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各地悄然興起「私塾」辦學熱,隨著上海的「孟母堂」和成都的全日制私塾被相繼叫停,各地想辦私塾的國學愛好者不得不望而卻步。
在湖南岳陽縣張谷英村,有一家私塾卻仍舊書聲朗朗,報名就讀者絡繹不絕。
這家叫做「五峰新私塾」的私塾於2007年開始興辦,目前有60多個弟子,除了張谷英村本地的孩子,還有很多是從長沙、郴州、平江等周邊地區專程趕過來的。一些外省家長得知這家私塾的情況,也紛紛打電話要求報名。
教四書五經學禮樂
「五峰新私塾」的老師平時主要教學生四書五經、禮樂書畫。教室裡掛著孔子《萬世師表》的畫像,四周的牆壁上貼滿了古代經典故事的噴繪,如《嶽陽樓記》與《萬裡負米》、《懷橘遺親》等二十四孝圖,還貼了一張巨幅的人體器官圖。右邊的牆上還有一幅對聯:只稱先生不叫老師,只收弟子不招學生。
私塾的先生張志勇介紹,私塾教學內容包括:禮、樂、書、數、體、藝。課堂裡,平時主要學《三字經》、四書五經等傳統文化課程,也教授一些英語、計算機等當代知識。
據了解,私塾招收的學生主要有三種人:一是學前兒童;二是初、高中畢業生;三是因貧困輟學的學生及社會青年。
中國最後一位私塾先生的傳人
「五峰新私塾」的教師張志勇原來在上海教書,6年前從有「中國最後一位私塾先生」之稱的朱執中手中接過教鞭。
朱執中7歲讀私塾,19歲開始教書,私塾就辦在自己的祖屋裡,名為「五峰私塾」,是「中國最後一個原生態意義上的私塾」。除了文革十年在從事農民掃盲教育工作,朱執中前後教了50年古書。2003年12月朱執中老因身體原因宣布「封館棄教」,2009年6月逝世。
張志勇從朱執中手中接過教鞭後,先後在嶽陽開辦了多家私塾,位於嶽陽縣張谷英村的私塾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家。之所以選擇這裡,張志勇稱主要是看中當地風土人情和張家耕讀傳家的文化。
素有「民間故宮」之稱的張谷英古村落位於湖南省嶽陽縣青山環繞、溪水淙淙的渭洞山區。作為漢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古村始祖張谷英公26代子孫繁衍,數千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據悉,張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禮儀、教育。村人以讀書為榮,以不識字為恥,喜好讀書的風氣代代相傳。科舉時代曾有進士1人、舉人7人、貢生6人、貢員1人、佾生1人、庠生45人、太學生33人、當代大學生240多人、還有博士生和留學生。
私塾存廢之爭經久不息
近年來,各地陸續出現的私塾引起了教育界和家長們的關注,也引發了一系列爭議。
支持者稱,現在的小學教育只是為了分數的「應試教育」,沒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講國學注重人格教育的私塾可以彌補這種不足。私塾的出現,是對當前教育產業化、功利化趨勢的一種糾正。
反對者則認為,私塾是封建文化的產物,知識內容陳舊過時,教學方式方法落後,不再適應社會需求,依照相關法規,孩子必須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創辦私塾尤其是「全日制私塾」無疑剝奪了孩子入學接受正規教育的權利。
湖南岳陽多家鄉村私塾的出現,再次掀起了關於現代私塾是否合理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