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的熊孩子自古就有。唐朝時就有這麼一位出了名淘氣的孩子,長大後還記恨著小時候老師管自己太嚴,考中狀元回鄉後,他就寫了一副對聯想嘲諷一下老師,順便再讓老師給自己賠禮謝罪,沒想到老師只是隨便添加了4個字,就讓這位狀元郎甘拜下風。
墨筆書面
這個後來考中狀元的熊孩子名叫盧儲,他的祖籍是河北範陽(今河北涿州),曾祖父盧巽在唐開元年間被貶到蘄州擔任刺史,自此他們盧家就生活在蘄州。
蘄州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市蘄春縣,這個地方人傑地靈,出了許多人才。小盧儲在這個地方出生成長,他自幼天資聰穎,性格活潑。不過聰明孩子並不一定就愛學習,盧儲小時候就很貪玩,放學後常常因為光顧著玩而忘了複習老師課上教的內容,所以經常因為回答不上問題被老師訓斥。
有一次上課,老師帶大家複習上節課教認的字,小盧儲被叫起來提問,沒想到老師問一個他不知道,再問一個還不知道。老師看這孩子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覺得這麼聰明的一個孩子如果再放任他貪玩下去,恐怕就把大好的光陰浪費了。
為了讓小盧儲長記性,老師想了個損招兒:用毛筆把字一個個都寫在了盧儲的臉上!
這下盧儲在同學面前可算是丟盡了臉,雖然他年紀小,但是還是很有自尊心的,看著同學們在自己面前一個個哈哈大笑,他一時無地自容,不得不下決心要好好學習,以免再被老師這樣羞辱!
京城拜會
時間就在刻苦攻讀中過去了。盧儲本來就頭腦聰明,一旦認真學習起來,進步就非常快,他的成績十分優異,參加鄉試和會試都名列榜首。
819年(唐憲宗元和十四年),盧儲趕往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那時候參加科舉的很多文人到達京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達官貴人家中投帖拜訪,以求得薦舉機會,盧儲也不例外。恰好此時原本擔任蘄州鄉試和會試主考官的李翱被調來京城擔任尚書職務,既是同鄉,又曾經是自己的主考官,盧儲就順理成章地帶了自己的詩文去李翱家拜訪。
李翱的學識很好,待人也謙和,盧儲長得相貌堂堂,之前的考試成績又出類拔萃,所以李翱對他的印象很不錯,兩個人談得很融洽。盧儲的詩文順利地投遞了過去。
不過李翱身為朝廷重臣,政務繁忙,一時沒顧得上看盧儲的詩文,他把詩卷放在書房後就出去忙別的事了。
於是盧儲生命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出場了。
慧眼識英才
常有人嘆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實有伯樂眼光的人還是有的,只不過有時候這位伯樂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
比如說紅拂女,她在楊素府上時只憑几句談話就看出了李靖的雄才大略,於是連夜前去投奔,從而成就一段佳話。《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曾經賦詩讚嘆紅拂女:「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尸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可見有時候能夠巨眼識英雄的,不一定是身居高位的當權者,旁邊的小女子也極有可能。
盧儲就幸運地碰到了這麼一位,這個人就是李翱當時年僅15歲的女兒。李翱沒時間看盧儲的作品,他家女兒待字閨中,那自然有的是時間。長在官宦之家,自幼飽讀詩書,這位李家大小姐的眼光也十分了得。她在父親書房中見到盧儲的詩文之後,連看數遍,一邊看還一邊不住地點頭稱讚。
這情景恰巧被李翱看到了,他就問女兒怎麼回事。李大小姐也不多說話,只是拿著盧儲的詩卷說道:「此人必為狀頭」,這個人將來一定是狀元!
文章寫得漂亮不一定能中狀元,能中狀元的文章一定是既有才情又有志向,難得盧儲把自己的優點充分顯露在了文章之中;更難得的是,他的文章居然遇到了如此有欣賞眼光的知音讀者!
李翱一聽,不由細細地把盧儲的文章讀了一遍,也忍不住拍案叫絕。他之前就知道盧儲的才華,此時再細讀他的文章,知道這年輕人志向非凡,前途必定不可限量,欣賞之餘他更多的是惜才之情。再看女兒此時讚賞有加的態度,想想盧儲的相貌、舉止和言行,李翱深知良機不可錯過,於是火速派人到盧儲那兒去提親。
盧儲的曾祖父曾經做過官,不過到他父親這一輩卻沒人當官,所以他的家庭出身顯然不如李家小姐那樣顯赫。乍一見到李翱派來的媒人,盧儲嚇了一跳,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和人家始終不在一個層次,顯然這並不是人們都看好的門當戶對,所以一開始沒敢答應,一直考慮了很長時間才敢答應下來。
硃筆點頭
第二年,盧儲果然金榜高中,考中了狀元。
高中狀元之後,第二件喜事就是喜結連理。李翱久在官場,哪裡能不知道新科狀元一旦出爐,在京城中將會面臨怎樣搶手的局面?所以立刻就安排盧儲和女兒成婚。
古時人們常說的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盧儲一下子就趕上了兩件,一時志得意滿,風光無兩!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榮登新貴的盧儲很快就踏上了衣錦還鄉之路。
回到家鄉的盧儲沒有忘記自己的啟蒙老師,不過他不是去登門拜謝的,而是在人家門上大筆一揮,寫下了一副對聯:昔日墨塗面,今朝朱點頭,橫批:速來謝罪!----想當初你曾經用墨在我臉上寫滿了字,沒想到有朝一日我會被聖上硃筆點中,中了狀元吧?「老子」現在當官了,還不快到我家給我賠禮道歉!
語氣十分狂妄,這不是學生對老師的態度,這是官員呵斥老百姓的態度啊!----這廝趕了上千裡路回來,原來是給老師送對聯的!
老師很快就看到了對聯,他當然早就聽說了當年的淘氣熊孩子考中狀元的消息,身為老師,他為學生高興、為自己感到榮耀,只是沒想到這小子雖然長大成才,性子居然還是這樣頑劣不改!
即便如此,老師也是不慌不忙,他從容地提起筆來,在兩邊對聯上分別加了兩個字,變成了:「若非昔日墨塗面,何有今朝朱點頭?」----如果不是我當初那麼嚴格地督促你學習,你今天能成功考中狀元?
這不是鄉塾普通的教書先生,這是大師的態度啊,有理有據,不卑不亢!
盧儲等了幾天也沒等到老師前來謝罪,派人去一打聽,這才知道老師改寫了這幅對聯,他當即幡然醒悟,頓感羞愧難當,連忙登門向老師道歉。
即使當了狀元,老師還是給他上了重要的一課。
圓滿結局
盧儲的仕途很平順,他先是在翰林院任職,後來被派往饒州擔任刺史,曾經兩次擔任太子的老師。
盧儲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滿,他和夫人一直恩愛有加,後來他兒子盧雋考取進士入朝為官,官職做到了尚書。
《全唐詩》只收錄了盧儲的兩首詩,其中一首就是他在等待夫人前來一起欣賞盛開的芍藥時所寫:「芍藥斬新栽,當庭數朵開。東風與拘束,留待細君來。」
簡單溫馨的一個場景,兩個人的感情深厚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