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幾大感官體驗的描述,而在生物界包括人類,也的確一般都有觸覺,味覺,聽覺,嗅覺及其他感官感覺,人類主要是通過語言來交流,而動物們呢?
例如虎鯨就號稱動物界裡的語言溝通能手,它們可以發出六十二種不同的聲音與同伴交流,虎鯨作為高度社會化的群居動物,它們的交流方式竟然也和人類相類似。
而與人類關係比較相近的猩猩也可以像人類一樣,除了用各種聲音溝通,它們還可以在臉上表現出各種不同的表情。
猩猩的表情大約有13種左右,而人類有將近30種,就連我們最熟悉的犬類也有將近10多種表情。只不過人類的表情符號,不能強加於各種動物之上。
像我們認為的微笑出現猩猩的臉上,有可能就是嘲諷的含義,而用在狗的身上,有可能就是表達痛苦的含義。
那麼許多不會發出聲音的生物,它們是用什麼來交流的呢?像對棲息地要求極高的螢火蟲,它們就是通過視覺來進行交流的。
在它們的胸腹部末端長有發光器官,螢火蟲可以控制自己發光器發光的頻率以及發光的明暗度,所以這些光,就像一連串只有它們才懂的話語一樣。
像北美洲就有一種螢火蟲,在繁殖的季節,雄性螢火蟲可以將近6秒鐘發出一種淡黃色的光,當雌性螢火蟲看到雄性發出這種頻率光之後,如果雌性想與之往下發展,它就會在三秒鐘時間內,發出光與之相回應。
如果對雄性螢火蟲不感興趣,則不會發出任何光。甚至許多生物學家也發現,不同地區的螢火蟲,發光頻率發光明暗度,都有一些很明顯的變化,區域的劃分使這些螢火蟲甚至不能在一起交流,這可能是地域差異性引起的。
還有許多生物是通過嗅覺來和彼此交流的,它們會在自己的領地中留存獨特氣味的尿液或者糞便,像野生東北虎,它的領地範圍在500至1000平方千米左右。
東北虎每天吃飽喝足就會開始巡視自己的領地,標記上自己的氣味,如果在它的領地範圍內出現其他的東北虎,它可以用非常靈敏的嗅覺分辨出來不同於自己體味的尿液或者糞便。
對於動物來說,這種標記氣味來區分領地的行為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它們彼此交流的一種方式。
像我們比較熟悉的褐家鼠與黑家鼠,它們會把自己的尿液分別塗抹在家族成員的身上,這樣大家聞起來都是差不多一樣味道,可以分辨敵我家族。
在歐洲中世紀的褐家鼠和黑家鼠展開的一場大戰中,兩種不同的鼠類就是以各自身上尿液不同的味道而區分的。
還有的生物利用信息素來交流,它們可以不受任何時間,地點,障礙物的影響,並且傳播非常廣泛,操作方式也是相當簡單。像白蟻,螞蟻,這些社會性昆蟲中都是以信息素進行交流的。
而觸覺感受也是一般動物的交流方式,像許多動物在幼年時期,都被母親叼住後頸位置,那時候幼崽就會老老實實的,不再淘氣。
而家養的孔雀魚或者紅箭魚,雄性在追求雌性時也會經常觸及雌性的肚子位置,這樣可以促進雌魚進行排卵。
作為靈長類的猴子,雖然它們有著豐富的表情和聲音,但是也會每天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來互相整理毛髮,增進感情,促進個體之間的和諧,所以觸覺交流也在許多動物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任何動物,它們之間的交流方式,也是紛繁多樣的,關於動物之間的交流你們怎麼看呢?(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