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觀察
2020年2月,不到兩個月時間,僅中糧就有2萬多噸的進口大豆從俄羅斯到貨,而3月份的進口到貨量超過2月份。以中糧為例,今年,中糧還首次從保加利亞進口玉米。「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增速高於總體水平。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額較2017年同比增長12.0%,高出我國農產品總體貿易增速4.3個百分點。
-
6年時間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超7.8萬億美元
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多來,中國與相關國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持續深化務實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2013年-2019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總額超過了7.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1100億美元,新籤承包工程合同額接近8000億美元,一大批重大項目和產業園區相繼落地見效,有力促進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的影響力、感召力在不斷提升。
-
外交部: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
深圳衛視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進展如何?你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對沿線國家抗擊疫情、改善民生發揮的作用?趙立堅:謝謝你對「一帶一路」合作的關注。儘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仍呈現出十足韌性。中方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第一,外貿外資基本穩定。
-
科技部:2018年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逾1.4萬億美元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30日通過官網公布2018年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狀況統計分析稱,2018年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總量繼續增長,中國當年高技術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4085.7億美元,同比增長12%。
-
「一帶一路」能源研究報告(2017)
中哈兩國將在四個領域約30項內容上進行合作。2014年,哈薩克斯坦制定了「光明之路」計劃,致力於在哈薩克斯坦國內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據悉,基礎設施項目主要涉及交通、工業、能源、社會和文化等領域。哈方準備在2015到2017年期間投資90億美元用於實施「光明之路」計劃。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計劃擁有眾多契合點。
-
中日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前景廣闊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訂40周年,40年來,中日經貿從建交後的不到10億美元,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億美元。中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在經歷了2012年以來的低谷後,中日兩國關係從2017年開始逐步升溫。2017年雙邊貿易總額達3029.9億美元,時隔兩年重返3000億美元水平。
-
2017年海滄檢驗檢疫局受理「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境貨物超18億美元
記者從海滄檢驗檢疫局了解到,2017年該局共計受理報檢 「一帶一路」國家(66個)進出口貨物批次16695批,貨值18.0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82%和47.74%。貿易商品的種類以入境石材、入境礦產品、入境食品、入境石化產品、入境木材、入境機電產品、出境輕工產品、出境生物醫藥產品、出境農產品、食品等為主。
-
路孚特報告:「一帶一路」項目總金額突破4萬億美元
報告顯示:中國試圖通過一系列鐵路、公路和海洋基礎設施項目連通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這一宏偉計劃已成為許多「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經濟活動的主要推動力。根據路孚特BRI資料庫的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已規劃或在建「一帶一路」項目共計3164個,總金額達4萬億美元。
-
報告:四大支柱產業驅動「一帶一路」及全球貿易增長
12月14日,普華永道發布「一帶一路」倡議專題系列的首份報告《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指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它們作為新基建基礎將會很大程度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並承載全球貿易高速發展。
-
比肩而行佳音可期,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朋友圈為何充滿活力
同年11月,習近平在「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東道主夥伴對話會上的講話中表示,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2015年3月,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強調說:「『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
一帶一路版圖發布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圖)
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的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倡導成立1000億美金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前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加入,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亞投行熱」。外交部經濟司司長張軍表示,亞(洲開發銀)行曾經作報告說,在2020年之前,亞洲基礎設施的資金缺口將達7300億美元,無論是亞投行還是絲路基金,它的目的都是解決「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問題。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越南胡志明港
據越南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越南對外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4822億美元。其中,出口2447億美元,同比增加13.8%;進口2375.1億美元,同比增加11.5%。貿易順差72.1億美元。2018年,越南共有29類商品出口額達到10億美元以上,佔全國出口總額的91%。其中,9類商品出口額達50億美元,5類商品出口額達100億美元。
-
絲路一周 | 2017年「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突破30萬
林鄭月娥表示,希望國資委繼續支持香港發揮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及服務中心的優勢,與香港特區政府共同搭建中央企業與香港企業深度對接、合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針對性合作平臺。2017年「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來華留學生突破30萬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留學人員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學習。其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留學生31.72萬人,佔總人數的64.85%,增幅達11.58%,高於各國平均增速。
-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了哪些新進展
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效和奠定的堅實基礎。從2013年「一帶一路」建議提出到現在,六年多過去了,新修建的鐵路、公路正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日益緊密地連在一起。「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紮實推進,建在沿線,紮根人心,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活力。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沙特吉達港
億美元,同比增長44.48%;對沙特出口174.44億美元,同比下降4.26%。我國從沙特進口原油5273.26萬噸,價值296.67億美元,佔我國同期原油進口總額的12.35%。2018年雙邊貿易額達633.3億美元,同比增長32%,佔沙特同期外貿總量的17%。
-
2016「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十大潛力支點城市公布 義烏在列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代表人大重陽研究課題組,在論壇開幕式上對外發布了《促進互聯互通 共建貿易繁榮報告》,該報告是人大重陽自2015年6月19日首發《「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報告》以來,對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數據的再次更新,並將「一帶一路」最新進展內容進行補充。
-
2019年首8個月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總額逾960億美元
根據「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發布的官方數字,2019年1月至8月期間,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貿易總額達969.84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巴西-中國雙邊貿易總額(730.12億美元,增3.04%)佔上述中-葡(語國家)貿易總額的75%,其中,中國向巴西出口貨值為219.4億美元(跌3.35%)、從巴西進口的貨值則為510.71億美元(升6.06%)。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習近平「一帶一路」主旨演講
四年以來,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並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之中。 2014至2016期間,中國與其他「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超過500億美元。
-
中國與中東歐16國2017年貿易總額同比增長15.9%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於佳欣)記者1日從商務部獲悉,近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方貿易穩步發展,2017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679.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5.9%。這是記者在商務部當日召開的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和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餘元堂在會上說,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中,中方出口494.9億美元,增長13.1%,進口184.9億美元,增長24%。
-
獨家:「一帶一路」與拉美十國調研報告
中拉貿易額目前還少於美國,但中拉貿易正在快速增長,仍處於上升曲線中,從十多年的歷史數據看出這一增長的態勢:中拉貿易總額從2002年的170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近3060億美元,其中,中國從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進口為1580億美元,佔中國進口總額的近7.5%;而中國對該地區的出口總額為1480億美元,佔中國出口總額的5.9%。關鍵是這一趨勢沒有減弱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