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2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文/於平
8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鍾南山等人獲得這些殊榮,可謂當之無愧。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中,大批醫學專家和醫護工作者勇往直前,力挽狂瀾,以血肉之軀,鑄成了抗擊疫情、救危度厄的堅固長城,使國家和民族轉危為安。而鍾南山等人,正是這一群體的傑出代表!
無論是「共和國勳章」還是「人民英雄」,都屬於國家級的最高榮譽。以「共和國勳章」為例,自從這一榮譽設立以來,僅授予過包括袁隆平、屠呦呦在內的8位人士,他們都是在各自領域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領軍人物。此次鍾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同樣是實至名歸。從17年前的抗擊非典之戰,到此次阻擊新冠肺炎疫情,鍾南山一直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為國分憂,敢於擔當,被譽為國之脊梁,贏得了全社會的尊敬和愛戴。授予鍾南山等人以「共和國勳章」「人民英雄」稱號,正是國家和人民表達敬意的莊嚴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我國憲法早就規定了國家勳章和榮譽稱號表彰制度,但只是最近幾年,這一制度才真正有所發展和實踐起步。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我國首次集中授予42名為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人物以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袁隆平、屠呦呦等人即在此列。這一開創之舉,激活了憲法所規定的一項重要國家制度,也為國家慶典注入了強大的精神感召力。而此次集中聚焦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傑出人物的授勳表彰活動,並未刻意選擇重大節慶時刻,而是在抗疫之戰趨於平緩後就及時推出,這意味著功勳榮譽表彰已走向常態化。這種常態化的表彰儀式,顯然能更好地起到精神激勵、凝聚人心的作用,實現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的初衷。
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榮譽致敬鍾南山等人,無疑順應了民意。但也應當看到,在此次抗疫之戰中,無私犧牲、貢獻重大的抗疫戰士不在少數,能否給予他們應有的榮譽和精神激勵,同樣不可忽視。
誠然,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擊戰中表現突出的人士已經在各地受到了一些嘉獎和表彰,如支援武漢抗疫的外地醫務人員,在離開武漢時都收到了一份證書和紀念章。有的地方還專門印製了一批紀念章,表彰優秀的抗疫志願者。在各個系統,還有抗擊疫情先進個人的評選和表彰活動等等。但是總體而言,這些榮譽和表彰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並不足以匹配相關人員所作出的貢獻、所付出的犧牲。比如,一些紀念章只是臨時印製,並沒有相關的功勳榮譽表彰制度作為依託。而表彰抗擊疫情先進個人之類的活動,也大多局限於專業領域,並不為大眾所熟知。換言之,這些榮譽表彰的社會知名度和認知度都比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榮譽表彰的精神激勵效果。
這樣的反差之所以會出現,恐怕還是與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的不夠健全有關。在國家層面,自從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以來,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隨之出臺,2017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國家功勳榮譽表彰條例》,進一步對相關表彰活動作出細化規定。可以說,國家層面的相關制度建設已趨於完善,不僅功勳榮譽類別豐富,而且還確立了相應的待遇等制度。
但在地方層面,功勳榮譽表彰制度依然缺乏系統的規劃,所設置的表彰類別較為單一。由此,對於那些對地方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士,如何進行足以證明其貢獻價值的表彰和獎勵,往往成為難題。正因此,有必要在地方層面也建立起一套更為系統、更為莊重的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給予更多優秀公民、社會精英等以足夠分量的精神褒揚和激勵,並以此激發公眾的正義感、榮譽感和積極性。同時,構建更多層次的地方功勳榮譽表彰制度,也有利於更多的民眾參與提名、評選等環節,最大限度體現公眾的意志,並使表彰活動經得起民意和歷史的檢驗。
總之,建立一個從國家到地方、層次分明、系統規範的功勳榮譽表彰制度,不僅能更好地褒獎優秀的貢獻者,也能引領社會的正氣和價值觀。而這,也是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原標題:《功勳榮譽表彰制度有待建構更多層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