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一定會被戰勝,貴州鄂州,風雨同舟。」
王希,一個95後女孩,名字裡帶著「希望」的七星關區援鄂醫務人員,此時,正在1200多公裡外的鄂州市第三醫院感染二科與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一場「殊死搏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作為一名醫務人員,這是我們的職責。」王希是七星關區人民醫院ICU重症監護室的一名護理醫務人員。當看到一封支援武漢的倡議書在醫院的微信群裡發出時,因為心中激蕩著一股熱血,王希毫不猶豫地在「請戰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2月22日,她踏上了援鄂旅程。
在鄂州市第三醫院,王希的工作並不複雜,每天定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給患者測量體溫、脈搏、血壓,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護理。除了日常護理之外,王希還要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前兩天隔壁病房的叔叔都出院了,只要配合治療,你也很快就會出院的。」王希時刻關注著患者的情緒,只要有空閒時間便給情緒低落的患者做心理、情緒疏導,鼓勵他們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為了避免被感染,王希和每個醫護人員一樣,每次上班都要「全副武裝」。
「口罩和護目鏡戴的時間長會壓著鼻頭、耳根,每次摘下來都會很痛。天氣熱的時候最難受,全身是汗,貼身的衣服都會溼透。」王希說,為了節約物資,一身防護服通常穿上就不能再脫,直到下班,中途連廁所也不能去,全程保持工作狀態。
目前,與疫情作戰仍然是一場嚴峻而殘酷的持久戰。在醫護人員的作息和生活安排上,當地醫院很走心,貼心地為來自不同地方的醫生準備家鄉菜,一天四班倒,每班上6個小時。
其實,與患者的近距離接觸,也是與病毒的近距離接觸。
「害怕當然是有的,但面對患者時,好像把這一切都忘了。」王希展現給患者的永遠是堅強和勇敢的一面。
最初,王希也有過忐忑和不安,但一路走來,更多的是淡定與從容。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感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務,更不知道自己去時雄心壯志,來時是否安好如初,一路上的五味雜陳,都在開始工作的那一刻煙消雲散。
踏上徵程的那個夜晚,王希沒有打擾家人的休息,在醫院倉促收拾好行李後,就直奔貴陽的機場,到了第二天早上才給家人打電話:「媽,我去支援湖北了,你和爸爸不要擔心。」
「王希,到那邊記得隨時和媽媽聯繫,自己照顧好自己,我的寶貝女兒。」王希的母親把關心轉化成文字,看到不太識字的母親發來的簡訊,王希忍不住流淚。
王希是貴州第九批援鄂醫療隊176名隊員中的一位,也是七星關區人民醫院此批唯一一位援鄂醫務人員。在鄂州市,只有她一人被分到鄂州市第三醫院感染二科。這看似一段孤單的旅程,王希卻並不感到孤獨。
「因為有好多同事、好多老師也是一個人來的,有時候大家會一起交流,互相關心,也漸漸成了朋友。」王希說,其實大家是戰友。
君問歸期未有期。對於王希來說,不知道這場戰「疫」還有多久結束,什麼時候能回家,也許是以天計,也許是以月算,但王希現在根本不會去考慮這些,她心中憋足一股勁,與疫情戰鬥到底;也堅定著一個信念,一定會戰勝疫情。
這是一段充滿艱辛的旅程,更是一場關乎生死的戰鬥,貴州鄂州,風雨同舟;醫心患心,心心相連。王希,加油!等你勝利回來!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牟慧松陳曦
編輯廖婉君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