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從去年大熱的《悲傷逆流成河》到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校園欺凌」這四個字逐漸搬上螢屏,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電影中的暴力畫面,充斥著侮辱、踢打、威脅等更為殘忍的手段,很難想像這是如花般的少年們的另一幅面孔。也正是因為大熒幕對青少年暴力事件的聚焦,讓越來越多的公眾對「校園欺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18年11月某日深夜,寧波某學院學生董某等人夥同校外人員陳某經過事先商量策劃,對同學小江口塞紙巾、綁皮帶、脫衣拍視頻發微信群、身上寫侮辱性語言等方式進行凌辱,並通過拳打腳踢、扇耳光、扯頭髮等方式對小江進行毆打持續數小時。而最近大連發生的一起13歲少年殺害10歲女孩的案件,也引發了公眾對未成年人暴力和犯罪行為的討論。
校園欺凌和暴力發生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青少年中,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一份全球校園欺凌現狀報告顯示,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學校暴力和欺凌。儘管這樣的數字看起來難以置信,可這只是冰山一角。更為痛心的是大部分遭受欺凌的孩子都選擇了沉默。由於很多案件都達不到刑事層面,有的還進入不到司法程序,這也讓未成年「暴力」成為了可怒不可治的原因之一。
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等。這次提請審議的修訂草案將著力解決校園安全、學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問題。儘管相關法律提上了議程,但治理校園欺凌的路卻任重而道遠……
【模擬命題】
近些年,校園欺凌事件頻發,甚至許多受欺凌的孩子選擇了默不作聲,最終釀成生命悲劇。請談談你對於校園欺凌的認識。
【答題要點】
1.概括提煉話題,給予評價。
校園欺凌本質上是一種暴力事件,多伴隨著青少年的青春期發展而來。其反映的是教育的失衡,這樣的暴力事件往往會給學生、學校、社會帶來諸多影響,需要社會各界引起重視。
2.校園欺凌現狀。
校園欺凌表現為校內校外的威脅、恐嚇、毆打、言語侮辱等,受欺凌的學生通常不具備反抗能力,甚至會在受到欺凌後選擇默不作聲。
3.分析校園欺凌的影響。
(1)對於受欺凌的學生易造成身體和心靈損害,嚴重可危及生命。
(2)不利於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滋生暴力惡習成為危害社會的不良人群。
(3)影響學校、社會和諧互助友愛的風氣,加劇家長對於學校教育的擔憂。
4.分析校園欺凌頻發的原因。
(1)青少年尚處於三觀建立階段,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如不少影視作品和網絡平臺充斥暴力、黃賭毒等因素,容易讓學生滋生惡習,以欺負弱者得到快感。
(2)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未能真正負起監護教育責任,在外違法犯罪時未能正確教導或者在外受到傷害未能及時發現和關注。
(3)學校、老師對於校園欺凌事件的關注不到位,過度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價值觀引導。在暴力苗頭出現時沒有及時制止,甚至有的學校在知情的情況下採取默不作聲的態度,助長了校園欺凌風氣。
(4)目前的法律體系沒有明確界定校園欺凌行為,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對其進行規範和懲戒,讓欺凌的學生認為可以為所欲為,不用付出代價。
5.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家庭保護是基礎,家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對孩子有積極正確的引導,肩負起監護教育的責任。
(2)學校保護是關鍵,需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從意識到行為引導和規範學生的所做所為。
(3)司法保護是保障。社會各界嚴格執行、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時建立和完善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規,用法律規範來整治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4)建立健全網絡管理法規,對網絡違法行為依法懲處,肅清網絡平臺的不當內容,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