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CIMB:印尼棕櫚油關稅政策對該國下遊業者和馬來西亞種植商有利

2020-12-13 同花順財經

印尼新的棕櫚油出口稅制使得棕櫚油下遊業者能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加工毛棕櫚油,這會提振這些加工商的利潤空間。該政策對馬來西亞棕櫚油上遊業者都是利好,這意味著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的比較優勢增加,特別是如果這些出口關稅被轉嫁給消費者時,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將獲得提振。棕櫚油關稅上調會對印尼的棕櫚油生產商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受影響程度料不及上遊產商,且部分成本可以被下遊收入增加所抵消。預計上調棕櫚油出口關稅之後,印尼明年棕櫚油和相關產品的出口量料為3400萬噸。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棕櫚油日評:棕櫚油大幅上漲,創下9年多新高
    周三,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大幅上漲,創下9年多來的新高。  截至收盤,棕櫚油期貨上漲37令吉到151令吉不等,其中基準3月毛棕櫚油期約上漲124令吉,報收3536令吉/噸。  當天基準期約的交易區間在3394令吉到3544令吉。
  • CIMB:2019/20年度棕櫚油價格將趨於上漲
    外媒8月9日消息:CIMB投資銀行的種植研究主管IvyNg認為毛棕櫚油價格將在近期出現上漲。2019年毛棕櫚油平均價格預計為每噸2100令吉,相比之下,2018年的平均價格為2,233令吉/噸,2020年平均價格預計為2,300令吉/噸。
  • 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MPOC)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黃霍輝:後期棕櫚油...
    不過2020年,全球棕櫚油產量遭遇欠收問題。黃霍輝認為,2020年棕櫚油增產放緩已成事實,預計產量達7420萬噸,主要原因是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國同時減產,兩國分別較去年降低4.5%與1.6%。「國家政策等因素影響下,生產國收割面積增幅下降;同時,乾旱、樹齡及人工短缺影響單產;此外,前幾年棕櫚油價低位徘徊,影響了小農戶及種植園收益,造成多數小農戶降低甚至停止施肥,也使一些小園坵缺乏資金去修路,從而果串沒有得到及時收割,這也給棕櫚油質量和產出帶來影響。」他說。
  • 馬來西亞仍不放棄,想用棕櫚油換武器,外國網友:無異於殺雞取卵
    馬來西亞多年來一直難以更新其國防裝備,該國今年的國防預算削減幾乎使替換海軍艦艇的努力陷入停頓,其中一些艦艇已服役35年或更長時間。大馬國防部長穆罕默德·薩布周一表示,成本一直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但用棕櫚油來幫助支付武器設備的費用,可能會為設備升級開闢新的道路。穆罕默德說,已經開始與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伊朗討論用棕櫚油支付。
  • 各種利空消息拖累 棕櫚油行情否極泰來?
    ,其中包括直接補貼,將其他燃料補貼轉移至生物柴油項目或提高從棕櫚油出口商徵收的關稅,本周一此消息最終「靴子落地」,印尼財政部長SriMulyani表示,該國將為B30生物柴油計劃發放2.78萬億盧比(約合1.8689億美元)補貼,並將棕櫚油出口稅上調5美元/噸,5月起生效。
  • 馬來西亞棕櫚油利空消息打壓棕櫚油價格
    短期內馬來棕櫚油產量下滑的趨勢仍沒有改變,需要耐心等待1月整體數據出爐後才能確定。二、印度限制馬來西亞棕櫚油進口由於印度和馬來西亞政府之間出現爭端,使得印度進行一系列舉措抵制馬亞西亞棕櫚油的進口。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中精煉棕櫚油佔到了70%以上,1月8日印度政府發布通告,禁止精煉棕櫚油的進口。
  • 棕櫚油 仍有回落空間
    中短期內,在馬來西亞棕櫚油12月低庫存或降庫存預期逐漸清晰之前,預計棕櫚油、豆油計仍有回調空間。12月進入政策變化期自11月9日起,馬來西亞大部分州開始實施為期四周的有條件行動限制令,直到12月6日。因此,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減幅較大。MPOA11月前20天數據顯示,預估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減10.51%。以此預估,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在155萬噸左右。
  • 同為馬來族為主並且是鄰國的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國之間有哪些矛盾
    1969 年印尼和馬來西亞籤署的邊界協議中,由於印尼和馬來西亞對西巴丹和利吉丹島嶼的主權歸屬爭議較大,未能確定這兩個島嶼的歸屬,之後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國同意將這兩個島嶼維持現狀, 在兩國未達成協議之前,不允許在這兩個島進行任何活動。後來兩國圍繞兩島歸屬問題,各執己見,經過多輪談判始終無法解決。
  • 12月USDA全球油籽市場貿易報告:印度削減棕櫚油關稅 需求提振油脂...
    >11月)全球最大棕櫚油進口國印度11月底下調棕櫚油毛油進口關稅10%,以遏制食品價格上漲。自5月以來,棕櫚油出口價格已飆升逾60%,創下6年來的最高水平。植物油的高成本,加上COVID-19的經濟影響,抑制了印度2019/20年的需求和進口。作為對關稅削減的回應,2020/21年棕櫚油進口預測將增加20萬噸,因為較低的關稅將使消費者更能負擔得起棕櫚油。向日葵油預測減少了10萬噸,以應對全球供應緊張和市場上棕櫚油進口的增加。
  • 馬來西亞遇到一個「大麻煩」,對中國有影響嗎?
    據外媒7月20日報導,馬來西亞棕櫚油協會(MPOA)周一表示,由於勞動力嚴重短缺,該國棕櫚油產量預計將損失25%左右,而隨著勞動力短缺的加劇,在未來幾個月將會損失更多。據悉,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僅次於印度尼西亞。
  • 棕櫚油的供給與需求
    目前世界上有約20個國家在生產棕櫚油,主要生產國只有三個,他們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奈及利亞,這三個國家的總產量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  (二)棕櫚油主要生產國  東南亞國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或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但雨水豐富,適於規模化種植油棕,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全球兩大棕櫚油生產國。
  • 「科普」一文貫通棕櫚油產業鏈上下遊 讀完你也是半個專家
    油棕的人工種植始於19世紀初,那時英國工業革命對蠟燭和機械用潤滑劑的使用創造了對棕櫚油的大 量需求,但起初棕櫚油僅由原產地西非供應,產量較少而常常導致供不應求。1848年,荷蘭殖民者嘗試性地將油棕引種到爪哇(印度尼西亞),自此油棕就在高溫多雨的東南亞紮下了根。
  • 棕櫚油:油炸文化的興起
    印度食用油市場與中國略有不同,大豆油在中國是第一大消費油種,而在印度,更為便宜、更適合油炸食物的棕櫚油是消耗最多的。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中榨取出來的。油棕樹原產於西非的幾內亞,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公元15世紀後沿著赤道地帶被介紹到其他非洲地區、東南亞及拉丁美洲。
  • 關於「厄爾尼諾」和棕櫚油你需要了解的二三事
    表1:1951年以來厄爾尼諾歷史事件表數據來源:國家氣候中心國富期貨農產品部下面圖標中我們列舉了歷年來發生厄爾尼諾氣候下,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單產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在超強厄爾尼諾氣候下,單產無一例外均出現大幅下滑,但中等強度情況下影響不一,總體單產下降中值為0.32噸/公頃,影響力度相對有限
  • 棕櫚油裡的血與淚:行業黑幕層層侵害卻讓人無處聲討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 棕櫚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無論是在餐飲業、美妝業、還是工業,棕櫚油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 印尼與馬來西亞海域爭端升溫 宣稱不惜一戰
    6月上旬以來,印度尼西亞各大媒體熱炒該國與馬來西亞在安巴拉海域的爭端。持續多年的兩國海域爭端再度升溫,其直接導火線是兩國軍艦5月25日在該海域發生對峙。而6月9日,印尼代表團訪問馬來西亞,並拜訪了馬來西亞下議院。印尼代表團團長宣稱,為了捍衛安巴拉主權,不惜與馬來西亞一戰。
  • 馬來西亞棕櫚油日評:外圍市場走高,棕櫚油收漲
    周四,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市場上漲,追隨中國大商所植物油市場以及亞洲電子盤交易中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油市場的漲勢。  截至收盤,棕櫚油期貨上漲1令吉到51令吉不等,其中基準3月毛棕櫚油期約上漲34令吉,報收3569令吉/噸。
  • 棕櫚油期貨國際化將提升「中國價格」影響力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儘管中國不是棕櫚油的產地,但中國市場的棕櫚油交易較為活躍,中國市場的需求對國際棕櫚油價格具有重要影響力,大商所棕櫚油期貨價格與境外交易所相關品種價格的聯動性日益提升。「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主要跟隨大商所棕櫚油期貨的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