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時,時任星巴克咖啡CEO的霍華德·舒爾茨宣布:自6月1日起,所有在星巴克中國自營門店工作滿兩年且父母年齡低於75周歲的全職員工都將享受到一項全新的「父母關愛計劃」——由公司全資提供的父母重疾保險。
事實上,星巴克在員工福利的支出上並沒有增加太多的支出,這個保險的額度也並不算高,比如得了癌症一次性給付十萬。但不可否認,它為星巴克贏來了更多的讚譽。
對公司來說,雖然福利支出和工資支出之間不成比例,但其實福利支出也是不小的成本。如今經濟面臨新常態,員工的漲薪幅度已經受到很大限度的制約,包括跳槽也很少能翻倍;而企業的福利成本即便不會削減但也很難再增加。如何在有限的花費下,把福利玩出花兒來?這就成了一道難題。
為員工父母買保險
除了薪酬和激勵計劃以外,企業都在試圖找尋和實施更好的健康與福利方案,確保能夠吸引、保留並有效激勵核心高管與關鍵人才。
很多企業都會提供最基礎的員工福利保險,但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公司會問,是否有員工自費的項目,但可以通過企業來團購,或者可以給員工提供詳盡諮詢的服務?坦白說,這幾年這方面的企業需求越來越多。當然這也是保險公司面臨的一個現實,那就是企業的購買力在下降。此時,依靠員工自己的購買力是一個增量市場。
目前我們看到的趨勢就是,對員工父母的保險,企業會考慮得越來越多。假如這個保險價格不是很貴,很多人願意掏這份錢,萬一父母他們真有事兒了,至少可以緩解部分經濟上的壓力。試想去年冬天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白領的嶽父要是在感冒前買個健康保險,至少不會那麼被動。這種保險費用不高,一年1200元左右,是針對老人的一年期保險。
說到這種保險,通常涉及中國人常見的一種保險消費觀。過去人們總覺得保險是一種變相儲蓄,但現在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保險就是一種支出,它為將來可能發生的危機提供一種保障。中國人現在有私家車的人多了,上車險的過程也教育了人們的保險意識,因此人們接受這種消費醫療險也容易多了。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網上刷屏的時候,很多人來諮詢我們健康保險的事。比如國內知名在線遊戲開發和運營商,以及著名國民短視頻平臺,都打算給員工父母提供醫療保險。過去的福利很少提及父母,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彈性福利提升員工幸福感
彈性福利增多,這也是最近的一個趨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公司沒有太多預算,但它們希望在同樣的預算下儘可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比如有個公司一直有補充養老保險福利,員工自費1000元,公司相應給兩倍即2000元,最多可以5000元一年。這對年紀大的員工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小年輕不是這麼想的。他自己工資用都不夠,怎麼可能去掏這部分錢呢?慢慢地,這個福利就變成了少數人的福利。現在的年輕人會提意見,這筆福利也應該以其他的形式發,比如可以拿去給自己充電學習。
六一兒童節工會可能會採購玩具、書包、迪士尼樂園門票等禮物,放在內網上給員工自由選擇。因為迪士尼門票對於已經辦了年票的員工就是雞肋,那麼有另外兩種選擇就很好。
比如很多公司紛紛設立母嬰室,現在有些公司則更進一步。像芬尼酷猴幼兒園、滬江寶寶房、攜程職工親子中心、京東幼兒園等等,都可以帶孩子去上班。
再如設醫護室,每月定期發布各種醫療信息,比如高血壓講座、防流感講座等。甚至還有緊急救護培訓。
此外,彈性福利還包括彈性工作時間。比如耐克,夏天三個月即六月、七月、八月實行四天半工作日。還有彈性上班地點。比如樂高,員工可以在任何角落上班。再如谷歌、Airbnb,員工可以躺著,可以站著,甚至可以邊玩健身球邊工作。
健康管理防患於未然
企業醫療保險的理賠額,每年都在不斷上升,這就導致成本也在不斷上升。一家三千人規模的企業,按概率至少每年會出現三到四個癌症患者。交給保險公司一千萬保費,每年保險公司都要賠九百萬甚至一千一百萬,那麼勢必導致每年都要漲費。這是可以量化的,比如醫療保險每年會增15%-25%。像北美的老牌汽車企業如福特等以及中國過去的老國企,很多時候都是員工醫療費報銷等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成本明面在上升,而一些隱形的成本也不少。一旦員工健康出了問題,工作效率都會成問題。因此健康管理防患於未然就顯得很有必要。
有企業會舉辦運動會、開展拓展活動或者買集體遊泳卡等來增強員工的健康意識,甚至像阿里、網易還會花很多錢專門建健身房。國內還有公司會請按摩師上門給員工服務,為員工緩解脖子僵硬,預防頸椎病等。
也有公司專門請第三方做心理熱線,這兩年明顯增多。現在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也大大增強了。目前看來,教育和婚姻是需求量最大的兩大領域,第三則是職場心理。
還有企業給員工做血糖監測,戒菸幹預。因為健康管理很重要的一點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甚至還有企業建立了減脂營。最近我們接觸了一家體育供應商,他們給上海的某家醫院的醫生進行了為期八周的減脂營,平均減脂達到了十二公斤!
有效溝通讓一分錢花出一元的感覺
在企業福利上,還有一個困境:那就是公司支出不少,但員工體驗感很差。比如體檢,假設公司支付的標準為人均八百元,那麼對一個上萬人的企業來說,這一塊的花費不算少。但員工的參與率卻不高,我們調研發現僅有7成的員工參與到體檢過程中,有的人不願意花這個時間。
有的福利,員工感知度則很低,比如父母醫療保險,如果員工還很年輕,父母健康,那麼一年下來他就沒什麼感覺。那麼,在這一塊如何翻出新花樣來呢?
傳統溝通就是開宣講會、群發郵件、HR專人專管,現在則需要多元化呈現。比如微信客戶端上的呈現,再比如大堂以及食堂的電子屏幕可以專門放一段動畫或視頻,要讓員工有感知度,從而提高參與率。
員工的各項福利雖然在企業支出中佔比不大,然而卻可以大大提升員工的幸福感,有時甚至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雖然現在經濟處於新常態,但危中有機,公司對人才的渴求更為激烈。重視人才絕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呈現在每一個細節中。福利,無疑是細節之一。一份高效便捷覆蓋率廣保額高的健康福利,體現了企業的人文關懷。而注重員工及其家人的身體健康的新舉措,更是起到了為企業保留關鍵人才,降低核心人才流動率的價值。
(文章來源:中歐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