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順潮
林順潮:三次登上「世界眼科百強榜」的中國人
知名眼科專刊《The Ophthalmologist》(《眼科醫生》)日前公布了2018年度世界眼科人物最具影響力100強,北京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院長林順潮教授再度入選,排名第18位。這是林順潮第三次入圍該榜單,也是今年中國唯一上榜者。
《眼科醫生》稱林順潮為:有遠見的眼科界領袖、醫學科學家、慈善家,對眼科界貢獻巨大。
※發表800餘篇SCI,曾任及現任10餘份國際SCI學術刊物編輯委員會成員。
※熱衷在中國內地進行扶貧及除盲的工作,參與健康快車和發起亮睛工程等慈善項目。
※將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打造為世界聞名的眼科機構。
※2012年創建希瑪眼科,目前市值12億美元。
※亞太眼科醫學會首位華人會長,被視為亞太眼科界主要領軍人之一。2008年起擔任中國全國人大代表。
「逆境,其實是披著虎皮的機會,懼怕面對虎皮,便失去了機會。不少成功的例子證明,正是因為主動和正面的面對挑戰才有轉機,過於安逸反而容易令人怠惰,難以闖出新天地。」
——林順潮自傳《逆流·順潮系列之我的成長剪影》
2012年,52歲的林順潮像他在自傳裡面描述的那樣「主動和正面的面對挑戰」,從自己奮鬥了20多年的學校和醫院辭職。彼時的他已是亞太地區眼科界的領軍人物,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香港眼科醫院醫療部主管,身兼多項要職,拿獎拿到手軟,科研多次創下世界第一……在這個外人眼中本可坐享其成的年紀,林順潮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因為他認為自己作為醫生,應該「哪裡有病人就去哪裡」。
2013,林順潮響應醫改號召,藉助《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深圳創辦了內地首家獨資眼科專科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2018年1月23日,北京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在北京開業。同期股票上市,目前市值12億美元。
俯下身來做慈善,放眼國際引領學科發展,作為行業內的領軍人物,林順潮認為我國眼科未來的發展,一方面要推進慈善的惠及面,另一方面則要從技術和管理上全面接軌國際。
用善的眼睛看世界
醫師報:您從事公益事業多年,動力是什麼?
林順潮:施比受有福,要用善的眼睛看世界。
林順潮從事公益事業18年,發起了享譽全國的公益項目「亮眼工程」。 「亮眼工程」至今已在全國10個省份成立了30個亮睛點 (扶貧眼科中心) 及一間扶貧眼科醫院,完成逾15萬例白內障手術。同時,他秉承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每走到一個貧困地區,就要培養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目前已培訓逾140名基層眼科醫生。
「2020年,是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國際視力年(Vision 2020,願景2020),我們的目標是到時擁有最少100個扶貧眼科中心,培訓出300位基層眼科醫生,完成超過100萬宗手術」林順潮說,白內障依然是中國致盲率非常高的疾病,因為防盲的理念不像國外普及度高,印度每年白內障手術是我國的兩倍。「目前治療白內障最好的方式就是手術,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已經非常完善」林順潮說,眼科醫生身負重任,我們期待慈善的雪球越滾越大,實現快速騰飛發展,希望通過慈善宣傳降低國內的致盲率。
優質的私人服務可以刺激公立服務加速改進
醫師報:您創辦醫療機構的初衷是什麼?
林順潮:一是希望服務更多有需要的病人,二是響應醫改號召,鋪陳一條接軌國際化標準醫療的通道。
與香港不同,內地的大部分優秀醫生和技術都集中在公立醫院,在林順潮看來,只有公立服務,意味著政府必須補貼每一個病人,而一些病人有不俗的經濟能力,並不需要補貼。而內地的公立醫院十分擁擠,病人看病非常困難,並且沒有其他選擇。
「我的目標是在內地做出高水平服務的樣板,邀請國際、國內的專家一起參與工作,成功的話便能貢獻國家醫改」林順潮說,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落地、北京希瑪眼科醫院的發展實踐顯示,CEPA政策成功把內地、港、外資的團隊融合起來,給內地帶來了專業化程度更高的香港服務,帶來了國際化程度更高的香港標準。
「而有了優質的私人醫療服務,較富有的病人便多了選擇,病人可以分流,公立服務就沒那麼容易超載」林順潮說,這樣一來一分一毫的補貼都能用於真正有需要的人。
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良性發展模式,讓林順潮對今年開業的北京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的未來充滿信心。「期待國家在稅收、人才流動等政策方面讓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站在一個起跑線上」林順潮說,引入良性競爭,優質私人服務可以刺激公立服務加速改進,同時也能反過來促進民營醫院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管理與從醫一脈相承
醫師報:您的管理理念是什麼?如何形成的?
林順潮:清楚自己的能力所限,從實踐中學習、掌握、進步。
「我本來不懂管理,只是把行醫時解決問題的方法,放到管理上面」。林順潮說,解決管理問題就像做學術研究,都要還原基本步,羅列問題的元素,逐項審視。參考別人怎樣解決問題,如果沒有現行的解決方法,就自己想辦法,然後驗證想法。如果實驗失敗,便告訴人家此路不通,避免其他人浪費時間。如果成功,則應把方法推而廣之,使更多病人得益,那甚至可能達到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令醫治方法煥然一新。鑽研醫術如此,學術研究如此。
林順潮認為自己管理理念的形成,就是靠虛心學習,從實踐中吸收經驗,並透過討論、請教、閱讀等途徑,不斷進步。「管理的竅門可以邊做邊學」,林順潮說,比如有些醫生只對升職加薪感興趣,你就要想辦法與他統一陣線,例如鼓勵他對病人好一點,那就可加快升職速度。
「價值觀也很重要」林順潮強調,例如不能因為資源不足而隨便診症。第一,什麼都可以放棄,但醫療水平不能放棄,價值觀一定要抓緊;第二,要有遠見,要設想將來的能力,只要能看清未來的方向,那麼即使一時失意、遇到困難,也能堅定地向前邁進;第三,是要有團隊精神,務求做到「1+1=11」;第四,要懂得分輕重,一個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只能做最必要的事情。
培養推動亞太眼科發展的人才
醫師報:您認為一名優秀的眼科醫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林順潮:不僅要有過硬的醫療技術,同時要培養人才、參與科研。
林順潮認為,一名優秀的眼科醫生,除了自己練就一身好「武功」治好病人外,更要參與教學和研究,栽培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林順潮在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的13年期間,為該機構培養了大批世界級眼科人才,培養出5名香港傑出青年。
成立希瑪眼科後,林順潮在國際眼科交流平臺建設上,已與亞太眼科醫學院(APAO)等6家國際級權威眼科學會建立學術合作關係,與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眼科屈光外科系等國際12家權威醫學院及臨床醫院建立密切合作。
林順潮創立了「眼科未來領袖培訓計劃」,除日常工作、互動工作坊機構參觀等,更是請來國際著名的眼科大師和年輕一輩對話。「希望透過該計劃,物色及培養亞太地區年輕有為的視網膜專家,讓他們能發展多方面知識、技能和潛力,為推動亞太眼科發展做貢獻。」林順潮說。
林順潮 :大灣區民營港資醫院謹慎探路 解決跨境醫療難題
自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籤署實施以來,這為香港醫療機構進入內地市場打開了大門。
「香港醫療行業具有核心競爭力,將香港醫療輻射去內地,當時我們在全國各地都考察過,最後選擇在一水之隔的深圳,具有先天的地理優勢,作為中國內地首個特區,深圳在很多政策方面都比較開放,先行先試。」希瑪眼科創始人林順潮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2009年1月1日,CEPA(補充協議5)實施以後,首次允許港澳人士在廣東省設置獨資或合資門診部。2011年12月兩地籤署CEPA《補充協議8》,鼓勵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內地所有直轄市及省會城市以獨資形式設立醫院。
根據廣東省衛生廳及弗諾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廣東省私營眼科疾病治療服務市場規模近年來增長迅速,由2012年的3.64億元增至2016年的6.8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7.1%,並預計將於2021年達到16.12億元。
2013年3月20日,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正式成立,希瑪眼科是首家通過CEPA進入內地市場的港資醫院。位於深圳福田區的「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樓高兩層,有三十張住院病床、五間手術室及十五間診症室,設九個專科,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等,亦提供中醫針灸治弱視及二十四小時急診等。
經過5年的發展,有兩家眼科中心、5家衛星診所、深圳、北京兩家眼科醫院均已步入正軌。2018年1月15日,希瑪眼科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上市。
林順潮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是香港眼科界的權威。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他深知國家鼓勵發展民營醫院,並看到了其中的發展契機,並毅然決定北上深圳做「開荒牛」開設醫院,並花了兩年時間進行籌備。
首年實現盈利
「大灣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交通基建陸續開通,大灣區內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以及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持,對於港資醫院進入內地市場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各種條件。「他笑言。
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順潮曾提交報告,建議在大灣區某些特定區域內設立藥物名冊互認機制,讓香港已註冊的藥物可直接在該區域內CEPA框架下的港資內地醫院使用,並建立藥物使用檔案記錄,防止優惠政策被濫用。
他指出,某些國際通用的藥物尚未在內地註冊,而重新註冊的周期可能需要三年,時間過長。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深港合作標本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經獲批可以使用部分在港認證的藥物,希瑪眼科深圳醫院已經提交相關申請。
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醫療市場蛋糕吸引了各路資本進入,但北上投資醫院是否會遭遇 「水土不服」,他坦言,「儘管大灣區有市場、有政策支持,但仍然面對很多障礙,比如,很多香港醫生對於內地醫患關係緊張十分擔憂,害怕醫鬧、醫暴事件,而且內地醫療收費相對較低,手術費用大約是香港的60%。考慮到交通時間以及稅率因素,香港醫生未必有足夠誘因去內地行醫。而且內地醫療耗材價格昂貴,成本高,必須要形成一定規模才能實現盈利。」
他曾透露,眼科醫院的商業模式為「輕資產、高現金流、回報快」,目前在內地建立一家新醫院的成本大約為5000萬港元,林順潮深圳醫院開業第一年已經實現收支平衡,一般投資回報期為三年。
希瑪深圳眼科醫院的管理和服務引入香港模式,將秉承「國際水平、港式管理、優質服務、合理收費」的宗旨,杜絕紅包,實行打包收費模式,重點攻克眼科大病、疑難病、新病,打造成國際性眼科疑難病會診中心。
根據公司3月底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深圳希瑪林順潮醫院的總收入達到1.22億港元,同比增長約40%,貢獻集團總體收入佔比約39%,較2016年提高3.9%。
在深圳首戰告捷後,林順潮計劃未來在大灣區內大展拳腳開設更多的醫院,「我們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當地的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交通便利、本身的市場競爭狀況等,目前來看,東莞、珠海、澳門都十分吸引,考慮開設一些大的門診醫院,未來我們可以將香港、深圳作為核心,輻射到大灣區內其他城市。」
事實上,隨著深港兩地生活聯繫日益繁密,跨境醫療服務已經成為迫切所需,公開數據顯示,每天約有33萬人次的香港居民到訪內地,目前有超過11萬香港老人定居於內地,其中約上萬名香港老人定居深圳。
香港公私營雙軌模式
隨著內地醫療市場對港澳逐步開放,港澳投資者已積極進行布局。根據廣東省衛計委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申辦的醫療機構共46家,其中獨資44家,合資2家;醫院3家,診所6家,醫學檢驗所1家,門診部36家;港資41家,澳資5家,基本分布在珠三角城市。
在他看來,隨著更多的港資醫療機構進入內地市場,將有助於推動內地的醫療改革,「我們並非直接照搬香港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據內地市場進行調整和改良,雙方互相學習,促進市場競爭,使得內地醫療市場改革出現躍進。」
來源:科技觀察網、21世紀經濟報導
-The End -
❦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薦讀】「天下潮商」創始人陳少斌分別與李嘉誠李澤楷見面交談
·【薦讀】潮商大咖雲集金色大廳 助力共建「一帶一路」
·【薦讀】兩位潮人當選財政部部長、人社部部長
·【薦讀】李嘉誠2017年汕大演講:願力人生(附往年演講內容)
·【薦讀】你在我眼裡的樣子——首發「壓箱底」李嘉誠周凱旋汕大浪漫照
·【薦讀】2018年第一季度潮商上市公司百強榜
·【薦讀】「天下潮商」與李嘉誠十年交往故事
·【薦讀】「天下潮商」與馬化騰十年交往故事
·【薦讀】「天下潮商」與陳有慶陳有漢十年交往故事
·【薦讀】「天下潮商」與謝國民十年交往故事
·【薦讀】「天下潮商」與饒宗頤十年交往故事
·【精彩對話】林少華:君子立潮頭 風正競上遊
·【精彩對話】張章筍:戰略布局主題地產 蓄勢前行
天下潮商傳媒集團精準聚焦於全球崛起的潮商群體,整合全球潮商高端優質資源,以推動全球潮商商業力量成長為使命,以傳播交流投資合作為龍頭,以全球潮商大資料庫為核心,致力構建全媒體傳播平臺和全球潮商高端交流投資合作平臺。
聯繫:13829563637 郵箱:txcs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