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急救課(一)之哈姆立克法、心肺復甦的正確操作方法

2021-01-13 奶瓶部落



大家好,我是奶瓶



上一篇文章在介紹寶寶自我進食(BLW)時,提到媽媽在準備訓練寶寶前,需要去上一堂嬰兒急救課。目的是為了預防寶寶在進食過程中噎到、嗆到能冷靜、正確的處理,把寶寶從危機中解救出來。


接下來的幾期文章將專門介紹寶寶的各種急救知識。那麼今天我們來介紹寶寶的急救課的第一節——哈姆立克法與心肺復甦的操作方法。




可能有些媽媽不喜歡看這樣類似的文章,畢竟面對不好的意外,每個人心裡都會不好受。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排除一切危險的因素,了解以及掌握這些急救方法,以免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此類意外時,錯過了救援的最佳時機。



下面我們兩則圖片新聞:





相信每一個人都遇到過吃東西被噎到的情況。


成人被噎到時,如果不是特別的嚴重,基本能靠自己自救,但是,對小孩子來說,吃東西被噎到幾乎是致命的!


究其原因,一是孩子們還沒有自救意識,二是父母們不了解急救方法,從而延誤了救援時機。


1歲以下的寶寶食物主要以母乳或流食為主,所以噎到的情況很少。


1-3歲的寶寶已經開始或者學會吞咽固體食物,但他們吃飯不專心、或者邊吃邊玩,很容易導致噎到,是高發人群。


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吃飯時身邊沒有大人看護,被噎到後沒有及時發現。


所以對我們父母來說,如果知道一個有效的方法來阻止寶寶被噎到,或者心肺復甦正確的操作方法,那麼我們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黃金6分鐘,挽救寶寶的生命。








寶寶聲音突然變小,突然停止哭泣,甚至不講話。

出現咳嗽,呼吸困難,手抓著脖子。

甚至臉頰漲紅、嘴唇發紫。


如果寶寶吃東西時出現以上的情況,基本可以斷定寶寶被噎到了。












在上文的第二則圖片新聞,有個關鍵詞,「哈姆立克法」。








哈姆立克法,又稱海姆裡克腹部衝擊法(Heimlich Maneuver)也稱為海氏手技,是美國醫生海姆裡克先生發明的。


1974年他首先應用該法成功搶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發生窒息的患者。


從此該法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拯救了無數患者,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裡根、紐約前任市長埃德、著名女演員伊莉莎白·泰勒等等。


因此該法被人們稱為「生命的擁抱」。










1.拍背法。

抱起孩子,臉朝下,趴在大人的前臂上,用手支撐寶寶的頭部和頸部,也可以使用你都大腿為支撐。


確保手沒有遮擋住嬰兒嘴巴,也沒有扭到脖子,寶寶的頭部應該略低於他的胸部。



2.拍背部打5次。

拍打寶寶兩肩胛骨之間5次,用力不要過猛,但要乾脆利落,拍完5次後檢查異物的位置狀況,如果看到異物則小心取出來,如果異物向裡移動則停止拍打,換下面方法。



3.胸腔按壓5次。

將嬰兒翻正,躺在你的大腿上,頭低於身體,用兩三根手指,將指肚放在寶寶的兩個乳頭中間略向下的位置,壓胸5次,每秒一次,然後查看異物是否排出。


拍打背部、胸腔按壓反覆進行,直至異物清除。




1.站在孩子背後(如果孩子已經失去意識,應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




2.然後將雙臂分別從孩子兩腋下前伸並環抱住。左手握拳,右手從前方握住左手手腕,然後雙手向上用力收緊,擠壓腹部。


3.快速連續做5次這個動作,直至異物被排出。嬰兒身體骨骼脆弱,向上擠壓時注意力道,切勿用力過猛,以免造成胸腹部組織損傷。


4.異物排出後,清理呼吸道,檢查孩子狀況,是否能正常呼吸,但為了防止異物在呼吸道有殘留,需要帶孩子立刻到醫院進行檢查。






不管1歲以內還是1歲以上,異物取出後,觀察孩子,如果孩子失去了意識,需要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120到來的同時,並需要馬上給孩子做心肺復甦(CPR)。(觀察孩子狀況不要超過10秒)







1.胸外按壓





注意:胸部按壓在嬰兒沒有脈動時實施,當嬰兒還有心跳時,實行胸外按壓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造成心跳紊亂,此時只需進行開氣道和人工呼吸即可。



2.打開氣道


將一隻手置於患孩子的前額,然後用手掌推動,使其頭部後仰;將另一隻手的手指置於頦骨附近的下頜下方;提起下頜,使頦骨上抬。



3.人工呼吸


如患者是1歲以下嬰兒,將嘴覆蓋嬰兒的鼻和嘴;

如果是較大的嬰兒或兒童,用口對口封住,拇指和食指緊捏住患兒的鼻子,保持其頭後傾;

將氣吹入,同時可見患兒的胸廓抬起,停止吹氣後,放開鼻孔,使患兒自然呼氣,排出肺內氣體。

重複上述操作,人工呼吸兒童18~20次/分,嬰兒可稍快,大於20次/分。

一組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15:2,也就是說,胸部按壓15次,人工呼吸2次。



重複做按壓和吹氣,直到急救人員到來,就算你的寶寶在急救人員趕來時已經回復自主呼吸,也要讓醫生檢查一下,以確保他的呼吸道已經完全通暢,並且沒有受內傷。





以上就算寶寶急救的第一節——哈姆立克法與心肺復甦的操作方法。


下期將繼續講解寶寶燒傷的急救,蚊蟲叮咬等一些急救方法,希望能幫到爸爸媽媽們。



未完待續,下期更精彩!



往期乾貨:

愁死,寶寶3歲仍不會自己吃飯,怎麼破?

寶寶初階段,輔食引入以及如何準備

寶寶護理指南之遠離「紅屁屁」

炎炎夏日,遛娃秘籍一篇就夠!!

哺乳期媽媽飲食規範知多少(二)

母乳餵養,你要的都在這裡!預備~開始!

SIDS嬰兒猝死症候群,一隻躲在嬰兒背後的惡魔。

「寶寶,第一次做媽媽,請多多指教!」






口述  /  翻譯   半糖奶油 |

微博 / @半糖奶油Ni |

排版 / 編輯  十螢 |

圖片來源  網絡 |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長按關注




相關焦點

  • 孩童火車上發生窒息 醫生哈姆立克法緊急施救
    列車長在醫生急救的同時聯繫了宜昌市急救中心,列車一到站,患兒就在朱明林醫生的護送下上了救護車,被送往當地醫院進行進一步處理。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孩子已經恢復。家長想對兩位醫生表示感謝,他們卻說:這是舉手之勞,分內之事,換作任何一個醫生都會這樣做。 醫生提醒,孩子在高熱狀態下可能驚厥,容易牙關緊閉發生窒息;平時如果一邊進食一邊玩耍或大笑,也容易導致固體食物吸入氣道發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氣道梗阻。
  • 哈姆立克急救法
    就讓我們跟隨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仁濟臨床醫學院技能實訓中心萌萌噠蘇愛萍老師,一起學習當意外發生時,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救人!仁濟醫院2016年5月發出的一則微信視頻「《蘇老師教你不可不知的《哈姆立克急救法2.0》」被再次廣泛關注和轉發。該視頻詳細演示了哈姆立克急救法。
  • 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搶救時,你是否懂得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楊豔敏教授指出,當一個人的心跳停止時,維持生命的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就會中斷。一般情況下,如果心跳停止導致的腦組織缺氧時間能控制在4分鐘之內,其損傷的腦組織功能還有恢復的可能,但如果心跳停止超出4分鐘,則可能造成腦組織永久損害,甚至導致死亡。
  • 「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哈姆立克
    急救全民普及,現遠遠不夠,社會急救最重要的兩項技能,我認為一個是心肺復甦,另一個是哈姆立克手法。今天,潘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搶救了100萬人生命的急救技能——哈姆立克手法。 哈姆立克簡介: 哈姆立克教授是一位多年從事外科的醫生。20世紀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異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所震驚。
  • 實施心肺復甦 降服戰場死神
    本版即日起開設「聚焦未來戰場·防護與急救講堂」專欄,邀請我軍醫學專家為基層衛勤人員及官兵講解防護與急救方法,以提高廣大官兵在未來戰場及聯合作戰演兵場上的自救互救能力。本期話題據記載,歷次戰爭中由創傷導致的心臟呼吸驟停位居首位,針對戰創傷心臟呼吸驟停進行心肺復甦,是提高戰創傷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證。
  • 紀念哈姆立克醫生
    他發明的清除上呼吸道異物阻塞的哈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 ),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哈姆立克急救法使得哈姆立克醫生家喻戶曉。哈姆立克急救法,也稱為哈姆立克腹部衝擊法,他在1974年的「急診醫學」雜誌上首次發表。
  • 正確實施心肺復甦八個步驟
    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專家講解的實施心肺復甦的標準流程供家長學習。 「無論是控水還是實施心肺復甦,都有標準的流程,哪怕沒有任何醫學背景都可以方便學會,建議家長應該多留意,以備不時之需。」 任宏簡單介紹了實施心肺復甦的流程—— 第一,呼叫並拍打患兒,了解患兒是否有意識; 第二,大聲呼救,請求幫助,有第二位施救者時,請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第三,觀察患兒有無胸廓的起伏(即有無自主呼吸); 第四,觸摸中央動脈搏動(頸動脈、股動脈、肱動脈)5~7秒,判斷有無心跳; 第五,若患兒喪失意識,無自主呼吸,觸摸無脈搏
  • 深圳援疆醫療隊員為喀什乃則爾巴格鎮幹部開展心肺復甦急救培訓
    日前,深圳第十批柔性援疆醫療隊隊員為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幹部開展心肺復甦培訓,旨在普及和提高基層幹部心肺復甦急救技能,在急救醫生到來前為需要急救的患者在搶救黃金時間內正確實施心肺復甦術。她首先講解了心肺復甦理論知識,然後進行心肺復甦實操演示,最後由參加培訓的幹部親自參與實操。在郭冬現場指導下,對心肺復甦術過程中檢查呼救、清理異物、開放氣道、胸外按壓、效果評估等環節對培訓幹部進行實踐操作,並做到人人操作、人人過關。
  • 意外呼吸心跳驟停,如何實施心肺復甦
    6月6日,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邀請紅十字會急救專家為衛生專業技術學兵開展心肺復甦(CPR)培訓,培訓內容涵蓋了心肺復甦操作、各種急救常識、創傷急救等內容的實操培訓,深受基層衛生技術學兵的歡迎和好評。此次培訓立足衛生專業技術學兵和實戰需要,掌握急救互救知識,提高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素質。
  • 張家界市中心血站開展心肺復甦技能操作比賽
    醫護人員在進行心肺復甦技能操作紅網張家界5月17日訊(通訊員譚小林李捷)為了有效應對採供血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提高醫護人員急救知識和急救操作技能。5月15日下午,張家界市中心血站質量管理科、採血服務科聯合舉行了心肺復甦(CPR)技能操作比賽,來自採血服務科的10名選手參賽。比賽重點考核醫護人員心肺復甦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比賽形式為單人完成對呼吸心跳驟停病人的確診和搶救全過程,比賽中,選手們沉著穩定,動作熟練,展現了規範的操作流程和嫻熟的操作技能。
  • 心肺復甦怎麼做?嬰兒、老年人操作方法不同
    近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董士民在線直播,為大家講解心肺復甦操作的注意事項、特殊人群的急救措施等問題。心肺復甦術就是針對這一情況,通過體外的、胸外的心臟按壓使胸廓體積發生變化,產生壓力階差,帶動心臟繼續跳動,使心臟產生前向血流,達到替代心臟泵血的功能。如何判斷何時時候需要心肺復甦?董士民表示,首先要進行識別。第一,拍打或高聲呼喚患者,如果病人無反應,則視作意識喪失。第二,觸摸頸動脈位置。如果脈搏消失5-10秒,加上意識喪失就可以進行心肺復甦。
  • 1歲以上嬰幼兒異物卡喉 如何用哈姆立克法急救
    專家表示,1歲以上嬰幼兒異物「卡喉」可以用「哈姆立克法」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助效果 海氏急救法最普遍應用於氣管異物的搶救,它能打開氣道,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在傳統的思路中,氣管異物幾乎都是發生在幼小的兒童中。
  • 小學生吃午餐被噎死,每人都應該學學救命的哈姆立克法!
    網友「青菜寶寶」發帖表示:長寧區天山一小四年級學生孫某,在學校教室內就餐時,突然跑到教室外飲水機旁邊倒地,即被送醫搶救。經診斷,孫氣管內發現一疑似肉丸的異物,於14時許經搶救無效死亡。據目擊事件全過程的孫某同班同學說,他們平時在教室吃午餐,事發時,孫某吃魚丸時噎住,先是跑出教室到飲水處喝水,隨後倒在飲水處旁一小段陡坡處。無獨有偶,這並不是第一例罕見的悲劇!
  • 急救速記口訣:基礎心肺復甦與 AED 用法篇
    該定位法適用於男性和兒童,部分中老年女性的乳頭位置變化很大,故不適合該法。2. 對乳頭位置變化很大的患者,按壓胸骨中下段的位置即可。3. 對心臟按壓位置的要求來說,按壓部位稍偏上或偏下尚可以允許,故心肺復甦指南對心臟按壓部位的要求是「按壓部位是胸骨中下段」,並沒有非常準確的要求。
  • 青島紅房子婦科醫院開展心肺復甦操作流程培訓獲好評
    青島紅房子婦科醫院開展心肺復甦操作流程培訓獲好評 近日,青島紅房子婦科醫院組織了全院職工心肺復甦操作技能培訓。該院業務院長白光、辦公室主任寧冬潔,護理部主任程曉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醫院一線工作者參加了此次培訓。
  • 銅店街幼兒園開展心肺復甦術培訓活動
    12月17日下午,江陽區銅店街幼兒園組織全園教職工開展心肺復甦培訓活動。培訓活動分為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兩部分。主講教師向教職工們介紹了心臟驟停的原因及判斷方法,成人及嬰幼兒實施徒手心肺復甦的流程、方法、注意事項及停止操作的條件;最後利用人體模型對心肺復甦術的各環節操作流程和技術要領進行了逐一講解和同步演示。保健醫生、保安和教師們分別參與了實踐操作練習。
  • 提升醫護人員應急水平青島紅房子婦科醫院開展心肺復甦流程培訓
    日前,青島紅房子婦科醫院組織開展心肺復甦操作標準流程知識培訓會。據悉,本次培訓會議由護理部主任程曉紅主任作為主講,醫院各科室一線醫護人員參加培訓。  當心臟停止的4分鐘內,如果正確的施予心肺復甦術,有一半的患者可以復甦,隨著時間的增加,復甦概率會相應降低,耽誤10分鐘後基本沒有希望。如果我們掌握了心肺復甦急救手段,只要患者在公共場合發病,就可以會有一半的人可以從死神手裡逃脫。
  • 生命擁抱的來源哈姆立克急救法
    直到有一個人——哈姆立克,想出來一個絕妙的方法。哈姆立克醫生在二戰時做過軍醫,曾發明哈姆立克翼瓣引流管,幫助食道功能受損的病人吞咽食物。依據這樣的經驗,他發現人在噎住後,肺裡還儲藏著大量空氣,治療氣道梗阻的關鍵在於,讓肺裡的空氣把氣道中的食物推出來。
  • 插上科學的翅膀 「安全小天使」開展心肺復甦演練
    志願者實施一系列標準心肺復甦動作演示。紅網時刻12月20日訊(記者 胡曉春)如果有人突然暈倒在鬧市,你該如何對他進行救助?你熟悉標準的心肺復甦救助動作嗎?12月19日晚,長沙市「小手牽大手·安全校園行」安全文化建設系列宣教活動的「安全小天使」,在人來人往的德思勤商城給路人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心肺復甦急救課。
  • 你家有寶寶嗎?新手父母必須要學的急救常識 有備無患 早點知道才能...
    若因為異物梗塞而使呼吸道完全阻塞時,應立即對外求助或撥打119,並且把握黃金救援期,執行哈姆立克法,重複動作直到異物咳、吐出並予以移除,有必要甚至施以心肺復甦術。如何預防1.1歲以下的嬰兒不可趴睡,嬰兒床上也不能有任何鬆軟物件,包括棉被。除此,不建議1歲以下的嬰兒與大人或其他人同床,因為此時嬰兒尚不會翻,很容易在沒注意的情況下壓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