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三高是一家——涇陽、三原、高陵美食匯總

2020-12-18 騰訊網

涇陽美食

杜家葫蘆頭

涇陽縣城涇幹大道的杜家葫蘆頭,初看門頭會以為西安的那種傳統葫蘆頭泡饃,實際上他家賣的是這盤辣子炒肥腸,一個店十來年就賣了這一個炒菜,主廚還是老闆娘,分大中小盤,精腸、瘦腸,精腸,大塊炒的用餅一夾,腸子爛,無異味,香辣,絕過癮,每天飯口時生意火爆,都為了這口肥腸來的。

地址:涇陽大道

涇城老黃家

一道菜傳承了五代人,一百多年歷史。這就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火腿腸,老黃家的——穰餄,個人把這道菜名字理解為釀餄,釀為製作這道名吃的工藝,餄為多種食材在一起。也有叫讓餄的,說意思是軟活。老黃家的黃燜雞、小酥肉、蒸雜燴、夾沙肉也是非常正宗的。

地址:涇陽縣政府東100米

老朱家肉夾饃

涇陽縣城的老朱家肉夾饃已經是一百多年歷史了,在涇陽是無人不知,很多人都是從小吃到大的。饃酥肉爛自不用說,大片片的肉夾到饃裡,更是過癮,肉不是很鹹,喜歡吃肉的可以單獨稱上一盤子,單吃夾饃都可以,饃和臊子麵是可以吃到面香的,難得的是4塊錢一個肉夾饃更是業界良心啊!

地址:涇陽縣政府東100米

老樊家燒雞

涇陽縣的老樊家燒雞從他家在老街上,沒門頭的時候就開始吃了,一隻燒雞,一盤泡菜,一碗雞湯麵就值得你跑上一趟,後來他家搬了大店,現在又開了更大的店,都可以承包酒席了,雞還是皮香肉爛,雞湯麵卻沒那麼濃鬱,最主要的是坐在裝修豪華的餐廳裡,怎麼也吃不出小街的那種感覺了。

地址:糧集路

高陵美食

狗娃豬蹄

狗娃豬蹄製作方式與臘汁肉相似,用陳湯老鍋,十多種調料,文火慢燉三四個小時。豬蹄肥大健碩,以皮和筋尤為好吃。香爛入味,滷味香濃,個大過癮!石子鍋盔厚實酥脆。自製肉凍、季節涼菜也不錯。

地址:通遠鎮十字東側(天主教堂對面)

老磨油餅

老磨油餅,外面停滿了專程到這找吃的車。油餅酥香無比,配著兩個贈送的鹹菜吃,各種陝西家常菜、特色小吃或清爽、或酸辣,有鄉下外婆給做飯的感覺,想過癮也可以點些高陵烤羊肉、烤魚也棒棒滴。

地址:走老西銅高速,涇河開發區下,導航至高陵涇渭開發區桑軍路與涇園七路交匯處,奇石館旁邊。

土豆片夾饃

東環路是土豆片夾饃最集中的店。一個路口竟然五、六家賣土豆片夾饃的店,有說自己開了三十年,有說自己是土豆片夾饃創始人,有說自己家兩代了,有說西安賣的土豆片夾饃都是在他家學的。

地址:東環路

佰運烤肉

老屈莊的佰運烤肉,原料是真真真真的,不信的話就往街對面的人家裡瞅一眼就全信了。屠宰為生的村子,到處都能看到的場面.大口吃肉,很Q的豬蹄,超大塊的羊羔肉,幾乎全是肉的羊排,各種新鮮。

地址:高陵縣老屈莊(210國道)

三原美食

三原老黃家

「三原老黃家」似乎成為三原縣的一張名片,久負盛名的「老黃家的小吃」吸引著眾人的好胃口。無數吃貨跋山涉水,都要去三原吃上一回。疙瘩面、泡泡油糕、金線油塔是店裡的招牌小吃。

地址:三原縣政府街十字東南角

萬寶樓

魯橋鎮離三原十公裡,魯班修橋得名,清末民初曾聚集過商賈大戶,一些美食得以流傳。萬寶樓三十年老店,肘子是多年老湯經六小時慢火滷製,皮香肉爛自不用說,用肘子、肉皮熬製的凍肉也是老工藝,過去大戶人家才這麼幹,水盆羊肉、熱鍋盔這天氣吃上一碗再合適不過。

地址:開車定位到魯橋中心小學即到

老陳家油茶

八十年老店----老陳家油茶能喝到小時候的味道,一碗下去,牛油的香氣在口中久久不會散去。粉蒸肉、小酥夾熱鍋盔不要太好吃啦!

地址:三原縣龍橋路

韋記鍋盔牙子、老薛家牛肚

去三原,只要是晚上必吃城隍廟邊上的夜市,韋記鍋盔牙子和老薛家涮牛肚是必點之物,一口牙子,一口要喝湯的涮牛肚,賊過癮了,就是韋記的牙子漲到五塊一個了,不爽,但好在不常吃,偶爾一次還可以接受。

地址:導航定位三原縣城隍廟,向北看就是小吃城的夜市,下午五點後開賣

崔和平肉夾饃總店

如果在西安哪個肉夾饃裡夾上了青椒,那肯定會被吃貨們罵不正宗。但在三原縣城裡的崔和平肉夾饃卻以肉裡又加了青椒出名,大多數去他家吃夾饃點名要加青椒,其實加點青椒也挺好吃的,這也就是美食的個人口味和習慣的不同。老崔曾在宴友思滷過豬蹄,所以臘汁豬蹄和豬尾也是他家特色。

地址:三原縣 油坊道91號

張老二正宗烤豬蹄

烤制的豬蹄別有風味,外皮筋道肉質酥嫩,濃鬱入味

地址:三原縣解李村(近東頭信號塔)

趙家千層油餅

三原人都懂,三代傳人了,到了西安被冠上了金線油塔的美名,吃法也變了,配成澆蒜泥吃。而在趙家一直延用老吃法,配泡菜和稀飯或拌湯,相比三原老黃家,兩家各有千秋,趙家品的是羊油香,而老黃家突出的是調料香。

地址:近城隍廟門口

老百姓大廚房

八寶葫蘆雞,整雞脫骨,形式葫蘆,內含八珍,香爛無比,陝西的傳統葫蘆雞他家做得也是我吃過最好之一,傳統陝菜館子,價格實惠,味道不錯。

地址:宴友思大街中段老百姓大廚房

老房家水盆羊肉

肉爛湯鮮,肥而不膩自不用說,他家的石子饃那可是酥香可口,水盆配石子饃我見到的這可是獨一家,吃法是把湯裡的肉夾到石子饃內,再抹上一層辣椒醬,咬一口,石子饃的酥脆,羊肉的辣香,再喝一口湯,濃香溢口,神清氣爽,回味不絕,走過路過三原時一定不能錯過。

地址:池陽街中段(工商局對面)

今日話題:

這些美食你都吃過嗎?

相關焦點

  • 茶城涇陽的陝西女首富周瑩,為什麼不是出自省城西安?
    涇陽地處陝西關中,位於涇河之北,古代稱水之北、山之南為陽,因而得名涇陽,就如河南洛陽在洛水之北,貴州貴陽在貴山之南。涇陽之名在典籍裡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講的是周宣王時徵伐戎狄玁狁的故事。
  • 尋· 高陵《第三集》帶你探尋高陵城內的七街九巷——鹽店巷
    近日,高陵文旅帶你走進高陵城區老街小巷,一起品讀街巷文化,探尋這座城市的古老記憶。高陵的美,遠不止於昭慧塔、涇渭分明,每一條小路、每一條街巷,如同這座城市的血管,流淌著歷經百年的韻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 啊,三原!
    三原,三原……自從拿到省農行三原幹校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起,心裡就無數次念叨著這兩個陌生的字眼。從陝南到關中,需翻越莽莽秦嶺。那時的秦嶺,在我的心中,不僅是地理概念上的南北分界線,同時,也是精神意義上的人生制高點。翻越秦嶺,無論工作還是學習,抑或是發表文章,都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
  • 【隨筆】乾州蕞娃: 向鄉幫文化的傳承者致敬——地方志書《涇陽》讀後感
    向鄉幫文化的傳承者致敬——地方志書《涇陽》讀後感《涇陽》一書是雒長安先生策劃、程善學主編的一部反映涇陽人文歷史風貌的同名鄉幫文化書籍。下轄21縣:高平、復累、安俾(bǐ)、撫夷、朝那、涇陽、臨涇、滷、烏氏、陰密、安定、參、三水、陰盤、安武、祖厲、爰(yuán)得、眴(xuàn)卷、彭陽、鶉陰、月氏(zhī)道。據統計,原文中6次提到涇川、涇水地名。柳毅在京城考試後是去了陝西涇陽還是甘肅涇陽,一時很難說清楚。
  • 鹹陽涇陽:智能扶貧「百寶箱」打通助農銷售「最後一公裡」
    涇陽臺:薛斌 張宇 換一換相關報導鹹陽市工會系統消費扶貧行動推進會在長武縣召開>消費扶貧渡難關 真情扶貧增信心 ——鹹陽聯通武功分公司助力消費扶貧武功縣赴涇陽參加全市扶貧產品展銷暨消費扶貧工作推進會>【止滑促升 決戰收官】涇陽:特色扶貧產品亮相西安 多渠道助力脫貧攻堅西藏自治區到武功縣考察學習消費扶貧工作
  • 秦商輝煌之涇陽安吳堡吳家大院
    吳家在涇陽嵯峨山唐德宗崇陵腳下安吳堡村,因元代在這裡設有近祥宮,故名庵吳堡,清代後讀「庵」的諧音為「安」,改稱安吳堡。周梅村為三原著名布商,其父周梅林為清代工部主事和大鹽商。這樁親事使吳家力量進一步雄厚,吳介侯早夭,周氏守寡多年,長期主持吳家之政。
  • @涇陽中考生 填報志願看這裡
    確保志願填報科學、有效未填報志願者普通高中不予錄取涇幹 中 學涇陽縣涇幹中學創建於1938年,現有教職工300餘人,是省級示範高中,學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治學嚴謹,環境優雅。周老師:13992091802 趙老師:13484569488 路老師:18292972091涇
  • 大地原點涇陽三美食,葫蘆頭、讓餄、茯茶,滿嘴流油還想吃,香!
    大地原點涇陽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涇陽在涇河以北,水北為陽,所以此地取名為涇陽。在涇陽,專門有一塊石碑標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也就是說,原點所在地,就在涇陽。涇陽很多人都知道,清末秦商女首富周瑩,就嫁在了涇陽。周瑩是清末有名的慈善家,還是慈禧的乾女兒。周瑩本是三原人,嫁到了涇陽。來到涇陽,一定要吃有名的「涇陽三美食」:涇陽茯茶、讓餄、葫蘆頭。這三種美味也最能代表涇陽美食的特色。
  • 高陵區舉辦第一屆「我喜愛的高陵十大美食」評選頒獎儀式
    我們也常說:「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美食,是我們生活的靈魂,而提起一座城,最先想到的總是屬於那裡的美食。高陵,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華天寶,素有關中 「白菜心」之稱,這裡有涇河與渭水悉心的灌溉,千百年來人們在這裡繁衍生息,誕生了許多獨具風味的美食,正在以悄然的姿態影響著人們的味蕾。
  • 三原:古龍橋臥龍飲澗 新龍橋飛虹空懸
    中國網9月25日訊 在三原縣城北清峪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名曰:龍橋。俗名「三眼橋」,始建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橫跨於三原南北兩城間的清河河谷半坡上,是由當時的工部尚書溫純集資倡導修建。那時的橋面兩側建有兩排房屋,青堂瓦舍,精巧典雅,鋪門口都掛著招牌,胭脂、水粉、針線、木梳、吃食、雜貨、銅器、鐵具,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各色行人接踵摩肩,仿佛一幅三原的《清明上河圖》。
  • 陝西涇陽有一個古老的村莊,有窯洞有地窯還有久違的「麥草垛」!
    在涇陽、三原北部,有一座雄偉壯麗的山脈,我們的祖先賦予了它一個美麗動聽的名字--嵯峨山。在嵯峨山的東端,就是關中唐十八陵之一的唐德宗李适的崇陵。四月二十三日和同學朋友一起探訪唐崇陵和貞陵,車快要到崇陵,涇陽的同學提議順便探訪一下天井壕。
  • 紀念顧憲成誕辰470周年,《涇裡顧氏宗譜》續成
    昨天(12月12日),紀念顧憲成誕辰470周年暨《涇裡顧氏宗譜》續成研討會在東林書院舉行。東林文化研究會成員、無錫涇裡顧氏後裔相聚一堂,講述顧憲成的家國情懷以及東林精神在後代的傳承。與此同時,歷經十年續修的《涇裡顧氏宗譜》終於問世,無錫望族顧氏豐厚的精神遺產得以更好地傳揚。
  • 觀涇渭奇觀 遊美麗鄉村 品農耕文化 暢遊醉美高陵
    高陵,地處關中平原腹地,西安北隅,因域內涇、渭二水在此蜿蜒匯聚而形成「涇渭分明」生態景觀。近年來,伴隨著高陵區委、區政府準確把握旅遊發展脈搏,為休閒度假、休閒農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重點發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和工業旅遊項目。以涇渭二水、文化古蹟、都市農業、裝備工業、地方風俗為主題打造的高陵渭北休閒旅遊陣地異軍突起,蓬勃發展。
  • ——「涇百茯」茯磚茶!
    尤其是茯茶對於西北地區,熟菜比較匱乏的地方,既能幫助他們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的營養,又能順腸道,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因此西北地區也有「生命之茶」的說法,涇陽主要以「茯磚茶」為主,茯茶也是陝西的特色地產,隨著近幾年的發展,茯茶也越來越備受大家的關注,「涇百茯」一家專門做茯磚茶的品牌,品質為主,有自己的茶園茶廠,更有「茯茶老人」劉百順的代言。
  • 西安的大學讓你每天沉迷於美食無法自拔不是夢
    西電新校區的美食推薦的話,新綜合樓一樓粵菜(很多肉的那家)炒飯炒麵那家,肉炒麵很好吃瓦罐湯也挺好的,香菇排骨、海帶排骨;新綜合樓二樓鍋巴飯、臺式烤肉飯。老綜合樓北側一樓有一家賣面的,各種面,不錯。老綜合樓南側一樓雜糧煎餅,海棠二樓臺灣烤肉飯(比較貴)、清真的拉麵(每次都很多人)、瓦罐湯旁邊有一家米線河粉也很不錯。竹園一樓靠近西門有一家的香菇肉絲麵不錯。西北大學
  • 三原疙瘩面:一面三吃,頗有講究
    在陝西三原縣有一種著名的風味美食,被稱作「疙瘩面」。但「疙瘩面」並非「麵疙瘩」,而且還非常講究。在三原的一家飯館看到「疙瘩面」這個名稱時,腦中立馬出現的是一份疙瘩湯,以為會是很相似的食物。誰知,服務員端上來後,才發現自己望文生義,大錯特錯。擺在我面前的是三個碗,一個碗中是酸湯,一個是份肉臊子,還有一個碗中是所謂的「疙瘩面」。
  • 三原往事
    一九九O至九二年,我在三原幹校學習兩年,距今約三十年,皆已成往事。如今憶起,收穫甚豐。然歲月不語,往事留痕。           (一)坎坷入學路   僅入學,可是費了周折的。   三原幹校全稱是陝西省農行三原幹部職工培訓學校,號稱是農行地方的黃埔軍校,建校後一直招收農行幹部職工。作為信合人,早已羨慕至極,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