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2018年,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市城市管理行業開展「四新」「四小」成果評選活動,「四新」指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四小」指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革新。5月29日,市城市管理局發布消息稱,兩年來,城市管理行業「四新」「四小」成果轉化明顯,成果轉化率達70%以上,應用範圍覆蓋我市30個區縣。即日起,面向全市再次啟動這一評選活動。
市城市管理局科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四新」「四小」既有新型工藝、技術、材料、產品設備的實物應用,也有新思路、新辦法、新程序、新管理的思維創新。城市管理行業包含城市道橋管理、供節水管理、照明燈飾管理、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廣告設置管理、園林綠化管理、執法監督管理和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等職能職責,涉及專業範圍廣、內容多、事情瑣碎、貼近民生,一個不起眼的路沿石設計創新,功能更加完善的路燈設置或更加合理的公廁布局,都會提升整個城市的舒適度和市民的幸福感。因此,全市城市管理行業特別注重「小而新」、「小而精」、「小而實用」的創新。
比如可攜式降溫降塵霧化機,是針對重慶的夏季氣溫高,而在廣場、步道、社區等區域,又無法使用大型設備和車載設備進行降溫降塵的小型移動式的霧化機。該霧化機作業高度在8米左右,每小時作業面積達到1萬餘平米,而僅僅用水320kg左右,實測使用該機器降溫作業,5分鐘後地面溫度能下降5度左右,空氣中瞬間降溫4度左右,降溫效果明顯。
再比如環衛工人閃光服,由於路面交通情況複雜,使得環衛工人的工作環境惡劣,尤其是在凌晨或者能見度不高的天氣、車速過快的機動車是環衛工人身安全的重大隱患,該創新在環衛服的前後安裝四排16顆燈珠,警示效果十分明顯,穿戴十分便捷,有效解決了環衛工人的人身安全問題。
安防機械密碼井蓋及網際網路技術在市政管網中的應用研究也改善優化了井蓋結構。針對傳統井蓋在防震響、防沉降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並優化斜面旋轉鎖緊機構和槽榫結構設計,使井蓋具有偷不走、打不開、數位化、易管理、路面平整美觀等特點。創新在於與網際網路技術相結合。由於井蓋上的機械密碼機構、網際網路、專用鑰匙三者之間在實體上相互獨立又有機融合,既可確保井蓋在嚴寒酷暑、雨水泥砂、重車碾壓等惡劣環境下正常使用,又可通過手機網際網路對每個井蓋的歸屬、井內設施、地理位置等詳細信息,實現「一機在手,一網打盡」的目的。
「城管機器人」視頻智能分析系統,應用了視頻抓拍、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不需要更新前端攝像機等硬體設備的情況下,接入現有用於城市管理視頻攝像頭,通過城市管理視頻分析軟體與數位化城市管理平臺對接,實現了出店經營、無照經營遊商、機動車亂停放、非機動車亂停放、門前三包、暴露垃圾、沿街晾掛、違規宣傳標語、工地揚塵等城市管理六大類12小類事件的自動發現、自動上報、自動核查,提升了城管事件的發現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市城市管理局介紹,截至2020年5月,收集整理了既往成果的應用情況,優秀成果轉化率在70%以上,應用範圍覆蓋我市30個區縣。
即日起至8月30日,將在開展全市城市管理行業開展「四新」「四小」成果評選活動,與市政設施、供節水管理、城市照明、市容環境衛生、農村環境衛生、生活垃圾分類、廣告店招、城市園林綠化、城市公園、城市管理執法、智慧城市管理等相關領域緊密結合的,特別是深化「四化三管」,推進「七大工程」的,具有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在技術和工藝上有較大創新,具有顯著的節能降耗或提高生產效率,改進工作流程的工藝、發明等,即可參與評選申報,重慶市域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社會團體及個人均可申報,具體可通過所在轄區的城市管理局諮詢或申請,屆時,將評選出優秀成果30項,並頒發證書和獎金。
市城市管理局介紹,下一步,將集聚創新資源、聚焦人才建設、加快成果轉化,對評選出來的優秀成果,屆時將通過媒體對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