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園欺凌事件 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危害

2020-12-17 99健康網

   如今同學毆打,校外圍堵等校園暴力事件頻發,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校園是一個學習的天堂,而不是一個充滿暴力的存在。下面講講如何遠離校園暴力。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發酵

  12月8日晚,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刷屏。

  文章作者自稱是北京中關村二小四年級一名10歲男孩的媽媽。她在文中表示,孩子在學校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後,出現失眠、厭食、恐懼上學等症狀,後被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據稱,這名男孩在學校長期遭到同學欺凌,從三年級開始就被罵「侮辱性外號」。

  文章作者還表示,她向學校及海澱區教委反映此事,惡作劇的兩個孩子供認不諱。但一名對方家長覺得「就是孩子淘氣」,拒絕道歉。老師定性此事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並讓她放棄「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等四點訴求。

  這位母親還表示,在與校領導、班主任等的面談中,一位校領導對其態度粗暴,認為「孩子在學校受傷就該學校管,家長不可以有意見」。

  「我們明明是受害者,只要求學校處理和道歉,為什麼要被如此對待?」她在文中發問。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目前,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已達10萬+,點讚數4萬多,9500餘人進行了「讚賞」。

  涉事學校:讓教育問題回歸校園進行處理

  上述文章經廣泛傳播引發關注後,10日,中關村二小通過官方微博及微信首度發聲。

  聲明稱:近期,一起發生在我校三名中年級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從事發到現在,學校一直在積極努力協調,客觀、公正地處理幾方家長間的相關訴求和矛盾糾紛。本著保護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權益,特別是事件中提到的受傷害的未成年人原則,學校還將做持續努力,力爭達到多方認可的結果。

  上述聲明強調:針對近期網絡上出現的關於我校以及相關事件的不實言論,我校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學生及學校聲譽,並追究相關主體責任的權利。

  中關村二小在這份聲明中呼籲,「讓教育問題回歸校園進行處理。」

  北京市教委:要教育好身邊的孩子

  10日夜間,北京市教委首次回應,稱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從一切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發的角度,高度重視。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呼籲關注事件中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的疏導;要教育好身邊的孩子,不做有害他人的事情。

  追蹤:涉事家長有沒有散布不實言論?

  此事經網絡傳播後,引發較大爭議,褒貶不一。

  一些支持者表示,孩子如何與人為善、如何正確玩耍、如何面對逆境,均需要家長和學校的正確引導,不能簡單以「開玩笑」定性,對「熊孩子」不管不教。

  一些反對者,諸如自稱中關村二小學生家長的網友SunFuJie認為,要以客觀和理性的態度處理事件,不要把孩子推向風口浪尖。

  在媒體報導中,另有「中關村二小其他學生家長」等爆料稱,發帖的「被欺凌」學生家長「誇大事實、借題發揮」。

  針對網絡上的各種聲音,「被欺凌」學生家長11日在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有些明顯是捏造事實甚至人身攻擊的,明顯地並不關心這件事本身,只是一味攻擊母親攻擊孩子。比如所謂爆料作者媽媽是東北人這樣涉嫌地域歧視的言論。」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該家長在文中對中關村二小聲明中的「不實言論」也進行了回應,她寫道,「對於是否有不實言論,我們只能說:誰主張誰舉證。如果能明確提出哪句或哪段是不實言論,我們完全可以質證。」

  不過截至目前,絕大部分信息是爆料者單方面的敘述,涉嫌欺負同學的學生家長尚無直接說法,因此目前還無法確認事情真相。

  延伸閱讀:校園暴力的危害

  1.厭學現象

  受害者讓校園裡的暴力現象嚇怕了,因此不敢去上學,上課也不敢主動提問題,膽子更小,最後導致輟學。

  2.學生人格扭曲

  當學生受到無端欺辱時,其他同學由於害怕報復,不敢挺身而出主持公道,正義感被泯滅。周圍都是冷漠的眼神,「打去吧,打死償命,與我何幹。」同情心、團結協作精神都一剎那轉變為倚強欺弱,人際關係淡漠,相互勾結、利用,一旦被壞人利用,將極易走上犯罪道路。

  3.爆發惡性事故

  由於多次受到欺辱,受害者壓力很大,等壓抑達到不能承受時,就會產生報復心理,寧肯魚死網破,鋌而走險。小者找上更多的人打擊對手,大者致人死命。這些事件的發動者,往往都是平時的受害者,由於一時的衝動,闖下了大禍。衝突中,如果雙方的社會關係、家庭勢力參與進來,將會釀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1.同學間和睦

  要和同學們處理好關係,不打同學小報告,不道他人是非,和同學發生衝突了,要及時消除誤會。

  2.幫助孩子學習社交技巧

  霸凌者的目標往往是內向、羞澀、安靜的孩子,自信開朗的孩子一般不會成為他們的對象。因此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帶他參加集體活動,多接觸社團活動,會有助於他建立對此類問題的解決信心。

  3.謹慎交友

  慎重交友,多交良友,融洽的同學緣也會讓那些品行不好的學生畏懼。

  4.家長多說案例

  選擇性地給孩子講一些校園暴力傷害的案例,讓這些事件對孩子有一個警醒的作用

  5.心理教育

  加強青少年學生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技能訓練,提高學生處世經驗和能力。

(責任編輯:陳加勇)

相關焦點

  • 防止校園欺凌 拒絕校園暴力
    (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餘羌)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來,各地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淨化校園成長環境,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文明校園。近日,汶川中學開展了「防止校園欺凌 ,拒絕校園暴力」系列活動。
  • 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一周年
    12月13日凌晨,中關村二小再發聲明,披露校方調查結果,將欺負事件定性為「偶發事件」,稱尚不足以認定肇事孩子的行為已經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  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12月13日凌晨在《中國教育報》的採訪中表示:「對方一直要求定性為霸凌,我們無法滿足家長的這個訴求。」楊剛稱,因為這件事情不構成霸凌,所以學校無法認同「霸凌」一文提出的訴求。
  • ...建議學生勇敢應對-欺凌 反社會性人格 校園暴力事件 初一學生...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校園欺凌該得到應有懲罰,網友的態度並不奇怪,畢竟校園暴力事件非常多見,不少網友也曾親身經歷過,這可謂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本報以「你遭遇過校園暴力嗎」為主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多的受訪者聲稱在整個求學經歷中,校園暴力團體並非個別現象。這足以讓我們引起重視:如何遏制這種糟糕的校園現象,並讓我們的下一代學會如何面對校園欺凌。
  • 我國校園欺凌事件主要特徵與治理對策
    :校園欺凌事件較多發生在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階段,男性欺凌者佔據了較大比例,被欺凌者中女性和男性的絕對比例差距較小;校園欺凌事件團夥暴力問題嚴重,「以多欺寡」、「恃強凌弱」現象突出;校園欺凌事件已成為影響學校正常管理秩序、危害學生身心健康的突出問題。
  • 汶川中學開展「防止校園欺凌,拒絕校園暴力」系列活動
    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來,各地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淨化校園成長環境,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文明校園。2020年11月23日,汶川中學開展了「防止校園欺凌 ,拒絕校園暴力」的系列活動。
  • 向校園暴力Say No!遇到校園欺凌,家長、學生請這樣做……
    根據2016年出臺的《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規定,校長是學校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第一責任人,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長和班主任是直接責任人。因此,在校園欺凌預防及防治過程中,建議學校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明確相關崗位職責,將學校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各項工作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每位教職工。
  • 日本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學生遭欺凌成普遍現象
    中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報導,近期日本頻發校園暴力事件,福岡市某專門學校的學生被學長逼迫跳河身亡;茨城縣發生了中學生自殺事件;而一起被隱瞞了將近一年的醜聞更令人震驚:滋賀縣一名13歲男生因不堪忍受校園暴力而自殺。他遭到同學各種欺凌,被強迫偷東西、還被頭巾勒住脖子、甚至被迫「練習自殺」。
  • 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不是同一概念
    據悉,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浙江省鎮海中學的24名學生分別調研、聯合提出的《關於完善現有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體系的提案》,將和去年8月選出的第三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其他5份最佳提案一起,經由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至全國政協會議。  目前受到關注的校園欺凌事件,往往是極端的校園暴力事件。
  • 2020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整治校園欺凌刻不容緩
    【熱點概述】從去年大熱的《悲傷逆流成河》到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校園欺凌」這四個字逐漸搬上螢屏,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電影中的暴力畫面,充斥著侮辱、踢打、威脅等更為殘忍的手段,很難想像這是如花般的少年們的另一幅面孔。也正是因為大熒幕對青少年暴力事件的聚焦,讓越來越多的公眾對「校園欺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校園欺凌|為什么女學生越來越暴力?
    經調查,事件發生在鹽津縣普洱中學。當時,李某等9名女學生聲稱被打女生向老師「告狀」,於是在其宿舍內對其辱罵和毆打,並威脅不許再「告老師」。學生李某對這一過程進行了錄製。女學生對「告發者」進行打擊報復,採取了極端的暴力方式,不僅如此,她們還將暴力欺凌的過程錄製下來,真是作惡而不知羞恥。
  • 驚人 解碼百部校園暴力視頻:超乎想像的欺凌與暴力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聯合其他八部門印發的《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
  • 預防校園欺凌,構建陽光校園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肖澤英報導:為了進一步做好校園安全整治工作,防範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園欺凌事件的危害,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信豐縣古陂鎮中心小學開展了一系列校園防欺凌活動。  國旗下的專題講話  近日,該校舉行了以《反對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專題國旗下講話。校長葉常青在國旗下作了專題講話,他的講話讓全體學生明白,在發現校園暴力、欺凌事件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和老師、家長取得聯繫,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
  • 校園暴力欺凌何時了?
    開學剛剛第一周,近日,我市和鄰市均有報導校園暴力欺凌行為,令人擔憂。 校園暴力欺凌行為播撒仇恨的種子,危害極大。中學階段是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中學生的心理行為健康關係到其未來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健康,一旦形成暴力欺凌別人或受到別人的傷害,產生的影響很大。
  • 校園暴力頻發 專家: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作出定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育培養他們的校園應該是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但是少數地方學生間欺凌和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容易形成輿論熱點,影響社會穩定。對於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認為,將校園欺凌和暴力的防治工作落到實處,僅憑一紙文件是做不到的,還需要政府、家庭、社會、學校等各方面長期、艱難、細緻的工作和共同努力。
  • 吉青社工開展校園「反欺凌,反暴力」項目啟動儀式
    >拒絕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共建和諧校園,文明從我做起!錚錚誓言,表達了學生們抵制校園暴力、建設文明校園的決心!近年來,學生被同學毆打、侮辱等事件時有發生,校園欺凌已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預防校園欺凌事件能力,杜絕校園惡性暴力事件的發生,10月23日下午,由共青團長春市委和長春市少工委主辦,淨月高新區團工委、淨月區教育局、吉林省吉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淨月區玉潭小學協辦的校園「反欺凌,反暴力」項目啟動儀式在玉潭小學舉行。
  • 開平檢察:拒絕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
    開平區人民檢察院認真落實中央《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方案部署,繼續推進「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4月18日,該院未檢科、民行科檢察官聯合區教育局李傑部長共同來到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學,以「拒絕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為主題,為師生開展了一場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講座。
  • 預防校園欺凌:南京中小學設學生「情報員」
    揚子晚報訊 (記者 薛玲)近年來,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屢在網絡曝光,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為了更有效地預防此類事件發生,南京鼓樓區寶塔橋街道愛眾家庭成長工作站啟動了預防校園欺凌社會服務項目,首批覆蓋南京曉莊學院附屬中學、濱江中學、濱江小學、象山小學和方興小學。
  • 校園暴力猖獗 日本嘗試立法防治 校園欺凌的原因有哪些?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藍建中)12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日本立法防校園欺凌並未立竿見影》的評論。當前,日本社會比較重視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並且專門通過立法來遏制校園欺凌,但是效果如何尚待觀察。
  • 【校園動態】防治校園欺凌暴力致家長的一封信
    近年來,大家通過網絡媒體等能夠經常看到一些關於校園欺凌事件的報導。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對被欺凌的學生造成身心傷害,破壞了正常的學校秩序。實施嚴重欺凌的學生如果沒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國家十分重視防範校園欺凌工作。李克強總理做出批示: 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
  • 從河南省柘城縣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探討防止校園欺凌的方法
    男生被打倒在地,其他學生冷眼旁觀本月10日,河南省柘城縣發生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在七年級8班內有4名同學發生爭執,監控攝像頭中觀察,3名學生圍毆1名同學,而被打同學準備理論時劉某(3結局令人意外也惋惜,但在發生圍毆事件過程中周圍的同學並無反映,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當前教育環境對素質教育的培養是否合格,前段時間上映《悲傷逆流成河》就是一部反映校園欺凌事件的電影,這篇電影讓我們明白,在校園欺凌事件發生中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保護別人,而不是做冷眼旁觀人,那樣無異於就是校園欺凌的合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