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漂泊,回家路

2020-12-15 等我暴富後

陳某是廣東遂溪人,現年69歲,2013年10月由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宣傳勸導科接回救助,因疑似精神障礙又送至市社會福利醫院救治。由於疾病原因,加之語言不通、交流不暢,陳某無法自述自身身份信息,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多年來分別通過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尋親版塊、DNA信息採集比對、「人臉比對」等方式為其尋親,經過不懈努力,在反覆多次進行「人臉比對」後,終於在今年11月為陳某找到了親人。多年漂泊,終於找到了根。當救助站工作人員把老太太送到廣東遂溪救助站時,老太太的親人早已悉數到場,焦急等候,當我們把老太太安全交到親人手中時,親人們近10年的日夜牽掛和煎熬化作激動的淚水,大家圍繞在老人身邊,盡情訴說多年的牽掛之情。

相關焦點

  • 在外漂泊了十年,我想回家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面,只有周六周天才回家住一晚。然而我還不滿足,填報志願的時候直把省內的學校全都斃掉,只要能去外地,離家遠一點就好。很高興,我實現了,去到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當我第一次坐上火車,26個小時的旅程也沒能磨掉我心裡的那份激動,我終於走出來了。
  • 今日小年|@漂泊的你,是否已踏上回家的旅程
    ——(元)範梈《小年日,仍宿北山》節選你多久沒有回家了?年少時你背井離鄉成為異鄉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漂泊在外心中的苦悶委屈無人訴說時常想念遠方的親人到失眠父母的身體可還安好?>是時候回家了!輕風淡月,年年去路。誰識小年初度。
  • 外面的世界再繁華,也別忘了世上最美的路:回家的路
    有時候在外漂泊久了,也或者是為了求生存,我們一年也許只回家一次。但是,這條回家的路,卻是再熟悉不過的。雖然,這條路上沒有城市的繁華,也沒有城市的熱鬧,但是卻從不讓人寂寞,在這條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這條路在世人的眼中,也許是一條再平凡不過的路,但對於自己來說,卻是非同一般的意義。走上這條路,就想起了與家人的期盼和思念。就像費翔唱的《故鄉的雲》: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歸來吧,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別再四處漂泊。
  • 在外漂泊的人兒,今年回家過年不
    來到黑龍江已經快7年,這7年,每次回家,都是爸爸來接我,每次離開,都是媽媽看著我,一點一點的,遠去。離別時,爸爸,媽媽還是會看著,看著我從那條熟悉的小路,漸漸漸漸地遠去,而我的心,也慢慢的安穩下來,因為我知道,這是自己人生必須要走的路,不要怕,會回來的。
  • 打工十年,攢錢修一條回家的路——西疇故事展播(十二)
    對於很多人來說, 攢錢是為了供子女上學、買房、買車, 但家住西疇縣法鬥鄉董有村民委羊趕馬村小組的村民——伍光發, 攢錢十年, 卻是為了修一條回家的路, 一條能夠守望大山、陪伴父母的路。
  • 漂泊他鄉20載,衡陽愛心人士助七旬老人踏上回家路
    11月27日,衡山縣救助站接到群眾反映,稱在轄區內發現一位漂泊在外20年的七旬老人病重在家。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在得知老人有重回家鄉的想法後,經多方接力,最終將老人送回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 漂泊在外的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很想回家,卻不敢回家。怕家人問起工作,怕親戚朋友問起收入,更怕被催婚。漸漸的,對生活的城市越來越熟悉,對家鄉的記憶卻淺淡了。能勾起內心深處的,也許是母親常做的飯菜,父親常喝的茶,以及過年時親朋好友往來時不可缺少的菸酒糖罷了。
  • Qing聽|一小學老師投資被騙 在外漂泊十年不肯回家
    「出來這麼多年了,你沒想過回家嗎?」但李明還是不想回家,覺得無顏面對父母和親朋。目睹了這一切的民警傅曉飛不停勸說。當聽聞古稀父母病弱的身體狀況後,李明終於放下了「固執」,當天和家人從聞堰往山東老家趕。 真相大白投資被騙無顏面回家 對於41歲的李明當年離家出走的詳情,也慢慢浮出水面。
  • 系列(8)高秉涵《回家的路》
    這首《回家的路》是高秉涵先生最長久、最深摯的一種情感……     附記:          ……      縱觀高秉涵的人生經歷,堪稱傳奇。在他諸多的身份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那就是詩人。
  • 方言,是回家的路
    方言,是回家的路。你說起那條回家的路路上有開滿鮮花的樹夢裡鄉音,縈縈低回巷陌煙霏,青靄追陪晚歸的遊子輕輕扣門從此推開了一整個春多想告訴你在我的故鄉裡有一種早上,是天光有一種晚飯,叫黃昏有一種下雨,叫落雨有一種喜歡,叫歡喜心,是開滿鮮花的樹方言,是中國人回家的路圖片 | @
  • 失憶的北理工高材生流浪漢,漂泊十餘年返鄉
    日前,一名高材生失憶漂泊十餘年後返回家鄉的事件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據報導,這名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的高材生,曾經在兵器工業學院工作,但他究竟經歷了什麼?造成自己的失憶,從高材生到流浪漢,漂泊了十幾年。01重回故鄉,再見親人近日,在上海遊歷十餘年的「高材生」姚龍生要回家鄉了!回復記憶後的他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最終聯繫到了他的家人,多年來,全家人通過各種途徑一直在尋找他,得知他的消息後,在第一時間到達上海尋找他,在親人的陪伴下,踏上歸途回到湖北省黃岡市。
  • 貴州男子漂泊20多年戶口也被註銷 無錫民警幫他找到回家路
    得知失蹤已久的弟弟尚在人世,兩位哥哥立即從貴州趕到無錫 交通治安分局山北查報站,接久別的親人回家。 當年,年紀尚小還帶有點兒輕微智障的姚某不記得家裡具體哪個村哪個縣,更遑論寫信回家。這麼多年一直漂泊在外,從廣州到無錫,中途辦過一次一代身份證,後來也弄丟了…… 通過僅有的姓名信息和貴州出生這些線索,民警搜查了大量人口名單,終於查到類似人員,而這名人員早已是註銷人口……
  • 因疫情漂泊海上數月 歌詩達郵輪310名中國籍船員回家
    因疫情漂泊海上數月 歌詩達郵輪310名中國籍船員回家 2020-06-26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漂泊他鄉20載,75歲老人回家了……
    近日,縣救助站接到群眾反映,稱在轄區內有一位漂泊在外20年的七旬老人病重在家。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在得知老人有重回家鄉的想法後,經多方接力,12月9日,最終將老人送回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 20歲小夥在外漂泊10年:我不敢回家,從小被打怕了,我不想挨打
    一位在外漂泊十年的男子,好不容易回到家裡,卻被父母給攆了出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朋友仗義相助,他為何有家難回?十年後母子相見,老人為何要趕走兒子?一家人如此態度他究竟做了什麼?百姓調解正在為你講述「十年後的歸途」。
  • 身在異鄉的你,是否忘了那回家的路!
    我最喜歡的一個詞「回家」!10多歲時,我外出上學!那是我人生路上第一次真正的離開家,離開父母,那時我覺得好爽啊!一個月回次家,也只是為了拿生活費,跟洗衣服!20歲出頭,我在外上班,一年都不一定回次家,家那時對我而言只是吃飯,睡覺的地方!
  • 張濤:心裝百姓 讓漂泊5年的村民「回家」
    2015年在他的帶領下,中央商務區在不到2個月時間,拆除22萬平方米地上物,騰空淨地710畝,期間無一例上訪強拆事件;舊村改造中,在他的極力奔走推動下,終結了村民5年漂泊生活,讓搬了7次家的他們重新「回家」……。他就是年僅43歲的歷下區姚家街道姚家村黨委書記、村主任張濤,一個腳踏實地、心繫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踐行者。
  • 落魄的時候,別忘了回家的路
    而落魄的時候,只有「家」這個地方,才能讓你東山再起那麼,就讓我們先回家吧。是啊,落魄的時候,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因為家中,有為我們時時擔憂的父母。人這一輩子,最難以報恩的,是自己的父母,當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當父母送我們遠離家門,父母的心中,一定是希望我們能夠有所作為,一定是希望我們能過得好好的。
  • 如果你發現你在外漂泊久了,想要回家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回應你
    如果某一天你發現你在外漂泊久了,想要回家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回應你,就連那曾經住過的屋子也已經破爛不堪,這個時候你該有多心酸。《到阜陽六百裡》是一部2011年臺灣導演鄧勇星執導的電影。是導演鄧勇星在上海拍攝記錄片的親身體驗,用半紀實的方式敘述了一群上海「阿姨」的故事。
  • 蘇州打工者寫歌曲《365天》 溫暖拼搏者回家路
    《365天》,趕在春節前發布,送給即將踏上回家徵程人們,溫暖歸鄉人們的回家路。小猛說,自己作為一個地道的藍領打工者,來蘇州工作已經近十年的光景,每年春節都要回家過年,對於過年回家有著特殊的情結。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扛著大包小包攜帶家眷,大家會乘火車、大巴、擺渡、自駕……以不方式同回家過年,大家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親人團聚,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當隆隆的鞭炮聲響起,吃著媽媽包的香噴噴的水餃,一家人圍在電視旁邊聊著家長裡短,是每個身在異鄉漂泊的人,最想念的幸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