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國家榮譽制度 凝聚國家認同-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5 光明數字報

    【治理明言】

 

    國家榮譽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運用各種國家榮譽制度,可以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對國家、制度和道路的認同,有助於激發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為黨和國家事業努力奉獻的正能量,也有助於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的歷史記憶。

 

    西方國家基於不同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有的通過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國家榮譽制度,有的通過不成文的憲法慣例予以確認。在我國,國家榮譽制度是憲法確立的一項重要的國家治理手段,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決定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獎章,籤發證書。基於此,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對國家榮譽制度進行了更加具體的規定。但許多內容仍有待進一步具體化。比如,對於授予國家榮譽的具體程序、工作機制、主管部門等,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當前,應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積極運用國家榮譽制度來凝聚國家認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首先要明確國家榮譽制度的主管工作機構以及不同部門之間的職權分工。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家勳章和榮譽的性質不同,由不同的工作機構進行分類管理。此外,除了國家層面的勳章和榮譽稱號之外,地方政府所頒布的勳章和榮譽稱號也是一種國家榮譽。各地方可以參照國家層面的榮譽制度建立地方的榮譽制度。

 

    國家榮譽作為一種獎勵,不僅是一種精神獎勵,也具有物質獎勵屬性。根據現行國家榮譽立法規定,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應當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尊重,享有受邀參加國家慶典和其他重大活動等崇高禮遇和國家規定的待遇。當前,這種「國家規定的待遇」需要具體細化落實,建議給予國家榮譽獲得者相配套的物質獎勵和其他待遇。雖然國家榮譽主要是一種精神獎勵,但是給予必要的配套物質獎勵和待遇也是對榮譽獲得者所作貢獻的肯定,更有助於激發榮譽獲得者為國家奉獻的積極性。中央財政應增加這方面的預算,給予國家勳章和榮譽獲得者精神表彰和物質待遇的雙重保障。

 

    相對於其他凝聚國家認同的方式和制度,國家榮譽制度是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治理手段。當前,為了更廣泛地凝聚國家認同,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大授予國家勳章和榮譽的範圍。比如,根據具體情況不同,可以授予對民族團結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士以「民族團結勳章」,可以面向海外華人華僑授予「中華復興勳章」,表彰對建設祖國和傳播中國文化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士。

 

    (翟國強,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建議:建立國家榮譽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建議,改變這種被市場規則左右的價值體系,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制定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  當下,人的追求有的越來越世俗化和功利化,導致個人對國家和社會缺乏認同感和責任感。一個人,只要他足夠高尚、正直、勇敢,為國家建立了殊勳,就可以獲得國家榮譽勳章,這將使他比那些有錢卻對社會無所貢獻的人更能受到公眾的尊敬。
  • 南方日報:國家榮譽制度的價值
    原標題:國家榮譽制度的價值 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該法稱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為國家最高榮譽。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獎章。國家設立「友誼勳章」,授予作出傑出貢獻的外國人。
  • 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重要性
    筆者認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是在國家榮譽制度總體框架下,結合邊防實踐並依據邊防事業發展需要,建立起來的一整套表彰和嘉獎為邊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傑出人士的制度。我們有理由堅信,隨著國家榮譽制度在實踐探索中不斷深入與完善,適應中國邊防事業現實和未來發展需要,嘗試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具有特殊時代意義和一定理論前瞻性。
  • 從國家榮譽制度看百人表彰的政治意義
    原標題:從國家榮譽制度看百人表彰的政治意義 在前不久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了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者。這是我國國家榮譽制度的體現,也是國家榮譽制度的作用之所在。 國家榮譽制度作為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通行的做法已有悠久歷史。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政法職業榮譽制度納入國家榮譽制度體系
    看點2探索實行榮譽退休制度《意見》指出,要培育和踐行政法職業精神,深化以忠誠、為民、擔當、公正、廉潔為主要內容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把政法職業榮譽制度納入國家榮譽制度體系,完善樹立先進典型、表彰優秀政法幹警常態化機制,探索實行榮譽退休制度,增強政法幹警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國家軟實力展現的捷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是新時代堅持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國際上的成功經驗表明,對外派遣志願者是一個國家增強國際影響力、對外展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
  • 我國建立國家榮譽制度 「共和國勳章」可世代繼承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為國家最高榮譽,國家設立國家功勳簿,記載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名錄及其功績。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獎章,頒發證書。  李适時說,黨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制定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傑出人士」。
  • 中國加速國家榮譽制度立法進程 填補最高獎勵制度空白
    中國正在加速國家榮譽制度立法進程,填補以國家名義頒發、面向全民的最高獎勵制度空白。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4日在北京開幕,將審議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草案的議案。中國擬將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確立為國家最高榮譽,由國家主席授予,而該項榮譽可授予外國人。
  • 第一座國家博物館的啟示-光明日報-光明網
    國家通過博物館向民眾傳達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民眾則通過對博物館的慷慨捐贈、對博物館館藏的評論和對改善博物館管理的訴求,傳遞他們對博物館所蘊含的國家精神和文化的肯定與認同。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從不為人關注到成為英國的國家文化載體、大眾的文化空間,在這一歷程中如何發揮國家在文化載體、民族文化建構上的主導作用,以及實現國家與民眾之間的互動,給中國的文化建設以一定的啟示。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國家儀式與共同體認同
    在各種思想潮流湧現的資訊時代,如何有效地凝聚共識,產生集體記憶以加強對共同體認同是一個重要的學術議題。國家儀式是普通百姓日常感知國家的重要方式,也是國家權力的重要體現。那麼,國家儀式是如何轉化成為強烈的集體記憶的?它是通過哪幾個維度來構建認同邏輯的?又以何種方式實現其政治目的?文章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回答。高進,東北大學文法學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光明日報》: 馮翠玲:「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國家外國專家局首批國際化示範學院之一,院長由外籍人士擔任,75%以上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從建院起,中外多元文化的衝撞、融通就成為一道現實難題。2003年,馮翠玲受命擔任院黨總支書記。她既秉持原則,又務實創新,成為「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 光明日報 | 上外學者趙蓉暉:語言能力建設的宗旨是服務國家發展
    本文刊載於《光明日報》10月17日 12版●●●●●
  • 杜吾青:國家象徵和標誌的憲法學闡釋: 以國家認同為中心
    一方面,公民對於國家及其所決定的自我身份的認同,最終轉化為對國家制度體系的認同,而國家制度體系必然需要通過法律(尤其是作為根本法的憲法)所固定下來,國家象徵和標誌作為凝聚國家認同的國家制度體系的重要部分寫入憲法也就成為必然。另一方面,國家象徵和標誌能夠塑造公民的國家認同,反映的是主權國家的權威和地位,捍衛國家象徵和標誌的憲制地位也就成為了必然。
  • ...國家 軍隊功勳榮譽表彰條例 我國確立中國特色功勳榮譽表彰制度...
    中共中央批准實施黨內 國家 軍隊功勳榮譽表彰條例 我國確立中國特色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體系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7月27日 19:50
  • 委員呼籲建國家功勳榮譽制度 規範獎勵標準待遇
    「兩會」期間呼籲儘快建立黨和國家統一的功勳榮譽制度。  張樹華委員說,與國際上一些國家制度化、法制化的功勳榮譽制度相比,目前我國還缺乏統一的、國家級的、具有廣泛社會認可和國際影響的國家功勳榮譽制度。他認為,建立完善的功勳榮譽制度,有利於解決目前幹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官本位」問題,也能為正在進行的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一條解決思路。
  • 謝倫燦:國家形象傳播並非「歌功頌德」
    當前,國家治理、地方治理事務空前複雜,各類矛盾交匯聚集,急需推進社會管理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為社會穩定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制度保障。  摘編自 光明網   【謝倫燦:國家形象傳播並非「歌功頌德」】  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謝倫燦認為,國家形象傳播並不是歌功頌德,這一點在利用媒體進行國家形象傳播的過程中應尤其注意。西方國家之所以對我國國家形象存在著嚴重的誤讀,原因就在於對我國媒體的對外宣傳和報導方式不認同。
  • 爭論討論越充分,越能凝聚法治最大「公約數」——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側記
    來源:檢察日報 史兆琨  9月4日一大早,最高人民檢察院香山辦公區報告廳裡熱鬧非凡,來自立法、司法實務以及高校科研機構的領導、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赴這場思想盛宴——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  上午8時15分,距會議開始還有一刻鐘,會場已經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