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教育觀察: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王營
前段時間,某中學高三女生小薇(化名)被同班男生毆打至休克,小薇向學校反映後,竟被告知不許將此校園暴力一事告訴家長,否則記處分,事件經媒體報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事件發生後,市教育局表示,該事件屬實,對該校在全市教育系統內通報批評,並對相關單位及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追責。
學生在校園遭遇暴力,學校本該第一時間告知雙方學生家長,根據相關要求,妥善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和糾紛。這所學校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受害學生已被打至休克,竟被告知不得告訴家長,否則記處分。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損害了學生的正當權益,而且會導致校園暴力事件愈演愈烈,是典型的「助紂為虐」。
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對於校園欺凌,教育部一再表示,要建立防控校園欺凌的有效機制,及早發現、幹預和制止欺凌、暴力行為,對情節惡劣、手段殘忍、後果嚴重的必須堅決依法懲處。學校作為育人的場所,理應成為制止校園欺凌的「第一道防線」,對此類事件要保持高度警覺,並將其放在學生健康發展的高度來處理問題。
毫不疑問,每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對被欺凌的學生而言,都是一次巨大身體和心靈創傷,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其一生的事業和前途。學校絕不可在此類事件上「和稀泥」,或者得過且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當欺凌事件發生後,學校應當採取積極的態度,按照正當的程序,調查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在家長知情的前提下,對於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均要拿出一個明確的處理意見,必要的時候還要向社會公布。如果像這所學校一樣,對整個事件遮遮掩掩,不但沒有處理欺凌者,反而對被欺凌者進行恐嚇,就必然會使欺凌者無視學校紀律,更加有恃無恐,今天他欺凌了「小薇」,明天就可能欺凌「小萍」,最終把學校攪得不得安寧,學校還有什麼「教育「可言,這難道不是「助紂為虐」嗎?
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這些年來,校園欺凌事件之所以屢禁不止,呈頻發態勢,說白了是教育者的「面子」和「私心」在作怪。學校發生惡性欺凌事件,一旦傳揚到社會上,學校沒有面子,校長和老師臉上也無光,況且家長知道後,也會不依不饒,要求學校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且還可能被上級主管部門追責處分。於是,乾脆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學生實施恐嚇,試圖將「家醜」遮掩起來。可惜的是,在現代資訊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這類「家醜」不但沒有捂住,反而持續發酵,製造了更大的「醜聞」,得到了更加嚴厲的問責和處分。
到底是學校「面子」重要?還是學生的健康成長重要?答案不言而喻。這所中學「助紂為虐」的做法,再次提醒我們,學校管理者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對學生的反欺凌教育,採取有力措施,儘量避免學生暴力衝突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意外,應當有應急預案,採取合法的渠道對事件進行公平、公正的處置,不能以維護學校「聲譽」和「面子」為由,充當施暴學生的保護神,甚至「助紂為虐」,對其惡行進行縱容甚至鼓勵。教育主管部門也應當把這樣的案例當做典型,反思過往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中的缺失,以嚴肅問責態度給更多的學校敲響警鐘。
本文選自於作者新浪博客(已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