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七宗罪」:這七種問題,你是否遇到過?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前期整個網際網路和社會對產品存在大量訴求,從而催生非常多的產品經理崗位,這促使很多不同崗位的朋友都投身於產品經理,但由於之前崗位的局限性,轉行的朋友可能只接觸產品的某一部分就轉行做產品經理,缺乏對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經歷和理解,導致老闆不滿意、同事不討好、產品不好賣,最終走上背鍋俠的不歸路。產品經理的體系化理論現在已經相當豐富,而本文希望根據實際案例和實踐,站在產品經理的不同視角,分享產品經理常見的七種問題,簡稱「產品經理七宗罪」。

一、缺乏規律敬畏:違背產品的發展規律

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如人類也有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個階段的目標和發展策略是不一樣的,很難讓幼年期的小孩去寫代碼,也很難讓老年期的老奶奶去跑馬拉松,產品也同樣遵從類似的規律,產品的導入期、成長期、穩定期、衰落期有著不同的產品特徵和發展目標,但很多老闆們和產品經理經常將穩定期的產品策略,強制用在導入期的產品中,結果導致非常多產品在初期就不幸止步,這個問題也是非常多產品失敗的根本原因,

以下看一則案例:

某APP是通過地圖顯示天氣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天氣信息,本來特色的地圖顯示是其核心亮點,但產品前期,老闆和同事們總是說要看看競品怎麼做,如墨跡天氣今天又增加了本地服務功能,明天又增加社交功能,導致產品前期所謂的快速迭代,就是把競品的功能抄一遍,最後上線了,老闆還問:我們這個跟競品有什麼區別?(是不是很熟悉的問話?),所以這裡的問題是:墨跡天氣已經是穩定期,它的核心任務是增加用戶粘性,減少流失率,但這個APP還處於導入期,核心任務是讓用戶產生基礎認知,用穩定期「增加用戶粘性」的方式去打造導入期「讓用戶產生基礎認知」的產品,一上線就是天氣、社交、服務、內容幾大模塊,結果就是讓用戶記不住產品的核心亮點,無法形成有效的產品認知。

二、缺乏設計原則:一切扯淡的根源

很多產品經理都會遇到一個場景,如設計師問列表是默認收起來的還是全部展開,大部分產品經理都會憑藉自己的「直覺」和「經驗」判斷,應該是默認收起來,因為「我認為這樣好看」或者「競爭對手就是收起來的」,但顯然這樣的理由是不能說服聰明的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甚至連自己都不能說服。其原因是沒有在產品規劃的初期為產品制定設計原則,設計原則與產品的價值觀、願景和定位同樣重要,是構成產品規劃的核心要素之一,儘早確定產品的設計原則,可以避免產品在設計、評審和開發中產生的扯皮和內耗,減少沒必要的討論。設計原則可以很簡單,如「設計扁平化、界面層次明顯、重點突出、低頻服從高頻」等,當前期制定了設計原則,設計師的質問、評審會的群毆、老闆隨意拍腦袋的意見,都能迎刃而解。

一個做視頻剪輯工具的APP,核心是視頻剪輯的效率和效果呈現,而某個同事看到支付寶的年度帳單報告,突然腦洞大開說我們也要做一個用戶使用數據的分析報告,然後整天在報告的樣式和內容上折騰,然而工具類的產品做內容,點擊率一般都是慘不忍睹,同時視頻剪輯功能出現BUG都沒時間處理,最後核心功能搞不好,沒用功能瞎折騰,結局就是被用戶無情拋棄。如果產品經理在前期制定設計原則,明確APP就是做工具,在用戶規模沒有達到一定量的時候,不做任何內容、社交、遊戲的功能,這樣就能減少幹擾,產品前期才能更穩健和聚焦。

三、缺乏戰略思考:總是在戰術層面去折騰

老子的《道德經》有個重要的思想「道法術」,後來不斷豐富演變成「道法術器勢」(後續我會另開文章詳細闡述產品經理的道法術器勢),其核心是做人做事,首先明確「道」,道是指規則,上乘,講求的是追求陰陽調合的自然法則、宇宙運行規則;其次是「法」, 法是方法和法理,中乘,在自然規則的運行中尋找和總結出來的一種方法;最後是「術」, 術是行式和方式,下乘,在道的法理中進行的一種行為方式。

該思想對應的產品思想是,做一款產品,首先要明確產品的價值觀、願景、定位和原則,其次是思考達成這個價值觀或願景需要做什麼,即戰略(做什麼),最後是思考通過什麼方式去實現,即戰術(怎麼做),簡單的說產品規劃前期,就要明確一個哲學問題「我想做成什麼事情、具體做什麼、事情怎麼做」的問題,這三個是有層級基礎的,單純去思考某一部分,將導致無法全局考慮,也很難達成最初的願景。

老闆希望做一個運動數據記錄的APP,然後結合運動數據推送不同的健身方案,願景是希望讓每個用戶都能感受到運動的快樂,而上線一個月要求產品經理搞定1萬的活躍用戶,這樣產品經理基於壓力,就在網上搜索各種運營幹貨、各種運營方案,如「10天零成本收穫10萬用戶」、「如何把文章閱讀量做到10萬+」,學習一輪實踐一輪後,仍然沒有達成目標,所以這裡的關鍵問題是,產品經理把重點花在具體的戰術層面,然而別人成功的經驗,是基於產品價值觀的建設和明確的戰略部署,別人10天零成本收穫10萬用戶,是基於資源互換得到的高流量平臺,而不是因為別人利用了春節營銷,把文章閱讀量做到10萬+,前提是別人有大V的支持,而不是文章寫得非常好或者就是標題黨。因此產品經理要更多充分思考戰略的問題,先明確做什麼,再思考怎麼做。

四:無思考借鑑:競品分析的結果往往是東施效顰

競品分析是各個產品經理的必修課,但產品經理經常把競品分析的影響過度放大。競品分析的內容比較廣,大到競品公司願景、創始人背景、資本操作情況,細到產品功能細節、運營模式、市場模式等,但分析的時候往往忽略一個關鍵點,就是競品的生命周期,不同生命周期,用戶對產品的認知不一樣,對應的產品和運營策略也就不一樣,我們往往在產品的起步階段,就跟行業的標杆對比,這樣的做法非常容易失控,產品和運營的目標都聚焦在競品身上了,容易忽略掉用戶的真實反饋,這種不考慮競品發展階段和沒有思考的借鑑,只會浪費時間和資源。

可口可樂在2015年播出創意廣告「用瓶蓋打電話」,廣告描述的是杜拜的南亞勞工由於電話資費太高無法跟家人通電話,可口可樂公司在勞工區放置特製的電話機,勞工向固定電話機投入可口可樂的瓶蓋,就能免費通話3分鐘!這個廣告與企業價值、社會責任、社會公益完美結合,受到很多國內企業的模仿,爭相播出各類「溫情、公益、責任」類的廣告,如某不知名的飲料播出「喝XX,溫暖遍全家」,咋一看是個不錯的廣告,可惜用戶並沒有太大反應,原因在於民眾對可口可樂的品牌基礎認知已經非常牢固,大家都知道可口可樂就是碳酸水,可口可樂現在做廣告是要提升品牌形象和附加值,但這個不知名飲料,在還沒有獲得用戶的基礎認知之前(究竟是果汁、還是糖水?),就仿效可口可樂的廣告模式,結果是對還沒基礎的品牌疊加其他附加價值,導致用戶無法對品牌和產品形成清晰的認知,最終廣告效果甚微。

五、無價值運營:太多沒有價值的運營活動

我自身對運營的定義是:產品和用戶之間所有活動的總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發表的文章《》),運營的核心目標是傳遞產品價值和解決用戶痛點,如果運營的動作沒有實現運營的核心目標,而是為了階段性的引流、促活、轉收費等,用戶的質量容易參差不齊,用戶流失只是時間問題。這裡不是說引流、促活、轉收費不正確,而是在實現產品價值或解決用戶痛點的基礎下,再去做轉化率的工作,這樣會更加有質量和效率。運營內部PPT分享:通俗易懂聊運營

我們經常見到這種運營活動:某個二次元資訊APP剛上線,為快速吸引用戶,線上下載送話費,線下下載送禮品,不到一周用戶已經上十萬,但推廣活動結束後,用戶量迅速回落,產品經理只好自我安慰「這是做優質用戶篩選」,但實際上本次推廣活動是完全依靠市場費用,用優惠和利益去驅動用戶下載安裝,而不是通過傳遞二次元的新奇趣怪,或者解決二次元用戶沒有網絡討論聚集地的痛點,因此活動的費用花出去,但並沒有獲得真正的用戶。這種例子簡直是多不勝數,如鋪天蓋地的事件營銷,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也跟建軍節捆綁一起做優惠等,所以所有運營活動,都要以「是否傳遞產品價值、是否解決用戶痛點」作為評價標準,而不是總盯著「用戶有多少、轉化率多高、收費有多少」,應該是先有前者再有後者!

六、無意義討論:把時間花在沒有結果的討論和部門間的內耗

產品的核心人物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精力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分配方式,產品的導入期和上升期,產品經理應該有絕對的決策權,這樣可以讓產品更快上線和優化,產品的穩定期和衰落期,應該是群體決策,這樣可以分散風險和降低相關利益損失,而現實情況更多的是,無論產品處於哪個階段,群體決策都大於個人決策,導致各種苦逼的產品評審會議、挨批的產品匯報會議,還有無休止的舌戰群儒(程式設計師/設計師),實際上產品的中前期,產品經理應該把時間放在用戶和產品上,並爭取到產品的決策權,不然工作中大部分的討論和協作都是無意義的內耗。

某事業部計劃在情人節用H5開展漂流瓶活動,根據用戶在APP內的積分和貢獻來設計配對概率,離情人節還有5天,當產品經理開始有想法的時候,先找運營人員溝通想法,然後找開發人員確認技術可行,再去跟領導匯報,大家都覺得可以做,然後開始做方案,方案出來後再召集設計、運營、技術、領導開評審會,結果大家七嘴八舌提很多意見,如漂流瓶應該設置成心形、配對成功是否要成為模擬情侶之類的,之後產品經理根據大家意見又改一輪,改了再評審,評審後再改,改到離情人節還有2天才定稿,實施的時候發現做不了這麼多,最後閹割這個刪除那個勉強上線,運營活動變成四不像,效果非常差。

活動復盤的時候,產品經理就只能安慰大家,說大家這段時間都盡心盡力,我們下次再接再厲…但其實問題在於,產品經理只是把決策風險分擔到團隊,即使失敗了也是團隊的問題,自己心安理得。而更好的做法是,產品經理開始有想法的時候,就應該開始設計全局,並直接讓設計和技術執行,無需過多討論,結果無論成功與否,都由產品經理承擔,在這種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個人決策會比群體決策更高效率,產品經理也可以省略掉無意義的討論時間,來做更多的運營準備。

七、項目思維:用做項目的思維做產品

相信有不少產品經理是從做B端項目轉型做C端產品,做項目型產品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堆砌功能,以獲得更高的合同額;

按需求開發,先滿足客戶需求再考慮用戶實際;

習慣加班加點趕項目進度。

如果帶著這三個項目的思路做產品,就會有以下的情況:

成天盯著競品「借鑑」其全部功能,或者把不相關的功能都做進去產品規劃;

想做一個產品,有一點想法就馬上讓技術人員開發,一做就是安卓+IOS+WEB+微信端,然後拿去用戶使用被鄙視後,說這是在打磨產品,快速迭代,但實際上是因為產品沒有做好頂層設計,產品的規劃、設計、市場、運營都沒有想清楚,就非常急躁去開發,結果產品沒人用,產品經理成為替罪羊;

以項目的激情日日夜夜加班,但產品戰略的問題還沒想好,就用加班來麻痺和安撫自己,即使失敗了就說我曾經努力過,可惜這些努力是沒用的,越努力越錯誤,這就是典型的「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因此,無論是做項目的朋友,還是其他崗位轉崗做產品的朋友,一定要有歸零心態,對產品有足夠的敬畏,做事符合產品的規律,這樣就能避免很多麻煩和內耗。

OK,以上就是我見過或經歷過的產品經理常見的情況,歡迎各位討論,謝謝!

作者:黃國強,K12教育產品和運營,2年通信行業技術項目經驗,5年K12教育產品、運營、項目和營銷經驗。

本文由 @黃國強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產品經理3000問|做產品的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這些問題
    從產品經理的定義可知,在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中,產品經理都要去實現各環節,包括運營、市場、財務、法律、售前、售後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去輔佐與跟蹤,都可能要去做。只有當掌握有關產品的每一個環節,對產品的把握和理解才能更深入和具體。所以不存在怎麼做的問題,應該是對於剛剛轉型或步入產品經理崗位的童鞋來說,每一件工作你都需要花心思去體驗和判定,每一項工作是很好的積累。
  • 項目中遇到問題,產品經理如何解決?
    相信很多剛剛接觸產品的新人一定搜索過「產品經理和項目管理的區別是什麼」這個問題。在很多小公司,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都是一個人兼任。這經常會讓人誤以為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工作性質相同。當然這還是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如果時間不充裕,產品經理的忙碌程度要加倍:方案進入開發時,產品需要不斷回答開發和測試的疑問,面對意外的技術問題,還需要快速給出替代方案。項目開發結束,這時候產品經理還需要和測試一起發現問題。項目上線了,產品經理還需要在現(熬)場(夜)支(陪)持(伴)。
  • 人格七宗罪測試:測試你是七大罪的屬性,測試自己的七宗罪!七宗罪心理測試
    什麼是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慾。用這道人性七宗罪測試題,測測哪方面你最惡?提到「七宗罪」,你會想起什麼?相信很多人腦海馬上浮現出大衛·芬奇執導著名犯罪電影各種驚悚的片段。
  • 產品經理是否需要考PMP
    這周,我獲得了通過PMP的消息。從朋友圈留言的狀況看,除了不太了解PMP外,還有一些是疑問是否需要考PMP。所以,今天就來分享一下,作為產品經理是否需要考PMP。本文不涉及推薦輔導班的內容。結論:是否需要考PMP?不賣關子,直接拋出結論:決定的標準是,在於你是否已經掌握了項目管理的知識和能力。而考證只是獲取知識的一個手段和方法。如果公司對於PMP有要求,那就去考。關於項目管理的能力,我在文章《從生命周期看,產品經理的項目管理技能》中有過論述,歡迎翻閱。再把重點內容複述一下。
  • 《七宗罪》留下的是震撼和無盡的思考,你是否看過呢?感覺如何?
    七宗罪是:暴食、貪婪、淫慾、懶惰、驕傲、嫉妒、復仇整個影片就是按這個線索來演的。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和嫉妒這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是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大多是驅使人們犯罪的動機。罪犯約翰根據七項罪惡選取目標人物,為了追求心中的那份完美以上帝的名義去執行正義。他做的只是竊取別人的生命,並無法改變這個社會的現狀,他以為這樣就可以消滅世間的罪惡,他錯了,罪由心生,人和其他事物一樣,是辯證的個體,集優缺點於一身。威廉告訴米爾斯,如果你在路上遭遇搶劫,你不要喊救命而要大喊救火,因為別人只關心他自己。
  • 人性七宗罪:打造完美產品的金鑰匙
    但丁在《神曲》中稱人有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貪吃和色慾。個人認為七宗罪其實是人的本能,符合生物最基本的生存特性「趨利避害」,只是將本能發展的過分便成了一種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有七宗罪的影子,了解並正視這些人性的弱點和欲望,可以幫助我們打造完美的網際網路產品。
  • KPCB前合伙人眼中的創業「七宗罪」,你的罪名是什麼?
    Murphy:去年的這個時候,人們都認為你的同比增長率需要達到100%加上ARR達到1億美元才算成功。但其實,做到這兩點代價非常大,不僅數據的真實性可疑,而且許多公司都在這一過程中遇到了不必要的低效率。但現在,資本非常昂貴,低效率的成本較大,所以不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對數據的硬性要求沒那麼高了。
  • 七宗罪是什麼意思?
    七宗罪有什麼含義?答|百度派 @楊zhuer七宗罪,應為七罪宗,七宗罪是錯誤的說法。(七個天主教的罪過,簡稱七宗罪)。宗為來源、根源的意思。天主教教義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格裡高利一世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惡行」。「重大」在這裡的意思在於這些惡行會引發其他罪行的發生,例如盜賊的欲望源於貪婪。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罪惡的來源有七種。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
  • 產品經理面試問題及答案大全
    【參考答案】您好,我叫XXX,今年XXX,畢業於XX學校XX專業,有X年的產品經理經驗;之前就職於XXX擔任產品經理的崗位,主要負責公司產品的規劃及項目線的運轉。任職期間負責過XXXX規劃及開發。2、儘量以產品思維的思考方式來回答問題。3、從職業規劃當中儘可能地體現自身的軟實力,比如上進心,合作能力,學習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等。能具體給介紹一下你們這款產品是怎麼做的?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談「產品經理」
    前者是要懂得市場和用戶,後者則是老闆想好了產品架構,你去執行好就可以。目前市場上80%的產品經理都在賣體力,特別是在大公司,能夠影響老闆想法的人很少。賣體力的產品經理會遇到轉型困難的問題,因為不同類型的產品在執行層面上會有不同之處,包括市場不同、規則不一樣等等,但「賣想法的產品經理在任何一個產業中都能生存下去」。
  • 人格七宗罪,是什麼禁錮了你的人生?
    這是一起徹底的悲劇,愛女心切的爸爸,犯下後悔終身的罪行。這兩個家庭都支離破碎,女孩沒有了爸爸,另一個家庭痛失愛子。一次意氣用事的憤怒,就足以摧毀一個人。 雖然在事發前就有過激言語,但女孩媽媽只是說老公脾氣有點臭,並沒有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 產品經理面試:哪些問題是你沒有準備的?
    往往你第二天,看昨天寫的答案的時候,你就會忍不住吐槽,這是自己寫的嗎?自己都讀不通裡面的內容,你覺得在在面試的時候,你如何順暢的和面試官溝通。這是我自己整理的面試題目目錄,建議大家根據自身的經歷和面試崗位去調整問題。我回答完這50個問題,大概寫了2萬字。在你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如果你覺得很多問題自己沒有思路或者沒有底氣,那麼你需要去思考你是否適合這個崗位。
  • 產品經理面試,如何GET到面試官的問題點?
    求職產品經理時,面對面試官提出的問題,有時候你是否也是滿臉問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分析產品經理在面試時到底怎麼get到面試官的問題,以及怎麼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產品經理崗位面試,可謂是鬥智鬥勇。
  • 產品經理校招20道常見面試題:問題拆解與回答思路
    你為什麼想做產品經理?這道題主要考察以下幾點: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理解,候選人是否有清晰的職業規劃以及思維上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是否具備。這道題是比較核心的問題,考察對產品經理崗位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同時也是考察你是否具備產品經理所需要的這些特質和能力。回答思路上首先需要對這些特質和能力進行高度概括,在概括完之後則進行詳細的闡述,並且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去進行表達,體現你具備這些能力或者正在往這些能力上進行努力。
  • 產品經理的4種學習提升方式
    這是許多產品經理的學習方式,通過一個個項目來學習驗證,復盤總結好了,體會特別深。但實際工作,我們看到大量產品經理只是埋頭做事,不復盤。即使有復盤這個環節,效果也很差。因為每個項目其實都有自己一時一地的背景,而實際工作很難排除各種無關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同時,人們在復盤時,尤其是失敗時都往往都會強調客觀因素,而忽視主觀因素。而成功時,則恰恰相反。
  • 人的七宗罪,是錯是對
    對於每一個他殺死的人,其實是可以在七宗罪裡找到對應的罪。這七種類型的罪,都是人類自身的欲望。甚至對於原始人類或動物來說,七宗罪的產生是有一定道理的。想像你們自己在一個比較落後,生產力低下,甚至只能靠捕食其他生物過活的大自然原始社會。
  • 產品經理面試問題: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編輯導語: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隨著不斷地提升,你的能力也要跟上你的步伐;本文是作者的面試經歷的實例,在面試中被問到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哪些能力時應該如何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16年我要從阿里巴巴集團轉崗去菜鳥,那時候對菜鳥的發展充滿了期待,同時也想有更多的新業務體驗,希望自己能有一些0-1建設新產品的經驗和能力。雖然是內部轉崗,但也需要嚴格的面試流程,在1面和3面的時候,都被問到一個問題:你覺得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
  • 生活中這「七宗罪」常常出現,平安福能幫你抵抗!
    43:52 來源: 嶺門網 舉報   在古歐洲  人們將自身常見的惡行歸為七類
  • 你是一名行政助理,還是產品經理?
    同樣的通訊需求,有的產品經理選擇用BB機解決,優秀的產品經理選擇即時通訊。箇中的差別其實就是:對需求理解是否透徹?這是我們需要,一馬當先考慮到的事情。我認真寫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講需求挖掘和分析,但往往不從事外去看,很多產品經理不能明白這其中的重要性。
  • 頭部產品經理的 OPPORTUNITY 素質模型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也就是:凡事不要等著上級或者其它部門給你下達任務或者跑過來找你做,而是內心要有很強的自我驅動力。李茶曾觀察分析過一些頂級的產品經理人,有意思的是,無論你什麼時候看到Ta們,這些人始終對工作都是熱情飽滿(雞血滿腔),Ta們跟同事聊事情,三句話不離本行,處處都在討論產品的賣點以及差異點,幹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