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圈、動鐵、靜電……這些耳機有啥區別,一文教你看懂!

2020-12-14 OFweek維科網

一款適合的耳機可以給我們最佳的音樂享受,但是每個人對於音樂有著不同的追逐。對音質無任何追求、只要能聽到聲音就夠用的人,可能佔了我們周圍人群的大多數。對而與他們形成強烈反差的則是對 HiFi 有強烈追求的發燒友。市面上琳琅滿目的耳機品牌則會讓人選擇困難,只有自己變得專業了,才懂得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耳機。

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近幾年,隨著科技日益進步,好耳機的價格越來越平民化,或者說是性價比越來越高。

這時就出現了一個人數並不少的群體,他們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對 HiFi 的追求程度雖談不上「發燒」,但也希望能夠聽到真正不錯的音質。

所以在購買耳機之前,也不願甘心當小白或者說對耳機一無所知,需要適當的了解一些基礎知識,然後再去選擇合適自己的耳機設備。

耳機的分類角度有很多,最主要的分類方式有:

1)按外形分類(耳塞、頭戴式);

2)按發聲原理分類(動圈、動鐵等)

3)按開放程度分類(開放、半開放、封閉)

4)按用途分類(家用、便攜等)

下面分別從這幾個角度來詳細解析。

按外形來看,可分為入耳式、頭戴式

①入耳式耳機

耳塞一般指驅動器單元口徑小,可以佩戴在外耳廓,或插入耳道的耳機。耳塞又有為半入耳式和入耳式之分,一般能插入外耳道的耳塞,被稱為入耳式,佩戴在外耳廓的,則被稱為半入耳式。

關於入耳和半入耳,有些朋友把他們區分為兩種不同的佩戴方式,其實是沒有這種說法的,他們的佩戴方式都是「塞」,只不過尺度不一樣罷了。

入耳式耳機

半入耳式耳機

②頭戴式耳機

頭戴式耳機與耳塞在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尺寸,這類耳機的尺寸一般遠遠大於耳塞,又分為中尺寸耳機和全尺寸耳機。有意思的是他們是按照耳罩的尺寸而非揚聲器的尺寸來區分的。簡單來說中尺寸耳機的耳罩不能完全包住耳廓,而全尺寸耳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耳機」則可以完全包住耳廓,實現更好的隔音效果。

按發聲原理來看,可分為動圈、動鐵、靜電

①動圈耳機:目前絕大多數的耳機耳塞都屬於動圈式耳機,原理類似於普通揚聲器,處於永磁場中的線圈與振膜相連,線圈在信號電流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振膜的中心突起位置是主要發聲區,而旁邊的順性邊緣可以提供足夠的衝程。

動圈耳機優勢:首先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成本也較低。動圈耳機整體來說,聲音比較鬆弛,自然。非入耳式動圈耳機低頻可能略顯不足,入耳式耳機低頻則會充足很多,聲音質感上,中高端的動圈有著很好的下潛,聽感上較深沉。

②動鐵耳機:動鐵耳塞內部,音圈是繞在一個位於永磁場的中央被稱為「平衡銜鐵」的精密連接棒上,通過這個結構精密的連接棒傳導到一個微型振膜的中心點,這塊鐵片在磁力的作用下產生振動並發聲。動鐵耳機由於起步較晚,和技術上的原因,成本較高。

動鐵耳機的優勢:動鐵的發聲單元比較小,可以有效降低入耳部分的面積,並且能放入更深的耳道部分。所以一個質地柔軟的矽膠套相對傳統耳塞已經能起到良好的隔音及防漏音效果。另外動鐵單元的聲音很犀利,解析力、速度感強、瞬間動態和聲音密度是它的強項。

③靜電耳機:振膜處於變化的電場中,振膜極薄、精確到幾微米級(目前 STAX 新一代的靜電耳機振膜已精確到 1.35 微米),線圈在電場力的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由於製造成本非常高,靜電耳機一直屬於比較小眾的產品。

靜電式揚聲器工作原理示意圖

靜電耳機的優勢:首先,振膜可以做得極薄極輕,從而帶來更快的速度、更佳的瞬態反應、更強的細節表現力。第二,靜電耳機的振膜是夾在正負兩個平行固定極板之間的完全平面的振膜,受到的電場是完全均勻的,所以能做到線性驅動,不存在分割振動。

一張動態圖片看懂動圈、動鐵、靜電耳機工作原理

按開放程度分類(開放、半開放、封閉)

①開放式耳機:一般聽感自然,佩帶舒適,常見於家用欣賞的HIFI 耳機,聲音可以洩露、反之同樣也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耳機對耳朵的壓迫較小。市面上的大多數耳機都屬於開放式設計。

半開放式耳機

開放式耳機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耳機樣式。此類機種的特點是通過採用海綿狀的微孔發泡塑料製作透聲耳墊。它體積小巧,佩帶很舒適,不再使用厚重的染音墊,於是沒有了與外界的隔絕感,聲音可以洩露、反之同樣也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如果耳機開放的程度很高,可以聽到另一邊單元發出的聲音,形成一定的互饋,使得聽感自然。但它的低頻損失較大,也有人說它的低頻準確。開放式的耳機一般聽感自然,佩帶舒適,常見於家用欣賞的 HIFI 耳機。

開放式的耳機一般很好識別,在耳筒外有許多小孔基本都是開放式耳機。

②半開放式/半封閉式耳機:半開放式它是綜合了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耳機的優點,有些半開放式耳機還採用了多振膜結構,除了有一個主動有源振膜之外,還有多個無源從振膜,使得有低頻豐滿綿柔、高頻明亮自然、層次清晰。

③封閉式耳機:耳罩對耳朵壓迫較大,機墊也是用了隔音材料,能隔絕外部噪音,同時身邊的人也不會聽到耳機中傳來的聲音。封閉式耳機聲音正確定位清晰,聲音包圍感強,低頻彈性更好,專業監聽領域中多見此類,但這類耳機聲場不如開放式寬闊,同時也有些虛假的感覺,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低音音染嚴重。

封閉式耳機

按用途分類,耳機可分為家用、便攜、監聽、混音等幾種。

家用(Home):家用耳機一般注重音質較多,在外形,便攜性,上有所犧牲,而且比較難推,需要功率較大的前端才能發揮其實力。

便攜(Portable):此類耳機在考慮音質的同時,還要兼顧便攜性,和外觀,畢竟誰也不願意帶著其醜無比的耳機出門。

監聽(Monitor):監聽耳機是沒有加過音色渲染的耳機,能夠聽到最為接近真實的、未加任何修飾的音質。一般廣泛應用於錄音棚、配音室、電視臺、廣播電臺以及 MIDI 工作室等領域。

混音(Mix):混音耳機算是監聽耳機的一種,適用於 DJ 的音樂監聽耳機。

總結

1、如果用於辦公、創作等需要安靜的場景,可以選用降噪耳機,類型可以選用無線入耳式

2、如果在家躺在床上,那麼一副入耳或者平頭塞能提供更好的舒適性,

3、如果是在家打遊戲,使用頭戴式半封閉耳機比較好,隔音效果好,也不易

3、如果用於出街,無線耳機可助你遠離線材帶來的束縛

4、如果用於運動,則挑選防水防脫落的耳機

相關焦點

  • 動圈/動鐵/靜電 三種單元工作原理及耳機選購技巧
    動圈、動鐵、靜電三種單元在市面上最為常見,但很多新人朋友都不理解如何區分以及選購這三種單元的耳機,今天筆者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各種耳機單元的概念。震膜:動鐵的靈敏度高於同級動圈,主要原因是震膜小、易驅動,也正是得益於高靈敏度,動鐵耳機具有更好的瞬態表現和聲音密度。動鐵的震膜隨著單元大小而改變,但體積限制了動鐵單元的頻響範圍,當今耳機廠商一般以多動鐵單元分頻的形式來提高耳機的上限。
  • 非絕對優劣之分 動圈動鐵耳機區別解析(全文)_Logitech UE 900...
    關於這些朋友們,入門級的耳機似乎已經不能夠滿足他們了,他們需要更好一些的耳機來滿足自己的聆聽需求,但無奈遇到了很多疑問,畢竟花到一定價錢了來購買耳機還是需要慎重一些的。在中高端的便攜耳塞領域,就不僅僅擁有動圈耳機了,動鐵式耳塞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對於很多人們來說是有所耳聞的,但總是很想弄明白關於動圈耳機和動鐵耳機哪個更好這個問題,相信存在這樣疑慮的朋友並不在少數。
  • 為什麼音樂人普遍用動鐵耳機?
    作為聲學元器件行業全球前三的倍聲聲學的員工,我當然要用專業的詞彙回應:「那些音樂人普遍用得都是動鐵類耳塞,跟走低價路線動圈耳塞區別非常大,當然動圈耳塞也有走高價路線的,但是跟動鐵耳塞同樣區別不小。」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為什麼音樂人普遍使用動鐵耳機?
  • 動圈+動鐵的南卡T2真無線藍牙耳機你值得擁有!
    今年給大家推薦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已經有多款了,今天我再給大家帶來一款由南卡出品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南卡T2真無線圈鐵藍牙耳機。看名字就知道它採用"動圈+動鐵"雙單元發聲,主打音質,除過音質出眾以外,它還擁有10小時超極續航,無需充電,無感延遲等特點。
  • 耳機基礎篇2:耳機分類
    耳機的分類角度有很多,最主要的分類方式有:1)按外形分類(耳塞、頭戴式);2)按發聲原理分類(動圈、動鐵等,還有新近出來的骨傳導耳機
  • 被稱為耳機世界的「高富帥」, 靜電耳機憑啥這麼貴?
    耳機單元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動圈、動鐵、多單元這些大眾最常用的種類以外,還有一些小眾,如:靜電、平板。今天來聊聊「耳機中的貴族」,也一直被燒友稱為耳機世界的「高富帥」,靜電耳機為何這麼貴?一起來看看!什麼是靜電耳機?靜電耳機的發聲原理?
  • 沒你想得那麼貴 這些動鐵耳機值得選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動鐵耳機都很貴」這個刻板印象的形成由來已久,在以前確實是這樣,一是掌握動鐵耳機技術的廠商少,二是生產優秀動鐵單元的成本也比較高,造成了動鐵耳機價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 動鐵耳機聽歌測試:網紅JEET藍牙耳機最適合聽什麼音樂?
    看看JEET Air Plus藍牙耳機在不同曲風歌曲下,表現力如何。測試一:流行歌曲(江南-林俊傑、風箏-孫燕姿 回家-張惠妹)      首先我們以流行歌曲來測試,測試音樂其實沒有太大要求,主要以自己熟悉的音樂為主,這樣才能更好聽出的不同耳機聽感的區別。
  • 漢聲CGH動鐵單元正式上市
    由於生產廠家少,製作複雜,交期慢,報廢率高等等這也是造成動鐵耳機成本較高的原因,至於那些售價不足200元的動鐵耳機,採用的幾乎全部是最低端的動鐵型號或者是挑選出來的二等以下瑕疵品,相對動圈耳機,其素質已經低劣到讓人無法去區別它與低端動圈的區別。
  • 耳機選動圈or動鐵?小孩子才做選擇題圈鐵我都要。試聽南卡T2
    從2016年蘋果取消3.5mm耳機接口開始,人們開始慢慢的將耳機關注重點轉到了真無線藍牙耳機。從此真無線藍牙耳機在一路爆紅的路上越走越遠。老牌大廠江湖新秀紛紛施展拳腳各展神通。大多廠商比較鍾愛更接近自然聲的經典動圈陣營,有的廠商則比較擁護高解析力的動鐵陣營。同時也有一部分廠商在努力的將動鐵動圈優勢結合一起打造圈鐵陣營。
  • 【HIFI拾遺】平板/靜電耳機?平板音箱?其實也就這樣! 平板揚聲器知識入門
    顧名思義,平板即扁平如板狀,它有著與標準錐形、球頂、動鐵揚聲器不一樣的外觀特點,"平板"二字與驅動方式無關,不同的平板揚聲器有著不一樣的工作原理.先說說音箱中常常遇到的"平板"揚聲器,絕大部分,其實就是一個設計得很薄的錐形揚聲器,它的工作原理與電動揚聲器完全一樣,這類揚聲器主要用於桌面超薄衛星音箱或者平板電視的揚聲器設計當中,耳機中幾乎沒有應用,換個角度思考,其實耳機的動圈揚聲器都挺薄的
  • 三星Buds+和Buds Live兩款耳機有啥區別?一圖看懂
    來源:宅秘關注數碼及耳機的朋友應該知道,三星的「豌豆」耳機非常有名。三星「豌豆」即Galaxy Buds系列包括3款無線耳機,除了基礎的Galaxy Buds,還有Galaxy Buds+和Galaxy Buds Live兩個升級版。
  • 耳機種類大全,選擇合適你的耳機吧!
    如果說耳機的話,首先可以從耳塞式和佩戴式說,眾所周知,耳機的樣式各異,但是最大的區別還是入耳與否,耳塞式有入耳和半入耳之分,簡單的理解就是插入耳道的深淺,而佩戴式就是頭戴耳機,樣式大, 而且可以包裹住耳朵。而我們beats耳機就是憑藉著潮流的耳機樣式吸引人們購買。
  • 動圈+動鐵同軸,聲闊Soundcore Liberty 2 Pro藍牙耳機上手
    剛好在這個時候收到了一臺聲闊Soundcore Liberty 2 Pro藍牙耳機,說起這個品牌,相信會有不少人感到陌生,但說起Anker安克相信你一定有所理解,沒錯,聲闊Soundcore就是Anker安克的兄弟品牌。如今家裡的充電設備基本都換成了Anker安克的了,但聲闊Soundcore的藍牙耳機卻是第一次使用。
  • 南卡T2真無線耳機體驗:動圈+動鐵雙加持好音質,續航簡直滿分
    南卡品牌的耳機產品線已經覆蓋到各個細分耳機領域,各種產品非常多元化包括無線耳機、降噪耳機、骨傳導耳機等。南卡耳機對於耳機的塑造有著高要求嚴標準,給用戶帶來了絕佳的聽覺體驗,為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便利,提高生活品質。
  • 一篇文章搞懂耳機單元
    動鐵單元中出聲孔僅一個,在耳機腔體內集成多個動鐵單元時不用擔心腔體內部聲音的反射,比如單邊8單元的qdc雙子座,直接使用導管將聲音直接導出至腔體出聲口,這也是雙子座成為許多燒友夢想耳機的原因之一。單單元動鐵歌德GR10    老燒聽動鐵都強調一個「鐵味」,什麼是鐵味?我覺得可能就是聲音比較緊密細節更多,低音稍遜。
  • 【耳機寶書2】一千塊和一萬塊的耳機到底差在哪?
    白巖松老師有一個著名的「90%原則」,就是一件東西能夠達到90%那應該是最佳性價比,音響也是一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耳機產品很多時候一兩千的就已經能夠做到90%的程度了,一萬的耳機當然更好,但是意味著使用它的環境和設備也會更好、更貴,你要投入的就不是一個一萬元了,為了最後的這10%,基本上每提高1%~2%的性能和聽感,價格就會翻倍。
  • 一個單元照樣是靚聲旗艦 頂級動圈入耳式耳機盤點
    在入耳式耳機的世界裡,動圈單元的歷史比現在的圈鐵、動鐵單元歷史都要悠久,產出的經典型號更是如浩瀚星海一般。不過近年來由於多單元動鐵與圈鐵耳機概念的推廣與熱度,很多廠商都轉型去做更容易有更高聲音素質、熱度也更強的圈鐵耳機,堅持在動圈技術上創新、突破的廠商越來越少。
  • 體驗性價比圈鐵的魅力|南卡T2 圈鐵藍牙耳機
    耳機,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見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市場上普遍的耳機都是採用的傳統的動圈式的工作原理,耳機除了這個原理外,還有面向高端市場的動鐵,這兩種耳機都有自己的特色,相對而言,動圈耳機比較適合聽流行樂、搖滾樂,而採用動鐵單元的耳機對於音樂的細節更加棒。
  • 千元四動鐵定製耳機深度評:它有不一樣的定製和出色的音質!
    直到我將整副耳機都塞進去,然後還可以隨手放進去一兩套的備用規格的軟膠耳機套之後,我才發現它就像個百寶箱--你裝得進去很多東西,然後方便的是自己。 材料定製:從耳機腔體開始 這些年,選秀節目上一個又一個的原創音樂歌手上臺,耳朵裡帶的是亮閃閃的專屬定製耳機,那時我們或許根本沒想過這樣的高端定製耳機會成為自己能夠消費得起的產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