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綴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諠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諠矣。
【王昭景】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大學者,小時候,極其聰明,文章過目成誦,一字不差,別人常常稱呼他為「神童」,但是孟母對他要求非常嚴格。
有一次,孟子在背《論語》,一字一頓都很清晰,「有朋自遠方來……」,十分流暢。而他的母親正在織布,眼看一整匹布就要織好了,他母親眼睛盯著眼前的織布機,耳朵聽著孟子那十分流暢的背誦。織布機發出「唧唧-咔,唧唧-咔,」的聲音,一直在孟子的耳邊迴旋著,那聲音非常地美妙,他看到母親的兩隻腳踩著踏板一上一下,又看著神奇的織布機將一根根細絲變成成匹成匹的布…….慢慢地,孟子的腦子裡忘了背的書,想像著自己坐在織布機前熟練地操作著,織出一尺尺布。比起枯燥的背書,織布肯定好玩極了,他的思緒飛遠了,有口無心地背著書,背到哪篇文章了也不記得了。
孟母正織布呢,聽到孟子突然不背書了,或者背得前言不搭後語的,便明白了怎麼回事了。孟母非常生氣,大聲責問正在背書的孟子:「你剛才為什麼背書停了一會呢?」,孟子十分驚慌,額頭直冒冷汗,唯唯諾諾地說道:「我剛才背書時,突然想起別的事,額,不……不,我背書時忘記要背的東西了。」
孟母一看他這個樣子,更加生氣了,看看手頭快要完工的布匹,一把抓起剪刀,從布的中間開剪,那大剪刀一開一合,全部被孟子看在眼裡,一聲清脆的「咔擦」聲,半截布從織布機上滑落下來,掉在地上,這塊布基本被廢了。孟子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羞愧地低下頭去。
孟母彎腰撿起那半截布,對孟子說:「軻兒,你看眼前的這塊布,現在從中間剪開了,就什麼也做不了,白白浪費了絲線,一切都前功盡棄了。你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不但要認真,還要持之以恆,讀書的時候就專心讀,就想書本的事,一心不可二用。你要是這樣的話,半途而廢,就無法完成學業。」。
孟子聽了母親的話後,把母親的告誡牢牢記在心。從此以後,孟子認真讀書,做事一絲不苟,堅持到底,再也沒有三心二意。長大後,成為一名學富五車的大學問家。
【陳敏言】
孟子小時候,學習就很刻苦。有一次他正在背誦,母親剛好在織布,一句句思想的經典從他的口中傳出,伴隨著母親織布機「嘎吱」「嘎吱」的聲響,交織成一曲和諧的進行曲。
忽然,母親的織布機停頓了一下,隨即又「嘎吱」「嘎吱」地響了起來。
可突如其來的安靜比不絕於耳的噪聲更讓孟子分神。他停下來,像潺潺的小溪乾涸了,洶湧的波濤平息了。他不好意思地看了母親一眼,又被母親銳利的目光駁回,他略微一想,又滔滔不絕地背了起來,乾涸的小溪又流出了涓涓細流,但是好像蒙上了一層不快的陰影。
母親知道自己影響了孟子的背書。於是問:「你為什麼停下來呢?」孟子內疚地說:「我剛剛有些忘了,但又記起來了!」
母親看了孟子一眼,順手拿起一旁的剪刀,在孟子的驚呼聲中,毫不猶豫地剪斷了自己親手織的一塊眼看就要織成的布匹,剎那間好好的布變成一堆無用的費料斜掛在在織布機上。
孟子低下了頭,他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從此,孟子更加專心讀書,不再因周圍的幹擾而分心了。
【田若昀】
孟子小時候,有一次在背誦時,他的母親正在織布。
孟子背著背著,本來十分流暢的背誦聲突然停了下來。沒過多長時間,便又繼續了下去。孟子的母親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因為分心,才導致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便把孟子叫過來,問道:「你為什麼中斷了背書呢?」孟子便回答自己的母親道:「我有一點忘記了,但後來還是想起來了。」
聽了孟子的話,他的母親很是擔憂,望著旁邊的布,想出了一個好方法,拿出剪刀,割斷了布。隨著清脆的「刺啦」一聲響,那原本有著十分美麗的花紋的織物便一分為二。孟子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十分震驚。為什麼母親要這樣做?自己只不過是忘記了書中的內容,為什麼要割斷織物呢?
正當他疑惑時,母親嚴肅地對他說:「你看這布,是不是接不成原來的樣子了?」
「是的,母親。」
「你剛才的背誦也是這樣。不論是什麼東西,中斷了之後, 便都像這布一樣,再也接不上。」
孟子仿佛明白了什麼。母親以這件事情作為警告,告誡著他。自此之後,孟子在背誦時,再也不會因為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容了,後來成為偉大的思想家,與母親當年的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李嘉儀】
在孟子小的時候,他的母親為了他將來有出息讓他認真讀書。有一天,孟子從私塾回到家,老師讓同學們背誦一篇古文。他背著一會兒努努嘴,一會兒挑挑眉。他的母親正在認真的織布,看到他這樣,不滿的開口:「你背會了嗎?」孟子一回神,連忙點點頭說:『『背會了。」孟母說:「那你給我背一下吧。」孟子開始背起來,時不時地望向屋外,看著那大好的春天景象,花兒紅了,青草的嫩芽綠了,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著,一些小孩子在草地上放風箏。他不由得看得痴了,而一陣織布的聲音傳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他連忙回過頭來,看到的場景是一段純白無暇的布正在從織布機那兒出來。他看著看著,腦中突然一片空白,他焦急地在腦中回想著關於古文的片段,孟母聽到沒有聲音了,就轉過頭來,看到兒子緊皺眉頭,就知道他忘記了,孟子想起來了,就繼續往下背,等到他背完了,孟母才慢悠悠地說:「你剛才為什麼要停頓?」孟子說:「因為您織布的時候噪音太大,我分心了,於是書上的幾句忘記了,一會兒又記起來了。」這時,孟母乾脆利落的將剛剛織好的一匹布用鋒利的剪刀剪開。孟子著急的說:「媽,您為什麼要剪掉啊?」孟母說:『『做事情一定要專心,要不然就會像布一樣斷掉。」孟子明白了,說:『『媽,我知道了,我以後一定會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從此以後,孟子不論幹什麼事情,都會很專心。
【秦玉潤】
孟子的出身並不高貴,家中也不富裕,和母親相依為命。孟母十分在意孟子的學習和習慣,希望有朝一日孟子長大後可以有所成就,同時孟子本身也十分聰明與勤奮。
一天,孟子從學堂放學回來,到家後刻不容緩地學習了起來,他複習了當天上午先生講的文章,開始背誦。過了許久,孟子完成了背誦。他看了看門口,母親正在辛勤地織布,便想給母親背誦一遍,讓母親開心。於是他來到母親的身邊開始背誦,琅琅的背書聲不絕於耳。
孟子背了許久,開始覺得無趣,於是盯著母親飛快織著布匹的手發起呆來,院子外小朋友們玩耍的聲音也傳了過來,他背書的聲音戛然而止。他怎麼也想不起文章的下一句是什麼,原本背得滾瓜爛熟的文章一下子變得陌生了。
本想讓母親開心,看看自己的進步,可現在……好在孟子的腦子聰明,很快想起來了,完成了背誦。剛剛發生的小插曲,並沒有逃過孟子的母親,母親把他叫到身邊,問他為什麼停頓了。孟子結結巴巴地回答道:「對不起母親,我剛剛走了神,沒有注意背文章,我知道錯了。」可孟母為了讓孟子記住這一點,停下了手中的活,拿起身旁的剪刀,二話不說,剪斷了那條即將完工的布匹,看著兒子一臉惋惜的表情,語重心長地說道:「做事不能半途而廢,明白嗎?」
孟子點點頭。
以後人們都拿孟子的事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事要專心。
【華而實】
孟子還很年幼的時候,早上在上學的路上看見了一隻青蛙蹲在路旁,準備偷襲一隻嗡嗡作響的蒼蠅。它一步一步地靠近蒼蠅,而蒼蠅卻還在那高興地飛著,完全不知道死亡正向它逼近。只見青蛙雙腿一蹬,伸出長舌頭一卷,將蒼蠅整隻吞下。小孟子在後邊看得津津有味,不停地拍手叫好。可他上學遲到了,老師生氣罰他背書。
小孟子回到家,拿出書開始背誦。他的媽媽則在一旁織布。剛開始,小孟子很專注,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背著書,很有節奏,背到一半時,他的腦中忽然浮現出早上青蛙捕食的一幕,他「撲哧」一下笑了起來,他一驚,知道自己走神了,趕緊收回思緒,假裝咳嗽了幾聲,接著背後面的內容。
小孟子的母親不動聲色,在他背完之後,放下手中的活兒,站了起來,嚴肅地問他:「為什麼中間停了下來,還笑出聲來了呢?」小孟子支支吾吾地回答:「媽媽,我……我只是,只是背到中間時忘記了,後來又想起來了……。」說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孟子的母親看透了兒子的心思說:「你是因為什麼事情分了心才停下來的吧?」小孟子瞬間漲紅了臉,他只好向母親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這時,孟子的母親抄起旁邊的剪刀,「刺啦」一下剪斷了正在織的布。她對小孟子說:「織的布被剪斷了,還能繼續織嗎?讀書、做事也是一樣,不能半途而廢,要善始善終。」小孟子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從此以後專心致志讀書,不再分心。最終孟子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這個故事教育我們,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專心致志,不可以半途而廢,否則所有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最終將一事無成。
【張墨羽】
秋風吹,秋葉落,一個清脆的孩童背書的聲音總會從一個小小的房屋中傳出來。每當這個聲音飄入人們耳中,他們就會小聲互相說著:「噓,孟子又在背書了,小點聲別吵到他。」
在孟子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直沒有改嫁,帶著孟子生活,拉扯著他長大。人們都說孟母是一個好母親,在孟子心裡當然也是,但他覺得母親對他有點太嚴厲了。
孟母一直管教著孟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讓他讀書背書,而在兒子學習的時候,她就會在他旁邊靜靜的紡織絲布。
那一天,照例是這樣,孟子背書,孟母織布。一次次的讀書背書,讓孟子有點厭倦了。當那清脆的背書聲又一次傳出窗外的時候,外面喧鬧不止的聲音一下子消失了,唰的一下,人們全都閉上了嘴,周圍一片安靜。這一安靜,整個大街只有一個孩童稚嫩的聲音。孟子對這些都習以為常了,他照樣背著書。這時窗外出現了一隻小麻雀,它用翅膀撫了撫柔順的羽毛,黑豆般的眼睛轉了轉,開始嘰嘰喳喳的叫了起來。這聲音可比孟子讀書的聲音有趣多了,這好聽的歌聲飄進了孟子的耳朵裡。出於孩子的好奇,他側著腦袋想聽的清楚些。這一聽可讓孟子分了心,背書的聲音突然中止了,麻雀也撲扇撲扇著翅膀飛走了。孟子竟然忘了自己接下來要背什麼了,但是他是一個記憶力好的孩子,詞句瞬間又回到了他的腦海裡,他又張口接著背下去。
可這時孟母紡織的聲音卻停止了,母親清楚兒子是為什麼突然中斷又突然開始背書的,兒子的心思他都懂。她知道兒子一定是走神兒忘了詞,但她卻明知故問:「孟兒,你為何中間突然停下呢?」孟子聽了很不好意思,他覺得有點對不起母親,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最後脹得通紅的臉擠出了一絲細小的聲音:「我剛剛突然忘記了詞,又突然想起來了。」說完屋裡寂靜無聲,大街小巷全都寂靜無聲,仿佛世間的一切都在等待著孟母大發雷霆。但孟母並沒有這麼做。她站了起來,孟子不禁向後退,母親拿起了身旁的剪刀,比向剛剛織好的布,那銅剪刀在陽光反射下閃出金黃色的亮光。隨著一兩秒的咔嚓聲後,一塊完美無瑕的布匹在兩人的眼前斷開了,兩塊殘缺的剪斷了的布掉到了地上,發出了沉重的悶聲。
「母親,您在幹什麼?」孟子大聲說著,跑到母親面前把那兩塊兒剪斷了的布撿了起來,疑惑地說:「這麼好的一塊布被毀了?您……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孟母用平靜卻嚴肅的眼神望著孟子,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做事是不能半途而廢的,母親我辛苦的織布,只要一個剪刀一切便都失敗了,你也是,三心二意不專注,那麼你努力的一切也都白白浪費了。」
自那以後,小屋裡傳出的稚嫩清脆卻又莊重的背書聲從來沒有中間忽然停下過。
【王怡萱】
孟子在小的時候,給母親背誦所學的功課,孟母邊聽小孟軻背誦文章,邊紡織著手中的布。小孟軻聽著母親有節奏的紡布聲音,看著窗外的鳥兒、綠樹、還有嬉戲玩耍的小夥伴們,心中不禁想:如果我能和他們一起玩兒就好了,眼中不禁露出一絲渴望的神色。就這麼走了一下神,他的背誦就停了下來。「呃······」小孟軻猶豫了一下,隨即回過神,又開始背了下去,「子曰:君子不重則威,學則不固······」
孟母聽到孟軻的停頓,知道他又是因為分心而忘了如何背誦,頓時放下手中的梭子,把頭扭轉向孟軻,口吻嚴肅地對孟軻說:「你剛剛為什麼會停頓?」孟軻小心地看了看母親的臉色,回答道:「我······我剛才忽然忘記了,但又立即記起來了。」孟母聽後,拿起刀割斷了自己即將織好的布匹。孟軻見了,詫異不已,疑惑母親為什麼要割斷大半月以來辛辛苦苦織出來的布。孟母看了他一眼,口氣中頗有些恨鐵不成鋼:「軻兒啊,你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就像這匹布一樣,如果一處沒接上,那這匹布就廢了,所以,切記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知道了嗎?」說完這些話,孟母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似惆悵、似追悔,到最後只剩下了常常的無奈。孟軻也感觸頗深,向母親保證以後再也不會不專心了。自此,孟軻做事再也不會分心了,做事情從不半途而廢,終於成為一位被世人尊敬的聖賢之人。
【陳明禾】
孟軻小時候,學習非常刻苦。有一次,他背誦一篇古文,母親則在一旁的織布機上紡織著。這篇文章孟軻剛背下來,說熟不熟,說生不生。孟子在窗邊,跪在蓆子上,搖頭晃腦地背誦著,他背誦地一字不差。
這時,窗外傳來一陣喜慶的鞭炮聲,遠遠地傳來嘚嘚嘚的馬蹄敲擊地面的清脆的響聲,有人高聲喊道:「來了來了,新娘子和新郎都到了!快!快!新娘子來了!準備拜堂了!準備拜堂了!」
孟軻聽到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還有那喜慶的鞭炮聲,心裡一怔,心神不由得已經隨著聲音到了窗外,大腦中浮現出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心想那裡的同伴也會和自己一塊兒玩吧?
想著想著,母親織布機上的聲音突然停了。孟軻心裡一驚,連忙從剛才中斷的地方又接著背了下去。背完,他看了一眼母親,母親的臉色很難看,目光中怒疑各佔一半。她當然知道,兒子是因為分心才中斷了。
「軻兒,為什麼背到一半突然停了?」她儘量用溫柔的語氣說。
「兒子背到一半,突然忘記怎麼背了,後來又想起來了。」孟軻老實地回答。
母親轉過身來,目光突然變嚴厲了:「軻兒,將那把剪刀給為娘遞過來。」孟軻畢恭畢敬地把剪刀遞給了母親。母親拿過剪刀,三下兩下就裁斷了剛織好的布。
孟軻驚呆了,說到:「母親大人,你……你?」
「軻兒,做事可不能三心二意啊,不然,就像這布一樣,半途而廢啊!」
孟軻慚愧地低下了頭,低聲說:「兒子知錯了。」從此,孟軻做事再也不敢三心二意了。
當初若沒有母親的這番教誨,恐怕我們這些現代人就不知道孟軻是誰了,中國的文化史或許將改寫。
【劉音諾】
在孟軻(孟子的原名)小的時候,一天放學後,拿出課本來,只是草草地看了幾眼學堂中教書先生所教的內容,便開始了結結巴巴地背誦。他一邊來回走著,一邊往窗外望著其他小孩子玩耍,時不時還要低頭瞅上課本兩眼。孟軻的母親就拿來紡錘和紡線在孟軻的房間裡織布。看似是在專心織布,其實是在監督著孟軻背課文呢!只見她織著手中的布料,偶爾還抬頭看一眼來回走動的兒子,看他有沒有在認真看書背課文。
背了沒一會兒,孟軻就覺得這課文實在是太乏味了。他看著窗外玩耍的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子們,羨慕起他們來。心裡想著:「哎呀,我要是能像他們一樣在外面自由自在玩耍該有多好啊!不用學習,又無拘無束,這日子簡直是皇帝才能過上的!不像我,還得站在這裡背那幾篇無聊的課文,都沒有時間去玩兒……」他出神地望著窗外,就像一隻被籠子束縛了的鳥兒,望著藍天,渴望著自由地飛翔。
就這麼一分心,孟軻就背了上句沒下句了。
「學而不思者罔……呃……呃」下一句什麼來著?孟軻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腦子瘋狂地運轉著,一時,他的背誦中斷了。他看見正在織布的母親抬起了頭,嚴厲地目光射在了他的臉上。
「哦,哦!下一句是『思而不學則殆!』啊,總算背出來了……」孟軻一下子如釋重負。
可是孟軻的母親可不會那麼輕易就原諒他,因為她知道,兒子孟軻一定是分心走神了。
於是,她就把孟軻叫了過來,問他:「你剛剛背課文,為什麼突然中斷了?」
孟軻一下子懵了,過了半晌才結結巴巴地說:「呃……這個嘛……剛才我背著背著課文,突然忘了下一句是什麼了,過了好半天才想起來……」
還沒等他解釋完,孟軻的母親就右手拿起放在身邊的剪刀,左手拿著布,一剪刀下去,「咔嚓」一聲,一匹將要織好的布就被剪成了兩半。
孟軻傻了。眼看著一件馬上完工了的布料怎麼就給剪了呢?這可是要給他做一件好看的新衣服的呀!
「你說,這剪斷的布料還能繼續織嗎?」母親望著孟軻,雙眼猶如深深的潭水。
孟軻搖了搖頭。
「你看,學習就必須要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要被外面嬉戲玩耍的孩子分心了,這樣你就會荒廢了學業,就如同我剪斷這即將織好的布一樣!」
孟軻聽了不禁汗顏,他從此以書為伴,終生勤學。終於,他成為了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
【鄧芊一】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小時候,經常背誦文章。有一次他又在背誦一篇文章,他的母親在室內織布。屋外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春意盎然。時而有兩三隻鳥,優雅地越過天空,時而有四五簇花,盡情地綻放。鄰居家的幾個孩子,在室外玩得正盡興,一會兒看看圍繞花叢飛舞的蜜蜂或蝴蝶,一會兒兩三個人紮成堆玩著什麼遊戲。總之,一切都很快樂的樣子。
孟子被眼前的景物迷住了,他十分想投入到大自然春天的懷抱中去。但他又必須背書,,於是只好用手託著腦袋,仰望著天空,想像著自己也加入到那些孩子中去。愣了一會兒,孟子突然想起自己在背書,於是想接著背下去。但因為分心了,所以他接不上來了。好半天才想起來自己要背什麼,於是接著背了下去。
他的母親聽到書聲中斷,然後又過了一會兒才恢復,便得知孟子分心了。她嘆了口氣,皺緊眉頭,心想:「這孩子真是的!我辛辛苦苦織布才養活他,供他讀書,她卻不努力!真是太讓我失望了。我一定要告誡他才行!可是,怎麼才能做到呢?」孟子的母親看看織布機下的布,一狠心確定了辦法。
她把在外讀書的孟子叫進屋內,問他:「你為什麼背著背著書中間停了?」孟子心虛地答道:「我剛才有點忘了內容了,過了一會兒,又想起來了。」孟母心想:「這孩子,犯了錯還敢撒謊!今天一定要教育教育他。」他指了指織布機上那塊做工精美,完完整整的布,對孟子說:「孩子,你看!這塊布是不是很好看?能值不少錢吧!」孟子回答說:「是的。」孟子的母親突然操起一把剪刀,把布一下子剪斷了。一塊好端端的布,頓時分成了毫無價值的兩段。孟子大叫:「母親!你怎麼了?這麼好的布就這樣剪了,多可惜呀!」孟母笑笑說:「孩子,這塊布就像你的學業,而分心就像這把剪刀。你長大本能成為大器,但如果你一再分心,那就會像這匹殘布,變得毫無價值!」孟子急忙點點頭,對他的媽媽說:「母親,我知道錯了!以後一定不敢了。」
第二天,孟子接著來到家門口讀書。他先是目不轉睛地看著文章,然後專心致志地背誦。天還是那麼藍,花還是那麼香,鄰居家的孩子還是在快快活活地玩耍。有一個小孩對孟子說:「這麼好的天氣你怎麼不來玩呀?」孟子只是回答:「我還要背書,你們玩吧!」說完,他就接著背書了。屋內的母親目睹了這一切,欣慰地說道:「這孩子,現在越發懂事了!」
從此以後,孟子一直不再分心,刻苦學習,並逐步成為了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張鳴野】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自己在背誦功課,而他的媽媽在一旁織布。孟子背著背著突然停下了,眼睛看著窗外的那兩隻鳥兒,心中也想著自己像鳥兒一樣自由地玩耍的樣子。過了一會兒有繼續背誦了下去。
她的母親聽見了他的停頓,心中明白那是因為他在背書時心中想的別的事情所以遺忘的。於是,叫名字來自己身邊並且問他:「剛才背誦的時候,為什麼中間停了呢?」孟子回答:「我剛才有些忘記了,後來又想起來了。」他的母親聽了他有些不以為然的話心中大怒,拿起剪刀把身前快要織好的布剪斷。只見織好的布從中間垂下,那一排排整齊的絲線也開始變得凌亂。孟子看到這些凌亂的絲線,仿佛看到了剛才的自己。中間因為以此分心而導致思緒混亂,雖然又接著背誦了下來,但是學習的效果遠不及一氣呵成。就像這剪斷了的布一樣,雖然有許多種辦法修補,但最終依舊不是原先那匹完整的布。
孟子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從那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分心的情況。
(編輯:李楚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