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2020-09-20 王營評教育


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教育觀察: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王營

前段時間,某中學高三女生小薇(化名)被同班男生毆打至休克,小薇向學校反映後,竟被告知不許將此校園暴力一事告訴家長,否則記處分,事件經媒體報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事件發生後,市教育局表示,該事件屬實,對該校在全市教育系統內通報批評,並對相關單位及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追責。

學生在校園遭遇暴力,學校本該第一時間告知雙方學生家長,根據相關要求,妥善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和糾紛。這所學校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受害學生已被打至休克,竟被告知不得告訴家長,否則記處分。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損害了學生的正當權益,而且會導致校園暴力事件愈演愈烈,是典型的「助紂為虐」。

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對於校園欺凌,教育部一再表示,要建立防控校園欺凌的有效機制,及早發現、幹預和制止欺凌、暴力行為,對情節惡劣、手段殘忍、後果嚴重的必須堅決依法懲處。學校作為育人的場所,理應成為制止校園欺凌的「第一道防線」,對此類事件要保持高度警覺,並將其放在學生健康發展的高度來處理問題。

毫不疑問,每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對被欺凌的學生而言,都是一次巨大身體和心靈創傷,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其一生的事業和前途。學校絕不可在此類事件上「和稀泥」,或者得過且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當欺凌事件發生後,學校應當採取積極的態度,按照正當的程序,調查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在家長知情的前提下,對於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均要拿出一個明確的處理意見,必要的時候還要向社會公布。如果像這所學校一樣,對整個事件遮遮掩掩,不但沒有處理欺凌者,反而對被欺凌者進行恐嚇,就必然會使欺凌者無視學校紀律,更加有恃無恐,今天他欺凌了「小薇」,明天就可能欺凌「小萍」,最終把學校攪得不得安寧,學校還有什麼「教育「可言,這難道不是「助紂為虐」嗎?

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這些年來,校園欺凌事件之所以屢禁不止,呈頻發態勢,說白了是教育者的「面子」和「私心」在作怪。學校發生惡性欺凌事件,一旦傳揚到社會上,學校沒有面子,校長和老師臉上也無光,況且家長知道後,也會不依不饒,要求學校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且還可能被上級主管部門追責處分。於是,乾脆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學生實施恐嚇,試圖將「家醜」遮掩起來。可惜的是,在現代資訊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這類「家醜」不但沒有捂住,反而持續發酵,製造了更大的「醜聞」,得到了更加嚴厲的問責和處分。

到底是學校「面子」重要?還是學生的健康成長重要?答案不言而喻。這所中學「助紂為虐」的做法,再次提醒我們,學校管理者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對學生的反欺凌教育,採取有力措施,儘量避免學生暴力衝突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意外,應當有應急預案,採取合法的渠道對事件進行公平、公正的處置,不能以維護學校「聲譽」和「面子」為由,充當施暴學生的保護神,甚至「助紂為虐」,對其惡行進行縱容甚至鼓勵。教育主管部門也應當把這樣的案例當做典型,反思過往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中的缺失,以嚴肅問責態度給更多的學校敲響警鐘。

本文選自於作者新浪博客(已關聯)

相關焦點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多數人被欺凌竟不知該如何處理……
    有網友表示,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處理不當,希望能夠加大處罰力度,以切實起到警示作用。有專家指出,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後,一些部門在處置時存在「重平息、輕教育」的傾向。那麼,遭遇校園欺凌後,到底應該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如何有效預防?能否提前幹預?本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從河南省柘城縣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探討防止校園欺凌的方法
    男生被打倒在地,其他學生冷眼旁觀本月10日,河南省柘城縣發生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在七年級8班內有4名同學發生爭執,監控攝像頭中觀察,3名學生圍毆1名同學,而被打同學準備理論時劉某(3結局令人意外也惋惜,但在發生圍毆事件過程中周圍的同學並無反映,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當前教育環境對素質教育的培養是否合格,前段時間上映《悲傷逆流成河》就是一部反映校園欺凌事件的電影,這篇電影讓我們明白,在校園欺凌事件發生中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保護別人,而不是做冷眼旁觀人,那樣無異於就是校園欺凌的合謀人。
  • 校園欺凌在不同學校的處理辦法
    反對校園欺凌需要法律助力江西上饒校園悲劇發生以後,引起了激烈的討論。有譴責家長的,有譴責學校的,有譴責老師的。事件的真相需要調查,我們不能妄下結論。實質上在現實教學工作中每個學校都出現過校園欺凌現象。區別在於有的學校欺凌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有的學校就沒有很好的把控,越來越嚴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對我們本地的兩所學校的老師處理方法進行了了解。希望大家能從中悟出一些問題。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大量個案被「內部消化處理」
    求解之路需社會合力  《法制日報》記者曾採訪過在北京市某區教育委員會工作的人士。他表示,引發「校園欺凌」的都是一些很瑣碎的小事,甚至壓根兒是沒事找茬尋刺激。一些在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引發一起「校園欺凌」事件。
  • 頰口小學開展「防校園欺凌」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有效防範、控制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近日,清涼峰鎮頰口小學開展了「防校園欺凌」主題教育活動。各班級召開以「預防校園欺凌 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班會,通過課件、視頻播放等形式,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校園欺凌,如何依法抵制校園欺凌,讓學生銘記當自己或發現他人遭受校園暴力時,要及時向老師、家長求助。學校對學生開展防欺凌情況調查,印發防欺凌相關知識學習材料,引導學生如何避免被欺凌,遇到欺凌該如何尋求幫助。
  • 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一周年
    明明的父母認定此事為「欺凌」,但學校卻指其僅為「過分的玩笑」,還勸受欺孩子的家長放棄「處理懲戒施暴孩子」「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等訴求,孩子母親更受到學校一位楊姓書記的斥責。  12月8日,明明的母親寫了一篇感情激烈的文章指責校方處理不當,這一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引發了公眾熱議。此後,校方和家長藉助媒體,隔空對話。
  • 預防校園欺凌需要規則教育
    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近年來,校園惡性欺凌事件屢有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將對這一現象進行專項治理。
  •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 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危害
    如今同學毆打,校外圍堵等校園暴力事件頻發,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校園是一個學習的天堂,而不是一個充滿暴力的存在。下面講講如何遠離校園暴力。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發酵  12月8日晚,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刷屏。
  • 處理了一些校園欺凌事件後,有些話不吐不快
    在探討校園安全問題之餘,「校園欺凌」這一敏感而帶有一定普遍性的現象更成了輿論場熱議的焦點話題。近年來,類似群毆、辱罵、勒索及其他侮辱性暴力行為時常出現在中小學校園中。筆者在江蘇一家社會服務機構中任職,多年從事校園社工服務,茲就自己接觸到的一些案例,談談社工服務對於校園欺凌事件的意義以及目前尚存的問題。
  • 學校社工介入校園欺凌的實踐及反思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逐年增加,令人扼腕,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今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秉承該通知的精神,廣東省中山市擬訂了校園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中山市某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A 職中)根據各級要求,迅速成立了反校園欺凌專項教育領導小組,制訂了符合各自學校實際情況的具體方案。
  • 面對校園欺凌事件,家長、老師、學校應該怎麼做,能避免事情發生
    近幾年不斷報導出來的校園欺凌事件,引起社會大眾對校園安全的關注。例如在2011年,北京某學校裡一名男生被多名同學抓到廁所,並且逼迫該男孩吃下廁所裡的糞便。男孩猶豫了一下便遭到他們的毒打,最終男孩屈於他們的淫威,拿起廁所裡的一塊糞便吃了下去。
  • 關於網傳監利某學校校園欺凌事件的情況通報
    關於網傳校園欺凌事件的情況通報7月29日,網上流傳監利某學校學生寢室內欺凌事件視頻。監利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委主要領導立即責成縣教育、公安等部門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同時,安排學校將被打學生送至醫院檢查身體,並通知涉事學生家長到校進行調解處理。
  • 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為什麼屢禁不止?
    學校裡,學渣是越來越多了。再加上《未成年保護法》中的部分條款對未成年人進行了過度保護,校園裡學生當中出現不算少的「小霸王」、「大哥大」、「大姐大」,於是校園欺凌現象屢禁不止。上傳於網絡,見之於報端的欺凌事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面對這些現象,老師們只能苦口婆心是、和風細雨地勸說教育,甚至連嚴厲批評都不敢用,只能是吃力不討好而又不得不疲於奔命。那麼校園欺凌事件為什麼屢禁不止呢?
  • 教育觀察:讓法治副校長成為學校安全的「保護神」
    治理校園欺凌,防範青少年犯罪,不能僅憑教育部門和學校一己之力。學校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更不是世外桃源,要善於拿起法律的武器,用法制的方式治理校園欺凌和一系列危及師生安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門就要聯合公檢法等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共同治理校園內外環境,以確保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師生安全。聘任法治副校長,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用法治的方式治理校園欺凌,就是一條有效途徑。
  • 「少女遭圍毆」處理結果引議 校園欺凌處置重平息?
    就此,海南省政府教育督導室常務副主任盧煥雄說,校園欺凌發生後,一些部門在事件處置中往往重平息輕教育,主要精力放在動用警力資源,以堵塞欺凌視頻網絡傳播為要務,熱衷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息事寧人為唯一目標。弱化學校教育功能是類似事件處理中常見的嚴重缺失與短板,要強化教育功能。  法學專家則認為,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只有依法依規處置才能構建長效機制。
  • 香港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嚴重欺凌或被警察帶走
    近日,校園欺凌話題再度引發熱議。由於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所以相關話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思考。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香港,看看當香港學校發生校園欺凌事件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或許我們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 面對諸多校園欺凌事件,你該這樣教育保護自己的孩子
    你保護世界而我想保護你前幾日,易烊千璽、周冬雨主演的校園欺凌《少年的你》電影上映 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恍惚想起自己在年幼也受到過欺凌,那時我是留守兒童,親戚帶養,在學校被一群人毆打扯頭髮,威脅要錢,無處可說,畢竟,在當時大人的眼裡,那只不過是孩子們的小打小鬧而已。
  • 政府學校家庭攜手應對「校園欺凌」
    最後該事件以官方派心理團隊進駐該校,該區教育系統全面排查學生欺凌和暴力隱患收尾。筆者作為一名網絡欺凌的受害者,組織同學,以中學生之間的暴力行為為研究對象,採取多種實證調查方法,對該區校園暴力的現狀和原因進行調查,並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 面對校園欺凌 該怎麼辦?
    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校園欺凌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如何減少校園欺凌事件?在2020年河北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校長婁延果與省政協委員,滄州市第十四中學校長魏桂榮就此問題發表了看法。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校長婁延果。
  • 不能忍,校園欺凌現象頻發,那些校園霸王如何治?
    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2、建章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