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精神疾病,不比自閉症輕!孩子有這些表現,留意了

2020-12-15 騰訊網

「這個人說話好奇怪哦,沒有語調,像個機器人哎?」

很多人會覺得這非常不可思議,怎麼可能會有人說話沒有語調?他是沒有感情嗎?

但這卻真真實實發生在Asperger syndrome(亞斯伯格症候群,也有稱為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的身上。

大家可能對亞斯伯格症候群並不熟悉,但是卻有很多人卻飽受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困擾。中國漫畫家朱德庸曾在《朗讀者》節目中表示,自己是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

那究竟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候群?他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小九今天邀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的齊軍慧大夫,讓齊大夫帶領我們認識一下亞斯伯格吧。

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症候群(以下簡稱亞斯伯格)屬於神經發育疾病,起病於幼年和童年早期。和孤獨症一樣,都屬於孤獨譜系障礙,它們的核心症狀是一致的:具有社交功能缺陷,狹窄受限的興趣愛好,以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但和孤獨症不一樣的是,亞斯伯格的患者並沒有智力上的缺陷和語言的障礙。

沒有智力上的缺陷和語言的障礙並不代表他們善於交流,相反,亞斯伯格患者並不善於交流。他們很少和人有眼神上的交流,交談時也很少看著人;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不強,只能聽得懂表面意思,如果人們給亞斯伯格患者說一些幽默性的,隱喻性的,諷刺性的話語,他們就聽不懂了。

就像朱德庸在節目中所說的那樣,在上學期間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老師說他簡直就是「數學天才」,其實是在說他成績不好,但是朱德庸因為不理解老師的意思,聽了之後感覺很開心,以為老師是在表揚他。

亞斯伯格患者在說話時語調還比較單一,像機器人一樣,也會缺少一些輔助他們表達的肢體語言。

同時,他們也不會察言觀色,不能正確的理解他人情感,行為有的時候也會比較幼稚。例如和他們聊天的時候,他們只說自己感興趣的,並不關心對方想不想聽,是不是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有的時候可能對方已經沒有在聽了,可患者還會一直在說。

但亞斯伯格患者刻板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對規則的遵守會比普通人更加嚴格,例如我們有些人在過馬路的時候會有闖紅燈的現象,或是耍一些小聰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等,但是亞斯伯格的患者不會這樣,他們會嚴格遵守規則,相對於一些普通人來說他們會做的更好,更完美。

亞斯伯格患者=天才?

在網上有些人喜歡將亞斯伯格患者和天才相掛鈎,說亞斯伯格患者是天才,這並不完全是正確的。確實有一部分患者智力超群,但大多數智力水平都和普通人一樣。

有些亞斯伯格的患者中確實會在某一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這也許是跟亞斯伯格這一疾病本身的特點有關。因為患者的興趣狹窄,他們可能只對一種事物感興趣,那麼患者會在這些事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患者所了解的,掌握的,學習的,收穫的,肯定比我們要多得多,但這並不能說明患有亞斯伯格症的人就是天才。

華羅庚也說過「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們看到他們的成功其實也是患者用自己的努力換來的,我們也不可以輕鬆的用天才一詞抹殺掉患者的所有努力。

另外,如果我們給孩子定義為天才屬性,那麼就很有可能會忽視孩子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家長對這個疾病的認知不夠,或孩子的一些超常行為掩蓋了他的社交缺陷,導致沒能及時發現孩子患有亞斯伯格,直到青春期之後,孩子的一些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變得突出,才逐漸被人們發現和認識,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們應該多了解亞斯伯格症這一疾病,同時以平常心去對待亞斯伯格患者,發現孩子有問題,應及時就醫治療。

亞斯伯格=精神分裂?

亞斯伯格可能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會看起來比較像精神分裂,小九之前有在帖子上看到有人分享過這樣的案例——一個奇怪的成年案例,患者看起來有精神分裂症很多典型的表現,但是沒有出現幻覺和妄想的症狀,和他交流對答也沒有問題,最後才發現原來患者是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

另外亞斯伯格患者有時在非常孤獨或者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可能因為逃避把幻想當成了現實,進而某些症狀看起來會像精神分裂。

但其實亞斯伯格不是精神分裂,亞斯伯格是神經發育疾病,表現是具有一慣性的社交缺陷,興趣的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即使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訓練,這些症狀可能會減輕,可以使患者最大化的適應環境,但是不會消失,如同性格特徵一樣,會一直伴隨著他。

精神分裂症是後天的疾病,發病後的思維,情感和行為的意向性可能不會很協調跟當前環境不相符,會有紊亂,例如幻覺,妄想等,但是通過藥物治療,大多能夠達到臨床治癒。

亞斯伯格症候群不可治癒但可以改善

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比較複雜,目前並沒有發現其致病原因,但可能與遺傳因素和大腦功能結構異常,或者免疫生化因素等有關。

沒有特效藥可以使亞斯伯格徹底治癒,疾病症狀會一直伴隨著患者,但是有一些方法能夠改善這一情況,使患者症狀得以減輕。

例如亞斯伯格患者可能會不善於運動,但是經過訓練,這一情況還是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還可以通過社交技能的訓練:教給患者社交技巧,告訴患者遇到什麼情況應該怎樣處理等,來提高患者的社交水平,學習社交技巧,使他們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外部環境,但是亞斯伯格的核心特點還會存在。

我們應該給予亞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更大的包容,不要對他們抱有歧視的態度。

相關焦點

  • 自閉症≠精神疾病或弱智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自閉症是一種兒童神經發育疾病,它已經與精神發育遲滯(即智障)、腦癱並列成為兒童三大主要致殘疾病。雖然至今全球科學家都無法破解自閉症的起因,但有一點已經探索證實:自閉症並非精神疾病或弱智,而是大腦的某個部分先天受損導致社交障礙。專家指出,我國有120萬自閉症兒童,這些孩子需要接受特殊訓練,尤其是密集的家庭訓練,才能融入社會,擁有正常的人生。  這些畫出自自閉症孩子之手。日前,在世博園瑞典國家館主辦了一場「自閉症兒童世博主題」畫展。
  • 孩子出現這些表現都可能是自閉症的表現?多數家長都忽視了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部分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和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那麼,如何才能發現孩子早期的自閉症行為呢?下面幾種情況,我們不容忽視:1、目光對視少,特別是無法跟陌生人進行對視,無眼神交流,缺乏共同注意。正常的孩子會和其他人有眼神的交流。可以仔細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眼神。如果出現目光不對視或者不與人眼神交流,無法識別字體語言或手勢,但檢查視力正常的時候,要考慮自閉症的表現了。
  •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可能是自閉症!別耽誤!
    除了喊名字不應之外,弟弟還有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社交障礙且有暴力傾向。據康復老師介紹,弟弟的表現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閉症一般起病於3歲前,部分患兒出生後逐漸起病,還有部分患兒經歷1~2年正常發育後起病。
  •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可能是自閉症!別耽誤
    除了喊名字不應之外,弟弟還有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社交障礙且有暴力傾向。據康復老師介紹,弟弟的表現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閉症一般起病於3歲前,部分患兒出生後逐漸起病,還有部分患兒經歷1~2年正常發育後起病。
  • 孩子內向就是自閉症?不,有這些表現的才是
    提起兒童自閉症,很多家長都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覺得自閉症的孩子在性格方面就是不愛講話,比較內向的,其實並不是如此。這一個病症的診斷跟性格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那麼究竟有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自閉症呢?比如說,他們經常反覆說著同一句話,或者用手勢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能夠正確的運用人稱,在句子方面甚至缺少速度語調,這些問題其實都是有障礙的一種表現。
  • 小小年紀就有自閉症?孩子若有這些表現,家長得多留個心眼
    一般來說,兒童自閉症在嬰幼兒的時候已經表現出來,主要是孩子沒有語言交流或者是語言存在有倒退的情況。同時,孩子還會出現有交流障礙,也就是不能夠很好的聽懂別人的指令並作出反應,孩子會存在交往障礙。在臨床診斷時,可能會和語言發育遲緩,或者是精神發育遲緩等問題等相混淆。
  •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孩子有哪些表現?
    不過現實中,像這種有著「特異功能」的孤獨症少之又少。孤獨症的發病率大概1%,其中約70%的孤獨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在中國,兒童自閉症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認識,甚至有90%以上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詞,或是尚以為自閉症只是不願與人交流的輕微心理疾病。
  • 打碎自閉症的「偽浪漫」假象:我們的社會,必須正視這種常見疾病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是一本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中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簡稱DSM-5)將自閉症定義為一個譜系,像一個小家族,裡面裝著好幾個成員,有自閉症,也有亞斯伯格症候群、未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等疾病——它們都可以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 心靈深處的湍流:解讀自閉症與精神分裂症
    恰恰是這種缺乏責任感,會導致患者在認知方面出現一些問題。而這通常被稱作執行力弱。 幻覺、妄想和精神錯亂,這三大類症狀構成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另外還有一些患者表現出來的特殊行為,比如說躁狂抑鬱或者一些攻擊性行為。
  • 自閉症兒童的五大表現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屬於廣泛發育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精神疾病,起病於3歲之前,以男性多見。自閉症發病原因目前不明,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重複刻板的會有行為等,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發育。
  • 自閉症寶寶睡覺時有什麼表現?家長們不要說不知道了
    自閉症這種疾病現在比較多發,不止壓力很大的成人會患有自閉症,很多小寶寶也會患有自閉症,因為寶寶還小若是不注意觀察很可能寶寶患有自閉症家長卻還不知道,要注意觀察。那麼,自閉症寶寶睡覺的表現有哪些?在臨床上,自閉症可以被稱為孤獨症。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溝通障礙、興趣限制和智力發展障礙。
  • 自閉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表現?專家給你一些判斷
    本人康復實踐證明,除受後天環境因素和腦外傷以外,自閉症最早期的症狀一般從嬰幼兒大腦發育開始就已經出現症狀,並不是會突然才表現出來的,所以家長一定要留意觀察孩子每階段的生長與發育情況,最原始也是最簡單的自測方法就是跟同齡孩子作比對,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表達與社交問題倘若差異太大,自然就是反常規。
  • 自閉症兒童表現與特徵,作為孩子家長千萬要注意
    兒童自閉症的表現比較分散,但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是兒童自閉症的主要特徵。自閉症患兒不喜歡與人接觸交流,也避免與他人有目光交流,獨自靜坐,常保持沉默;討厭身體接觸和社會接觸,還有一個就是動作刻意有規律,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拒絕外人的侵入。此外自閉症患者的表現還在語言功能存在缺陷。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孩子有這些異常表現,家長要留個心眼
    有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看起來和普通孩子無異,但是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愛說話,眼神躲避、不愛交流,他們並不是什麼「異類」,而是被疾病所縛、缺乏關愛的自閉症兒童。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 自閉症認知幾近空白:兒童精神健康亟待關注
    張赫攝最近一周,抑鬱症頻繁上熱搜,第二殺手,千萬患者等數字,引起一片譁然,但是在精神疾病瘦關注的背後,應該吸引注意的,不僅僅是抑鬱症,還有自閉症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孤獨症(自閉症)患兒。
  • 自閉症認知幾近空白:兒童精神健康亟待關注
    最近一周,抑鬱症頻繁上熱搜,第二殺手,千萬患者等數字,引起一片譁然,但是在精神疾病受關注的背後,應該吸引注意的,不僅僅是抑鬱症,還有自閉症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孤獨症(自閉症)患兒。
  • 王波主任:小孩自閉症孩子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核心提示:王波主任醫師小兒神經內科擅長病種:兒童多動症、抽動症、遺尿症、性早熟、矮小、小兒腦性癱瘓、兒童語言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滯、情緒障礙、逃學厭學、網絡成癮、考試症候群、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叛逆、青少年各種心理行為問題和診斷治療。專家簡介:主任醫師,現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主任,近30年診療經驗,熟練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對兒科疑難雜症有獨到的見解。
  • 孩子不說話就有自閉症?自閉症的8個真實特徵你知道嗎?
    然而,很多家長對正常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並不是很了解,很容易忽視孩子的社交缺陷。 社交障礙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表現,並且不同孩子的程度和表現也是不一樣的。自閉症的程度有輕重之分,社交障礙的表現也各不相同。
  • 關愛自閉症兒童|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有什麼症狀?
    儘管我們與上海市多家醫院開展了合作研究,也親眼目睹了許多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的種種古怪行為,我心目中始終有很多疑問:這種疾病如何被醫生發現的?是否有更有效的治療幹預方法?自閉症孩子長大以後怎麼辦?社會如何能更好地包容與接納這些孩子?
  • 重慶康復幼兒自閉症,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孤獨症也稱自閉症,是廣泛發育障礙中較為常見、具有代表性的疾病類型之一,是一種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的嚴重的身心發育障礙性疾病,以人際交往障礙、言語溝通異常、興趣局限和行為刻板為特徵,多數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