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亂了原本的計劃和節奏,不少小夥伴宅家蟄伏至今。隨著生活慢慢恢復正常,很多人已經開始心態焦灼地找工作了……
提醒小夥伴:你在找工作,當心一些不法分子正在找你!
1.「招聘企業」先拋出「高薪高福利」的工作,吸引來找工作的求職者,再以崗位對顏值要求較高的理由,套路他們去整容,甚至還會承諾整容費用公司報銷。
2.然後將求職者帶到跟公司合作的整容醫院,騙她們貸款整容。
3.整容醫院設計高額的整容方案,雙方設局誘騙女孩辦理貸款,然後按比例私分整容款項。
除了整容,還有很多騙子吃準了人們求職心切,想出各種詐騙套路…接下來這些招聘騙局你一定要知道!
01收費培訓騙局
「招聘單位」告訴求職者某職位需要經過一定培訓,需要交納一定培訓費用,待培訓完成後以計件的方式做兼職償還培訓費,也可以為求職者辦理無抵押貸款繳納培訓費用。
求職者交納培訓費後,「公司」會給予簡單的培訓。但培訓之後,「公司」就以各種理由不安排工作崗位,或者以不合格為理由拒收求職者的「試做樣品」。培訓費也黃了!這類型的騙局具體的項目包括但不限於:手工藝品,代刷網絡信息,代寫實驗報告等。
02虛假崗位騙局
「招聘單位」在網上發布虛假崗位,在求職者交納求職費用後,安排求職者到某地報到,但並不給予實際具體的工作地址,求職者難以找到「單位」所在。待錯過報到時間之後,「招聘單位」以求職者不守時為理由拒收,並且不予退還求職費用。
03入職辦證騙局
「招聘單位」發布「薪資高要求低」的崗位,如長途汽車跟單員、快遞掃碼員、貨車司機、倉庫管理員等。求職者通過簡單面試之後,被告知需要辦理《人力資源服務協議》或其他證明才能入職。待求職者繳納費用、辦理完手續後,被通知先回去等候入職通知,但此後「招聘單位」以崗位已經招滿、達不到要求等各種理由不予安排入職。
04灰色產業騙局
「招聘單位」發布灰色產業的崗位,如保健技師、商務公關等職務,通過電話面試約見到某某酒店的大堂內,並告知不方便直接見面,讓求職者在公共場停留一段時間後電話告訴求職者已經通過面試,但由於工作的保密性不能直接對話,工作中不能直接使用自己的手機,要用「公司」給的網絡電話號碼聯繫,號碼需要自己充值,待求職者付費購買充值卡,並將充值卡密匙告知對方後,「招聘單位」便無法再聯繫上。
05網絡刷單騙局
這類崗位的「主要工作」是網絡刷單,讓求職者免費成為刷單員,墊付小額費用在網購商品。購買完成後,對方承諾立即返還商品費用及佣金給刷單員。經過多次刷單,刷單員充分信任對方之後,對方把上千元的任務打包發給刷單員,在刷單員墊付上千元購買虛擬商品之後,對方立即消失。
知道了一些常見的招聘求職騙局套路,也要提高反詐騙能力求職者在求職的過程中要時保持謹慎、理智,並注意以下細節:1.核實招聘信息。受邀參加面試時,要知曉邀請面試單位的名稱、崗位,到達面試現場後,要查看單位公示的《企業信用代碼證》,若單位名稱、面試地址、單位行業與面試崗位不一致,要提高警惕。例如:招聘信息顯示的招聘單位是白雲區某書店,邀請面試地址卻是南明區,屬於招聘單位與面試地址不符;再比如:招聘單位是物流公司,面試時的公司卻是商貿公司,明顯招聘行業不符。
2.核實招聘單位信息。向求職者收費介紹工作的職業介紹機構,注意查驗其《營業執照》和《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是否懸掛在明顯位置,辦公場所與證照上登記的地址是否一致,收費事項、服務承諾是否上牆公開;對達成職業介紹推薦協議的,須與中介機構籤訂服務協議,協議中明確推薦單位和職位,對推薦入職不成功的,可以要求中介機構退還中介費用。
3.保存清醒理智,擺正求職心態。不輕易相信明顯高出市場平均水平的高薪職位,主動拒絕不合理的灰色產業;拒絕繳納入職押金,入職培訓費用、體檢費,拒絕借用身份證、銀行卡等證件,不要輕易下載未知app。
同時,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要保存好開具的收費憑證、協議等證據。一旦被不法單位或個人騙取錢物,要使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儘快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
來源: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