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期間,為什麼俄羅斯會對薩達姆「見死不救」?

2021-01-10 騰訊網

隨著時代的發展,武器裝備的殺傷力也在不斷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作戰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往兩軍交戰只要兵力足夠多就能在戰場上佔據更多的優勢,但是和兵力相比,如今武器裝備的優劣往往能決定一場戰爭的結局。海灣戰爭作為人類歷史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場戰爭,美國的勝利也讓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武器裝備的重要性。當時,美國憑藉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在短短42天的時間內就擊潰了伊拉克大軍。

海灣戰爭結束以後,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又與伊拉克交戰了,不過,在此次戰爭中,美國不但打敗了伊拉克,還處死了伊拉克的總統薩達姆。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和伊拉克在國際上的關係向來很好,但為什麼在伊拉克戰爭打響時,俄羅斯卻對薩達姆見死不救呢?

我們先從當時的國際局勢展開分析,美國之所以會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是因為伊拉克是為了躲避債務率先向科威特發起進攻,所以美國的做法其實是在維持當前的國際秩序。

也就是說,當時的美軍是站在了正義這一方,如果俄羅斯在此時選擇援助伊拉克,肯定也會遭到其他國家的排擠,這對於俄羅斯的發展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另外,伊拉克的國內局勢也較為嚴峻,雖然伊拉克和俄羅斯的關係較好,但是在伊拉克內部有不少親美人士,俄羅斯若是貿然出手,說不定還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且即便是俄羅斯救出了薩達姆,按照伊拉克當時的國內情況來看,薩達姆也當不了多久的總統就會被那些親美人士給搞下臺,所以俄羅斯沒有必要為此承擔巨大的風險。

相信大家都清楚,近年來,俄羅斯陷入了發展的困境中,嚴重的經濟危機不僅對俄羅斯民眾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同時還使得俄羅斯的軍事發展走起了下坡路,所以俄羅斯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處理其他國家之間的糾紛。

總的來說,俄羅斯沒有選擇對薩達姆伸出援手,也是出於利益方面的考慮,畢竟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都是靠利益來維繫的,一旦發現無利可圖,彼此的關係就會變得不堪一擊。

通過薩達姆的結局,我們也認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危險來臨時,各國最忠誠的盟友只有軍隊和百姓。所以要想擁有長久的和平,要想得到其他各國的尊重,我們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只要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我們就無懼任何威脅。

相關焦點

  •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啥不營救薩達姆?原因有這幾點
    二戰結束後,世界仍未實現全面的和平,局部戰爭和代理人戰爭時有發生,其中規模最大且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戰爭,當屬發生在上世紀末的海灣戰爭。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戰爭還為後來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2003年,美國打著反恐的旗號將美軍開進了伊拉克,伊拉克戰爭由此爆發。
  • 俄羅斯為何當年對薩達姆見死不救?其實不是不救而是不能救
    薩達姆作為出了名的反美鬥士,同時也是伊拉克名正言順的總統。雖然與美國不對付,可薩達姆和俄羅斯的關係卻很好。為了防止以色列、美國、英國的謀害,薩達姆一生只訪問過一次其他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俄羅斯。既然兩國關係這麼密切,為何在薩達姆面臨生死劫時,俄羅斯選擇了見死不救呢?其實俄羅斯不是不想救,而是不能救。
  • 伊拉克戰爭期間,薩達姆將500萬噸石油倒進海洋?真的是為了破釜沉舟
    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軍隊為恢復科威特主權對伊拉克發動的戰役,這也是20世紀末自冷戰結束後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戰役。美國在戰役中首次運用了大量先進的現代化武器,聯軍僅以較小的傷亡代價便重創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軍隊。這一戰美國所展現出來的對於制空權的高度掌握,以及現代化軍事技術的熟練運用,讓世界為之驚訝。
  • 兩伊戰爭中,科威特支持伊拉克還是伊朗?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東東部(伊拉克以東,以區別於中東西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爆發了三場大規模戰爭:1980年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1990年的海灣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這幾場戰爭有三個主角:伊拉克、伊朗、美國(為首)。
  • 戰爭已過去17年,伊拉克人民後悔了?擺脫薩達姆換來的卻不是安寧
    歷史上的2003年3月20日,美國直接對伊拉克進行單方面的軍事打擊,也就是著名的「伊拉克」戰爭。當時伊拉克有相當一部分人民反對薩達姆政權,對於美軍的到來不僅不反感,反而還夾道歡迎,感覺美軍就是來拯救他們的,甚至還為聯軍進城提供了便利。所以聯軍僅僅只用了25天就宣告了幾乎已經把伊拉克全境掌握在手中,之後薩達姆政權也被推翻了。
  • 美國人瘋狂購買薩達姆書籍及伊拉克地圖[圖文]
    莫斯科書店東方網3月23日消息:據俄羅斯新聞網3月23日報導,在美國開始對以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以來,有關伊拉克主題的書籍以及伊拉克地圖在美國當地的銷售量明顯劇增。進入圖書銷售排行榜前二十名的主要是兩本關於伊拉克和薩達姆政權的書:一本是由著名的政治家及前中央情報局分析家肯尼特-波拉克撰寫的《即將來臨的風暴-進攻伊拉克的原因》,以及另外一本由著名的記者烏伊裡亞默-克裡斯託爾和羅烏連索-卡普朗合著的《對伊拉克戰爭:薩達姆的專治和美國的使命》。在華盛頓的書店裡除了上述書籍銷售火爆以外,伊拉克地圖銷售也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
  • 歷史上的今天:美軍推倒薩達姆銅像,伊拉克戰爭帶去的只有痛苦!
    2003年4月9日,伊拉克戰爭開始不過3周,已經佔領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美軍,推倒了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費爾多斯廣場上的銅像。當時,美國的報導說此舉象徵著薩達姆在伊拉克漫長而又殘酷統治的結束,象徵著美國的勝利。
  • 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的經濟,究竟是增長了還是降低了
    2003年3月,美國向伊拉克發動戰爭,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遭到逮捕,並於2006年底被絞死。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美軍進入巴格達後,不少伊拉克民眾走上街頭,親手推倒了薩達姆的雕像。在他們看來,擺脫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顯然會更加美好。那麼,十多年過去了,伊拉克人民有沒有後悔呢?
  • 伊拉克人民推翻薩達姆統治,如今後悔嗎?這才是他們真正後悔的事
    ,美國聯合中國向伊拉克發動的戰爭,後來伊拉克的民眾也越來越不支持薩達姆,那麼伊拉克人民推翻薩達姆統治,如今他們後悔嗎?在當時伊拉克的確非常的富足,因為他們擁有著大量的石油資源,可是後來這些也都成為了過眼雲煙,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僅和伊拉克人民以及薩達姆本身有關係,還有一個國家參與其中,那就是美國。
  • 伊拉克新聞部長為何紅遍全球,薩達姆都跑了,薩哈夫還在開發布會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也就是接下來的4月15日,美軍就宣布軍事行動已經結束,這也意味著伊拉克全境都被美軍所控制,薩達姆本人雖然暫時下落不明,但原本統治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則是鐵定一去不復返了。
  • 歐巴馬和小布希的算盤:打了9年的伊拉克戰爭,到底是贏還是輸?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9年後撤出伊拉克真實意圖是什麼?2003年,美國發動針對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戰爭。我們回顧那段歷史,會發現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拿著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在聯合國大會指控伊拉克研究化武。一瓶不被人所知的物質成分,成為美國發動戰爭的藉口。難怪普京調侃鮑威爾是拿著「洗衣粉」當證據。
  • 薩達姆死了十幾年了,伊拉克人民後悔了嗎?現狀已經給出答案
    導語:薩達姆死了十幾年了,伊拉克人民後悔了嗎?現狀已經給出答案眾所周知,薩達姆是一個頗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作為伊拉克的領導人,傾盡全力做出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也將國家帶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巔峰時期的伊拉克人民完全不用為生活發愁,各種福利體系落實得很到位。然而他又是個徹頭徹尾的獨裁者,對於這樣的領導人,固有印象就是殘害國家的蛀蟲,應當奮力討伐。
  • 薩達姆臨死前的遺言,伊拉克人民紛紛嘲笑,如今後悔已經來不及
    導語:薩達姆臨死前的遺言,伊拉克人民紛紛嘲笑,如今後悔已經來不及1979年的7月16日,薩達姆成為了伊拉克的總統,在他成為此國最高統治者的這段時間中,為自己的國家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石油經濟的情況得到改善和發展
  • 薩達姆究竟差在哪?為何美國打越南吃力,打伊拉克卻易如反掌
    2003年,美國再次興兵,直抵伊拉克。這一次,人們原本是要看美國深陷伊拉克戰場的,誰承想,三下五除二,沒個把月時間伊拉克竟然被吃幹抹淨了。同樣是戰爭,差距為啥就這麼大呢?有人說這不是薩達姆無能,而是當時美國對伊拉克的滲透起了作用。嗯,此話不假,但這更充分地說明了一個道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單憑著外部的衝擊,那一時半會兒是垮不掉的,但若內部自己內訌起來,不用人殺也會很快瓦解。美國之所以可以得逞就是看透了老薩人氣的低迷,國內民眾生活一日不如一日,人心怨懟。
  • 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人生最後一餐吃的是什麼?飯後點了一支煙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給人類帶來深深的傷害,通過這場戰爭,人類逐漸認識到,和平的難能可貴。二戰結束後,從整個世界範圍上來看,大部分地方都迎來了和平,不過,在一些熱點地區,因為領土、宗教等問題,依舊飽受戰火的困擾。
  • 軍事解讀:伊戰談兵錄-信息技術與伊拉克戰爭
    >  伊拉克戰爭只打了3個多星期,美國就幾乎全面佔領了伊拉克。  伊拉克戰爭是美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立體戰爭,在海、陸、空立體作戰的同時,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環境為依託,用數位化設備將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電子對抗等網絡系統聯為一體,實現各兵種信息資源共享、作戰信息及時交換。  眾所周知,美國發動此次戰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推翻薩達姆總統領導的伊拉克政權。
  • 美國打敗薩達姆與卡扎菲,為何卻不敢動態度強硬的朝鮮?
    但是這些年過去,美國對朝鮮卻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為,這是為什麼呢?超級大國為何要打卡扎菲與薩達姆提到21世紀美國發動的戰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伊拉克戰爭以及利比亞戰爭,因為他們國家的梟雄人物,不論是卡扎菲還是薩達姆,最後的下場都不怎麼好。
  • 伊拉克國產手槍,套筒刻字,槍身鍍金,曾經屬於最高統治者薩達姆
    曾經的伊拉克很繁華,在薩達姆的帶領下有過一段高速發展期,但由於兩伊戰爭、海灣戰爭的接連影響,經濟基礎被打垮,伊拉克才會逐漸沒落。 塔裡克手槍可以分為兩個版本,一種是普通量產型,分發給中低層軍官、士官;另一種是特製便攜型,槍身整體較短,可以輕鬆藏在口袋或其他位置,而且進行了鍍金技藝處理,只會配發給伊拉克高層
  • 薩達姆死前3個定論,如今伊拉克悔不當初
    ,同時薩達姆還打算發展核武器,從而鞏固伊拉克在中東的實力,在經濟方面,依靠石油出口,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國民經濟水平,遠也比現在高,然而在今天,這一切都已成為了泡影。在薩達姆死後,伊拉克徹底淪為了任人宰割的國家,舊軍隊被打散重組,接受美國的訓練跟裝備,成了一支美國的「皇協軍」,戰鬥力也早已大不如前,薩達姆的伊拉克軍隊尚且能跟美軍過過招,而現在的伊拉克軍隊,就連幾個武裝組織都搞不定,甚至在裝備水平大幅碾壓的情況下,裝備M1A2坦克的伊拉克軍隊,會被使用無後坐力炮的武裝分子打的落荒而逃。
  • 薩達姆和布希家族結下了什麼梁子?兩代總統都對他下手,要除掉他
    美國布希家族先後出現了兩個入主白宮的掌舵人,在老布希執政期間,他發動海灣戰爭,將薩達姆趕出伊拉克,而小布希則更加直接,他發動對伊戰爭,將薩達姆直接送上絞刑架。那麼布希家庭到底與薩達姆什麼仇什麼怨,讓兩位布希都針對他使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