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母親的含義是影響。
武漢又一次上了新聞,這次卻是因為女孩兒在地鐵上毆打母親。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因為上錯了車,情緒激動的女孩兒責怪媽媽為什麼不記住車站,後來直接開始上手,用腳狠狠踢向母親,旁邊路人過來勸阻反而被女孩兒動手打。
視頻播出後,網友評論幾乎一邊倒,都在譴責這位女孩兒:
這要是我的女兒,早就一巴掌打過去了!
太氣憤了,這不就是現實中的白眼狼嗎?
養兒育女,最大的悲哀就是養出一個白眼狼,到晚年的時候,別說享福了,還要被啃老。
在輔導班的是帶過一個學生,當時他三年級,有一次跟他母親聊天,他母親很無奈:小時候還行,現在越來越不懂事,晚上讓他洗澡,不願意洗澡自己開門就跑了,這也就是離他姥姥家近,不然出事兒可怎麼辦呀?
還有一次我們搬家溫鍋,請了好多親戚朋友,就讓他舅舅去接他,結果這孩子在校門口等了一會兒沒人自己走了,給我們急的人仰馬翻。
我就想著,孩子跟我們有緣,投胎來到我們家就是緣分,基本上他要什麼我都會給他,酸奶一喝就是四五盒,從來不捨得為難他,誰知道成這樣了呢!
那就是了,那些內心總是內疚、總是覺得對不起孩子的母親,很難養出懂事的孩子,相反,還很容易把孩子養成白眼狼。
內疚的母親氣勢弱
「今天孩子不聽話,我大聲訓了他,會不會對他造成傷害呀?」
「今天我兒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搶去了,他哭了,以後會不會變得膽小呢?」
經常有寶媽這樣諮詢我,我都會告訴她們:不用擔心,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要強大很多。
內疚的母親心裡總是會害怕對孩子造成傷害,總是以孩子為中心,總怕給不了孩子最好的,結果卻發現在自己的縱容下,孩子變成了白眼狼,或者變成了自理能力差的人。
《罪愛》這部電影的原主叫楊鎖,餓死在家中,之所以被餓死不是因為殘疾,而是因為懶惰和自理能力差。
楊鎖的出生讓父母很開心,捧在手心怕化了,據鄰居們回憶,楊鎖8歲的時候父母還捨不得讓他走路,下地幹活的時候經常用擔子挑著楊鎖,或者用簍子背著。
楊鎖父親去世後,母親並沒有試圖讓楊鎖長大、自立,而是繼續溺愛他,後來母親離世,楊鎖的生活徹底崩塌,不會幹活,甚至連自己的衛生都保持不了,他吃飯全靠鄰居接濟,有時候鄰居給了生肉,楊鎖都懶得把肉煮熟。
如果母親總是對孩子抱著內疚、歉疚的心思,那麼在跟孩子相處時,氣勢會變弱,孩子也可以感受到母親的這種情緒,孩子不會認為母親為自己付出很多,而是會感到媽媽的內疚,從而會認為:媽媽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那些實現不了的事情就是對我的虧欠。
在這種不健康的親子關係下成長,孩子就會容易被養成白眼狼。如果不想把孩子白眼狼,就要改變這種親子關係。
改變內疚心理:我們並不對孩子虧欠孩子什麼,雖然現在不提倡打罵孩子,甚至不提倡養孩子就是為了防老,但我們依然有責任和義務將孩子養成懂事的孩子,能夠肩負起責任的孩子,而不是一個白眼狼。
對待孩子的教育要溫柔和堅定,無論孩子是怎樣的,我們都要愛孩子,這是對孩子的溫柔,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心思,讓孩子內心有愛。
對於孩子不正確的習慣想法要幹涉,並且要讓孩子知道媽媽也是有底線的,不是什麼都可以做的,這是對孩子的堅定。
溫柔和堅定並存才能養出一個懂事、有責任心的孩子。
正確愛孩子:樓上樂樂媽媽性格比較溫婉,對愛孩子也比較寵愛,如果在跟其他小朋友玩兒的時候,樂樂受了欺負,那麼接下來幾天你會發現:樂樂媽媽基本不會再讓樂樂跟欺負他的小朋友接觸了。
這顯然是錯誤得愛孩子方式,總是讓孩子逃避問題,看似是保護孩子,其實潛意識是在告訴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躲避。
對孩子過分溺愛,則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的能力。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未來打算,讓孩子將來有立身安家的本領,因為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