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案例選編

2020-12-17 少年法學苑

案例1、井某某故意傷害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井某某,男,1998年12月出生,與1999年8月出生的被害人朱某某均系在校學生。2015年3月28日,二人在路上偶遇,因言語不合,朱某某等人毆打了井某某。同年4月1日,井某某到網吧找朱某某等人未果,隨即離開,朱某某等人聽說後即駕車追趕,井某某被追上後,見朱某某將車窗玻璃搖下,即持匕首捅刺車內的朱某某,朱某某亦持斧頭將井某某面部劃傷。經鑑定,朱某某的損傷構成輕傷,井某某的損傷構成輕微傷。

(二)裁判結果

法院認為,井某某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一人輕傷,其行為侵犯了公民的身體健康權,構成故意傷害罪。被告人井某某系未成年人,歸案後認罪態度較好,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取得了諒解,且被害人朱某某無故毆打、追逐井某某有過錯,依法對井某某從輕處罰,並適用緩刑。據此,認定井某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三)典型意義

本案系遭受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以暴制暴」而觸犯刑律的典型案件。井某某本是受害人,但他沒有採取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竟持刀捅刺他人,由被害人淪為被告人。朱某某小小年紀,駕駛機動車在公路上急馳、追逐,持鐵棍、斧頭毆打他人,雖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未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公安機關已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

本案也暴露出雙方家庭教育的缺失。井某某的父母明知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沒有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和保護;朱某某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打架鬥毆、駕駛機動車等行為沒有及時發現、制止和糾正,以致事態惡化。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應當正確履行自己的監護職責,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受非法侵害,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遵紀守法,言行有範,對有不良行為的孩子要嚴加管教。

案例2、主父笑某、主父文某尋釁滋事案

劉某某,男,2000年出生,系某中學初中學生,因瑣事與一同學發生矛盾,即指使無業青年主父笑某、主父文某教訓這名同學。2015年1月4日,主父笑某、主父文某等人趕到學校門口時,與劉某某有矛盾的同學已經離開學校。劉某某想起朋友殷某某與同學王某某有矛盾,隨即指使主父笑某、主父文某等人在學校附近對王某某拳打腳踢,致王某某輕傷。

法院認為,被告人主父笑某、主父文某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其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鑑於其歸案後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通過積極賠償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酌情從輕處罰。據此,認定主父笑某、主父文某犯尋釁滋事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二個月和一年。

該案系校內學生糾集社會閒散人員,欺負、傷害校內學生的校園欺凌案件。

同學之間偶有矛盾是正常的,要學會合法合理去解決矛盾。本案中,劉某某結交閒散人員,不僅要教訓與自己有矛盾的同學,還「熱心」地幫朋友出氣,無視法律,恃強凌弱,缺乏對規則的基本認知和敬畏,雖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但是其家長應當對其嚴加管教,學校對其嚴肅處理,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被告人主父笑某、主父文某作為成年人,不但不幫助未成年人正確處理矛盾,反而逞強滋事,無故毆打未成年學生,不僅傷害了被害人身體健康,也傷害了被害人的心靈,其在學校周邊滋事的行為也影響了校園安全,法院依法對其從嚴懲處。

案例3、張某某故意傷害案

被告人張某某,男,1999年9月出生,與被害人葛某某系同班同學。2015年1月9日,葛某某到張某某的宿舍時,碰撞張某某一下,二人因此發生爭執並廝打。廝打中,張某某持刀將葛某某捅傷。經鑑定,葛某某的損傷構成重傷。

法院認為,被告人張某某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鑑於被告人犯罪時未滿十六周歲,系未成年人,投案自首,且已與被害人和解,對其減輕處罰,並適用緩刑。據此,認定張某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

本案中,被告人和被害人系同班同學,二人本應和睦相處,共同進步,卻因一點瑣事大打出手,甚至持刀捅刺,致使一人受重傷,一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兩人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人民法院堅持雙向保護原則,在依法認定被告人構成犯罪的前提下,注重化解矛盾,平復被害人受到的傷害,促成雙方和解,也給已經認罪悔罪的被告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案例4、王某某、李某等聚眾鬥毆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王某某均系某高中二年級學生,二人因瑣事產生矛盾,雙方約場在學校門口打架。王某某、李某各糾集多人持魚叉、鎬把等物品參與鬥毆,雙方均有人員受傷。參與鬥毆的人員先後有6人歸案。

二、裁判結果

法院認為,李某、王某某等六名被告人組織或積極參與持械聚眾鬥毆,均構成聚眾鬥毆罪。被告人王某某、李某在聚眾鬥毆犯罪中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案發後投案自首,自願認罪悔罪,法院對其減輕處罰。依照各被告人的犯罪情節、所起作用、犯罪後果及犯罪後的表現,法院依法認定6名被告人犯聚眾鬥毆罪,對李某、王某某各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對其他4名被告人分別判處三年至八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三、典型意義

兩名高中生之間的小矛盾,由於雙方糾集多名校外人員參與,最終演變成一起聚眾鬥毆刑事案件,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特別是他們在學校門口,又是下晚自習期間鬥毆,眾多學生圍觀,魚叉、木棍打鬥的場面引起學生恐慌,影響惡劣。案件發生後,李某、王某某主動投案,對自己的行為痛悔不已,法院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考慮到他們心智尚不成熟,平時表現較好,一時衝動誤入歧途,對二人適用緩刑,對其他被告人全部判處有期徒刑。

案例5、劉某與王某某等健康權糾紛

原告劉某與被告王某某、廉某某、董某某、張某某、朱某某均系某初級中學同班同學。在操場上體育課時,五被告將原告抬起扔到空中,摔落在地,致使原告劉某受傷,構成十級傷殘,造成各項經濟損失共計61 428.1元。

五被告將原告劉某抬起扔到空中,在原告劉某落下時並沒有承接,導致原告劉某跌落在地上受傷,五被告應對原告因受傷造成的損失負賠償責任。因五名被告均未滿十六周歲,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行為後果應由其監護人承擔。

由於原告劉某受傷是在學校上體育課期間發生的,該學校疏於管理,以致發生了學生傷害的後果,學校未能盡到相當注意義務,具有過錯,應依法對損害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

據此判決,原告劉某的各項經濟損失共計61 428.1元,扣除被告已經支付的11 000元,餘款50 428.1元,由五名被告的監護人分別承擔6 051.4元;原被告所在學校承擔20 171.2元。

同學之間嬉鬧玩耍本無可厚非,但是,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在操場上將同學拋向空中,即使有人去承接,也可能導致危害後果,如果沒有人承接,同學摔到地上,極有可能會摔傷甚至致殘,傷害的後果無法彌補。在法院審理的校園傷害案件中,還有因同學間嬉鬧而引起筆尖戳傷眼睛、水杯砸傷牙齒、騎車時互相踢打碰撞而引發的傷害案件,因而同學們應當約束自己的行為,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傷人或傷己案件的發生。學校也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組織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及時發現並制止學生的危險行為。

案例6、陳某某、左某某與張某某、王某某、薛某某生命權糾紛

2014年8月22日,9歲的陳某碩與14歲的張某某、王某某,13歲的薛某某相約到村旁河中洗澡。張某某在水中後退時不慎進入深水區,後將陳某碩拉入水中,王某某見狀施救時,也被張某某拉入水中,後張某某、王某某自救,陳某碩溺水死亡。陳某碩的父母陳某某、左某某起訴要求張某某、王某某、薛某某及其監護人賠償損失。

法院認為,被告張某某、薛某某、王某某與陳某碩一起參與具有危險的遊泳行為,負有相互救助的義務,張某某、薛某某、王某某對於陳某碩溺水死亡後果均有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被告張某某、薛某某、王某某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陳某碩溺水死亡時9歲,屬於法律規定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監護人陳某某、左某某沒有盡到監護義務,對該事件發生存有過錯,責任與被告相當。

案件審理期間,經法院主持調解,陳某某、左某某與薛某某、王某某的監護人及河道管理使用人達成和解協議並履行完畢,法院判決由張某某的監護人賠償左某某、陳某某經濟損失54774元。

本案為暑假期間,學生相約到附近河裡洗澡導致溺水死亡的惡性事件。暑假期間是此類惡性案件的高發期,水火無情,孩子自救能力差。作為監護人的父母一定要教育、看護好孩子,避免此類惡性案件的發生。

相關焦點

  • 校園暴力欺凌何時了?
    開學剛剛第一周,近日,我市和鄰市均有報導校園暴力欺凌行為,令人擔憂。 校園暴力欺凌行為播撒仇恨的種子,危害極大。中學階段是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中學生的心理行為健康關係到其未來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健康,一旦形成暴力欺凌別人或受到別人的傷害,產生的影響很大。
  • 防止校園欺凌 拒絕校園暴力
    (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餘羌)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來,各地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淨化校園成長環境,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文明校園。近日,汶川中學開展了「防止校園欺凌 ,拒絕校園暴力」系列活動。
  • 開平檢察:拒絕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
    開平區人民檢察院認真落實中央《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方案部署,繼續推進「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4月18日,該院未檢科、民行科檢察官聯合區教育局李傑部長共同來到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學,以「拒絕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為主題,為師生開展了一場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講座。
  • 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不是同一概念
    據悉,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浙江省鎮海中學的24名學生分別調研、聯合提出的《關於完善現有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體系的提案》,將和去年8月選出的第三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其他5份最佳提案一起,經由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至全國政協會議。  目前受到關注的校園欺凌事件,往往是極端的校園暴力事件。
  • 【校園動態】防治校園欺凌暴力致家長的一封信
    近年來,大家通過網絡媒體等能夠經常看到一些關於校園欺凌事件的報導。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對被欺凌的學生造成身心傷害,破壞了正常的學校秩序。實施嚴重欺凌的學生如果沒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國家十分重視防範校園欺凌工作。李克強總理做出批示: 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
  •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 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危害
    如今同學毆打,校外圍堵等校園暴力事件頻發,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校園是一個學習的天堂,而不是一個充滿暴力的存在。下面講講如何遠離校園暴力。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發酵  12月8日晚,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刷屏。
  • 驚人 解碼百部校園暴力視頻:超乎想像的欺凌與暴力
    新聞頻道今年5月份也曾報導過山西運城絳縣衛莊鎮下村,15歲少年張超凡在網吧被6名同學毆打長達四小時後死亡的案例。(>>>連結:十五歲少年被同學毒打四小時後喪命)△ 視頻:百個「校園暴力」網絡視頻背後調查:未成年人的世界裡存在著超乎成年人想像的欺凌與暴力央視記者在網上搜集了一百部校園暴力視頻,經過逐個分析,發現在未成年人的世界裡存在著超乎成年人想像的欺凌與暴力。
  • 悲傷逆流成河,聚焦校園欺凌案例
    悲傷逆流成河,聚焦校園欺凌案例 2019-12-24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預防校園欺凌 建設和諧校園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0日訊(通訊員 周萍 鄒芳)為了打造陽光校園,讓孩子們健康成長,5月20日,祁陽縣八寶鎮黃市完小開展了「預防校園欺凌,建設和諧校園」安全教育活動。在此次活動中,各班級開展了預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從什麼是霸凌欺凌、霸凌欺凌對未成年人的危害、遇到霸凌欺凌應該怎樣做等進行了講解。並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對學生進行了深刻的防校園暴力教育,讓學生了解校園欺凌、暴力的危害性,學會如何預防校園欺凌、學生在遇到校園暴力時如何求救、自救等。
  • 預防校園欺凌,構建陽光校園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肖澤英報導:為了進一步做好校園安全整治工作,防範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園欺凌事件的危害,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信豐縣古陂鎮中心小學開展了一系列校園防欺凌活動。  國旗下的專題講話  近日,該校舉行了以《反對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專題國旗下講話。校長葉常青在國旗下作了專題講話,他的講話讓全體學生明白,在發現校園暴力、欺凌事件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和老師、家長取得聯繫,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
  • 拒絕暴力!青白江公安教你向校園欺凌 Say No!
    守護孩子成長、保衛校園安全讓欺凌之風被扼殺在搖籃裡蜀黍一直在行動!拒絕暴力!青白江公安教你向校園欺凌 Say No!(點擊視頻,觀看精彩一刻!)為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法治意識,教育引導學生規範自己的言行,有效遏制和消除校園暴力,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創建安定和諧的校園環境,9月17日,青白江公安分局大同派出所在紅旗學校開展了「對校園霸凌,Say No!」反欺凌宣傳活動。
  • 一例校園欺凌的輔導案例
    校園欺凌是校園暴力的一種,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者是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者是精神傷害等的事件。一般來說,校園欺凌可以分為這樣幾種類型,第一,是直接欺凌,包括身體欺凌和言語欺凌。第二,是間接欺凌,包括社交欺凌和網絡欺凌。第三,是性欺凌,第四,是「同意的」欺凌。
  • 汶川中學開展「防止校園欺凌,拒絕校園暴力」系列活動
    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來,各地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淨化校園成長環境,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文明校園。2020年11月23日,汶川中學開展了「防止校園欺凌 ,拒絕校園暴力」的系列活動。
  • 吉青社工開展校園「反欺凌,反暴力」項目啟動儀式
    ,遠離校園暴力共建和諧校園,文明從我做起!錚錚誓言,表達了學生們抵制校園暴力、建設文明校園的決心!近年來,學生被同學毆打、侮辱等事件時有發生,校園欺凌已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預防校園欺凌事件能力,杜絕校園惡性暴力事件的發生,10月23日下午,由共青團長春市委和長春市少工委主辦,淨月高新區團工委、淨月區教育局、吉林省吉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淨月區玉潭小學協辦的校園「反欺凌,反暴力」項目啟動儀式在玉潭小學舉行。
  • 向校園暴力Say No!遇到校園欺凌,家長、學生請這樣做……
    都說校園是最陽光、最安全,最純粹、最美好的地方。校園暴力的問題,傷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衝擊了社會道德底線,成為目前校園安全的重要命題。教師、家長、社會應該怎樣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4.網絡欺凌。即在網址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利用網絡造謠、傳播消極謠言。案例中的小威給小齊取綽號,且藉故嘲笑小齊的行為,給小齊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屬於校園欺凌。
  • 這個學校的主題班會:防校園欺凌,反對校園暴力!
    導讀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侮辱……近幾年,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生,讓本應美好的校園蒙上了陰影。「校園欺凌」一詞雖然早在1978年便已出現,但學界對校園欺凌一直沒有統一的定義。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校園欺凌」即「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行為。10月26日,清溪中心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預防校園欺凌教育。
  • 如何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
    培養健康心理 預防校園欺凌為響應上蔡縣總工會心理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號召,12月14日下午,上蔡一中舉辦了以「培養健康心理 預防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陳老師主要從「校園欺凌及其危害」、「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如何有效預防校園欺凌」、「與校園欺凌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學生人際交往技巧」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說和心理健康指導,號召大家行動起來,一起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共同營造和諧的一中校園!
  • 校園暴力頻發 專家: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作出定義
    而屢見報端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令人觸目驚心。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育培養他們的校園應該是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但是少數地方學生間欺凌和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容易形成輿論熱點,影響社會穩定。
  • 校園欺凌|為什么女學生越來越暴力?
    女學生對「告發者」進行打擊報復,採取了極端的暴力方式,不僅如此,她們還將暴力欺凌的過程錄製下來,真是作惡而不知羞恥。受害人陳玲玲15歲,就讀於普洱中學初一。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平常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 如何界定校園暴力?
    近年來人們對校園暴力越來越關注,不僅在網絡平臺上激烈討論社會的真實案例,而且關於校園暴力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在全球範圍內,校園欺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據WHO對48個國家資料的統計,各種形式校園暴力的發生率高達60%,校園暴力是15~44歲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校園暴力除了肢體暴力,被孤立、被排斥等隱形暴力和語言暴力同樣普遍存在,卻更難以界定。是不是自己被排斥或被辱罵就是遭受校園暴力了呢?校園暴力本身又該如何下定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