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最近,國內上市房企半年報顯示盈利能力開始下降,滬深A股125家房企平均淨利潤率首次跌入個位數;房企業績分化明顯,部分中小房企營業收入和利潤下滑明顯,有的甚至下滑超50%,普遍面臨去庫存窘境。
中小房企業績下滑,業界不少人表示擔憂,認為中小房企業績下滑會導致整個房地產業進一步趨冷,對中國經濟增長尤其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將產生較大負面影響。但在筆者看來,儘管這種擔憂不無道理,但無傷整個中國經濟大局,相反會更有利於房地產業及整個中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何這麼說?因為目前房地產業發展速度過快過猛,已形成了較大產業泡沫,即整個房地產業發展失衡,處於供給大於需求狀態,尤其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較大。中小房企業績下降,必然迫使大量房企進行自我產業轉化,自然淘汰一批資金實力不強、資質不高的中小房企,使房企整體數量保持適度並提高房企整體質量,使更多業績優秀大房企脫穎而出,形成房地產業龍頭老大,不僅可減少房地產業相互間在拿地中的惡性競爭行為、解決房地產領域各種腐敗尋租問題,且更可提高房地產開發品質,降低房地產開發成本,提高房地產業盈利能力,降低房地產銷售價格,避免城市房地產價格暴漲現象發生,從而減輕城市購房剛需族及住房改善型居民資金壓力。
同時,中小房企大都集中在國內三、四線中小城市,因業績下滑必然會促使大量中小房企選擇離開,中小城市政府用地壓力會減輕,不僅能有效保護耕地資源,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而且更利於地方政府科學規劃土地資源,堵塞過去房地產業突飛猛進造成土地資源閒置及浪費現象再次發生,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尤其,中小房企在利潤下降面前能有序退出,可減少一些房企因資金不足向社會民眾進行各種非法集資案件發生,避免民眾陷入非法集資漩渦,減少財產損失,從而確保社會穩定。
更為重要的是,中小房企因行業整體利潤下滑,會退而求其次,選擇從事其他產業或服務業,對中國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將產生深遠影響。眾所周知,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人口紅利下降、經濟結構轉型陣痛等很多問題,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突破口在於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及物流等領域,且我國服務業仍處於相對落後狀態。因此,中國政府迫切希望一些中小房企轉型,加入物流地產、租賃公寓、教育、度假、養老等新型地產業務、以及物業服務、建築產業化等地產延伸業務及文化、醫療美容等產業投資大軍,推開「雙創」局面。因為一方面這些產業蘊藏著巨大商機和潛力,一定能讓轉型的中小房企獲取較大產業利潤;另一方面,中小房企擁有較強資金勢力,是一支重要民間資本力量,有能力在產業投入上有所作為,中小房企加入,不僅能充分發揮民間資本推動中國投資增長作用,減少政府在基礎設施等方面投資壓力,讓政府有限財政資源在養老、醫療等民生方面起到更重要作用;且更能夯實中國服務產業,不斷豐富民眾生活方式,提高幸福指數,為中國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提供全方位服務,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經濟增長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因此,中小房企業績下滑,絕非壞事,各級地方政府不要過分留戀土地出讓收入,更不要再採取不切實際的「救市」措施,讓市場發揮自我調節作用,實現房地產業規範化、規模化、生態化,確保房地產業與人口增長、消費需求及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同時,中小房企也不要過分迷戀房地產業,畢竟房地產市場已告別黃金十年,進入高成本、低收益的白銀時代,要早做打算,下決心忍痛割愛,堅定不移地走產業轉型之路;但要穩妥謹慎,不打無把握之仗,搞好調查研究,從自己熟悉領域著手,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切忌貪大求洋,盲目進入過多陌生行業,避免轉型失敗,爭取再次創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