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鼻科學領域的權威期刊《國際過敏和鼻科學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and Rhinology,IFAR)今年第11期剛剛出版。本期期刊首次以整期正刊的形式專門報導亞洲鼻科學的研究成果。
亞洲專刊封面
北京同仁醫院教授張羅作為期刊副主編受邀撰寫主編述評。張羅在述評中指出,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佔世界人口總數近60%。隨著亞洲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過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竇炎為代表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顯著上升,以過敏性鼻炎為例,過去6年間,患病率從11%升高到18%,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中國專家述評文章
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鼻科和過敏科學學者在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診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經成為世界學術舞臺的一支重要力量。2018年,該期刊曾集中刊發中國鼻科學者的研究成果。此次,該期刊用創刊以來最大的篇幅,集中發表了21篇來自亞洲的鼻科學領域研究成果,其中,中國學者貢獻了15篇,韓國4篇,日本2篇。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我國鼻科學者正在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
北京同仁醫院鼻科學團隊是一支具有代表性的臨床研究隊伍。該期期刊刊發了同仁醫院張羅教授、周兵教授和房居高教授研究團隊的6篇文章,聚焦慢性鼻竇炎和過敏性鼻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臨床診療,對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也有涉獵,周兵教授等的研究圖片還被選為本期封面圖片。
張羅教授指出,過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竇炎等鼻部慢性炎症,發病率高,患者人口龐大。儘管手術和藥物治療能較好地控制症狀,但受多種致病因素的影響,常出現症狀反覆,臨床也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手段,導致症狀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質量。以往中國醫務人員在臨床診療中,主要學習歐美發達國家的診療經驗,重點借鑑英文臨床診療指南類文件的內容。在過去10年間,中國學者不斷總結臨床經驗,針對常見疑難病症,站位中國視角,總結中國數據,通過國際期刊這一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為人類面對的共同疾病挑戰,提供了中國經驗。
在國際鼻科學學術舞臺的中心展現中國鼻科學者的風採,已成為新時代鼻科臨床醫生的責任和使命。北京同仁醫院慢性鼻病教育部創新團隊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北京學者2名,青年北京學者1名,在過去三年裡,先後發表了過敏性鼻炎及其免疫治療的英文診療指南,針對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提出的中國的分期標準,發表在國際權威《頭頸》雜誌,圖片被採納為當期封面。今年已接收發表英文文章超過50篇,為中國鼻科學的高速發展提供著核心動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賈曉宏
監製:劉昊、馬楠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洪園園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