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大英圖書館珍寶來到上海,中國芳香去往巴黎

2021-01-15 澎湃新聞
驚蟄已過,仲春來到,如同動植物的甦醒,3月起,各類展館陸續開啟新一年的展覽,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蕭勤藝術大展」和「仲條正義設計展」展現藝術家創作的變化,上海圖書館迎來「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更是讓人期待。上海博物館則是將中國古代香文化帶到巴黎。

展覽資訊:

上海:

回家:蕭勤藝術大展

展期:2018年3月16日-5月18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

此次展覽將展出近二百件臺灣地區知名藝術家蕭勤繪畫及雕塑原作,全面回顧他六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以及對中國現代抽像藝術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展覽的作品部分為藝術家的重要個人收藏,及由歐亞等地藏家借展的具代表性作品,當中有早期的水墨布面或紙本作品,以及採用當年新研發的媒體亞克力所創作的畫作,包括《光之躍動》、《宇宙能量》和《太陽》等。中華藝術宮展覽同期,香港3812 畫廊也將舉行名為「向無限昇華」的展覽。

水墨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大展

展期:3月3日-3月14日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作為上海戊戌年新春舉辦的第一個全國性藝術大展,「水墨鑼鼓——中國戲劇人物畫大展」匯集了百年來直至當代從事戲曲人物繪畫的眾多名家。既有關良和林風眠、葉淺予、高馬得、程十髮、賀友直等老一代藝術家的作品,還包括韓羽、丁立人、朱振庚、謝春彥、呂超然、王劼音、韓碩、許根榮、張培礎、張培成、趙宗概、沈虎、戴超、朱新建、朱剛、周京新、陳九、左和平、王震坤、李光池、季平、董浩、李超、李曉恆、餘啟平等老中青三代人的戲曲人物畫作品。

春來生香」翰青雅集五周年展暨樂震文作品展

展期:2018年3月1日-3月15日

地點:上海壹號美術館(建國中路)

翰青雅集致力於經典藝術的傳承和弘揚,自2013年成立以來,走過了5個春夏秋冬。以雅集的方式,展覽的形式,展現「藝術為人民服務」藝術宗旨,也是凝聚了畫師們對新時代風貌的描繪。此次展覽展出老、中、青三代,包括張淵、顧潛馨、陳九、餘啟平、張弛、朱剛、廉亮、尉澗松、王鴻定、丁一鳴、李國傳、吳林田、丁小真、孫怡健、瞿吉平、顧炫、黃松、莊穎等老、中、青三代20餘位畫家2017年創作的畫作。同時,時值紀念5周年慶,滬上名家樂震文作品展也同期推出。


百腦匯「在那遙遠的地方叫信仰」

展期:2018年3月10日起

地點:徐匯百腦匯

展出的40多幅油畫作品均以表現藏族人民生活、信仰為主題。其中《轉生》、《滿紅》等作品人物形象眾多,氣勢恢宏。聚焦民俗特寫的《朝聖》、《窺視》等作品,形象質樸,栩栩如生。展覽作品多角度刻畫了藏族同胞樸素的日常生活和樂觀積極的精神原動力,再現了陽光下西藏獨特而又古老的人文風情。

參展者、藝術家祝瑋俊在同濟大學主修藝術設計,在藝術學習中深得張嶽峰教授啟蒙,對西藏文化酷愛有加。在他的繪畫作品創作中,得到了孫新平教授許多的寶貴建議和幫助。以信仰為切入點,把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現實的理解一併納入到作品中去。讓世人面對生活重拾信仰、不畏風雨。

展期:2018年3月17日-5月20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仲條正義創作於2016年的《Mother and Others》海報系列在內的近百件海報作品、仲條於1968年至2011年間為資生堂設計的200本《花椿》雜誌的個人收藏版,以及其首次在中國大規模展出的Shiseido Parlour產品包裝設計。作為開年首展,psD沿街的五個金屬盒空間將擷取仲條正義的創作元素首次推出櫥窗系列設計。同時,獨家設計開發的家居和文具系列衍生品也將在展覽同期發售。

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

展期:2018年3月15日-4月15日

地點:上海圖書館

此次展覽展出的有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稀藏品: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原稿,包括最後一章的名句:「讀者 ,我嫁給了 他」; T.S. 艾略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詩歌草稿,包括討論貓行為的信件;D.H. 勞倫斯的信件,討論小說《虹》及其出版禁令,以及讓讀者能夠取得作品的替代方案;珀西·比希·雪萊獻給拜倫勳爵的十四行詩草稿;查爾斯·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的五頁原稿。

第零空間:反向摺疊

展期:2018年3月17日 - 6月15日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新創作的一件感官沉浸式裝置作品《反向摺疊》,嘗試將星辰及星系的形成、演化相關的諸多現象轉譯成聲音、圖像及振頻。黑川在《反向摺疊》中結合各種聽覺與視覺素材,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感官的「聯覺」現象上。

隋軍風景油畫展

展期:2018年3月9日-3月15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畫家隋軍的60餘幅油畫風景寫生作品,梳理其繪畫風格與語言轉變的同時,也展現了其寫生繪畫多年來的成果。

「幻境」- 山水2018AR藝術展

展期:2018年3月13日-4月15日

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山水·遠景之丘」藝術空間

「幻境」是由Sutu(漫畫《Modern Polaxis》作者)和Lukasz Karluk發起,邀請全世界45位廣受尊敬的藝術家創作作品,並由澳大利亞AR團隊Eyejack為所有靜態藝術作品增加了動態效果及酷炫的音效。展覽首次來到中國,將是一場萌藝術+黑科技的創新展覽,也是一場擁有互動勢能的藝術派對。

翰墨青韻 海上芳華 — 海派女藝術家聯展

展期:2018年3月8日-3月18日

地點:朵雲沙龍(南京東路422號五樓)

此次展覽匯聚了上海本地多位傑出的女性藝術大家和代表人物,參展的畫家主要有陳佩秋、周慧珺、馬小娟、萬芾、鮑鶯、毛冬華、丁蓓莉等,作品國畫以工筆和小寫意為主,書法以行書和行楷為主。

天光雲影:張朝暉作品展

展期:2018年3月18日-4月15日

地點:安簃藝術空間

張朝暉曾獲得南京首屆國際藝術大展銀獎, 出版畫冊, 文集, 專著, 翻譯等20餘種, 是一位學者型當代水墨藝術家。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以水墨構築肌理。

朱新昌 山海經藝術大展

展期:2018年3月18日-4月3日

地點:八號橋藝術空間

《山海經》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民俗等方面的內容,此次展出的作品是朱新昌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底本為基礎,按照古人擬定的框架,以「南山經」「西山經」等十八章排列,繪製的一百幅畫作。

異號——2018上海抽象畫會春季展

展期:2018年3月10日-3月14日

地點:上海展覽中心

此次展覽展現上海抽象畫會的藝術價值觀和風貌。此次參展的有王劼音、查國鈞、趙渭涼、王克良、盧治平、王遠等20位畫家,展出的作品包括《素象》系列、《混沌世界》系列、《寧靜與內斂的力量》系列等。

旗袍展

展期:2018年3月7日—3月30日

地點:上海紡織博物館

在20世紀20至40年代海派旗袍成為近代中國女裝的代表,其工藝與紋樣同樣也顛覆了中國傳統服飾的主導,出現了以中西文化相互融合、豐富多樣的現象。此次微型展選取了具有不同時期工藝與紋樣特色的旗袍,給觀眾以變革和發展的直觀感受。

尋味——張弘揚水墨展

展期:2018年3月16日 - 5月16日

地點:原曲畫廊

此次展覽由聶洪策展、邵琦學術主持,展出張弘揚水墨作品近50幅。此次展出的水墨作品古典意蘊豐沛,題材涉山石、草木、花器、亭臺、茶事、高士、僧人等。

劉毅: 扔到風裡去

展期:2018年3月10日-4月30日

地點:香格納畫廊(M50)

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是劉毅的手繪影像裝置《混沌記》,她通過動畫、多媒體、空間裝置等多種創作方式反映了自己生活中的經歷,並在展覽空間中去探尋更多的可能性。

他山之石

展期:2018年3月10日-4月21日

地點:M藝術空間

此次展覽《他山之石》,季勇把他在這些年間多次走訪綠島、蘭嶼拍攝的嶙峋礁石,巧妙的縫合在包括泰納在內的浪漫主義英法名家繪畫裡的穹蒼雲霓之下,藉由攝影與繪畫的渾融,也藉由大自然與人文、即時記錄與反芻歷史的渾融,這一系列作品反倒更接近傳統繪畫的創作工序。

北京:

第二屆中國畫學會展·時代華章2018

展期:2018年3月8日—3月18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此次展覽是繼2015年3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畫學會展」以來,中國畫學會又一次全體理事作品亮相的學術性大展。此次展覽展出中國畫學會理事畫家作品近300幅,以「當代中國畫的時代格局」為學術主題,分設「文脈傳薪」、「時代丹青」、「都市心象」三大單元,展現當下中國畫的宏觀時代格局與藝術本體自覺,以推動當代中國畫創作與研究的發展。

邱註上元燈彩計劃

展期:2018年3月16日—5月5日

地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此次展覽由《上元燈彩圖》出發,囊括了一系列的寫作、繪畫、裝置和劇場表演等藝術形式。在此次展覽中,散布在空間裡的百餘個裝置,每一個都將分別對應於一種在中國歷史上反覆出現過的形象或現象,共將展出170餘件(組)作品,包括《邱註上元燈彩》、《金陵劇場繡像譜》、《金陵劇場》裝置系列與現場演出、《古玩市場》現場演出、《不夜天》、《歷史劇考釋》、《歷史劇推演》等。

疆域:地緣的拓撲

展期:2018年3月20日—7月31日

地點:OCAT研究中心

此次展覽由魯明軍先生擔任策展人,共邀請四十餘位知名當代藝術家,以錄像、裝置、繪畫、攝影、文獻等豐富的藝術語言引發一場關於地緣政治的藝術思考。此次展覽除了呈現上海館展出的部分作品外,添加了更多具有文獻性的作品及資料。

視•界——2018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研究展

展期:2018年3月3日—3月21日

地點:炎黃藝術館

此次參展的主要有蔡錦、陳淑霞、陳曦、胡明哲、劉虹、劉曼文等30餘位藝術家,展覽中的10位最早活躍於上世紀90年代的女性藝術家,均以繪畫為主要創作的媒介,本次展覽將呈現出她們最近創作的豐富面貌。27位「80後」、「90後」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構成本次展覽的主體部分。她們的作品呈現出難以歸約和簡化的多元化傾向,與上世紀90年代的女性繪畫相比,成長於新世紀的女性藝術家更加自然的「引用」自己的性別,以一種更為開放的多元的姿態展開藝術實踐。

蘇州:

韻致菁華——中國女性民族服飾展

展期:2018年3月8日—5月6日

地點:蘇州絲綢博物館

此次展覽分為莽原之華、塞上之芳、南國之韻和華漢之彰四個篇章,將日常起居、婚嫁禮服、節日盛裝與相應的帽子、頭巾、飾品、包袋和鞋子串聯在一起,匯集融合了歷代女子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情憧憬。

揚州:

寧鎮揚三地考古成果展

展期:2018年3月15日—5月4日

地點:揚州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立足於「考古人講述考古的故事」,向公眾展示近年來三地考古工作成果,將寧鎮揚三地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包」一起奉獻給觀眾,展現南京的鐘靈毓秀、鎮江的山水形勝、揚州的物華天寶。

廣東:

奧馬·法斯特:看不見的手

展期:2018年3月27日 - 5月27日

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法斯特近10年來的重要代表作,包括《5000英尺是最好的》(2011)、《延續》(2012-2015)和《奧古斯特》(2016),展覽標題《看不見的手》來自法斯特專門為本次展覽拍攝的VR短片。 該展覽屬於時代美術館每年三月將推出的研究性個展系列之一。

法國:

中國芳香:中國古代香文化

展期:2018年3月9日 - 8月26日

地點: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近110件藝術品和考古文物,包括借展自上海博物館的瓷器、繪畫和青銅器,以及約20件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館藏,以歷史年代為線索,展現公元前3世紀至19世紀中華文明中的香薰藝術。展覽將對中國工藝作概括性的介紹,包括銅器、漆畫、竹雕等;還將展出中國明代畫家陳洪綬、仇英等人的作品,揭示香薰與女性、隱士、文人之間的關係,表現其在梳妝、家居、儀式中的用途。

1589-1715年的法國:版畫家 Israel Silvestre 素描作品展

展期:2018年3月15日 - 6月25日

地點:羅浮宮

此次展覽將展出羅浮宮收藏的 Israel Silvestre 素描畫作,呈現從亨利四世創建波旁王朝到「太陽王」路易十四統治時期的法國。他的法蘭西島嶼城堡系列作品再現了法國古典建築與園林景觀,如子爵城堡(Vaux-le-Vicomte)、默東城堡(Château de Meudon)、蒙莫朗西城堡(Château de Montmorency)、凡爾賽宮(Versailles)等。

植物學動物寓言

展期:2018年3月7日 - 6月1日

地點:巴黎植物學博物館

此次展覽展出法國年輕插畫家 Izumi Cazalis 的代表作品,邀請參觀者共同探索植物與動物之間的奇妙聯繫。

美國:

英國博物學家 Henry Walter Bates 傳記電影:《亞馬遜探險》

展期:2018年3月9日 - 9月13日

地點: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映一部傳記電影——《亞馬遜探險》(Amazon Adventure),記錄了英國物學家與探險家 Henry Walter Bates 在亞馬遜叢林11年的探險經歷,展現他對亞馬遜叢林生態環境的深入研究。

在水之間:繪畫、雕塑和影像展

展期:2018年3月9日起

地點:惠特尼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多位新興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繪畫、雕塑、影像等,通過藝術家的個人主觀視角,展現土地、資源利用以及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這些作品題材廣泛,不僅涉及南美洲水利大壩建造對社區的影響,也提到20世紀中期紐約城市改造帶來的居民動遷。作品融合了多種視覺藝術傳統,包括16世紀建築、歷史畫、近現代抽象畫等。

「公共與私人花園:從巴黎至普羅旺斯」展

展期:2018年3月12日 - 7月29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約150件以「花園」為主題的繪畫和攝影作品,呈現19世紀後半葉的法國園林設計,以及公共與私人花園在法國當代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此次展品主要來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包括法國畫家馬奈、埃德加·德加、莫奈、塞尚、雷諾瓦、馬蒂斯等人的作品。

澳洲:

第21屆雪梨雙年展

展期:2018年3月16日- 6月11日

地點: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

第21屆雪梨雙年展的主題為「疊加:均衡和參與的藝術」, 由片岡真実擔任藝術總監,參展的亞洲藝術家佔百分之四十七,幾乎佔據參展藝術家的半壁江山。目前已有37名藝術家確認參加本屆雙年展,此次展覽將借鑑雪梨雙年展45年來藝術與際遇的豐富歷史,重審雙年展豐富的歷史並仔細歸整檔案,旨在從不同的藝術觀念和層面討論對當今世界的觀點。

日本:

櫻花 SAKURA 2018 - 在美術館賞櫻

展期:2018年3月10日 - 5月6日

地點:山種美術館

櫻花是日本之春的象徵,此次展覽從山種美術館(Yamatane Museum of Art)的館藏中選出繪有櫻花的作品,希望能為參觀者奉上盛開的櫻花圖景。

洛陽三十三所 第三回

展期:2018年3月10日 - 5月6日

地點:京都文化博物館

此次展覽是京都文化博物館第三回舉辦「洛陽三十三所展」,展覽的主題是與寺廟有深厚淵源的人物,展示三十三所寺廟所收藏的相關寶物。

講座資訊:

上海:

色掛物象窮神變——中國古代壁畫縱橫談

時間:2018年3月10日(周六)19:00

地點:上海博物館

主講人:周天遊(陝西歷史博物館原館長)

此次講座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米拉壕漢墓壁畫等為例進行講解與論證。主講人通過籌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唐墓壁畫館的親身經歷,具體回答中國現在具備不具備保護壁畫的科研能力,揭取壁畫是保護壁畫的必要手段還是破壞壁畫的罪魁禍首,壁畫離開了原址是否在價值上有嚴重損害等問題。

被遺忘的阿富汗與貴霜王朝的美術

時間:2018年3月11日(周日)19:00

地點:上海博物館

主講人:邵學成(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歐美、亞洲等地區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內,展示著豐富的貴霜王朝的藝術作品,但是對於阿富汗地區和犍陀羅的雕刻製作的年代學卻一直並不明朗;同時對於阿富汗地域的新發現資料由於信息溝通滯後,也常處於忽略的狀態,此次講座將討論這些長期被遺忘、忽略的問題。

山川離散,光氣殊分——中國古玉流散加國追記

時間:2018年3月16日(周五) 19:00

地點:上海博物館

主講人:沈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副館長)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資深策展人沈辰博士為大家講述中國古玉的加國收藏史,解讀這些玉器年代和起源地的信息,以及這些玉器跨海來到加拿大之路。

書法的臨摹與創作

時間:2018年3月10日 (周六)14:00

地點:中華藝術宮

主講人:晁玉奎(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機關書法家協會主席)

此次講座是中華藝術宮「海上書法名家」系列講座的第一講,由書法家晁玉奎主講「書法的臨摹與創作」。晁玉奎先生將結合自身臨摹與創作過程的經驗,分享學習書法最重要的「臨、摹、創」,抒寫出書法藝術的真實、真切、真情。

保羅·馬吉詩歌朗讀交流會

時間:2018年3月18日 (周日)14:30-16:30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主講人:保羅·馬吉

保羅·馬吉是澳大利亞詩人,坎培拉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創意寫作中心教授,詩歌評論者。此次詩歌選讀作品包括《無邊的容器》、《4.11》、《建立鎮靜》等。

蘇州:

晚清收藏活動中的社會網絡-- 以吳大澂及其友人為中心

時間:2018年3月10日(周六) 14:00 - 16:00

地點:蘇州博物館

主講人:白謙慎

我們在研究收藏史時,通常會注意收藏家的藝術品味,和古董商的互動,市場價格等等,很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收藏家從哪些渠道獲取自己想收藏的古董的信息?這些信息的流動速度是否會影響收藏的規模?本場講座,白謙慎先生將以吳大澂及其友人為中心,探討與上述問題相關的晚清收藏活動中的一些社會機制。

北京:

帶有障礙的攝影——瓦爾堡美國之行的圖片

時間:2018 年 3 月 13 日(周二)19:00

地點:待定(可關注「現代藝術檔案CMAA」)

主講人:傅無為(Uwe Fleckner,漢堡大學教授,瓦爾堡檔案館館長)

此次講座傅無為教授將展現阿比·瓦爾堡的美國之行,瓦爾堡四處拍攝留下的大量照片素材,其中大部分從未發表過,此番是首次在中國進行分享。攝影帶給瓦爾堡這位藝術史家的觸動和靈感,也是本次講座的重點。

向京與譚波對談——從梵谷到「松」式生活

時間:2018 年 3 月 9 日(周五)15:00-17:00

地點:松美術館

主講人:向京、譚波

此次講座的主講嘉賓是自由藝術家向京和活躍於藝術市場的譚波,在媒體人嶽巖的主持下,兩位嘉賓將以談話的形式帶領觀眾從梵谷聊到中國當代藝術,暢談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分享藝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精神愉悅。

廣東:

向道德主義告別——關於當代藝術的思考

時間:2018年3月1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

主講人:皮力

《向道德主義告別》一書收錄了身兼藝評家、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的皮力自1995到2016年間的25篇評論文章。此次講座皮力從當前急速發展的中國藝術與博物館領域出發,以自身的策展和寫作實踐與我們的觀眾展開一場分享講座。

當然,我個人認為談話總是能解決問題的

時間:2018年3月23日(周五) 19:30-21:30

地點:方所廣州店

主講人:奧馬爾•法斯特

時代美術館將呈現藝術家奧馬爾•法斯特在中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的首次個展。此次講座奧馬爾•法斯特與展覽策展人蔡影茜將介紹他在個展中展出的幾件代表作以及過往的重要作品,法斯特還將討論他針對時代美術館及其周邊社區的寫作劇本,並在廣州本地拍攝完成的VR短片《看不見的手》。通過與策展人以及本次影片的製片蔡影茜的對談,講座將分享藝術家電影製作背後,從靈感到構思,從語言和文化障礙到克服各種技術挑戰等方面的精彩內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英圖書館的珍寶與閱讀的未來
    大英圖書館的珍寶與閱讀的未來 2017-05-27 14:18 作者:陳賽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22期
  • 大英圖書館珍寶漂洋過海來見你
    原標題:大英圖書館珍寶漂洋過海來見你   威廉·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二版四開本的標題頁   本報記者 屈 菡   經過認真籌劃和精心布置,大英圖書館的珍寶終於向中國讀者展露真容。
  • 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大英圖書館的珍寶
    大英圖書館正式宣布,與中國國家圖書館聯合舉辦展覽- 「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大英圖書館的珍寶」(Shakespeare to Sherlock: Treasures of the British Library)。
  • 烏鎮的拜倫、王爾德、伍爾夫——跨越時空的大英圖書館珍寶展
    繼今年春天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過一次「從莎士比亞到福爾摩斯: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後,大英圖書館又帶著自家珍寶來到了烏鎮。格外有誠意的是,雖然是巡展,但每次參展的展品各不相同。此次大英圖書館帶到烏鎮來的,是木心喜愛的四位英國文學家的手稿、打字稿和書信。
  • 大英圖書館珍寶要來滬 15日起在上圖免費展出
    原標題:大英圖書館珍寶要來滬了!15日起在上圖免費展出  去年,上海博物館的「大英百物展」最長排隊時間6小時,明天,大英又要來上海了,這回是大英圖書館,從2018年3月15日至4月15日,「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將在上海圖書館免費展出。  逢免費,必排隊。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初版本及其他 寫在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前面的話
    由大英圖書館與上海圖書館聯合舉辦的「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覽今天在上海圖書館正式開幕,大英圖書館珍藏的英語文壇五位偉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雪萊、艾略特和D.H.勞倫斯)的原稿以及信札在此首度亮相。而作為二人傳的另一位主角,上海圖書館則通過大量翻譯文學的實物資料,全面展現這五位作家的作品在中國的傳播歷程。
  • 大英圖書館「掌管中國歷史」的老太太
    她曾在大英圖書館中文部工作近40年,負責保管、整理中國典藏,其中最珍貴的莫過於那1.4萬件敦煌經卷,這大概是全世界所有敦煌經卷數量的三分之一。她曾在大英圖書館中文部工作近40年,負責保管、整理中國典藏,其中最珍貴的莫過於那1.4萬件敦煌經卷,這大概是全世界所有敦煌經卷數量的三分之一。這個年近70歲的老太太因此也被人稱為英國「掌管中國歷史的人」。
  • 五位英國作家,數十位中國翻譯家,大英圖書館在上海的手稿展值得一看
    「讀者,我去了上海……」參照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寫在《簡·愛》最後一章的那句「讀者,我嫁給他了」,大英圖書館的策展團隊在「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的展覽簡介中,用相似的口吻寫下了這句話。3 月 15 日,這場展覽在上海圖書館正式舉行。
  • 一周觀展指南|杭州憶豐子愷,上海讀錢瘦鐵,巴黎看立體主義
    在海外,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立體主義」回顧展、倫敦大英博物館的「新收藏畫作展」及紐約的「丁託列託誕辰500周年紀念展」都值得觀看。「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錢瘦鐵藝術作品展展期:2018年10月1日起地點:中華藝術宮共展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收藏的錢瘦鐵先生作品89件,是對錢瘦鐵藝術的一次重要回顧,意在探索他為上海美術乃至中國繪畫拓展出的更為深廣的藝術內涵。展覽作品涵蓋山水、花鳥和人物,不少作品為首次展出。
  • 中國的國寶都流失到哪裡:大英博物館最多,丹楓白露宮最精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瓷器其中,最有名氣的應該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的中國畫,也是現存的中國最早的絹本之一。女史箴圖另外,大英圖書館藏有中國珍貴文物古籍6萬多種,包括珍貴的《永樂大典》部分卷,甲骨文片以及敦煌藏經。
  • 一周觀展指南|畢卡索「走進」尤倫斯,肖像展再現倫敦肖像館
    一周觀展指南|畢卡索「走進」尤倫斯,肖像展再現倫敦肖像館 整理/畹町 2019-06-15 09:24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周觀展指南|迷失在上海的「克萊因藍」與東京都的克裡姆特
    一種當代藝術中的理想之藍、絕對之藍,其明淨空曠往往使人迷失——那就是克萊因藍,今天開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始了其中國境內第一次大規模展出伊夫·克萊因的作品,上海博物館則於日前新推出新展「熠熠千年: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呈現貨幣史中白銀的發展歷史。北大和浙江省博物館則迎來了以「五四」為主題的展覽。
  • 一周觀展指南|下周重開的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帶來什麼
    在國內,中國國家博物館再推一系列新展,在「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中何尊再現「中國」的由來,「古代樂器展」中賈湖骨笛等展示中華文明的寬廣宏大,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繪畫館常設展換新的名跡包括南宋佚名《蓮社圖卷》、元趙孟頫《蘭竹石圖卷》等,蘇州博物館將展的「梅竹雙清」展則是江南文人的清雅與精微。
  • 一周觀展指南|聚焦上海「藝術季」:不僅是巴黎美院與蓬皮杜
    11月可能算是上海真正的「藝術季」,各大展館紛紛推出新展,幾大當代藝術博覽會吸引了全球藝術界的目光。其中上海博物館「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合作展覽「時間的形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展出普利茲克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讓·努維爾的首次中國大展均引起了較大反響。
  • 一周觀展指南|紛至沓來的上海雙年展、藝博會、ART021
    11月的上海除了迎來「第12屆上海雙年展」、「ART021」、「上海藝博會」外,龍美術館和復星藝術中心也紛紛開啟了「布爾喬亞」和「辛迪•舍曼」大展。而在杭州,觀眾則可以欣賞到古代墨竹名跡展;在北京,則可在故宮感受佛陀造像;在日本,既可傾聽來自蒙克靈魂的「吶喊」,也可在奈良感受正倉院的館藏珍寶。
  • 一周觀展指南:故宮可觀李白書跡,香港巴塞爾調動城市活力
    上海:行將消退展期:2018年3月24日 – 5月27日地點:外灘美術館此次展覽是上海外灘美術館與義大利最負盛名的當代藝術機構之一——山德雷託·雷·雷包登戈基金會的一次精彩攜手與交流展覽將呈現來自各大洲23位藝術家的30件作品,涵蓋架上繪畫、互動裝置、攝影、錄像等形式,作品精選自基金會的珍品收藏,同時也將邀請上海藝術家委約創作。
  • 巧遊大英博物館 中國遊客的參觀建議
    去歐洲旅行,不管你有無藝術細胞,即便是從來不進博物館的人,也總忍不住要在欣賞美景與飽覽歐洲風情之餘,去羅浮宮、大英博物館這些世界頂級的知名博物館瞧瞧,因為這些老牌帝國的博物館珍藏的各種廣為人知同時又堪稱舉世無雙的奇珍異寶,就像是標籤兒一樣,必經親睹,才能為自己的旅行護照蓋上不可或缺的一枚印章。
  • 巴黎「最值得」去的景點,艾菲爾鐵塔上榜,真正的實至名歸
    當心裡有計劃有事情想要去做的時候,一定要立馬去做,就像旅行這件事情。有很多人總是在計劃著去旅遊,可是因為生活,因為工作總是會被牽絆著。雖然說景點不會跑,會一直存在那裡,但是會有意外發生。就像巴黎聖母院一樣,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建築物,只是巴黎聖母院失火,將這所古老的建築物燒毀了。
  • 《最愛故鄉味》會用開水洗古畫的中國匠人帶上海美食去大英博物館
    上一期節目在英國倫敦的薩維爾街錄製,可能不少觀眾還沒有看夠那裡的美景,本期《最愛故鄉味》的故事仍然發生在英國,大英博物館裡工作了30年的中國古畫修復大師邱錦仙品嘗到女兒精心準備的上海小吃,各種思念湧上心頭。
  • 一周觀展指南|看上海的「雅典珍寶」和北京的「巴比松畫派」
    寒流來襲,各類藝術場館在年末的熱鬧後依然陸續有新展推出,上海博物館迎來希臘雅典衛城的珍寶,中國油畫院」巴比松畫派與十九世紀油畫展」展現了這些巴比松畫家們「回歸自然」理念。而天津的「燕燕於飛:燕國歷史文化展」,遼寧省博物館藏明清書法精品展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William Wegman與加州觀念藝術」等展覽也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