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新世紀新階段,「崇尚榮譽」成為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之重要內容。在國家榮譽制度呼之欲出的時代背景下,探索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是黨的創新理論的內在要求,是弘揚崇高社會風尚的重要路徑,是發展邊防事業的現實舉措,是完善國家獎勵制度的客觀需要。
關鍵詞:邊防 國家榮譽制度 制度獎勵
作者簡介:賈鵬,解放軍邊防學院司令部工作教研室講師。
榮譽是人性的重要需求,也是社會運轉的重要動力。新世紀新階段,「崇尚榮譽」作為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之重要內容,發揮著激勵官兵獻身國防、奮勇向前的強大精神作用。國家榮譽制度是旨在表彰和嘉獎為國家和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人士,以頒授代表不同層級榮譽稱號、勳章、獎章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獎勵制度,①是國家意志、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形式。筆者認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是在國家榮譽制度總體框架下,結合邊防實踐並依據邊防事業發展需要,建立起來的一整套表彰和嘉獎為邊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傑出人士的制度。我們有理由堅信,隨著國家榮譽制度在實踐探索中不斷深入與完善,適應中國邊防事業現實和未來發展需要,嘗試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具有特殊時代意義和一定理論前瞻性。其必要性和價值主要體現在:
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是黨的創新理論的內在要求。2007年10月15日,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設立國家榮譽制度,表彰有突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這是我國首次官方正式提出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具有重大開創性歷史意義;2010年6月6日,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發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關於人才激勵保障機制中提出「建立國家榮譽制度,表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2011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指出要「落實國家榮譽制度,抓緊設立國家級文化榮譽稱號,表彰獎勵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十八大報告在論述「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時再次提到「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實際上,伴隨著我黨創新理論的不斷豐富發展,相關部門嘗試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已逐漸進入議事日程,有關前沿探討和思想論證已在實踐中迅速展開。目前,國家正抓緊研究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和政府獎勵制度框架,啟動行政獎勵法、國家勳章法的研究論證工作。②循此脈絡可見,建立國家榮譽制度是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精神的內在要求,具有濃烈時代性和鮮明特色性。而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作為國家榮譽制度由文化領域逐步擴展和延伸到社會諸領域的內涵豐富,作為國家榮譽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構成新形勢下治國理政和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切入點,實際上也是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邊防事業的生動體現。
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是弘揚崇高社會風尚的重要路徑。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個體存在生理、安全、歸屬、尊重、自我實現的多樣化需求並存在高低先後之序,而後三者均可歸結至人之榮譽需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當代中國,社會上普遍存在著榮譽「雙軌制」現象:由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財富很大程度上成為榮譽的符號;而由於「官本位」意識的影響,官階和地位又往往成為榮譽的重要載體,於是就有了二者之內在衝突:有錢的人想做官,做官的人又想謀財。這實質上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思想取向,在構成對榮譽制度嚴峻挑戰的同時,恰恰也反映出榮譽制度與一定行政體制及整個社會運轉機制密切相關、無法割裂的基本規律。事實上,「統一完善的國家榮譽制度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有利於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③追求榮譽,本質上是個體一種自我認同與自我尊重,是自我實現與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我軍傳統來說,它源於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血脈;從時代要求來說,它來自現代軍事職業中伴生的榮譽制度;從官兵價值追求來說,它呼應著新生代軍人名利觀的嬗變。積極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不單單是為增加一套榮譽體系,而是試圖對有助於國家長遠發展、具有全局性影響和時代標杆意義的行為的認可來展現和引導特定價值觀。其目標在於牢固確立一套不被市場規則和落後觀念完全左右的價值體系,以推崇和引導方式對現實不良價值導向進行科學合理矯正,通過不斷弘揚和光大邊防特殊精神,凝聚全社會人力、民心,共同塑造良好社會風氣,實現在精神和認知層面推動邊防事業乃至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目標。從長遠看,邊防榮譽制度的構建,不僅可產生持之以恆催人奮進示範激勵作用,且對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具有深遠影響。
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是發展邊防事業的現實舉措。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領導、組織)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④黨的十八大報告將「設立國家榮譽制度」範圍從「文化領域」擴展到所有與人才相關之領域,進一步為構建中國特色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提供了良好外部條件和有力支撐平臺。中國特色邊防事業是凝聚無私奉獻精神的偉大事業,是顯著體現軍人職業特色的恢弘高尚事業。從國內總體情況看,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科技等多領域之國家榮譽制度正在醞釀和探索之中,有些甚至於已付諸現實。就國防和軍隊建設而言,「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需要及時對敢於奉獻、崇尚榮譽的廣大官兵以國家榮譽的形式給予有力的褒獎和激勵。」⑤近些年來,全軍邊防部隊結合自身實際,創新頒授的「邊防衛士獎章」,其正是著眼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營造崇尚榮譽氛圍,激勵廣大邊防官兵衛國戍邊熱情而組織開展的特殊榮譽獎勵,雖然起到了良好效果和積極反響,但畢竟還遠遠不夠,尤其是權威性及評獎機制甚至於社會影響力還有待改進和提升。同時,現有邊防榮譽制度或多或少存在著條塊分割、各部門各行業獎勵榮譽過多過濫現象;嚴格法律意義的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尚處空白狀態,使得現有國家榮譽制度未能完全發揮出應有價值作用。新形勢下探索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正是著眼營造崇尚榮譽氛圍,激勵廣大邊防官兵衛國戍邊熱情而頒授的特殊獎勵、激勵制度,是新世紀新階段完善邊防人才激勵機制和獎勵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鮮明體現出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奉獻的主旨精神,集中反映了邊防領域人才強軍強國戰略的迫切要求,有利於在全軍乃至全社會系統更大程度激發關注和奉獻邊防事業的思想活力——它以獨特載體,承載的是邊防軍人的榮譽、責任和使命,凝聚的是邊防軍人的犧牲、奉獻和堅守,傳承的是邊防軍人的忠誠、堅忍和豪情,是持續推進中國特色邊防事業和諧發展的不竭精神動力。
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是完善國家獎勵制度的客觀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67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規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勳章和榮譽稱號」;第80條又規定,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的決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授予國家的勳章和榮譽稱號」。⑥經多年發展,我國目前已逐步構建了多部門、多層次、多領域獎勵體系,但與國際上制度化、法制化的功勳榮譽制度相比,仍暴露出缺乏統一性、具有廣泛社會認可度和國際影響的相對弊端。具體到邊防領域,一是缺乏國家層面最高級榮譽體系,中低層次獎勵評比多且重複比較嚴重;二是由於國家榮譽制度缺位,造成部門間、地區間爭相評獎,搶奪「地盤或影響力」,缺乏嚴肅性和規範性;三是臨時性、應景性獎勵多,缺乏持久和後續激勵性;四是評獎不夠透明公正,獎勵隨意性強或制度化程度偏低;五是某些獎勵只重視一次性成績和臨時性表現,缺少對終生成就的褒獎和精神實質的挖掘,彰顯內在思想價值內涵程度不夠;六是缺少特色和國際影響,影響國民政治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力。整體上看,已有形形色色邊防榮譽獎勵在彰顯不同地域及軍兵種特色的同時,卻多少暴露出缺乏邊防領域權威國家榮譽制度的諸多弊端,而榮譽獎勵層面現實不對稱以及軍內、軍地對接互補性不強,某種程度上也深刻影響著榮譽的社會接納和認可度。探索構建邊防領域國家榮譽制度,是彌補缺失和完善邊防獎勵制度之需,一定意義上是完善和豐富國家榮譽制度之必然。
注釋:
①戴鑫韜,陸寧.國家榮譽制度比較研究.山東行政學院學報[J].2012( 3),24;
②翟富根.建立我國國家榮譽制度的路徑探析——基於國際比較的視角.黑河學院學報[J].2010(2),39.
③翟富根.建立我國國家榮譽制度的路徑探析——基於國際比較的視角.黑河學院學報[J].2010(2).39—42;
④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Z].1980.8.18;
⑤辛士紅.齊三平:將軍事獎勵納入國家榮譽制度體系.解放軍報[N].2009.03.09;
⑥錢寧峰.論國家榮譽制度的憲法基礎.法律科學[J].2008(5),34;
參考文獻:
[1]錢寧峰.論國家榮譽制度的憲法基礎.法律科學[J].2008(5);
[2]戴鑫韜,陸寧.國家榮譽制度比較研究.山東行政學院學報[J].2012( 3);
[3]翟富根.建立我國國家榮譽制度的路徑探析——基於國際比較的視角.黑河學院學報[J].2010(2);
[4]張樹華,潘晨光,祝偉偉.關於中國建立國家功勳榮譽制度的思考.政治學研究[J].2010(3);
[5]辛士紅.齊三平:將軍事獎勵納入國家榮譽制度體系.解放軍報[N].200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