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2019年,有53家長租公寓倒閉,因資金鍊斷裂跑路的45家。今年2-4月,16家長租公寓倒閉。8月份,全國有15家公寓倒閉,杭州3家長租公寓幾乎同時「跑路」,各地紛紛提醒房東和租客要注意風險。
Sep.6th,2020
本文共3363字,閱讀需約14分鐘
01
一個民生行業,當它的底線不斷被「踐踏」,就要變天了。
記得8月19日,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離職時的那句話,「長租公寓爆倉比P2P爆雷更危險」。現在來看,真的應驗了。2019年開啟的長租公寓「爆雷潮」,很可能還未結束。
據數據,2019年,有53家長租公寓倒閉,因資金鍊斷裂跑路的45家。今年2-4月,16家長租公寓倒閉。
8月份,全國有15家公寓倒閉,杭州3家長租公寓幾乎同時「跑路」,各地紛紛提醒房東和租客要注意風險。長租公寓的「至暗時刻」延續多久?問題出在哪裡?
02
驚人的相似。
倒閉的長租公寓,有一個共同的標籤——「高收低租」,即支付房東的租金,高於收取租客的租金。你可能會說,「腦子秀逗了吧」!但早期燒錢搶市場的「共享經濟」,比如共享出行(滴滴、UBER)、共享單車等,大家的模式是一樣的,都是「先賠錢佔市場,然後再實現盈利」。
基本邏輯就是「唯快不破」的網際網路打法,即以較高租金大量籌集房源,以較低租金把房源租給租客,短期內快速佔領市場,產生資本市場需要的「規模效應」,這樣才能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然後再講故事、「上市」、「完美退出」。你看,這些明星,不都是這樣的嗎?
行業內秉持這樣一個給創業者「打雞血」的理念:衣食住行,都會誕生至少一家獨角獸企業。
穿衣,有淘寶、唯品會;吃飯,有美團、大眾點評;出行,有滴滴。這些明星企業的估值,都在幾百億、幾千億美元。現在,唯獨「住」的領域,還未出現獨角獸,這就是各路資本豪賭的理由。
支撐這個「打雞血」理念的,是幾年前大家都引用的一個報告,說到2020年,中國租房總收入將達1.6萬億元,2030年將達4.6萬億元。
客單價格(租金)比吃飯、買衣、出行高的多的租房,將誕生數個獨角獸企業。我就納悶了,這是怎麼算出來的,國人一直將租房作為權宜之計,怎麼能和國外比呢?
03
其實,不管滴滴還是某殼,都在虧損。
滴滴6年來融資超過200億美金,累計虧損390億。剛剛踏上美股的某殼,市值達472.08億美元,超過萬科和百度,資本市場勢頭迅猛掩蓋不了虧損局面,2017-2019年,連虧3年。2020年一季度淨虧12.31億,超2019年全年虧損的一半。
長租公寓已經上市的兩家頭部企業——蛋殼和青客,在虧損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2017到2020年一季度,蛋殼淨利潤率分別為-41.36%、-51.2%、-48.24%、-63.6%。2020年第一季度,蛋殼營收19.40億元,同比增長62.5%,淨虧損12.3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8.16億元增長了51.2%。
近年來,包括長租在內的共享經濟,之所以長期虧損還能活得自在,很大程度上就在於政策扶持、資本加持。2015至2017年,國家級層面關於培育支持租賃市場和租賃企業的文件下發了8個、相關會議召開了數次。仿佛在一夜之間,長租公寓成為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新星。
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場,長租公寓企業掀起了一場規模戰。大家都認為,誰先在規模上站到C位,誰就贏了,「贏家通吃」嘛!於是,就出現了不惜通過「高收低租」的自殺式邏輯搶佔市場。
04
饒有意味的是,倒下的大多是「創業系」的公寓企業,而房企系(比如萬科泊寓、龍湖冠寓)、大型中介系(世聯紅璞)基本都好好的。為啥?筆者接觸過一些創業者,發現他們都是「80後、90後」的青年才俊,很多是在創投市場其他領域浸淫多年。問他們,為何要投資長租公寓呢?
一致的回答是,政策扶持力度大、市場需求潛力大,然後就拿發達國家租賃佔比和我國比較,最後就算出了市場潛力有多大了。而且,就像蛋殼CEO高靖講的那樣,「讓年輕人有尊嚴地在城市居住」,租賃領域的消費升級、體驗訴求、貼心管家等增值前景也是非常可觀的。
行業投資邏輯,也是一樣一樣的,搶先把規模做大,探索增值服務,上市退出。大家看看,這個邏輯與共享單車、共享出行是一樣的,就是資本市場的玩兒法,但距離居住謬之千裡。
其實,很多創業投資者,對租賃市場規律和風險,看不明白,打心眼不知道這個模式到底行不行得通。
本質上,網際網路思維、資本運作,這與住房租賃這類需要深入細微的服務格格不入,所謂的「增值服務」,不過是資本市場「講故事」,騙取投資方的把戲。筆者也接觸過公寓裡苦苦堅持的企業家,他們賺的都是辛苦錢。比如,找那些閒置、空置的酒店、商業裙樓,極力降低拿房成本。
再比如,搭配不同價位產品,批量出租給醫院護士,酒店服務人員,提高出租率(出租率達90%以上才能盈利);比如,儘量拓展更多空間、房間,提高單平效益;比如,提高人房比(單個員工管理的房間數),降低管理費用。甚至,有一個苦苦支撐的創業者說,盈利全靠偷稅漏稅。
真的很艱苦。房價那麼高,拿房成本低不了;沒有正規融資渠道,回收周期太長,工商註冊難,商業用水用電。
消費升級,其實沒想像那麼好。某殼研究院《2020年畢業及住房洞察報告》顯示,40%以上畢業生理想房租在2000元/月以下,近70%大學生接受合租。在廣州,疫情後很多租客退掉租金高的單租房,選擇「合租」,甚至退回城中村去了。其實,廣州一半的租賃住房是城中村。
05
很多創業者,初始想法都是,怎麼靠概念、故事圈來資本。這是他們眼裡的高大上,他們不可能沉下心來,做水滴石穿、久久為功的瑣碎事,甚至看不上辛苦錢。有政策扶持、有資本投資,有故事可講,助長了渾水摸魚的投機分子。近期爆出來的「跑路」者,甚至連創業者都算不上。
他們,純粹是想騙錢,通過「高收低租」、「長收短付」(收取租客租金周期,比付給房東房款的周期要長),與小貸公司、P2P合夥,以租金打折為幌子,誘騙租客一次性繳納1年甚至更長的租金。近期報導的杭州,有業主付完一年房租,3天後平臺就跑路,這是赤裸裸的詐騙行為。
國家鼓勵長租公寓,看重的就是,相比「房東-租客」的散租,長租公寓秩序更好、租賃體驗感更強,來到大城市的新市民、新就業大學生,能以較低是成本,順利且安心地「安頓」下來、「紮根」下來,再也不受「黑中介」、「黑二房東」的欺凌,能感受到城市的包容和溫暖。
但現在來看,簡直是一地雞毛。當然,這裡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那些創業多年,比如集中式的長租公寓,房企的、中介的,大型網際網路的,還是為規模化租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就整體而言,爆雷、跑路、炒租金,足足持續了2年,信任已跌入冰點,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了。
如果是純粹市場化的行業,市場優勝劣汰,倒下一批也沒什麼。但是,住房租賃是十足的民生行業,而「租購併舉」已成為頂層設計、寫入重要文件。
一大批活該倒下,但必須要反思,未來行業該走向何方?儘管,其間有投機分子作奸犯科的成分,但長租公寓的生存環境也很惡劣。
比如,拿房、裝修、管理等前期投入太大,而回收期卻很長、前期普遍虧損,資金鍊比較緊張,卻沒有對口金融產品支持,這是行業共性。這也是長租公寓「高收低租」、「長收短付」,甚至搞「租金貸」的原因之一。有公寓企業小老闆告訴我,疫情後紓困中小微,就是沒長租公寓的份。
比如,商業辦公「改租賃」、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這是國家大力扶持的,收房成本也很低,但不管是消防驗收,還是民用水電,規劃的合法性、報建的便利性,現實中太難辦理了,部門間扯皮不斷,甚至中間布滿了「坑」和陷阱,增加了成本、增加了經營的難度;再比如,租賃企業地位弱、租客地位弱,在這次疫情中體現的很充分,這與國家壯大「租購併舉」格格不入。
06
其實,長租公寓盈利空間還是有的。前面講了,從供給端看,很多工商、辦公、老舊小區、城中村,空間成本很低,適當改造,增加居住體驗,配上公共服務,很多年輕人是喜歡的,有溢價空間;從需求看,大城市租賃兩級分化,除了城中村,就是租金比較高的商品租賃房,中間市場很大。
未來,政府要做的是,一攬子扶持政策要落實到位,比如工改居等規劃調整,公共配套設施完善,水電「民用化」,消防安全驗收,允許「N+1」(客廳改房間),空間合理利用等等。
這些政策,上面文件都有,但地方落實過程中推諉扯皮、怕承擔責任,刻舟求劍,懶政和不作為非常嚴重。
此外,「租金貸」固然不好,但對於新就業大學生來講,「押二付一」的門檻很高,不得不借錢。因此,普惠性金融必須要覆蓋這部分人群,降低租金支付門檻。
最後再講一點,若房價還繼續上漲、租售不同權,大家買房情緒高,空間成本高,租房就是權宜之計,長租公寓難有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