風險並存,這個階段又是身高發育的黃金期。因此,孩子的科學訓練是很關鍵的。該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度、理解力都沒有問題,但是開始進入叛逆期,教練對孩子的心理狀態要把控要到位,既要保證課程趣味性又要維持教練的威嚴。體適能課會安排較複雜的協調性訓練,快速移動腳步訓練,核心力量訓練,下肢爆發力訓練和高強度心肺耐力訓練。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身體天賦已經得到完全的展現,家長們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體條件選擇運動專項課程讓孩子參加。只要規律的訓練,這個年齡段小朋友的進步是最快的。
到了10至12歲的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說,小升初的體育考試和體育中考是一個眼前的任務。如果孩子從小有接受體能的訓練,考試拿滿分是不難的。對於平時缺乏鍛鍊、體能狀況不佳或是體重偏大的同學,及早開啟有針對性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而這些孩子往往都是不愛運動的,所以開始的訓練強度不宜過大。三大球的基礎技術訓練可以早點開始,體能方面先幫孩子打好基礎,提升基礎力量和耐力。教練應該根據孩子的身體條件建議選考的項目,一般會選擇跳繩,練習不受到場地的限制,技術過硬、體能足夠拿滿分是不難的。對於最難的耐力跑或者遊泳,前期還是以提升肌肉耐力為主,考前6個月再制定心肺耐力的訓練計劃,但對於體重超標的同學,肌肉和心肺的壓力會更大,需要配合教練的飲食建議降低體脂。
最後,想說明的是體育鍛鍊和文化課學習的關係。到了小學高年級、初中階段,孩子們學業的壓力加大,家長們開始擔心從事體育鍛鍊會影響文化成績。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和觀察,這一點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家長們考慮的是應該怎麼幫孩子分配各項學習的時間,更應該培養孩子自己規劃時間的能力。成績最好的孩子一定是學習效率最高的,而不是學習時間最長的。我的一個初中班同學,文化成績和體育成績都是班裡最好的。孩子是需要有愛好的,而運動是非常好選擇。孩子的體質好了,精力充足了更能幫助文化課學習。從長遠出發,保持健康的體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能讓孩子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