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理解和創造,人會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
一旦人成為審美的人之後,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樣式來改進自己的生活。
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人類天生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的強弱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藝術思維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的特點,因此在很多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都會起到關鍵的連結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必不可少。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
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淨化能力弱等問題。而藝術由於它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係最為緊密,並在人的理性和感性衝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向「藝術化」轉變,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
比如繪畫成為了墨西哥著名畫家弗裡達自我慰藉和轉移病痛折磨的方法。
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並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洩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藉助於表演回歸自我.....
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實真正能做的,不過只有一件而已,這件事就是一個人來到世間的使命。藝術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喚醒每一個人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註定要做的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