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在二年級小學課本裡都能學到「七月七,來乞巧」的詞語,可見七夕節作為傳統節日的分量。隨著商業氛圍的渲染,七夕節幾乎被冠以「情人節」的稱號,充滿了濃濃的「情人節的商業氣息」。
但是,您知道七夕節還是跟孩子的前途息息相關嗎?
農曆七月初七,又是「魁星生日」。「魁星」系北鬥一星宿名,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吧。家長個個望子成龍,學子無不企盼金榜題名,於是都來拜魁星。現在各地魁星樓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為了應景,每個魁星樓都有當地歷年高考文、理狀元榜。
某地的魁星樓
古代民間是怎麼拜魁星的呢?
古詩云:「七夕女兒祝織女,男士廟中拜魁星。佑我科舉登榜首,供神豬頭代三牲。」
清鄭大樞《竹枝詞·七夕》詩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
錢琦《竹枝詞·拜文昌》詩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裡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鬥,天上人間各自忙。」
清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忙於屠狗祭魁星。由於拜魁星需要在月光下,故夜間在開闊的院子裡支起雙案,女拜織女乞巧手,男拜魁星求狀元。
供神豬頭代三牲
魁星長啥樣呢?
流傳下來的形象是: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隻角,整個仿佛是鬼的造型。右手握硃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的頭部,意為「獨佔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鬥七星。
魁星踢鬥獨佔鰲頭
根據中國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鬚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簷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同是星象崇拜,為何不晚上9點約起,出去拜一拜呢?萬一孩子被魁星點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