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住在外婆家,外婆的家門口,有個子高高的植物,夏天會開出粉色或者玫紅色的花。
採一朵花,揪下花瓣,在花瓣的基部將其扯成兩層,粘在鼻子上,扮成公雞,這樣的簡單的活動,每次去都會玩,好像不會膩一樣。
這種花,我們當地叫「咣咣鑔」,可能是因為外形和民族樂器「鑔」有點類似。
鑔
長大之後,逐漸學習了一些花卉相關的知識,知道了這種植物的學名——蜀葵,原產於四川在內的中國西南地區,也是唯一以蜀為名的花。
當然這種花有很多別名:端午花、麻杆花、鬥篷花、戎葵、棋盤花;又因其可達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於6月間麥子成熟時開花,而得名「大麥熟」。
紅色蜀葵
蜀葵,錦葵科錦葵屬二年生草本,因為每年的種子自行落到土壤中,次年就會生長開花,不需要人過多的幹預,所以常被誤認為多年生植物。
花的顏色有白色、粉紅色、黃色、橙色、紫色,甚至有接近黑色的品種。花色有時受土壤的影響,較深的紅色品種似乎偏愛沙質土壤,而較淺的紅色顏色偏愛粘土質土壤。
各種顏色的蜀葵
顏色接近黑色的蜀葵
花型有單瓣類、復瓣類、重瓣類。現其品種多達700餘個。不管是在花壇、花境、還是庭院種植,蜀葵總能吸引人們的注意。
復瓣類蜀葵
重瓣蜀葵
蜀葵極易栽培,即使播種在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生根、發芽、開花,大片大片地生長。農村老家院牆外,每年都能長出一些蜀葵,看到此花,就回憶起童年和家的味道。
蜀葵是我國的本土花卉,栽培歷史超過2200年,在歷代皇家園林中,均可見到蜀葵的倩影,漢武帝的上林苑、曹操的銅雀臺、唐太宗的東都苑、宋徽宗的華陽宮到清朝的圓明園,均有種植。
15世紀,蜀葵沿絲綢之路,跋山涉水,跨越山河傳入歐洲,故又被稱為「絲路之花」,它比中國的菊花、牡丹、月季、杜鵑等傳入西方的時間還要早兩三個世紀,成為來自遙遠東方的迷人花卉。
蜀葵,因其美麗,受到很多詩人及其畫家的青睞。在中國,敦煌壁畫到風流才子——唐伯虎,從明代沈周到近代徐悲鴻、張大千,都有表現蜀葵美麗的作品。
唐伯虎的扇面蜀葵,畫中戎葵即蜀葵
在西方,從文藝復興彼得佩魯吉諾、丟勒、維託雷卡巴喬到塞尚、莫奈、梵谷,花大色豔、身形挺拔的蜀葵成為畫筆下的新的美的精靈……
梵谷筆下的蜀葵
西方油畫中的蜀葵
現在,蜀葵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廣泛種植,作為一種中國土生土長的植物,給世界的人民帶來美的享受。
日本動漫中的蜀葵
蜀葵的傳統寓意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與蜀葵較大的尺寸及傲然挺立的姿態相聯繫的高貴;另一個則是救贖。
蜀葵出現在西方宗教色彩的畫中
現在,蜀葵的花語是夢。如果你想送花給你的愛人或女朋友來讚美她溫和的個性、賢妻良母。那麼,可以考慮一下送代表著溫和花語的紅蜀葵。
我,對於蜀葵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可能來源於童年的記憶。現在已然長大,也懂得了蜀葵更多,不僅嘆年華易逝。
最後借唐代詩人岑參的一首詩,與君共勉,珍惜當下時光。
《蜀葵花歌》
唐 岑參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人生不得長少年,
莫惜床頭沽酒錢。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
喜歡我的內容就點個讚吧。想要了解更多跟花卉相關的奇聞異事,可以關注我呦,有什麼意見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