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

2020-12-13 澎湃新聞
臨近兒童節,不少美術館博物館都推出了多項針對孩子們的活動和展覽,如「放飛的童真」等。

最近開幕的重要展覽中,上海博物館有「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約200件展品呈現江南藝術的豐富姿態與文化縱深。93歲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首個中國大展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揭幕。

山西博物院大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再次延期,展至6月28日。此外,疫情後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首場展覽近日開幕,用藝術作品展開「緊急中的沉思」。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梳理近期國內外的線下、線上展覽。

上海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

本展覽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從文物出發,提煉出江南文化深層的五種特徵,精選代表性藝術品近二百件。

「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1日—7月19日

今年5月21日是趙樸初逝世20周年紀念日,展覽展出了趙樸初先生各個時期珍貴書法93件(組),涵蓋詩詞曲俳、書法藝術等豐富內容,以彰顯其愛黨愛國、弘法利民的博大胸懷,詠志抒懷、諷喻導揚的詞風詩意,臨池不輟、求精求變的筆墨情趣。

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

展覽以文房供石為主題,展出旅美華人收藏家胡可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一批古典文房供石,以及上博收藏的供石及文人畫石作品,帶領參觀者了解中國歷代文人對天然石的青睞。

湖州之遠——絲筆茶瓷文化特展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2日—7月12日

展覽圍繞「絲」「筆」「茶」「瓷」四大主題展開,精選展品近百件,包括明代考古出土的絲綢服飾、趙孟頫、吳昌碩書法作品、歷代珍貴茶具、原始瓷禮樂器等,揭示文物背後所承載的湖州人文底蘊和匠心精神。

亞歷克斯·卡茨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展期:2020年5月29日—2020年8月9日

展覽通過涵蓋繪畫、雕塑和剪帖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展現今年93歲的藝術家近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的探索。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作品展(一)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展覽以11個章節回顧了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論述的若干條主線,試圖概括性地揭示藝術的敘事及歷史是如何被構建的,又是如何漸漸走向複雜化的。

後時尚時代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4月11日—7月15日

展出近百件時尚攝影師作品,包括尼克·奈特、彼得·林德伯格、邁爾斯·奧爾德裡奇等。

不期而遇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5月1日—7月31日

本次展覽所呈現的「不期而遇」,既是作品與作品之「遇」,將不同藝術家創作的具有相同主體或形式的作品、以及具有日常經驗邏輯的作品並置。

獻給孩子們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5月16日—7月26日

為慶祝「國際六一兒童節」,本展覽展出20餘組龍美術館提供的私人收藏作品,包括油畫、版畫、雕塑等,旨在提高孩子們對藝術的興致,為其文藝生活注入活力。

行為的痕跡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5月16日—8月2日

本次展覽甄選出40餘件中日韓藝術家創作的抽象繪畫作品,回顧20世紀下半葉抽象藝術在東亞地區的發展軌跡。

應野平、李巾棠師生寫生作品特展

地點:筆墨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6日—6月21日

此次師生二人的寫生特展,體現了一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有別於西畫的寫生之路,而是強調「意」和「韻」的組合——對意境的追求。

蔡兵美術館開館展

地點:閔行區蔡兵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28日開始

地處閔行區的蔡兵美術館近日開館,知名畫家蔡兵先生作品、藏品捐贈儀式在閔行區舉行。儀式上,蔡兵先生將共計4608件優秀藝術作品和珍貴藏品正式捐贈給了閔行區。蔡兵是較早從事現代中國畫創作的著名畫家,他的繪畫總是為人們營造一個寧靜、美麗、和諧的世界,人們常常在他的畫中找到自己夢中的田園。蔡兵自幼習畫,至已有半個多世紀,藝術上成就頗豐。

呼吸之間——口罩藝術展

展期:2020年5月30日-6月30日

地點:新橋美術館

展覽意在集中呈現當下文化內部真實的藝術生態,也是在當前背景下圍繞「呼吸」這一主題策劃的的藝術展覽。

此次展覽共計展出60餘件藝術作品,涵蓋書畫、影像、裝置、雕塑等。參展藝術家既有成名已久的如夏陽、丁立人、李山、孫良等,也有剛起步的青年藝術家。

時間的玩具、回音

地點:真寶藝術基金會空間

時間:2020年5月25日起

展覽「時間的玩具」展出10位藝術家作品,涵蓋古代雕塑、現當代繪畫、攝影、裝置、影像等,共計12件。正如展覽名稱,「時間的玩具」以精緻的形式呈現藝術在時間中穿行、玩耍的狀態。

展覽「回音」集合7個國家13位現當代藝術家作品,以當代攝影為主,同時涵蓋20世紀及當代繪畫、裝置和影像等多種媒介,並形成作品與建築空間的融合。

安娜蘇的藝想世界

地點:藝倉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6日—8月30日

美國傳奇時裝設計師安娜蘇的回顧展,作品題材涵蓋了設計手稿、經典時裝與配飾、品牌元素圖像、時裝秀影像等,回溯了安娜蘇的創作人生及藝術風格,以及造就她標誌性美學體系的文化元素。 

江蘇

融·合:從春秋到秦漢特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8日— 8月17日

選取春秋戰國到兩漢時期的文物約350件,展現了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多元的文化面貌到秦漢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之流,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放飛的童真」——國際少兒美術暨日本動漫大師動漫原稿作品特展

地點:蘇州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26日—6月17日

展覽共展出70件日本動漫大師原稿和120件國際少兒美術作品,日本動漫大師原稿包括《灌籃高手》、《聖鬥士星矢》、《名偵探柯南》、《鐵臂阿童木》、《航海王》等。

師法造化·元氣淋漓——紀念徐風誕辰120周年特展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期: 2020年6月6日— 9月1日

徐風(1900-1988),師從徐悲鴻,是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無錫近現代畫家群體代表人物之一。展出徐風先生各個時期的中國畫、素描、水粉水彩畫、油畫、書法精品80餘幅,同時展出圖文並茂的個人藝術年鑑38幅,全面再現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繪畫藝術人生。

錫博2020藝術新空間特展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8日—10月8日

以中國畫、油畫、壁畫為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並配合相關主題的文物,並輔以與研究成果相關的文創產品,展品共計70餘件(套)。

浙江

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

展期:2020年5月15日—6月30日

展覽以「徐謂禮文書」勾勒出一名南宋普通文官從低層到中級的仕宦生涯,展現出南宋中後期文書制度、官員管理、政務運行等,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配合此次展覽,浙江省博物館首次大幅展出館藏一級品南宋《忠義堂帖》。

北京

緊急中的沉思

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5月21日—8月30日

作為UCCA北京於2020年舉辦的首個展覽,本次群展匯集26名國內外藝術家,對「在危機中,藝術何為?」展開了探討。展覽標題取自美國詩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策展人弗蘭克·奧哈拉的一行詩句:「在危難時刻,我們都必須再三思索我們愛的人是誰。」

故宮博物院

故宮目前僅開放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外西路、壽康宮、慈寧花園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和室內服務場所暫不開放。

江西

胸懷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書畫藝術研究展

地點:宜春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12日—6月12日

漆伯麟,江西南昌人,生於1942年,2018年4月去世,享年76歲。展覽分別以中國傳統繪畫理念之「師法前賢」「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指引,以漆伯麟藝術實踐為參照,進行分類梳理研究,展出了漆伯麟先生70件藝術精品。

山西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延期至6月28日

墓葬壁畫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其中的北朝壁畫作品,更是豐富精彩,引人入勝。本次展覽特選取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呈現1500年前的繪畫華章。

山東

六合同風——秦文化特別大展

地點:山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10月8日

展覽從西安特別「邀請」了貨真價實的秦始皇兵馬俑,還將集合全國24家文博單位的140多件組精品文物,講述秦文化與齊文化的淵源。

廣東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地點:廣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8月28日

展覽是龍門石窟85件精品文物的首次薈聚,其中包含8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級文物。

臺北

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集中展示從唐至民國的26件書畫作品,包括傳宋趙令穰的《水村圖》、米友仁《雲山得意圖》、元代倪瓚的《紫芝山房圖》、方從義的《雲林鐘秀》、 沈周的《莊周夢蝶》寫意冊等。

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以說明卡片作為探索主題,選取元代畫家倪瓚本人以及具有倪瓚風格的7幅繪畫,創作時間跨越元明清三代,將這些相似度很高的作品與不同年代製作的說明卡片並置展出,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之間的組合效果及差異。

線上展

日本

法隆寺金堂壁畫和百濟觀音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6月2日起博物館重新開放,但展覽終止。該展原是為了紀念日本《文化財保護法》訂立70年,展出法隆寺金堂四壁7世紀壁畫在明治以來的摹本,以及日本國寶「百濟觀音」(7世紀)等與金堂有關的諸佛。

國寶燕子花圖屏風:色彩的誘惑

地點:根津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尾形光琳(1657-1716)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畫家,展覽以他的《燕子花圖屏風》為中心,同時展出以三色組合為特色的佛教繪畫、金碧山水、陶藝作品等其他藝術品。

英國

阿爾泰米西婭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出巴洛克時期傑出女性藝術家的29幅重要作品,畫作見證了她在18歲時遷往佛羅倫斯,後來遠赴羅馬、那不勒斯和倫敦的風格轉變。繪畫以外,還有一組畫家親筆信。展覽希望觀眾通過這些文獻,發掘阿爾泰米西婭的立體性格。

大衛·霍克尼,繪畫源自生活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這是近20年來首個以霍克尼的肖像繪畫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匯集約150件公共和私人收藏。

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回顧展重新審視這位波普藝術明星的生活與創作。在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人肖像畫之外,展覽從沃霍爾早期的速寫到晚期的跨性別者肖像,從銀色氣球到《最後的晚餐》的大量印刷與排列,呈現出他在藝術中的超前性。

美國

格哈德·裡希特:終究是繪畫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爾分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涵蓋裡希特長達60年的創作生涯,展出100多幅作品。涉及攝影與肖像,自然主義與抽象主義。裡希特把繪畫置於無休止的批評和拷問之下,這些作品一如既往、面無表情地推進著繪畫的發展,儘管有人說圖像性繪畫在20世紀60年代就消亡了。

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地點: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展品來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近期觀展指南:藝術與愛不可辜負
    原標題: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臨近兒童節,不少美術館博物館都推出了多項針對孩子們的活動和展覽,如「放飛的童真」等。最近開幕的重要展覽中,上海博物館有「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約200件展品呈現江南藝術的豐富姿態與文化縱深。
  • 山西博物院首次推出數字展讓觀眾在「玩」中了解北朝壁畫
    新華社太原7月2日電(記者王學濤、馬誌異)山西博物院1日首次推出文物數字展「壁畫的平行世界——狄仁傑帶你探北朝」,讓觀眾在互動體驗中了解北朝壁畫。 今年上半年,「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以「裸展」形式向觀眾呈現了精美的北朝壁畫,受到廣泛關注,曾兩度延期。
  • 迪倫、卡茨……暑期藝術大展精彩絕倫,快來美術館度個清涼夏天
    >粉絲們翹首以待的鮑勃·迪倫大展,因北京六月的這波疫情不得不延後,進入七月,我們終於得以見到它的真面貌啦!卡茨以簡約的線條、對比鮮明的色彩、大面積的平塗色域,營造電影特寫鏡頭式的觀感,這種強烈的個人風格為他在全世界贏得了極高的藝術聲譽,這個暑假上海的小夥伴非常幸運的能夠在家門口一覽大師藝術作品的風採。這次展覽涵蓋卡茨繪畫、雕塑和剪貼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展現藝術家近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執著不懈的探索。
  • 一周觀展指南|山西北朝壁畫展倒計時,北京畫廊周重新啟動
    近期的重要藝術展覽中,一方面新展陸續開幕,如上海博物館的「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供石大展」與上海歷博的「絲筆茶瓷文化特展」,南京博物院的」融合「大展,蘇州博物館的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北京的第四屆畫廊周等,另一方面,一些疫期之前開幕的重要展覽也進入閉幕倒計時階段,如山西博物院的展覽「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陝西歷史博物館的
  • 上海博物館前所未有地把南門拆了,只為迎接巨幅古代山西壁畫
    據澎湃新聞今天(9日)報導,11月8日深夜,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上海博物館建館21年來首次拆開的南大門前。 在近10位工人的號子聲中,一件長3.2米,高3.5米的巨幅南北朝時期的古代壁畫——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被小心翼翼地抬下車,推入1樓特展展廳。
  • 上海博物館前所未有地把南門拆了 只為迎接巨幅古代山西壁畫
    原標題:上海博物館前所未有地把南門拆了,只為迎接巨幅古代山西壁畫  11月8日深夜,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上海博物館建館21年來首次拆開的南大門前。  在近10位工人的號子聲中,一件長3.2米,高3.5米的巨幅南北朝時期的古代壁畫——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被小心翼翼地抬下車,推入1樓特展展廳。
  • 一周觀展指南|大英圖書館珍寶來到上海,中國芳香去往巴黎
    驚蟄已過,仲春來到,如同動植物的甦醒,3月起,各類展館陸續開啟新一年的展覽,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蕭勤藝術大展」和「仲條正義設計展」展現藝術家創作的變化,上海圖書館迎來「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更是讓人期待。上海博物館則是將中國古代香文化帶到巴黎。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筆歌墨舞」,上博呈現「煙江疊嶂」
    上海博物館的賞石珍品展進入布展階段,歷代繪畫館繼續展出的赫赫名跡有北宋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元代王冕《墨梅圖》等。中華藝術宮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大型美術、攝影展也吸引了不少目光;在山西,從開展至今一度引起極大關注的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繼續展出。在歐美,主要藝術博物館均處於休館狀態。
  •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將展文房供石,大都會150年線上呈現
    上海上海博物館歷代繪畫館珍品展展期:常設地點:上海博物館展覽中有北宋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元代王冕《墨梅圖》等一些久未露面的作品。此次歷代繪畫館常設展覽將用於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新增書畫精品、新品22件。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博物館奇妙夜」重啟,國外展館陸續重開
    在上海,6月6日起,深受上海市民喜愛的「博物館奇妙夜」與「夜遊美術館」回來了:在6月份的「上海夜生活節」期間,上海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琉璃藝術博物館、世博會博物館等40餘家博物館、美術館延長開放時間。放眼海外,日本與歐洲各國已開始逐步「解封」。
  • 山西古代壁畫,究竟有多牛?為迎接一幅畫,上海博物館把南門拆了
    其中壁畫藝術,可以說獨樹一幟,領冠全國。2017年,上海博物館為了一睹山西壁畫風採,特別開展了以「天似穹廬」和「人亦黃土」為主題的山西壁畫展。兩部分展覽共展出了北朝和宋金元的12組(89件)墓葬壁畫。在89件墓葬壁畫中,代表北朝時期的僅有3幅,十分珍貴。
  • 一周觀展指南|「武漢印象」重新開放,「庚子藝事」畫記疫事
    疫期之中一些延期的重要展覽本周已接近尾聲,如山西博物院「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紹興博物館徐生翁精品展等,觀展已僅剩數日;與此同時,另一些真實記錄疫期的展覽正在策劃並將陸續推出,如在上海策劃數月之久的」庚子藝事展「,參展者既有九十老翁,也有九齡小學生,包括韓羽、尚長榮等文化界名家,用書與畫記錄著他們在疫期真實生活與所思所想。
  • 中醫藥書畫展在上海舉行;東莞市第三屆婦女書法篆刻展在廣東舉行等
    新聞導讀:1.中醫藥書畫展在上海舉行2.巴黎聖母院就修復問題已達「廣泛共識」 烈焰中的塔尖有望恢復重生3.蓬皮杜藝術中心重新開放 同時舉辦「克裡斯託與珍妮·克勞德」展覽4.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5.蓮荷初綻滿池香 可賞可嘗的第八屆荷花睡蓮展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江南與庚子藝事,東京展和服與變遷
    疫期之中,上海的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已如期開放。除了上海博物館的主要展覽,近期在上海古美藝術中心與羅浮紫開幕的「庚子藝事展」、上海中國畫院的「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復星藝術中心的「亞歷克斯·卡茨」展、民生美術館的北歐當代藝術展等都吸引了不少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賞文房供石,杭州觀閨閣藝術
    如上海博物館即將推出「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廣東省博物館即將開幕「魏唐佛光:龍門石窟文物特展」,以及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剛剛開啟的「明清閨閣文化大展」。包括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西岸美術館、明珠美術館在內,一批精彩展覽將於5月落下帷幕,趁小長假出外休閒看展是個不錯之選。如果選擇宅家,不少海外的線上展也能陪您度過一段充實的假日。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 一周觀展指南|博物館裡亮點多:有周秦漢唐,也有畫屏古琴
    在法國,則有蒙德裡安:具象藝術展與弗朗西斯·培根大展,日本的竹工藝名品展與東洋花鳥展則別有韻味。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展期:2019年8月2日-10月22日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在愛因斯坦誕辰140年之際,著名的廣義相對論論文手稿原件、愛因斯坦1905奇蹟年的四篇論文以及愛因斯坦與羅素最後的書信等珍貴文物,首次來到中國大陸與觀眾見面。
  • 一周觀展指南|日本將迎顏真卿大展,法國聚焦雷諾瓦父子
    2019年伊始,各地年度大展精彩紛呈。在上海,可去上海博物館與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觀看董其昌的真跡名作,此外,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上海雙年展,龍美術館、外灘美術館及復星藝術中心等均是觀看當代藝術之地。
  • 一周觀展指南|延展的提香與拉斐爾,新展的明清系列肖像
    重要展覽紛至沓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明清肖像畫展」、「山東民藝展」等三項新展,其中「明清肖像畫展」中有多件作品沉睡多年首次展出,上海博物館歷代繪畫則新近展出30多件書畫清品,浙博則有黃賓虹書法收藏大展。上海中華藝術宮從7月18日起將不定期開放夜場,首次夜場活動將開放「陝北剪紙藝術展」等展覽。
  • 一周觀展指南|唐招提寺「再現」上博,極簡抽象呈現古根海姆
    在上海,繼「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之後,上海博物館的年底大展「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即將在下周二正式對公眾開放;在北京,除了故宮歷史上第一次古琴展,國家博物館新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以300餘件文物揭示3000多年前的芮國歷史。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周秦漢唐」文物展正式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