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民進行借貸的途徑多種多樣。除了從傳統的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進行借貸之外,還有不少人會選擇民間借貸這一條道路。民間借貸擔保要求不高,程序相對簡單,還省去了銀行借貸較長的審批處理期限。因此,很多缺乏短期資金的人們更加熱衷於民間借貸。但也正由於其程序的寬鬆——不嚴謹性而產生的糾紛也越發多了。
有些朋友在借錢時,或者借錢給朋友時往往出於對彼此的信任沒有想過要寫借條,然而這對於後續追討借款是極為不利的。有些人則手握著借條不慌不忙,直到快過期了才火急火燎地去找律師,想著得趕緊起訴。但是借條真的有過期這個說法嗎?借條超過2年就無效了嗎?
所謂過期,其實就是法律概念中的訴訟時效制度。訴訟時效是一個專業的法律概念,它的存在是為了約束債權人。是的,你沒有看錯,不是約束債務人,而是約束債權人。訴訟時效的意義是為了督促權利人儘快維護自己的權利,避免權利人在權利溫床上怠於行使自己的權利,從而導致權利義務關係處於不明狀態。簡單點說,就是權利人需要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起訴,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後果自負。
首先更正一個概念,新民法總則已經將一般訴訟時效由原來的2年更新為3年。知道了一般訴訟時效已經變成3年之後,那麼這個時效怎麼計算呢?過了訴訟時效有什麼後果?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又是什麼?今天咱們就介紹一下關於訴訟時效的這些問題。
訴訟時效如何計算?
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具體到借條上具體分為:
1、借條上沒有寫明還款時間,訴訟時效是從出借人要求還款之日起算三年。
2、借條上寫明還款時間的,則從還款期限屆滿之日起算三年。
3、借條上沒有寫明還款日期,債權人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還款,債務人也可以隨時向債權人還款。
4、借條屬於債務糾紛,只要債權人有證據表明在訴訟時效期間內主張過權利,訴訟時效便重新計算,但是訴訟時效最長不超過20年。
過了訴訟時效會有什麼後果?
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但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這個規定可以說相當繞口了。其實也就是說如果出借人在訴訟時效屆滿後向法院起訴要求借款人還錢。首先法院不能主動跳出來說,出借人你過訴訟時效了,法院得知道不說破,裝聾作啞。但是借款人可以拿訴訟時效為由進行抗辯,這樣一來法院只能判出借人輸。但是假設借款人沒有主張過訴訟時效,而是乖乖履行了債務。事後又要求出借人把債務還回來,那麼法院同樣也不支持借款人的請求。
無論是中止還是中斷,都會導致訴訟時效實際上延長了。所以是判斷借條否過訴訟時效,並不能簡單判斷有沒有過了3年,而是要綜合案件信息綜合判斷。所以借條一過3年就失效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
訴訟時效是一個專業的法律概念。特殊的權利又受到特殊的訴訟時效制約,且又存在中止和中斷,如果你不想承擔訴訟時效風險,又搞不清楚訴訟時效制度,那麼就儘可能儘早起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