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冷春洋】11月14日,由「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義烏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義烏)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國際論壇」在浙江義烏開幕。來自全球30餘個國家的超過400位政府官員、商界精英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合作與發展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代表人大重陽研究課題組,在論壇開幕式上對外發布了《促進互聯互通 共建貿易繁榮報告》,該報告是人大重陽自2015年6月19日首發《「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報告》以來,對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數據的再次更新,並將「一帶一路」最新進展內容進行補充。
「此外,今年的報告還構建了『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網絡體系(生態體系),突出作為增長極的國際貿易支點城市,作為示範點的國際貿易支點城市,作為對接口的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的作用。」王文說道。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三周年來,已取得廣泛國際共識。城市作為經濟集群形成的最佳地點,發展支點城市競爭優勢不僅促進國際貿易發展,而且有助於提升國家競爭力,使其發展成為建設「一帶一路」實現貿易暢通的重要落腳點。
王文介紹,人大重陽首創一套精準的國際貿易支點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得出「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排名,並將追蹤這些城市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的作用,隨時監測、每年更新。這不僅有助於保障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實現全面布局、有序發展、陸海統籌、東西互濟,也有助於實現「五通」間的統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報告按照「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評價體系,結合支點城市的歷史發展、現實狀況、未來規劃以及政策支持,在整體綜合考慮城市的經濟狀況、國際貿易規模與效率、產業優勢、區位優勢、金融便利性等全方位數據及其權重,結合專家評分法得出了「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綜合排名。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搶佔排行榜上前五名。
此外,在人大重陽「一帶一路」國際貿易綜合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中,我們也總結出來一批在「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及國際貿易方面具備強勁增長力的城市作為國際貿易潛力支點城市,突破發展瓶頸將有更大發展潛力。從排名結果來看,十大潛力支點城市包括張家港市、珠海市、義烏市、佛山市、江陰市、中山市、太倉市、惠州市、常熟市、營口市。
2016年版與2015年版的十大潛力支點城市基本變化不大,其中在國際貿易增長迅速,突出表現最為顯著的是義烏市。其國際貿易增長速度高出全國及平均水平數十個百分點,起到了明顯的示範點的作用。根據報告梳理,義烏內貿網商密度位居全國第一,外貿網商密度僅次於深圳位居全國第二。2015年,義烏地區生產總值進入「千億俱樂部」,達1046億元。集貿市場交易額1244億元,電商交易額1511億元,增長31%,外貿出口總額338.6億美元,增長43%。
然而,報告也指出,當前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存在整體布局不均衡、軟硬體建設有待提高等發展的挑戰。因此,人大重陽建議應當推動「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建設,形成「優勢支點城市+潛力支點城市+戰略支點城市」的立體網絡架構,而且分別採取增長極、示範點和對接口的發展戰略,實現其「以點帶面」的功能,逐步實現網絡化全面密集化推進發展格局。在區域布局上,利用和鞏固優勢支點城市的地位,破除潛力支點城市的制度瓶頸,大力扶持戰略性支點城市,協調支點城市輻射帶中其他城市的關係,規劃和建立海陸統籌、東西互濟、大小兼顧的支點城市體系。推動持續發展,以人大重陽「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評價體系的要求為參照,以高標準推進支點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