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懷孕後為了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隱患,孕婦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產檢。但大多數孕婦對於產檢項目並不了解,為了確保寶寶健康,基本都會聽從醫生的建議,讓做哪項檢查就會去做哪項,從未沒想過有些是沒必要做的。
01孕媽醫院建檔後,各種檢查做不停,細細了解才知其中「貓膩」
同事阿寶已經懷孕三個月,前幾天到醫院去建了檔案,一回辦公室就開始抱怨:「現在懷孕真是越來越麻煩了,各種檢查做個不停。」
我們辦公室裡雖然只有阿寶一個孕婦,但是寶媽卻有很多,聽到阿寶的抱怨,這些寶媽們紛紛開腔:「你才懷孕三個月而已,後面的檢查還多著呢。」
「孕檢項目的確很多,我當時都見紅了,檢查做可比你多!醫生讓做這些檢查也有好處,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況,免得出了問題還不知道。」
聽到同事七嘴八舌的議論,已經生了二胎的慧慧姐插了一句:「孕期檢查可不是什麼項目都得做,我已經生了兩個孩子,也踩過不少坑,其實有些項目是沒必要做的。」
眾人聽到恍然大悟,阿寶也讓慧慧姐趕快告訴她到底哪些項目不用做,省得以後花了冤枉錢。
聽完慧慧姐的一些列分析,大家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有些檢查項目,似乎真的沒太大必要,這其中肯定有「貓膩」。
很多孕媽都和阿寶一樣是初次懷孕,去醫院做檢查也是抱著「花錢買平安」的心理,不管有用沒用,所有的檢查從頭到尾做了個遍,總覺得把錢花了就心安了。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孕檢項目都得做,有三項孕檢項目已經被叫停了,如果醫生還是逼著你做,可能是為了「衝業績」。
02這三項孕檢項目已被叫停,若是醫生逼著你做,多半「另有目的」
1、 微量元素檢查
微量元素的名頭挺大,聽起來好像必須得做檢查,畢竟胎兒的生長發育不能少了這些微量元素。
可是胎兒在不同的階段對於微量元素也有著不同的需求,種類和含量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
一次微量元素檢查的結果只代表當時孕婦體內的微量元素情況,過上一段時間就會發生改變,只能再次進行檢查,費時又費力。目前關於孕婦體內的微量元素指標並沒有統一標準,即便是做了檢查也無法判斷到底是缺乏還是補充過量。
2、 ABO溶血檢查
ABO溶血檢查在眾多的孕檢項目當中堪稱是最無用的一項檢查。ABO溶血也就是ABO溶血症,這是由於母親和胎兒的血型不合所引發的兒科疾病,前提是孕婦是O型血,孩子和爸爸都不是O型血。
這種情況的發生率本身就比較低,而且即便是做檢查,結果也不一定準確,比如說一開始檢查沒有問題,但是後期卻出現ABO溶血的情況。
換句話說,這項檢查的結果隨時都會發生變化,做了等於白做。況且ABO溶血症是可以治癒的,沒必要非得在孕期的時候做檢查。
3、 葉酸濃度檢查
醫生都提倡在備孕期和懷孕前三個月的時候多吃含有葉酸的食物,有必要的話吃葉酸片來補充,可見葉酸對胎兒的發育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即便如此,葉酸濃度檢查也沒有必要。
我們平時吃的很多食物當中都有葉酸,只要沒患相關的疾病,就算是不吃葉酸片也很少會出現葉酸缺乏的問題,基本上不會出現因為葉酸不足而導致胎兒畸形的情況。
若是在懷孕的前三個月一直補充葉酸,那就更沒有必要去做這項檢查了。
03孕檢項目有些雞肋,有些卻也很重要,以下產檢項目一個也別落下
1) 唐篩檢查
唐篩檢查也就是唐氏症候群篩查,一般是在懷孕4個月左右的時候做。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孩子不在少數,這個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對於他們的一生影響都非常的大,也會拖累整個家庭,是一定要做的檢查項目,特別是高齡孕婦以及其他有高危因素存在的孕婦。
2、 三維或四維彩超檢查
三維或者四維彩超檢查也是孕期必做的檢查項目,通過做三維或者四維彩超,可以看到胎兒是否存在著發育缺陷,比如說是否有兔唇、手腳是否完整等。
不過做這項檢查稍微有點麻煩,因為胎兒有可能會不配合。如果想要確定寶寶的身體是否存在缺陷,尤其是要確定面部是否有缺陷,需要拍到寶寶的正臉才行。如果寶寶配合,一次就能成功,但如果寶寶不配合,可能需要連續做2~3次。
孕期檢查對於孕婦自身以及胎兒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有些檢查項目必須要做,但有一些屬於雞肋項目,孕媽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辨別。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