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說話好奇怪哦,沒有語調,像個機器人哎?」
很多人會覺得這非常不可思議,怎麼可能會有人說話沒有語調?他是沒有感情嗎?
但這卻真真實實發生在Asperger syndrome(亞斯伯格症候群,也有稱為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的身上。
大家可能對亞斯伯格症候群並不熟悉,但是卻有很多人卻飽受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困擾。中國漫畫家朱德庸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表示,自己是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
那究竟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候群?他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小九今天邀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的齊軍慧大夫,讓齊大夫帶領我們認識一下亞斯伯格吧。
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症候群(以下簡稱亞斯伯格)屬於神經發育疾病,起病於幼年和童年早期。和孤獨症一樣,都屬於孤獨譜系障礙,它們的核心症狀是一致的:具有社交功能缺陷,狹窄受限的興趣愛好,以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但和孤獨症不一樣的是,亞斯伯格的患者並沒有智力上的缺陷和語言的障礙。
沒有智力上的缺陷和語言的障礙並不代表他們善於交流,相反,亞斯伯格患者並不善於交流。他們很少和人有眼神上的交流,交談時也很少看著人;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不強,只能聽得懂表面意思,如果人們給亞斯伯格患者說一些幽默性的,隱喻性的,諷刺性的話語,他們就聽不懂了。
就像朱德庸在節目中所說的那樣,在上學期間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老師說他簡直就是「數學天才」,其實是在說他成績不好,但是朱德庸因為不理解老師的意思,聽了之後感覺很開心,以為老師是在表揚他。
亞斯伯格患者在說話時語調還比較單一,像機器人一樣,也會缺少一些輔助他們表達的肢體語言。
同時,他們也不會察言觀色,不能正確的理解他人情感,行為有的時候也會比較幼稚。例如和他們聊天的時候,他們只說自己感興趣的,並不關心對方想不想聽,是不是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有的時候可能對方已經沒有在聽了,可患者還會一直在說。
但亞斯伯格患者刻板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對規則的遵守會比普通人更加嚴格,例如我們有些人在過馬路的時候會有闖紅燈的現象,或是耍一些小聰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等,但是亞斯伯格的患者不會這樣,他們會嚴格遵守規則,相對於一些普通人來說他們會做的更好,更完美。
亞斯伯格患者=天才?
在網上有些人喜歡將亞斯伯格患者和天才相掛鈎,說亞斯伯格患者是天才,這並不完全是正確的。確實有一部分患者智力超群,但大多數智力水平都和普通人一樣。
有些亞斯伯格的患者中確實會在某一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這也許是跟亞斯伯格這一疾病本身的特點有關。因為患者的興趣狹窄,他們可能只對一種事物感興趣,那麼患者會在這些事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患者所了解的,掌握的,學習的,收穫的,肯定比我們要多得多,但這並不能說明患有亞斯伯格症的人就是天才。
華羅庚也說過「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們看到他們的成功其實也是患者用自己的努力換來的,我們也不可以輕鬆的用天才一詞抹殺掉患者的所有努力。
另外,如果我們給孩子定義為天才屬性,那麼就很有可能會忽視孩子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家長對這個疾病的認知不夠,或孩子的一些超常行為掩蓋了他的社交缺陷,導致沒能及時發現孩子患有亞斯伯格,直到青春期之後,孩子的一些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變得突出,才逐漸被人們發現和認識,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們應該多了解亞斯伯格症這一疾病,同時以平常心去對待亞斯伯格患者,發現孩子有問題,應及時就醫治療。
亞斯伯格=精神分裂?
亞斯伯格可能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會看起來比較像精神分裂,小九之前有在帖子上看到有人分享過這樣的案例——一個奇怪的成年案例,患者看起來有精神分裂症很多典型的表現,但是沒有出現幻覺和妄想的症狀,和他交流對答也沒有問題,最後才發現原來患者是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
另外亞斯伯格患者有時在非常孤獨或者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可能因為逃避把幻想當成了現實,進而某些症狀看起來會像精神分裂。
但其實亞斯伯格不是精神分裂,亞斯伯格是神經發育疾病,表現是具有一慣性的社交缺陷,興趣的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即使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訓練,這些症狀可能會減輕,可以使患者最大化的適應環境,但是不會消失,如同性格特徵一樣,會一直伴隨著他。
精神分裂症是後天的疾病,發病後的思維,情感和行為的意向性可能不會很協調跟當前環境不相符,會有紊亂,例如幻覺,妄想等,但是通過藥物治療,大多能夠達到臨床治癒。
亞斯伯格症候群不可治癒但可以改善
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比較複雜,目前並沒有發現其致病原因,但可能與遺傳因素和大腦功能結構異常,或者免疫生化因素等有關。
沒有特效藥可以使亞斯伯格徹底治癒,疾病症狀會一直伴隨著患者,但是有一些方法能夠改善這一情況,使患者症狀得以減輕。
例如亞斯伯格患者可能會不善於運動,但是經過訓練,這一情況還是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還可以通過社交技能的訓練:教給患者社交技巧,告訴患者遇到什麼情況應該怎樣處理等,來提高患者的社交水平,學習社交技巧,使他們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外部環境,但是亞斯伯格的核心特點還會存在。
我們應該給予亞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更大的包容,不要對他們抱有歧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