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哈姆立克醫生

2021-01-13 第二診療意見

亨利 哈姆立克醫生(Dr.Heimlich),美國胸外科醫生,因心肌梗塞併發症於今天12月17日逝世,享年96歲。他發明的清除上呼吸道異物阻塞的哈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 ),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哈姆立克急救法使得哈姆立克醫生家喻戶曉。哈姆立克急救法,也稱為哈姆立克腹部衝擊法,他在1974年的「急診醫學」雜誌上首次發表。腹部衝擊法的實施需要一位急救者站在病人後方,病人處於直立位置,施救者手臂環抱病人上腹部用手向橫膈膜施加壓力,壓縮肺部,使異物排出氣管。很多名人也得救於他的急救方法,其中包括 前美國總統裡根(Ronald Reagan),著名歌手Cher, 演員Halle Berry, Carrie Fisher, Nicole Kidman等等。有趣的是,在2016年5月哈姆立克醫生在他居住的辛辛那提退休中心第一次他自己實施了這個急救法挽救了一名食物窒息的婦女。哈姆立克醫生因為這個急救方法而聞名世界,但是,他還有其他的發明也同樣有意義。哈姆立克胸管排放閥門(Heimlich Chest Drain Valve),是一種單向閥門避免空氣和血液回流,在越戰中拯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還有微氣管切開法(Micro Trach),小導管插入氣管給肺供氧。








在1976年到1985年期間,美國異物窒息處理指南是背部拍打法。哈姆立克醫生在為他的腹部衝擊法的宣傳中不擇手段。當時他資助了耶魯大學的有關研究人員從而說服了美國心臟協會取消背部拍打為處理窒息的方法。從1985年到2005年,腹部衝擊法是美國心臟協會與美國紅十字會發布的指導方針中唯一推薦的處理窒息的方法。很多研究表明背部拍打法是科學有效的。在2006年,美國指南改變了標準,「降級」了腹部衝擊法的使用。對於有意識的受害者,新的標準建議首先應拍打背部;如果這種方法無法清除氣管阻塞,救援人員才應使用腹部衝擊。對於無意識的受害者,新準則建議使用胸部衝擊。哈姆立克醫生還積極提倡他的腹部衝擊法用於溺水和哮喘的處理,並且這個過程中使用了虛假報導。2005年,美國心臟協會對於溺水的救援的指南中不再引用哈姆立克的文章,並且警告說使用哈姆立克腹部衝擊法對於溺水的救援是未經證實的和危險的,由於其有可能會因為嘔吐而導致窒息。

上世紀80年代,哈姆立克醫生倡導瘧疾治療法,在病人體內注入良性瘧疾來治療癌症以及愛滋病。哈姆立克研究所還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在非洲實施人體實驗治療愛滋病,據說也在墨西哥和中國進行。他本人宣稱初始的實驗結果是滿意的但是他拒絕公布細節。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早在1993年發表聲明,沒有證據表明瘧疾治療法對愛滋病有效。

哈姆立克醫生走了,一個拯救過千萬人生命的醫生,也有遺憾。




高磊,MD,PhD,FACC,美國路易斯安那州 Ochsner Clinic 心臟科醫生。




美國醫生在線(www.usayisheng.com)是美國註冊醫生為中國國內大眾提供免費的第二診療意見的諮詢網站。


相關焦點

  • 哈姆立克急救法
    仁濟醫院2016年5月發出的一則微信視頻「《蘇老師教你不可不知的《哈姆立克急救法2.0》」被再次廣泛關注和轉發。該視頻詳細演示了哈姆立克急救法。視頻裡的蘇愛萍老師,不僅是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仁濟臨床醫學院技能實訓中心教師,同時也是美國心臟協會基礎生命支持導師。
  • 孩童火車上發生窒息 醫生哈姆立克法緊急施救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應急救援醫療隊隊員陳凱和胸外科醫生朱明林及時伸出援手,幫助一名因飲食不當被噎住及呼吸困難並發紺的兒童順利脫險。當天上午10點半前後,尋找醫務人員的廣播突然響起,此時距離到達宜昌站大約還有10分鐘車程。
  • 生命擁抱的來源哈姆立克急救法
    一個醫生對屍體進行了解剖,才發現每個人的氣管裡都卡住了食物。至此,美國醫學會的一篇文章才將噎食致死帶入公眾視野。這種情況,我們現在稱之為「氣道梗阻」。這些患者的死因公布後,醫學界做過各種嘗試。有人發明了「喉嚨吸物器」和「噎食裝置」,試圖從氣管中將卡著的東西取出來,但專業設備到達往往錯過了搶救時間。
  • 「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哈姆立克
    急救全民普及,現遠遠不夠,社會急救最重要的兩項技能,我認為一個是心肺復甦,另一個是哈姆立克手法。今天,潘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搶救了100萬人生命的急救技能——哈姆立克手法。 哈姆立克簡介: 哈姆立克教授是一位多年從事外科的醫生。20世紀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異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所震驚。
  • 對付食物嗆咳,教你「哈姆立克急救法」
    對付食物嗆咳,教你「哈姆立克急救法
  • 原來寵物也有哈姆立克法,學起來!
    我們都知道人噎到的時候可以使用哈姆立克法,原來寵物也有適用於它們的哈姆立克法,一起學起來!在使用哈姆立克法之前,我們先檢查一下噎到貓狗的喉嚨,如果可以看到喉嚨裡噎著的東西,可以直接用手或者鑷子取出。如果看不到噎著的東西,可以抱起它們的後半身,讓它們前腿落地,稍稍用力朝下抖動,看噎到的東西能否吐出。
  • 寶寶的急救課(一)之哈姆立克法、心肺復甦的正確操作方法
    那麼今天我們來介紹寶寶的急救課的第一節——哈姆立克法與心肺復甦的操作方法。可能有些媽媽不喜歡看這樣類似的文章,畢竟面對不好的意外,每個人心裡都會不好受。在上文的第二則圖片新聞,有個關鍵詞,「哈姆立克法」。
  • 「哈姆立克急救法」的創始人親手挽救了另一位老人的生命
    很多人都知道哈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遇到緊急窒息的情況,可以先通過此法緩解。具體步驟:1.施救者站在患者後方。2.一手握拳,另一手放在拳頭上並握緊。3.施救者將雙手以虎口面放在患者肚臍與胸壁前下端的劍突軟骨之間的腹部位置。
  • 1歲以上嬰幼兒異物卡喉 如何用哈姆立克法急救
    醫生提醒,嬰幼兒異物「卡喉」急救是關鍵。具體來說,該如何急救呢?專家表示,1歲以上嬰幼兒異物「卡喉」可以用「哈姆立克法」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助效果 海氏急救法最普遍應用於氣管異物的搶救,它能打開氣道,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在傳統的思路中,氣管異物幾乎都是發生在幼小的兒童中。
  • 哈姆立克法救了孩子一命,家長都應該懂得
    看到小女孩這個樣子,根本沒有時間解釋這麼多,救人要緊,我就繞到她背後,環抱著這個孩子,手頂住她的上腹部,靠近她胸骨下方,用哈姆立克法用力壓了三下,就吐出卡住的痰,有辦法呼吸了。我的手上還有小女孩的身上,有好多痰。當下不是只有她有呼吸,我、護士、媽媽也鬆了一口氣。
  • 小學生吃午餐被噎死,每人都應該學學救命的哈姆立克法!
    如果當時有人會「哈姆立克急救法」 ——一種專門針對食物嗆咳的方法。如果我們多教孩子一會生活的急救方法,那麼這個孩子的生命或許就不會那麼猝然而逝了!出現下面這些徵象時,說明氣道梗阻已經發生。最正確的做法是立即使用「哈姆立克」手法進行搶救。海姆立克急救法
  • 海口新生寶寶吃奶後窒息 急診科醫生搶救生還
    1個多月寶寶吃奶後窒息  急診科醫生緊急施救  推後背、吸痰、吸氧,有救了!  專家提醒:嬰兒吃完奶要拍嗝,豎抱20分鐘以上  省腫瘤醫院急診科醫生對嗆奶的寶寶進行急救(醫院供圖)  給嬰兒餵奶要十分謹慎,發生嗆奶可能危及生命。
  • 做普通的人:紀念李文亮醫生
    他的警示並非針對公眾,但引起了同行們的重視,一部分醫生開始籌備口罩和防護服,並高度關注疫情發展。然而,在一線救治病人的李醫生不幸感染,離開了這個世界。△ 武漢市民在醫院門前悼念李文亮醫生。(圖源見水印)銀幕世界的浪漫所在,一切都來自現實,本無相互隔絕邊界。傑弗遜·史密斯、渡邊、理察·朱維爾、程勇(以及人物原型陸勇),和李文亮醫生一樣。他們都有同一個名字:普通人。
  • 「走讀海北」紀念中法大學百年 緬懷貝熙業醫生
    1912年,法國醫生貝熙業9月1日是開學日,恰逢中法大學建校百年紀念日。慈鳥李京華老師攜手海圖北館舉辦&34;活動,專家學者從王府井大甜水井貝熙業故居出發,沿貝熙業足跡徒步到東皇城根中法大學舊址、北京大學舊址,參觀見證中法文化交流的歷史古蹟,傾聽中法之間文化交流的美好故事。
  • 醫生教你這招急救
    但吃湯圓的時候如果沒有細嚼慢咽,發現有人噎到,千萬不要想用手挖幫對方出來,因為可能反而讓異物越陷越深,正確做法是施以哈姆立克急救法。哈姆立克急救法(腹部推力法)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