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無法被替代

2020-09-03 籽瀚素質教育基地

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理解和創造,人會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

一旦人成為審美的人之後,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樣式來改進自己的生活。

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人類天生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的強弱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藝術思維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的特點,因此在很多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都會起到關鍵的連結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必不可少。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

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淨化能力弱等問題。而藝術由於它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係最為緊密,並在人的理性和感性衝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向「藝術化」轉變,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

比如繪畫成為了墨西哥著名畫家弗裡達自我慰藉和轉移病痛折磨的方法。

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並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洩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藉助於表演回歸自我.....

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實真正能做的,不過只有一件而已,這件事就是一個人來到世間的使命。藝術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喚醒每一個人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註定要做的那件事。

相關焦點

  • 未來為什麼藝術教育無法被取代??國家要把美育變成必修??
    實際上,藝術從來不是藝術本身,而是整個人生觀。然而也是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有人預測未來20年AI智能將替代47%的工作,我們已經可以預見未來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僅僅依靠標準化教學,難以培養孩子真正的競爭力。
  • 為什麼學琴一對一上課至今無法被替代?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線上鋼琴教學不斷出現,也隨著硬體設備和鋼琴教育的不斷創新,集體課,人機互動課程逐步改變著傳統教學。那麼隨著時代的發展,學鋼琴一對一上課以後還會有那麼必要嗎?集體上課或者線上教學豈不是能節省很多時間和資源? 下面的回答,簡潔,明了,希望能給大家啟發。
  • 這個寒假證明:網絡課程根本無法完全替代傳統教育
    在這次疫情以前也有不少人在擔心教育會失業。讓教師們恐慌的是這些年來各種網絡課程越累越多,幾千年來的傳統教育似乎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加上很多地方都在努力讓自己的教師運用計算機來上課,人們就因為教師失業的時間不會太久了。但是2020年的寒假,全國很多地方的教師被迫成為男、女主播以後我們才發現網絡課程根本無法完全替代傳統教育。
  • 藝術教育已經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
    同時教育部也取消體育特長生等高考加分項,將,,放在了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教育方面,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終於得到了國家政策層面的重視和肯定。  當前,教育的主流為素質教育,美育作為素質教育中關鍵的一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藝術院校也有平價替代?這些院校性價比超高
    選擇藝術留學當然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但是相對更高的「門檻」依然會讓人肉痛,每個人都非常想去帕森斯皇藝等世界頂尖名校進修學習,但其中多數同學因為箇中原因無法實現,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難以接受高昂的留學費用。
  • 優伯教學王奕斌:AI無法替代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的中心角色
    11月23日,在芥末堆主辦的以「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為主題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優伯教學創始人兼CEO王奕斌發表了《音樂教育的重構》的主題演講。王奕斌表示,在多種在線教育方式中,1對1在線直播課對於教兒童學習音樂是最直接,且家長願意為之消費的一種方式。
  • 藝術教育不一定就是素質教育:教你如何避開藝術教育的那些坑
    素質教育重視人的思想道德、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心健康等全面的發展,是真正的以人為本,以對人的關懷、理解為出發點,以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為歸結點。藝術教育,俗稱才藝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藝術對於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質、情感、美感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藝術可以促進人對大腦潛能的喚醒、開發和發展,更能促進人的和諧發展。藝術是高級文化形態,具有超強的感染力,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國內興起了素質教育的旋風,從教育機構、學校到家長、學生,幾乎所有人都在響應著素質教育的號召。
  • 為何實體店仍受歡迎:看得見摸得著的感受無法替代
    逛實體店的這種直觀感受無法替代」  「過春節,給兒子買新衣服,我一定要聞一聞有沒有特殊氣味,即使是純棉材質,但洗染中是否過量添加,只看網店的照片無法判斷。」北京某證券公司職工靳蕾告訴記者,「我買東西還是喜歡逛實體店,品質看得見、摸得著,這種直觀感受無法替代。」  靳蕾周末常去逛北京SKP商場,「工作中穿著要講究一些,服裝剪裁是否得體,需要試穿才知道。
  • 倫敦藝術大學的老師能提供給你的幫助是無法忽視的
    比如用電子廣告替代紙制廣告、用可回收材料替代傳統材料等等,所以在這一次小組合作中,每個小組會討論出不同的點子然後去做調研,思考用怎樣一種創新的方式做設計。最後的成品會呈現在倫敦JCDecaux的各個廣告牌上,這也是公司給予年輕藝術家支持的最有力的方式。二、The Crown Estate 英國皇家財產局導師給她們找到的第二個項目的背景名字有點響亮。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來源:海外網圖源:Getty海外網11月19日電中澳關係面臨困難之際,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9日以「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馬雲:受藝術教育的小孩,未來一定充滿無限可能
    以往藝術的確是不可以當飯吃,並且很多從小熱愛藝術的孩子,長大後為了生活,硬是把這份熱愛沉蕩在了心底。但在現今二十一世紀飛速發展的時代,愈來愈多的父母意識到:通過藝術修養的提高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於邏輯思維培養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不可否認這種情況始終是機械的學習和語言的表述所無法替代的。
  • 陳嬌陳詠主演微電影《無法替代》全網首發
    摘要:日前,由華星電視臺製作、拍攝、出品的微電影《無法替代》在各大視頻網首發,力邀甜美教主陳嬌、華語歌手陳詠領銜主演,詞曲由陳嬌御用錄音師著名音樂人餘恆鋒作詞,作曲,歌曲推出1個月的時間裡,橫掃各大排行榜冠軍寶座,成為網絡排行榜熱門金曲。
  • 【老何師說】無法替代的愛 ——《爸爸的16封信》閱讀推介
    無法替代的愛——《爸爸的16封信》閱讀推介福州教育研究院 何捷  說起和《爸爸的16封信》相遇,純屬巧合。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淺語的藝術」。淺語,這一概念就出自林良先生本人,但是由林文寶教授最先為我們介紹。淺語,「並非低俗粗野的字句,而是孩子能讀得懂的語言。」原來,在林良先生的寫作目的中,有一條為同樣創作兒童文學的作家們所忽視或者有意扭曲的目的——為兒童而作。兒童文學,就應該為兒童而作;為兒童而作,就要讓兒童自能讀懂。
  • 藝術教育為什麼很重要
    同時,藝術教育還會對其他諸多教育因素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如果說學校教育的重心往往放在知識的傳授上,那麼,對道德人格的教育則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標。藝術作為人類豐沛美好的情感和直觀可視智慧的結晶,能夠直接給心靈以震蕩和衝擊。通過藝術教育而開展道德人格教育,則會避免說教,更加靈動、愉悅。如此一來,藝術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與強項,迴避家庭教育的劣勢與弱項,從而為教育搭建起一個更加美好而堅固的教育共同體。
  • 教育是管的藝術
    不研究如何管,只研究如何教或不研究如何教,只研究如何管的工作,都不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都是勞而無功的。既然管和教在教育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為什麼在此僅僅提出了「教育是管的藝術」的命題?所以教育中的「管」是個社會規範的大概念,大教育觀念。教育只有在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社會有規範,自然有法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自然依靠法則來管理宇宙中的一切,社會依靠規範來約束每個人,國家依靠法規來管理每個人。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有各司其職的管理者。管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
  • 藝術教育的靈魂——創造力
    百花齊放,才是藝術的春天。在藝術的大花園裡,我們的園丁培育出的花朵如何呈現千姿百態?模板式的教學、工業化的生產無法培養出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家。創造力、想像力的培養應是美術教育著眼的關鍵點。而對想像力的開發是成就藝術家的基礎,它的缺失是後天無法彌補的,這與培養多元思維個性的藝術規律相悖。諸如針對青少年設置的美術考級,即是將青少年的思維模式以統一標準限定在掌握技藝與技巧的程度上,這種具有權威導向的品評方式是極其有害的。社會上應對藝術院校招生考試而設置的各類美術考前輔導班,使大批有志於美術事業的學子為應對考試實現大學夢想,而被動掌握某種熟練的技術能力,喪失創造天性。
  • 馬雲:過去藝術不當飯吃,未來不學藝術將沒飯吃
    ,唯獨藝術和娛樂不可能被替代!同時動手畫畫又是兒童最樂意接受的一種形式,所以,在幼兒到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唯獨藝術和娛樂不可能被替代。,和創造性的思維的重要性,這些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
  • 用ELFINBOOK,感受敲鍵盤無法替代的手寫魅力
    用ELFINBOOK,感受敲鍵盤無法替代的手寫魅力 2018年02月06日 09:59作者:大玩客編輯:大玩客 用ELFINBOOK,感受敲鍵盤無法替代的手寫魅力 還記得在學生時代,女生們似乎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愛好——收集各種各樣好看的本本,在裡面寫上心裡的小秘密。
  • AI盛行 ,教育行業真正的道與術卻不可替代!
    AI教育峰會,現場氛圍非常火爆,邀請當全球AI教育行業的專家來分享和探討最新研究成果和未來發展方向。人體本身的結構是非常精密和神秘的,即使科技技術如何發展,對其如何進行研究也沒有將自己這個身體完全研究透,人工智慧如何發展,AI技術如何戰勝人類,也終將替代不了人本身,世間萬物都是相生相剋,都是有一種無形的平衡在其中,因此它的發展也不會跳出這個平衡,否則就會帶來災難!
  • 未來教育最重要的是「藝術感覺的培養」
    我們不得不思考,未來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難道是應試考試的名列前茅?還是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我們要思考,未來孩子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科學的思想和藝術的感覺。時代在發展,我們更要超越時代,否則我們終將被這個世界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