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元商品豬留為種用存在的問題
1.1母豬品質不一、選配公豬難
三元商品母豬作為種用呈現「百花齊放"的多樣毛色,在不清楚其雜交方式及其品質下,為選配帶來一定難度,呈現「有豬就養、是母豬就配」的現象,導致部分母豬生產性能一般。
1.2發情異常或屢配不孕
三元商品母豬發情不像二元母豬明顯,有的在達到配種日齡內數月不發情,有的發情周期紊亂,即使在正常發情周期,也常見返情率高的屢配不孕現象,淘汰率明顯高於二元母豬。這可能是受母豬肥胖、運動及雌激素分泌不足而造成持久不孕或不發情的原因。
1.3母性差、生產性能低
未經選擇選留的三元商品母豬大多體型大而精神亢奮,往往拒絕哺乳,甚至出現撕咬、踐踏乳豬或不給乳豬哺乳,有的因泌乳率低等因素出現產後缺乳或無乳且其產仔數少,即使正常生產,也常見仔豬初生重小、弱仔多現象,有的在妊娠期出現早期流產或超出預產期多天的死胎
2建議對策與探討
2.1弄清三元商品母豬品質,選擇合適的方式,遵循規律、循序漸進選配公豬對三元豬而言,分內三元和外三元2種,都是用2個種群的雜交一代和第2個種群相雜交,利用含有3個種群血統的多方面的雜種優勢。
在豬的三元雜交中,第1次雜交多注重繁殖性狀,第2次雜交強調生長性狀(曰增重等),因此常見的內三元豬多以地方優秀品種母豬為母本,選擇國外優良品種公豬為第一、二父本分別雜交;
而外三元豬多以繁殖性能高、體質和適應性略優於長白豬的法系、丹系大約克母豬為母本,以母豬發情特徵不明顯的長白豬為第一父本先行雜交,所生二元雜種母豬再與母性差、產仔數不高、生長快、易肥胖的終端父本杜洛克豬雜交s所生三元雜種豬由於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無論公母一律育肥,因而三元商品母豬並不適易留為種用,而在特殊情況下留為種用生產,也應遵循規律、循序漸進地選配。
在選配中,選擇與配公豬尤為重要。以外三元豬為例,假設A是長白豬、B是大約克豬、C是杜洛克豬,則A♂×B♀交配,留二元母豬是AB♀,再用C♂(AB)♀選配的後代就是三元CAB♀,在確定三元商品豬留為種用生產中,如不計劃選留其後代,則基於C公豬是終端父本,易出現毛色分離而產出紅毛豬比例大的缺點,建議避開終端父本C公豬選配,選用純種A公豬或純種B公豬選配或複製。
表1中,第3代雜交豬的終端父本C公豬含血統50%,母本B母豬和第一父本A公豬均含血統25%,由於該三元豬含有3個種群豬血統,因此在其計劃選留後代的選配中,可考慮採用輪迴雜交,但應儘可能避免高度親緣選配,可優選第一父本純種A公豬與其交配,在其後代中挑選窩產仔數高、體型外貌較好的優秀後代母豬予以替代淘汰的母豬,參加下一次雜交,此番雜交應選擇純種B公豬配種,以此類推交替使用血緣所佔比例較小的親本純種公豬A、B、C逐代選配(但應注意,在交替使用公豬繁殖後代中,每代都不能用同一血統來源或同一頭公豬選配,可在2-3個場聯合使用公豬或引入精液比較經濟),其餘雜種均用於商品豬育肥,可能會生產出雜交優勢明顯的後代。
對有一定規模的自繁自養豬場而言,在種豬缺乏情況下,理論上也可探索利用回交的方法選擇三元商品母豬群中的某一高產優秀品種公豬與三元商品母豬再雜交來逐代提高生產性能,
在表2中,假設B母豬為三元商品豬母本,證明B母豬在繁殖性能方面比較優秀,而在
回交中,改良雜交要用同一品種連續若干代進行下去,因此,所用公豬不能只有1頭,以避免近親交配。可以選用與B母豬無親緣關係的純種B公豬或引入其精液配種生產,選留其優秀後代,對選留下的優秀後代母豬,繼續引入與B母豬無親緣關係的純種B公豬或其精液交配來逐代提高B母豬血緣比例,經如此選留2-3代後,選留下的母豬所佔B母豬血緣比例最大,其生產性能和適應性或許能恢復並提高到良種化水平。
2.2選留培育優秀三元母豬,做好飼養管理
(1)三元商品母豬後代的選留《在選留後代時,儘可能從高產母豬後代中選留同窩生長發育均勻,四肢強壯有力,有效乳頭在6對以上且分布均勻、排列整齊,陰戶發育大而下垂無上翅、形態正常,食慾旺盛、性情溫順的優秀個體。
在後代豬培育期,做好日常觀察和分析,對精神亢奮、瞎乳凹乳頭、體型較大、四肢有疾患等個體要及時剔出選留群。在選配前後中發現外陰發育異常或發情異常、發情不明顯不規律的個體應予以淘汰^
(2)加強免疫注射,提高免疫機能。為預防能繁母豬在生產期出現免疫性繁殖障礙,應在配種前做好豬細小病毒、豬偽狂犬病等繁殖障礙性疫苗免疫,並做好常規基礎免疫與驅蟲,為生產健康仔豬做好準備。
(3)三元母豬培育s由於三元商品豬生長速度快,在其自身留為種用及其選留的後代培育期,如按三元商品豬標準正常飼養,勢必會引起體態肥胖而影響排卵、發情周期不正常、不明顯、配種率低的現象,建議在培育中後期參照二元母豬營養標準飼餵管理,可在60kg左右時將其挑出合群並欄飼養,以利於培育與加強運動,同時將商品豬料轉換為後備母豬料,當體重達到75-80kg時,應適度限飼,控制其膘情在七八成為宜,以避免母豬過於肥胖而影響卵巢功能,引起發情異常,而母豬膘情如低於七成,又會使性成熟推遲,因此,當後備母豬達到7.5-8月齡左右時,可根據個體情況,採用短期優飼與斷食斷水相結合的方法控制母豬膘情,對未發情的母豬適當增加飼料量,連餵1周,可以增加排卵數,也可通過適度斷水斷料的應激方法促進發情,當第2個情期發情時即可配種,且建議多增加1次配種。
3.3調整三元豬留種結構,以優取勝
三元商品豬留種繁殖僅是權宜之計,不易長期使用,特別是在每胎產仔結束後,要及時整合豬群,將老弱病殘、斷乳後2 ̄3月未發情、母性差及生產性能低下的堅決淘汰,將經2次留下後的三元母豬逐漸優化,或及早用其他母豬替代三元商品母豬,而對於有經基礎的豬場,建議儘快引進原種一代種豬或祖代豬,培育二代種豬或父母代豬來優化場內豬群結構。
3討論與結論
一個豬場生產水平的發揮,依賴於上級種豬場的種豬生產性能好壞,而將三元商品母豬留為種用,並不建議長期使用,首先因為三元商品母豬集3個種豬血統,
在雜交優勢上是生長速度快,飼料要求高,在非刻意留作種用前,並未加以選擇、選留和培育而易肥胖等因素引起發情難、配種難等一系列缺陷:其次是在配種前如不加以剖析三元商品母豬品質,弄不清三元豬血緣關係,可能會因過度親緣選配引發產仔性能低下、繁殖力差的問題。
因而在自留三元商品母豬時,首先要確定生產目標和選配方式,即便是權宜之計使用,也應及時按種豬營養標準轉換飼料、加強常規免疫與驅蟲,選擇適宜公豬配種生產,如生產效果不理想,建議採用輪迴雜交方式提高雜種優勢,而在當前既無疫苗、又無藥可治的常態化非洲豬瘟「持久戰」中,對有經濟基礎的規模豬場而言,為了安全起見,儘可能減少豬群流動,可嘗試利用場內現有三元商品豬與其第一母本公豬回交方式選留後備母豬,以提高繁殖性能和滿足生產需要,但其前提是要選好合適的公豬選配、科學的飼養管理和後備豬的免疫等措施,才能提高母豬使用年限,提升三元豬的生產能力,增加豬場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