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堂屬違規辦學」
早報記者 俞立嚴
全日制私塾究竟能走多遠?昨天,早報報導已悄然在上海開辦近一年的「孟母堂」之後,以私塾教育徹底替代小學教育的實驗性教學方式引發社會各方強烈爭論。一方面,不少
家長致電早報主動詢問如何報名;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昨天對「孟母堂」亮出紅燈。閔行區教育局普教科科長陳健表示:「如果查實是違規辦學將按規定處理。」
「我想把6歲的小孫子送過去。」昨天,市民李老先生致電早報,詢問「孟母堂」的報名方式。他說,全家在看到報導後都認為可以嘗試這種全新的教育方式。除了李先生之外,其他家長也躍躍欲試。他們表示,如果「孟母堂」辦學穩定、符合國家規定,他們也會考慮為子女做出選擇。
然而,在了解了「孟母堂」的實際辦學情況後,教育主管部門昨天明確給予了全面否定的態度。「我很吃驚。」閔行區教育局普教科科長陳健這樣表述她得知「孟母堂」情況後的第一感覺。她表示,依據有關法規,「孟母堂」不具備向適齡學生開展義務教育的資質。「如果查實,一定要按規定處理。」
「它不是學校,也不可能成為學校。」陳健說,如果「孟母堂」確定在閔行區開辦的話,那麼就需要向閔行區教育局的成職教科和民政局有關部門申請社會力量辦學資格,兩部門在審核通過後頒發資格。但該資格只意味著「孟母堂」能開展非學科教育,即音樂和美術等,而不能教授語數外等文化課,更不能取代義務教育中小學的職能,否則就是違規辦學。
對於能不能直接成為民辦學校進行招生,陳健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招生的民辦中小學必須要在資金、校舍硬體、師資軟體和學生人數等各個方面達到政府的規定要求,「以孟母堂現在的情況來看,差距太大了。」此外,陳健也否定了「孟母堂」掛靠在某所學校名下的可行性,因為這在許可證、財務稅務登記等方面都不合規範。
同時,對於之前「孟母堂」有關負責人表示,學生家長會自己想辦法為子女在一般小學變相保
留學籍(即先完成報名,此後不上課但參與小學考試)的方式,陳健也提出了明確質疑。她說,上海目前對中小學生學籍的管理非常嚴格,學校絕對不準在學籍上做手腳,而且自今年7月起,上海新的學生社保卡(學籍卡和社會保障卡合一)開始發放,技術上更加嚴密。
「孟母堂的開辦有違於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方針。」陳健最後強調。
孟母堂承認還不具備辦學資格
早報記者俞立嚴 可是,在獲悉了教育主管部門的態度後,上海「孟母堂」的負責人呂麗委還是堅持其辦學思路。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她甚至在許多問題上給予了針鋒相對的回應。
「我們現在的確不是學校。」呂麗委首先承認,「孟母堂」還不具備小學的辦學資格,她多次強調「孟母堂」現在依然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長自己選擇的教育子女的一種方式。
對於成為民辦學校進行招生,呂麗委稱這是「孟母堂」的理想和目標,他們正在努力爭取。呂麗委說,「孟母堂」一旦成為民辦學校,肯定會堅持現在的私塾式教育,而對於教育部門有關辦學硬體軟體等方面的標準,呂麗委則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
呂麗委還認為,「孟母堂」並沒有違背國家的義務教育方針,因為教授給學生的知識完全達到了義務教育的要求。當然,由於初創,「孟母堂」的確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她希望有關部門能給予更多的發展空間。
但是,不可迴避的是學生學籍等現實問題,這關係到「孟母堂」的學生以後的出路。對此,呂麗委的說法有很多,她說「孟母堂」部分學生的家長戶口並不在上海,家長們最終如何解決,「孟母堂」不會幹涉。而另一方面,「孟母堂」還是希望能通過今後成功轉型為民辦學校來徹底解決學生的學籍問題。
「我們也是在為國家培養人才。」最後,呂麗委希望有關方面能夠理解「孟母堂」的辦學初衷。
連結
行事低調的孟母堂
孟母堂式的私塾化教學形式產生於1998年左右的廈門,雖然是民間的教育形式,但基本上不像許多民辦學校一樣做大面積的媒體廣告和宣傳,行事一直比較低調。上海的「孟母堂」只是通過一家傳播儒家經典的紹南文化公司在其網站上透露了一些情況,同時通過親朋好友發展學生。
「剛開始只是想教自己的孩子。」上海「孟母堂」的創始人呂麗委稱,丈夫家在上海,2005年她從廈門來到上海時,只是想教育好自己和好友的孩子才想到開「孟母堂」,2005年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兩三個孩子,之後才通過家長私底下的介紹陸陸續續地增加。
因為家長都是親朋好友,所以呂麗委透露,「孟母堂」一年來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費用上都是家長們彼此平攤,而老師的工資則是家長們按照目前上海一般學校老師的行情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