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學者解讀:振興東北要在「一帶一路」中找到新支點

2020-12-16 人民網

這幾天,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省考察調研,關心當地民生,為東北發展指路把關。如習總書記所說,新常態下東北如何煥發青春活力,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

要實現東北振興,應該意識到東北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形成了較完備的、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和技術門類。鐵路密度居全國前列,擁有密集的空港、海港,水利、電力、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有較強的人力資源和科技實力,也有堅實的現代農業優勢。但是要實現振興,不僅要考慮國內區位,更應立足於國際市場,把發展的眼觀看遠些,看開些。

東北地處東北亞腹地,是連接亞歐的重要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載體,只有發揮好其獨特的國內、國際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創造一切可以創造的條件,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緊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瞄準俄羅斯、蒙古以及中亞、東歐市場,籌劃港口、礦山的運輸、起重機械等這些成套項目,準確把握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才能在發展中「補齊短板」,發揮優勢,在「一帶一路」這個大戰略中找到振興的新支點。

具體而言,如何利用好「一帶一路」的戰略契機,實現東北振興,海外學者也紛紛建言獻策,本文選取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李氏基金會講座教授、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尹偉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研究助理黃靖的一篇解讀文章,以饗讀者。

東北地區優勢與劣勢的再認識

與東南沿海地區相比,東北三省的周邊環境確實較為惡劣。黑龍江對岸的俄羅斯遠東地區,由於人口稀少、基礎設施建設長期停滯不前,已經由俄羅斯的戰略資源淪為戰略包袱。靠近東北的另外兩個國家——朝鮮和蒙古,經濟發展水平更加低下。發達國家韓國對華直接投資大部分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與東北的聯繫並不密切。至於日本,靠近日本海一側的各縣也面臨著人口流失嚴重、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

然而,只看到地緣因素對東北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僅片面,而且會成為躊躇不前的心理慰籍。事實上,東北的周邊環境近年來正在變得越來越有利。普京政府近年來採取了「東進」戰略,著手開發遠東地區。更具有長期戰略意義的是,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導致北極冰川融化,儘管在穿越北冰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黃金水道」中險阻猶存,但成為現實並不遙遠。此外,北冰洋底下儲存了佔全球總量17%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氣,其開發潛力之大堪稱「第二個中東」。西伯利亞、朝鮮和北極地區的開發,以及北極航道的開闢,都需要進行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東北佔據著有利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發揮其在大型工程設計、建築施工、大型機械製造、工程建設以及營運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自身經濟發展找到新的支撐。

東北常常被人提及的另一個劣勢是人口危機,然而,跟周邊環境因素一樣,東北在人口因素方面的劣勢也不算突出。其實跟中部地區相比,東北人口流失問題不算嚴重,人口流失與經濟增長也沒有必然的聯繫。值得一提的是,兩個經濟大省——陝西(98.6萬)和山東(98萬)的淨流出人口也要略高於吉林,但同年這兩個省份的GDP總量和增長率均超過了後者。儘管東北三省的總和生育率確實處於全國墊底水平,但6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也沒有明顯高於全國的8.9%(遼寧為10.3%,吉林為8.4%,黑龍江為8.3%)。如果關注人口的教育水準與素質,東北地區甚至有著一定的優勢。作為工業基地,東北有雄厚的技術工人儲備與培訓資源。此外,由於東北有著對外交流的歷史傳統,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非常有利於進行對外投資、貿易。例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有70多萬朝鮮族,並實行了朝漢雙語教育;同時由於歷史原因,懂俄語、日語的人也較多。這些都為「一路一帶」戰略下東北地區與東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是不可多得的「軟實力」。

準確理解與實施「一帶一路」要旨,促進東北經濟發展

從根本上說,「一帶一路」是一個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發展計劃,其目的是要通過大力推動基礎建設來拉動實體經濟——製造、運輸、電訊、商貿、服務——在市場經濟機制下的快速發展,其主體參與者是以盈利為目的各類企業和經濟實體,而「一帶一路」建設的可持續性和最終的成功,最終取決於企業的利潤與回報。因此,「一帶一路」的發展與建設必須遵循市場規律進行。從這個意義上看,東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在法治的前提下,改變各級政府的行為與職能,建立以服務為宗旨的管理模式,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確保各企業與經濟實體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依法辦事,遵循合同,杜絕腐敗。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東北各級政府除了為各營運企業和經濟團體提供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和行政服務之外,更要積極地為社會全方位發展提供「公共物品」。隨著「一帶一路」發展計劃的實施,必然需要對相關國家的情況進行大量的研究以及大批了解其語言文化和一線情況的人才。然而,教育、培訓和基礎學科的研究屬於全社會的公共物品,企業因為不能「壟斷」其回報而疏於在這些方面進行投入,而這正是政府大有所為之地。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個重大挑戰,是相關各國發展水平、文化傳統、政治體制等方面的差異所導致的結構性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交易成本高昂。聯結東北地區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和蒙古、朝鮮等國,各項法律法規不健全,與國際社會的接軌才剛剛起步,這使得籤訂的合同以及有關投資者的利益都很難得到切實保障,各類糾紛不斷並難以解決。這大大增加了中國企業參與對外投資的風險和交易成本,直接打擊了中國企業、特別是私人企業的積極性。一旦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不能得以發揮,對外投資的大項目可能又會滋生尋租性腐敗行為,而且由於涉外,解決起來更加棘手。這更需要政府充分發揮管理治理功能,有所作為。在合同籤訂前,政府要協助相關企業了解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和投資對象國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及法律法規,盡力克服信息不對稱的潛在危害,規避風險;在合同籤訂後,特別是在發生糾紛時,政府要及時通過政府間的渠道積極磋商交涉,向企業提供法律援助,敦促雙方嚴格遵照合同依法辦事,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

除了雙邊的交流、磋商機制,各級政府也應積極參與涉及東北發展的國際組織、政府間多邊組織和國際會議,從而獲取相關信息,加強多邊協調。例如,中國政府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等亞洲國家一起,於2013年成為了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便是非常有遠見的舉措。儘管觀察員沒有決定權,但卻可以參加所有會議,從而掌握有關北極和西伯利亞開發的信息和動向,為企業提供及時的市場動態和最新商機。

「一帶一路」發展計劃為振興東北提供了寶貴的戰略契機,而東北自身和周邊的一些因素也為東北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要利用好「一帶一路」這一抓手、充分發揮東北的優勢,關鍵在於牢牢把握住「一帶一路」的市場經濟本質,大力推動東北市場經濟導向的各項改革,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改變政府職能,提高治理能力,有所作為。只有這樣,「一帶一路」才能真正成為東北改革、轉型和騰飛的新起點。

(責編:紀   宇、袁勃)

相關焦點

  • 珠海:怎麼做好一帶一路「戰略支點」
    未來這個「創業國度」和珠海的深化合作,有望成為珠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大看點。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珠海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平臺。按照部署,珠海將全力實施開放引領戰略,努力打造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支點,構建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努力成為戰略支點,這是開放珠海的更高追求。
  • 2016「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十大潛力支點城市公布 義烏在列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冷春洋】11月14日,由「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義烏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義烏)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國際論壇」在浙江義烏開幕。來自全球30餘個國家的超過400位政府官員、商界精英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合作與發展之路。
  • 「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正式成立
    ,根據瀋陽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11月22日,瀋陽市委教科工委在東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成立大會暨「融入一帶一路,推進東北振興」主題論壇活動。  「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成立大會後,舉行了「融入一帶一路,推進東北振興」主題論壇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遼寧大學校長潘一山、瀋陽大學校長李峰、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等嘉賓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高校發揮自身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服務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做了論壇主旨演講。
  • 踐行囑託開新局 | 連雲港:建「一帶一路」強支點,寫新時代「西遊記」
    黃海之濱的連雲港,緊緊圍繞總書記的要求,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的定位,不斷擴大東西雙向開放,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堅持圍繞「高質發展、後發先至」的主題主線不斷前行。連雲港市委書記項雪龍表示,連雲港將牢記囑託,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港興市」核心戰略,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書寫新時代的「西遊記」。
  • 解讀「一帶一路」 助力中英合作——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中英兩國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展開,不斷激發著英國各大高校針對這一倡議的研究興趣,蘭卡斯特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的成立就是這種學術熱情的最新例證。6月7日,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在該校孔子學院舉行,中英兩國官方代表及高校專家學者出席了儀式。
  • 和軍:東北地區利用「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加快發展的著力點
    中宏網北京12月15日電 聚焦「『一帶一路』攜進與全球治理新邏輯」主題,中宏論壇第十場在線研討於12月15日下午舉辦。遼寧大學東北振興研究中心副主任和軍教授應邀出席論壇並主題發言。和軍就東北地區發揮優勢補短板,精準對接「一帶一路」發展新機遇,加快高質量發展提出四項建議,包括: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區域營商環境;完善自主創新體系;提升開放合作水平等。
  • 港城搶抓開放新機遇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
    這裡是連雲港,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地方;是「一帶一路」支點城市;是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雲港片區所在地;更是中國和世界「對話」的窗口。 面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逆風」,連雲港緊緊抓住國家開放機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偉大曆程,以高水平開放助力「雙循環」,在擁抱世界的過程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深度、覆蓋面更廣的對外開放新目標。
  • 一帶一路版圖發布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圖)
    近日,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宣告「一帶一路」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央視新聞聯播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一帶一路 共建繁榮》,帶您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感受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向,了解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各方面尋求和實現互聯互通所做的種種努力。今天播出第一集《一帶一路繪就發展新藍圖》。
  • 「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寫在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梁啟東表示,東北只有堅持協調發展,才能避免重蹈畸重畸輕、顧此失彼的「失衡之路」,在遇到困難時才會「東邊不亮西邊亮」。新一輪東北振興要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綠色。  從連年退化的黑土地,到頻發的霧霾天氣,生態警鐘連連在東北敲響。遼寧省環保廳廳長朱京海表示,曾經東北引以為豪的自然生態環境,千萬不能成為「心頭之患」。
  • 留學生建言「一帶一路」:吸引海外人才存「重理輕文」現象
    身為馬來西亞中國留學生聯合會主席,他注意到,以往中國人通常對歐美國家更感興趣,而「一帶一路」倡議使越來越多企業和學校把視線投向了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利用暑假,旅居世界各地的中國學生學者紛紛歸國。7月26日至29日,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主辦了第四屆「海外留學人員社團負責人論壇」。今年,留學人員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引起了與會11國海外社團負責人的熱議。
  • 青島工商中心:「一帶一路」上的海外驛站
    隨著時代發展,中國的開放已經由前30年以「引進來」為主轉變為「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升開放水平的新階段。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升開放水平?青島探索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徑——建設海外工商中心,搭建青島與海外互相交流、貿易促進和經濟合作的窗口。已經成立的新加坡工商中心和韓國工商中心促成了一系列的經貿成果。德國工商中心和美國工商中心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中。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說,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青島的今天、未來、夢想。青島放眼全球布局境外工商中心,打造青島對外開放升級版,必將助力經濟實現新的騰飛與跨越。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必須要搞「一帶一路「的原因、戰略規劃及時代背景解讀。  「一帶一路」含義解讀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 「一帶一路」影視文化傳播論壇在西北師範大學舉辦 專家學者共話...
    論壇邀請到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劉瓊、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段京肅、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中國電視》雜誌社編審陳芳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共話「一帶一路」影視文化的傳播與創作研究。
  • 第二屆東北振興發展高端論壇暨首屆東北振興南北智庫研討會在長春...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等近50名專家學者參會。  吉林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院長邴正教授主持開幕式。
  • 高鐵為東北經濟振興注入新動力
    近兩日,東北多條高鐵線路捷報頻傳。11月30日,牡佳高鐵全線鋪軌完成、朝凌高鐵無砟道床段落鋼軌全線鋪通,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通運營8周年……多線鐵道線路建設加速,新線不斷開通運營,為東北地區經濟全面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 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行動指南
    關於開放發展,強調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關於共享發展,強調「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2015年,在長春強調「抓民生也是抓發展」,在「四個著力」中強調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2016年,在哈爾濱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切實託住這個底」。
  • 聯合國視角中的「一帶一路」
    之後,程小林先生將「一帶一路」放置在聯合國的視角下,給我們解讀了「一帶一路」給整個世界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帶一路」打造生命共同體   在全球一體化加速的21世紀新時期提出的「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也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
  • 學者:「一帶一路」應著重經濟層面 減低地緣政治色彩
    (徐穎荃攝)作者:任其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要取得成功,取決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政治關係基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具體項目也需要形成較為規範的規則和標準。學者建議,該倡議應著重經濟層面,減低國際地緣政治競爭的色彩,以減少美國的敵意,同時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
  • 建立「一帶一路」學術話語體系
    最近,記者參加了《「一帶一路」戰略研究》(商務印書館出版)研討會,聆聽專家學者的討論,尤其是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富有邏輯的陳述,廓清了思想誤區,認識到「一帶一路」的內涵和必然,受益匪淺,試記之。
  • 一個戰略支點撬起農業發展空間——成都青白江區打造「一帶一路...
    近年來,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藉助國際鐵路港,青白江區一躍成為西部開放的樞紐和前沿,也讓當地農業找到了發力點和突破口。不沿海不沿邊的青白江,先後獲批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成為我國長江經濟帶上「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一進一出」之間,青白江農業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一方面,隨著老工業基地轉型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深入人心,探索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