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原來罪魁禍首是它?真的不可小覷

2020-12-17 今日評論

青鋒

在頻發的校園欺凌惡性事件中,網絡欺凌日益嚴重,這是目前不爭的事實。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披露,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和手機互聯平臺的普及,未成年人犯罪相關的近半數案件,已發展為網絡欺凌、網絡惡意傳播、網絡暴力。究其原因,近七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是未成年人不正常接觸網絡不良信息而引發。

得出近七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是因為未成年人接觸網絡不良信息引發的結論,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十來年審理的4175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析而來。白皮書顯示,大量網絡載體、電子遊戲中的色情、暴力、賭博等不良內容嚴重影響到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某校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羅某,引起班裡「大姐頭」蔡某的嫉妒。蔡某便糾結了幾個「閨蜜」,將羅某騙至教學樓廁所內,強迫其脫光衣服,對其進行毆打、辱罵,並用菸頭燙傷羅某的胸部。最終蔡某犯強制侮辱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這種校園欺凌現象,過去可能只有在某些影視劇裡看到,但現在的未成年人通過接觸網絡,不僅能看到這種現象,還會在現實中模仿,走向違法犯罪。

白皮書顯示,網絡欺凌、言語侮辱、關係排擠、惡意嘲笑、拉幫結派等欺凌現象,已成為校園傷害案件的重要誘因之一。北京市一中院辦理的有關案件表明,校園傷害,還出現在不同的校際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校園暴力使得受害學生由於受到暴力傷害的投射反應,出現各種違紀和越軌行為,甚至反過來去欺凌別的弱小同學。據法院審理的案件表明,被性侵案件當中,最小的被害兒童只有4歲,6至10歲的被侵害達近半數。

北京一中院在得出近七成未成年人犯罪與接觸網絡不良信息有關這一結論後認為,部分未成年沉溺網絡,主要是出於好奇、尋求刺激、崇拜模仿等心理,加上未成年人對網絡危害信息、不良人群的辨識能力差,以及對網絡的虛擬性認識程度不足,因被虛假信息欺騙導致被害。北京市一中院發布白皮書時提醒,未成年人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網路遊戲等不理性消費、過度消費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綜合上述可見,在網絡已經成為現實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當下,要想讓未成年人不接觸網絡,根本上不可能。要防止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獲取不良信息,說實話也有相當難度。因此,預防未成年人通過接觸網絡受不良信息影響導致犯罪,北京市一中院建議,應立法網際網路信息分級制度,全面規制涉未成年人不良網絡信息。看來,對於網絡對未成年人帶來的不良影響這一問題,還真的不能小覷。

相關焦點

  • 2020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整治校園欺凌刻不容緩
    【熱點概述】從去年大熱的《悲傷逆流成河》到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校園欺凌」這四個字逐漸搬上螢屏,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電影中的暴力畫面,充斥著侮辱、踢打、威脅等更為殘忍的手段,很難想像這是如花般的少年們的另一幅面孔。也正是因為大熒幕對青少年暴力事件的聚焦,讓越來越多的公眾對「校園欺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女生成「主角」下手比男生更狠
    校園欺凌難道僅僅是孩子之間的問題,是否也是家庭與社會的病症?如何讓欺凌遠離學校、遠離孩子?帶著這些問題,半月談記者在北京、河南、安徽、湖南、寧夏等地進行了採訪調研。  欺凌陰影籠罩校園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學生該如何避免?警察:這三招很管用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學生該如何避免?警察:這三招很管用近日在河北省清河縣又發生了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初一女生在短短的十天時間裡遭到同學的多次毆打,要不是家人偶然發現,孩子還不知道要繼續忍受多少時間,這是一件很惡劣的事件,也給所有人提了個醒,面對校園欺凌,要及早的解決和制止,不然後果讓人想像不到。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大量個案被「內部消化處理」
    「校園欺凌」已非個案  「校園欺凌」並非偶發事件。  在「雲南3男童侵犯23名同學」新聞震驚社會之前,類似的「校園欺凌」事件報導早已在媒體上屢屢出現。  上個月,6月22日,一段多名女生圍打一名女生的爆料視頻被大量轉發。
  • 日本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學生遭欺凌成普遍現象
    中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報導,近期日本頻發校園暴力事件,福岡市某專門學校的學生被學長逼迫跳河身亡;茨城縣發生了中學生自殺事件;而一起被隱瞞了將近一年的醜聞更令人震驚:滋賀縣一名13歲男生因不堪忍受校園暴力而自殺。他遭到同學各種欺凌,被強迫偷東西、還被頭巾勒住脖子、甚至被迫「練習自殺」。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近7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近7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原標題: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披露,過去10年,在該院審理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性侵類犯罪的受害人數佔到一半以上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多數人被欺凌竟不知該如何處理……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18日訊(記者 徐運源)近兩個月,全國曝出多起校園欺凌事件。有專家指出,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後,一些部門在處置時存在「重平息、輕教育」的傾向。那麼,遭遇校園欺凌後,到底應該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如何有效預防?能否提前幹預?本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學生 多數人若被欺凌不知該如何處理「你知道校園欺凌嗎?」「你有沒有碰到過?」
  • 不能忍,校園欺凌現象頻發,那些校園霸王如何治?
    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2、建章立制。
  • 近七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校園欺凌惡性事件頻發
    在頻發的校園欺凌惡性事件中,網絡欺凌日益嚴重。對此,白皮書建議,要嘗試推行「強制報告」義務,建立未成年人從業禁止人員庫;立法網際網路信息分級制度,全面規制涉未成年人不良網絡信息,從頂層設計優化未成年人保護環境。
  • 面對校園欺凌事件,家長、老師、學校應該怎麼做,能避免事情發生
    近幾年不斷報導出來的校園欺凌事件,引起社會大眾對校園安全的關注。例如在2011年,北京某學校裡一名男生被多名同學抓到廁所,並且逼迫該男孩吃下廁所裡的糞便。男孩猶豫了一下便遭到他們的毒打,最終男孩屈於他們的淫威,拿起廁所裡的一塊糞便吃了下去。
  • 「校園欺凌」頻發,父母應教會孩子這3步,才能保證孩子不被欺負
    導讀:「校園欺凌」頻發,父母應教會孩子這3步,才能保證孩子不被欺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校園欺凌」頻發,父母應教會孩子這3步,才能保證孩子不被欺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我們和對方家長溝通,但很多家長都只是表面教育孩子,而這種縱容往往導致欺凌現象更加嚴重。更令人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膽小,希望他們自己強大起來抵禦校園欺凌,幾乎不可能。家長的難處是,我們無法時刻保護孩子。而有時候其他小孩子「天真的惡意」很可怕,畢竟現在早熟現象越來越多,校園欺凌現象也越來越多。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在遭受校園欺凌時,我們和秦昊一樣的心疼無奈。我們很難完美解決這個問題,給孩子轉學又影響孩子學業。和對方家長溝通,但很多家長都只是表面教育孩子,而這種縱容往往導致欺凌現象更加嚴重。更令人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膽小,希望他們自己強大起來抵禦校園欺凌,幾乎不可能。家長的難處是,我們無法時刻保護孩子。
  • 教育觀察: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
    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教育觀察: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學校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助紂為虐」對於校園欺凌,教育部一再表示,要建立防控校園欺凌的有效機制,及早發現、幹預和制止欺凌學校作為育人的場所,理應成為制止校園欺凌的「第一道防線」,對此類事件要保持高度警覺,並將其放在學生健康發展的高度來處理問題。毫不疑問,每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對被欺凌的學生而言,都是一次巨大身體和心靈創傷,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其一生的事業和前途。學校絕不可在此類事件上「和稀泥」,或者得過且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 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危害
    如今同學毆打,校外圍堵等校園暴力事件頻發,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校園是一個學習的天堂,而不是一個充滿暴力的存在。下面講講如何遠離校園暴力。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發酵  12月8日晚,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刷屏。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發布:語言欺凌是主要形式
    據湖南紅網報導,為增強社會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紮實做好校園治理工作,昨日(5月20日),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 論壇上發布了《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與《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 日本再傳青少年自殺事件,長期的「校園霸凌」是罪魁禍首?
    然而就在這幾天,有新聞報導了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禍因校園欺凌,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扼制此等現象的發生? 日本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從七十年代至今,光是青少年的自殺人數就已超過1.8萬人,其中以開學當天的平均自殺人數最多。據日本電視臺報導,造成其現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校園霸凌」事件。 又是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校園欺凌。
  • 校園暴力頻發 專家: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作出定義
    而屢見報端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令人觸目驚心。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育培養他們的校園應該是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但是少數地方學生間欺凌和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容易形成輿論熱點,影響社會穩定。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發布 語言欺凌佔比高
    中新網長沙5月20日電 (張雲)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20日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集中討論中國社會風險演化及其防控、校園安全治理現狀與發展方向等內容。當天,《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論壇上發布。
  • 當校園欺凌轉變為社會欺凌
    面對層出不窮的類似事件,我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究竟是怎麼了;而人們在關注事件起因和後續進展的同時,卻忽略了造成此類事件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校園欺凌已經轉型成為了社會欺凌。當下,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話題,社會各界紛紛用各種形式予以關注,教育部門甚至就此出臺了一系列規定,預防惡性事件發生,但是社會欺凌卻很少有人關注,像本文開頭提到的就屬於是社會欺凌,只不過實施的對象從熊孩子轉變成了成年人而已。而更為關鍵的是,社會欺凌的來源分別來自於官方與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