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禮四儀」春風化雨

2021-01-08 中國網財經

  本報訊 記者薛海燕、通訊員吳愛梅報導:一位年輕的父親抱著女兒正大步邁上斑馬線,忽然響起女孩稚嫩的童音,「爸爸,紅燈,等等!」年輕的父親反應過來,趕緊停了腳步;遊人如織的紫金山遊道上,一位老年遊客喝完牛奶後,順手把紙盒扔在路邊。一位少年走上前,撿了起來,丟進垃圾箱。老年遊客看到了,上前向少年鄭重道謝……2014年春,以「八禮四儀」為核心的《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範》正式出臺,並在全省所有中小學及幼兒園全面推廣。作為全國首個未成年人文明禮儀規範,通過全年「踐禮修德,從小抓起」的規範運作之後,學禮儀、踐禮儀的好風尚有如一股春潮,從校園湧向社會,從幼小的心靈逐步滋潤到成人世界。

  「未成年人擔當著中華民族的明天,擔負著祖國的未來,精神文明的大廈能否牢牢矗立,關鍵在他們。」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說,「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關懷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設。」在江蘇省委宣傳部大力推動下,以「八禮四儀」為核心、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規範正式走進江蘇1700萬未成年人的課堂。

  《規範》將未成年人劃分為幼兒園階段、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不同階段具體要求不一樣。江蘇省文明辦未成年人處處長拾峰告訴記者,「上幼兒園時,要學會使用『您好』、『請』等文明用語,能在家長提醒下主動和人打招呼;上小學時,不給同學起綽號,不說髒話、謊話;上初中時,要做到與人交談時目視對方,不打斷別人講話,不強迫別人回答不願意涉及的問題;上高中時,不打聽不洩露別人隱私,與人交談時多給對方講話時間。」

  南京雨花實驗小學積極探索讓禮儀教育在家庭中繼續延伸下去。學校給每位家長都分發了一本「家校聯繫簿」,家長可以對照小冊子上的德育條目,孩子做到的就在後面打個鉤,因為簡便易操作,家長們都很配合,老師們能夠及時獲得反饋。「這種探索是值得的,它的價值遠比教學生一道數學題來得重要。」校長郭衛星說。

  目前,「八禮四儀」已在江蘇全省落地,其中920所示範學校已按照要求開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呈現出新招迭出、未成年人廣泛參與的良好態勢。

相關焦點

  • 八禮四儀之儀表之禮教育
    原標題:八禮四儀之儀表之禮教育   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一種行為表現。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10月27日上午,在雙甸小學的升旗儀式上,張建平老師就「八禮四儀」中的儀表之禮發表了國旗下講話。  張建平老師希望全體學生做到穿戴整齊、樸素大方。衣服大小要合身、出門前要看看衣領是否翻好、扣子是否扣上、紅領巾是否佩戴整齊、鞋帶有沒有繫緊、書包是否背正,頭髮有沒有梳齊;保持衣服的乾淨整潔,沒有汙垢和油漬,領口和袖口處保持乾淨。
  • 【文明禮儀小課堂】 「八禮四儀」是什麼?
    "八禮四儀"中,"八禮"指"儀表之禮"、"儀式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餐飲之禮"。"四儀"指入學儀式(7歲)、成長儀式(10歲)、青春儀式(14歲)、成人儀式(18歲),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 江蘇中小學生踐行「八禮四儀」培育核心價值觀
    江蘇中小學生踐行「八禮四儀」  爭當文明旅遊小使者  「文明要從孩子抓起」,江蘇的文明旅遊小使者正在行動。在常州,以「繽紛的冬日」主題活動為載體,組織小志願者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場館,開展小講解員、小引導員、小宣傳員等志願服務行動,引導孩子們踐行文明禮儀。
  • 江蘇1700萬未成年人學習「八禮四儀」
    江蘇1700萬未成年人學習「八禮四儀」 《意見》強調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禮四儀」。「八禮」為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儀式之禮。「四儀」主要是在學生7歲、10歲、14歲、18歲時,學校要為其組織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意見》強調,學校舉行成人禮時,要主動邀請地方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代表進行現場指導觀摩。
  • 泰州校園全面推行「八禮四儀」
    今年2月,江蘇省政府出臺文件,要求從春季學期開始,在全省1700萬未成年人中全面推行「八禮四儀」。5月26日至27日,省文明辦專家來到泰州市,對城東小學等7所學校「八禮四儀」活動進行現場查看與指導,對不少特色做法表示肯定。
  • 知禮明德、踐禮修德,省編《八禮四儀養成教育讀本》正式出版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劉豔 記者 黃豔) 用餐夾菜勿翻揀、敲門有禮不莽撞、接打電話有禮貌 …… 同學們熟知的 " 八禮四儀 " 基本規範,有了全面系統規範的讀本啦!據悉,由江蘇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組織編創,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出版,鳳凰職教發行的《八禮四儀養成教育讀本》,在 9 月新學年開學正式推出。
  • 南京中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講「八禮四儀」(圖)
    南京中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講「八禮四儀」(圖)   八禮  儀表之禮  餐飲之禮  言談之禮  待人之禮  行走之禮  觀賞之禮  遊覽之禮  儀式之禮  四儀  7歲:入學儀式  10歲:成長儀式
  • 常熟市學校「道德講堂」學習八禮四儀 弘揚核心價值觀
    常熟市學校「道德講堂」學習八禮四儀 弘揚核心價值觀 發表時間:2014-04-30   來源   近日,常熟市唐市中學把道德講堂活動與學生德育教育和家長學校相結合,舉辦道德講堂專場活動,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繫,讓學生和家長學習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八禮四儀
  • 南京「八禮四儀」公益廣告 普及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南京「八禮四儀」公益廣告 普及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2014-06-05 15:27:00 導讀:儀式之禮南京文明辦充分利用全市八百多個社區宣傳欄廣泛開展了「八禮四儀」知識普及和相關規範的社會宣傳。
  • 陳俊學校開展《八禮四儀養成教育讀本》學習活動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文明禮儀素養,引導學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12月18日下午,陳俊學校各班利用班隊課時間開展了《八禮四儀養成教育讀本》學習活動,全校掀起了學習讀本的熱潮。
  • 文明創建局長談丨市教育局局長包海洋:推進「八禮四儀」,打造...
    文明創建局長談丨市教育局局長包海洋:推進「八禮四儀」,打造「最美1㎡」特色品牌活動,共建共享文明校園 2020-07-02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活德育|看科苑小學的「八禮三儀」
    生活德育|看科苑小學的「八禮三儀」 2020-12-30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學第一課 蘇州太倉中小學生踐行「八禮四儀」教育
    手拉手歡迎小朋友,將「八禮四儀」寫在臉上  早上7時剛過,一群六年級的大孩子已經在市實驗小學校門口等待著了。原來,這是為歡迎新同學而設計的「紅領巾歡迎小朋友」活動。由於一年級的新生對校園比較陌生,因此學校特別安排了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帶領新生到自己的教室。
  • 學八禮四儀,做文明少年——記C2005班學生自主升旗儀式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八禮四儀之課堂禮儀》。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從學禮開始。那什麼是禮儀呢?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一些程序和行為方式,它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
  • 揚州開展「三愛」教育 與「八禮四儀」結合貫穿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四、把「三愛」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活動。各地各學校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或工業體驗實習,農村中小學校要普及校園種植養殖,讓學生獲得勞動的切身體驗。
  • 江蘇省丹陽市陵口中心校舉辦八禮四儀講座活動
    8月6日下午,陵口中心校關工委與陵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舉辦了「七彩夏日」第九場活動:「八禮四儀講座活動特邀陵口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京華,為三十餘名同學講解「八禮四儀」的來歷和具體內容,逐條宣講,細緻闡述,結合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實際,幫助大家理解掌握平時怎樣做到八禮四儀。八禮:儀表之禮,儀式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餐飲之禮。四儀: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講座結束後,還舉行了有獎問答。空調房裡,同學們興致勃勃,紛紛舉手搶答。
  • 漢服漢禮,與你相約||壬申科漢服漢禮典儀官開始招生啦
    壬申科漢服漢禮典儀官培訓報名開啟!取材自中國古籍的典儀官輩分,讓您與全國乃至全世界漢服漢禮典儀官同處一套清晰的傳承體系內,四海之內皆兄弟,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漢服漢禮。如果您已經是漢服文化相關社團的負責人,中華禮樂小組還將為您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首批畢業的優秀學員,將有機會將漢服漢禮典儀官培訓工作帶到您所在的城市,將漢服漢禮之美傳承發揚。
  • 中國古代儀禮制度巨著《五禮通考》整理出版
    中國古代儀禮制度巨著《五禮通考》整理出版 2020-12-11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春風化雨 江蘇推進德育工作滋潤美好童心
    原標題:春風化雨,德育滋潤美好童心 德育如細雨,滋潤幼小的心田;溫暖陪伴、切實救助,讓每個孩子「花開陽光下」;趣味研學,為稚嫩的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近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我省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1個先進城市、9個先進單位、9名先進工作者受表彰,總數位居全國前列。
  • 紙上得來終覺淺——為何《儀禮》需要做復原研究
    《儀禮》區別於其他典籍的最大特點是鮮明的踐履性,因此,正確認識《儀禮》在成書與研究過程中的兩次「轉換」,是我們復原研究的邏輯起點。從活態傳承到凝固態文本:周代禮樂文明的第一次轉換周公制禮作樂,創建了以「德」為核心內涵、「鬱郁乎文哉」的中華禮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