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和天朝為何要為對方兩肋插刀?

2021-02-13 歷史不作古

↑↑↑請點上方藍字一鍵免費關注!


來源:東方早報·上海經濟評論

作者:王元崇

原題:《明清鼎革:天朝的變與天朝道義的不變》

這種宗藩關係之下的事大字小的義務,並非全然是進貢磕頭或者言辭說教,必要的時候是要為對方兩肋插刀的,這對作為大國的中國而言尤其如此。例如,明神宗萬曆時期的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攻打朝鮮,朝鮮不支,向北京求援。萬曆皇帝立即出兵朝鮮,和日本人前後打了兩次。

萬曆本來不是個願花錢的皇帝,但在援朝抗倭的問題上,卻靡費百萬,毫不吝惜。一直到1598年豐臣秀吉病故,戰爭結束,朝鮮遂為明朝所拯救。自此以後,朝鮮稱頌「皇明」的「再造之恩」不斷,視明朝為「父母之邦」,認為同「天朝」明朝之間,「恩同父子,義則君臣」。直到1674年,也就是清軍入關明朝滅亡的30周年之際,朝鮮當時的國王還在漢城專門建成了「大報壇」,用來祭祀明朝的「再造之恩」。一直到1897年朝鮮改稱帝國之後,朝鮮大報壇的祭祀活動才最終停止。

但也恰恰是在萬曆時期,東北邊外的建州女真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逐步崛起,並且於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1618年開始了同明朝的戰爭。在明朝和後金的戰爭中,朝鮮出兵支持明朝,試圖一舉殲滅「奴酋」努爾哈赤。詎料1619年的薩爾滸戰爭,明軍和朝鮮聯軍大敗,此後戰局總體對明軍和朝鮮不利。

1626年努爾哈赤因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擊傷殞命之後,其子皇太極上臺,次年即發兵打敗了朝鮮,與朝鮮約為兄弟之盟,金為兄,朝鮮為弟,雙方也開始互相遣使交往。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國」,當時在場的兩位朝鮮使臣,認為皇太極稱帝乃是「僭號」之舉,拒絕對其行三跪九叩頭禮,而朝鮮國王亦表示不能承認大清國的地位。不久,皇太極揮師東進,長歌而入漢城,迫使朝鮮國王於1637年初在漢水南岸的三田渡地方親自向皇太極跪拜投降。

經此一戰,清鮮兩國由兄弟關係變成了君臣父子關係,大清為君父,朝鮮為臣子,朝鮮承認了大清國的地位,朝鮮與大明國的宗藩關係轉移到了其與大清國的關係之上。從此以後,一直到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為止,大清國與朝鮮國的宗藩關係,總計延續了258年。

這就是說,清政權在1644年入關之前,早已和朝鮮建立了宗藩關係,立下了君臣名分。到清軍入關時,這種君臣體制在實際的使節往還和禮儀施行之中,已維繫了7年之久。但另一方面,朝鮮在明朝的時候,就自比是「小中華」,讀孔孟、行禮教、興科舉,儼然一個小中國。朝鮮視女真以及後來的清政權是「蠻夷」,舉國上下一度對清嗤之以鼻,1637年朝鮮被迫舉國降清的時候,清使在朝鮮沿途招納房妓,「妓輩以死拒之」。1639年,朝鮮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之下,在當年國王投降的三田渡受降壇,樹立了「大清皇帝功德碑」,但很多儒生屢屢想設法搥碎此碑,這使得清鮮雙方的神經很是緊張了幾年。

大清皇帝功德碑

清軍當年撤退的時候,將從江華島俘虜的王世子等人一併帶回了盛京,扣作人質。1644年,清軍在多爾袞的帶領之下入關,同時入關的就有朝鮮的王世子,嗣後王世子及其從人被釋放回國。但顛沛流離之下,王世子很快逝世了。

在清軍入關、大明亡國之後,朝鮮認為中土已被夷人玷汙,自己才是中華文明正統所系。國內尊周尊明的風氣,因此大盛,很多讀書人繼續使用崇禎年號,一來紀念「皇明」,二來昭顯自己反清尊明的氣節。今天在韓國的很多朝鮮時代的書院內,仍有很多匾額上的落款,是「崇禎紀元後」多少年、「崇禎甲申後」多少年之類,均與此種明亡以後得到強烈凸顯的「小中華」文化認同的風氣有關。然而,在官方層面,朝鮮不能否定的是其在政治正統性上同清代中國的緊密聯繫,換言之,朝鮮王室的正統名分,連同越南和琉球王室的一樣,都必須出自北京清廷的冊封。

到了康雍乾年間,清朝鼎盛時期到來,隨著宗藩交往年復一年地進行,朝鮮反清的情緒逐步消退。很多知識人在跟隨赴京使團一路參觀之後,眼見清朝治下的中國是如此的殷實繁華,不免大受刺激,開始呼籲朝鮮不要盲目反清,還是先好生學習一下清朝,以便厚生利民。其實這種認識,實際上等於是間接承認了清朝的中華文明地位。隨著時間的流逝,朝鮮對清朝的中國地位,不免漸趨認同。

同時,清朝與明朝相比,對朝鮮可以說是仁義有加。例如,清廷並未要求朝鮮薙髮,而且允許朝鮮保留明朝衣冠,這是為何今天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朝鮮王朝時候的那些服飾和中國明朝很像的緣故。並且,早在入關之前,清廷就先後明令廢除了一系列明朝期間實行的勒索朝鮮的政策,例如獻給欽使的官妓等等。另外便是大幅度減少朝鮮貢物,特別是在入關之後,清廷握有中原沃土,對朝鮮貢物的種類和數額更是屢次大幅減免,乃至到了雍正的時候,朝鮮貢物已不到入關前的十分之一。清廷回賜的物品也逐步增多,其價值遠過貢物的價值,這一點連朝鮮自己的貢使都連連承認。而朝鮮歲歲進貢的作用,也就不過是做一個形式上的貢獻,通過一系列的有規制的禮儀程序,來增進兩國的宗藩君臣秩序,固化這種天下體制。

在這種清鮮宗藩關係內,雙方事大字小的義務,自1637年以來就一路沿襲著。它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外在的強烈表現,但這不代表這種雙邊義務的消退,特別是不代表中國對其藩屬國所具有的天朝權威和道義的消失。在這一體制內,朝鮮作為一個藩屬國,是沒有「外交」可言的。當時的所謂「外交」,和今天的完全不同,其意思基本等同於交往外夷,而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即中國皇帝才擁有這種權力,而且其交往必定是要通過外夷「朝貢」中國天子來實現。朝鮮國王在級別上相當於清朝的督撫,同樣系中國皇帝的臣子,而人臣無外交,是自古聖訓。朝鮮與日本之間,的確存在著一種叫做「交鄰」的關係,但這種溝通主要發生在漢城朝廷和日本的對馬島宗氏家族之間,並且以商貿往來為主,朝鮮在同對馬島交往的模式內,幾近扮演了清朝在清鮮關係內的角色。除此之外,朝鮮同其他國家沒有任何交往,所以後來西方人稱呼朝鮮為「隱士之國」,主要來源於此。

到了19世紀後半期,也就是中國的晚清時候,英、法、美、日等國在同中國籤約之後,漸次來朝鮮叩關,欲同朝鮮建立外交聯繫,但朝鮮屢次向對方申明「藩臣無外交」之義,拒絕與其聯繫,所以這些國家最後都不得不轉而依靠中國居間,方能與朝鮮取得某種外交上的聯絡。而清朝自1637年以來便內在具有了的對朝鮮的字小義務,也便在這個晚清大外交的時代,開始逐步彰顯出來,並與西方近代外交路數摻雜在一起,在中朝之間逐漸織成了一個極其複雜的宗藩體系和外交體系的內外網絡。

在甲午之戰爆發前的20年,清朝以天朝所應承擔之道義,屢屢置身朝鮮事務之中,無法自拔,也無從自拔,終被捲入戰爭,並一敗塗地。1910年,朝鮮正式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宣告亡國;次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也迅速覆亡。這對天朝的君臣,幾乎是手拉著手,一同走入了地下的。

相關焦點

  • 「兩肋插刀」的成語故事出自秦叔寶,是真的嗎?
    真正的朋友應該是願意為對方兩肋插刀的。能夠為對方兩肋插刀,說明關係非比尋常,是彼此十分重要的人,兩肋插刀這個成語出自隋唐時期的秦瓊秦叔寶。然而這其實是一個誤會,如果秦瓊真的兩肋插刀了的話,就不會有後面的瓦崗起義了,他早都一命嗚呼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隋煬帝為修理京杭大運河,肆無忌憚的搜刮民脂民膏,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此時江湖中湧現了一批綠林好漢,他們劫富濟貧。因為打劫前會先放響箭,又被稱為響馬。
  • 18世紀朝鮮單方面對大清實施貿易禁運,藩屬國為何如此膽大?
    這些舉措嚴重的打擊了朝鮮與大清的貿易,甚至導致大清專門針對朝鮮出口的商行倒閉。一個小小的藩屬國為何敢對宗主國大清如此的大膽?英祖的禁奢運動除了推動節儉以外,還有經濟政治各種層面的考量當時大清的商品可以說充斥著朝鮮的方方面面,從上到下以用大清物品為榮。而朝鮮本土生產的土布等商品根本無人問津。
  • 朝鮮和韓國當初是怎麼分道揚鑣的?
    天朝大哥給定得名,開心不」當然此時朝鮮那旮旯還是一整坨並沒有像現在這樣一分為二老李頭在公司成立之初然而不管是韓國還是朝鮮兩國從分裂之際都認為自己才是朝鮮半島「正統」一心想吞掉對方1950年6月25日朝韓為何轉變的如此之快?
  • 朝鮮大馬互禁對方公民離境
    綜合新華社電 朝鮮外務省7日通報馬來西亞駐朝大使館,暫時禁止境內馬來西亞公民離境。同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發表聲明,呼籲朝鮮立即「釋放」所有在朝馬來西亞公民。他同時指示,在確保這些馬來西亞公民的安全之前,所有境內朝鮮公民禁止離境。
  • 本是同一個民族的朝鮮和韓國為何分裂至今
    朝鮮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在祖國北半部加強人民政權大力開展思想、技術、文化三大革命,為實現社會主義的完全勝利而奮鬥,為按照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的原則實現祖國的統一而鬥爭。這裡很明確提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目前實際所管轄的地域只是祖國北半部,同時指出要按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的原則實現祖國的統一。
  • 十二星座中最仗義的四大星座,願意為朋友兩肋插刀
    朋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朋友之間能都深交,很多人都會看對方是否仗義。為人仗義的人,待人真誠,守信用,為了甘願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最仗義的星座的前四名吧!第一名:白羊座白羊座為人處事向來都是光明磊落的,極具英雄主義色彩。
  • 每日一解:天朝上國
    【參考答案】(1)同:古代對世界的認識僅限局部;以自己為中心認識世界(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2分)異:歐洲對世界的認識逐漸客觀、成熟;中國一直以中央中心自居(固守「天朝上國」觀念)。(2分)原因:歐洲開闢新航路的過程中發現了以前未知的地區;人文主義傳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潮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 天朝君臣〡夾縫中的欽差——駐朝總理袁世凱
    1885年11月,在李中堂的大力舉薦之下,袁世凱被北京朝廷正式任命為「欽命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從此在朝鮮一直駐紮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才回國。從1882年入朝到1894年回國,袁世凱在朝鮮近十三年,其中十年是擔任上述欽命的「總理」的。不過,在袁世凱之前,清政府最先派駐的駐朝官員是陳樹棠,而要明白袁世凱的權力,須從陳樹棠說起。
  • 高峰:走私偷看韓劇在朝鮮為何會判死刑
    如果韓國媒體的報導屬實,那麼朝鮮的作為也就太不人道了。有需求才會有市場,走私觀看韓劇說明朝鮮民眾想了解外部世界的欲望很強烈,同時也反映出朝鮮社會和體制的封閉和壓抑人性。如果在朝鮮僅僅因為觀看韓劇就遭當局槍決,只能說明朝鮮金正恩政權畏民如虎,待民如虎。那麼朝鮮到底為何如此害怕外部信息的流入呢? 筆者認為首先是害怕自己丑化以韓國為主的外部世界的謊言被戳穿。
  • 「脫北者」為何渴望回朝鮮
    移民官員問她和母親為什麼來韓國,母親老老實實地說,她想過好日子,對方諷刺地回答「祝你好運」。    在日常生活中,李某面對的最大問題是韓國人的冷漠。「韓國人說的話不是純正的朝鮮語,這讓我很累。」她告訴愛爾蘭網站「Hendicott Writing」,韓國人認為來自貧窮國家的人沒受過良好教育、粗魯無禮,她卻覺得韓國人說話嬌聲嬌氣、虛偽做作。
  • 崩潰的,不僅僅是天朝---《天朝的崩潰》讀書小記
    一、為何「看上」這本書?    由於偏好泛讀歷史類書籍,時不時纏著曹老師推送一些書籍。又比較喜歡了解近代史趣聞軼事,就把茅海建老師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默默放入了購物車並拉入「在讀」名單。《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封面二、幾點感觸。
  • 中國網友為何力挺朝鮮「槍決」
    「槍決負責人」為何得中國網友力挺? 這則槍決塌樓施工負責人的新聞在中國網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人都紛紛力挺金正恩這一做法。一直以來,對於金正恩的家族統治,中國網民向來不感冒,但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為何會獲得眾多網民的力挺?
  • 送禮不花錢 《天朝》聖誕禮物大盤點
    為何開心自不必過多解釋,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就能說明一切。而「交換聖誕禮物」一直在微博話題榜上高居不下,足以說明這是一個讓人揪心的難題。 《天朝》紛爭不斷的世界裡英雄輩出,寫實精細的畫面、可愛憨厚的靈獸也吸引了不少的女性玩家。沙場徵戰之中不斷上演刻骨銘心的鐵漢柔情。在聖誕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帶自己心動的MM參加《天朝》的活動,為她送上一份精美的禮物吧。
  • 韓國此前被稱為「南朝鮮」,為何後來又改口稱其為「韓國」?
    在當時「高麗」就是朝鮮半島的稱呼,「Korea」翻譯過來就是「高麗」的意思。時至今日,在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的使用中,用「North Korea」代表朝鮮,「South Korea」代表韓國,就可看出大家一直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當時大家幾乎默認的一個事實,那就是朝鮮半島內只有一種歷史文化,內部應該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要是這麼說:朝鮮和韓國這兩個國號又是從何而來呢?
  • 美國打敗薩達姆與卡扎菲,為何卻不敢動態度強硬的朝鮮?
    超級大國為何要打卡扎菲與薩達姆提到21世紀美國發動的戰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伊拉克戰爭以及利比亞戰爭,因為他們國家的梟雄人物,不論是卡扎菲還是薩達姆,最後的下場都不怎麼好。但是為何美國要對這兩個中東地區的國家下手,直接顛覆他們的政權呢?其中理由還需要展開來說。
  • 朝鮮與中國相鄰,為何只聽說去韓國,卻沒有去朝鮮的?原因很現實
    而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朝鮮與我國的領土相接壤,並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友好往來,兩國之間的人民也是有很多情意。為何卻很少有中國人去朝鮮進行旅遊的呢?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也非常簡單,背後原因讓人感到十分的現實。我們都知道,朝鮮,日本這些國家都是比較發達的。
  • 天朝何時崩潰?會重現嚒? ——《天朝的崩潰》讀後
    在閱讀到第7章 平等與不平等時,茅老師以「天朝是一個夢,一個難以驚醒的夢結尾」,點醒了我對書名中【天朝】的認識。以夢做比,強調的不僅僅是與現實的對立,更是其作為一種觀念存在的定性。因此,我開始慢慢將「天朝」與「清朝『這樣一個政權相區別。正如書中所言,「在19世紀急劇縮小的世界中,『天朝』本是一個特殊的世界」。
  • 兩肋插刀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成語出處: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讓老喬先撤,你為他兩肋插刀頂上一陣。」兩肋插刀的例句:1、脫機的人永遠不知道聯機的人等了她多久……我為兄弟兩肋插刀,為女人插兄弟兩刀。2、為了兄弟兩肋插刀,為了媳婦抽筋拔骨。3、為兄弟兩肋插刀,為女人插兄弟兩刀。4、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女人插朋友兩刀。
  • 從朝鮮歸來韓國球員吐苦水 孫興慜:對方動作大還罵髒話
    韓國球員回到韓國後接受採訪,不止一人表示朝鮮球員在比賽中罵人,金珍洙甚至表示黃仁範被朝鮮隊員打了一拳!隊長孫興慜也表示朝鮮球員動作很大還罵髒話,球隊能夠不受傷平安回來已經不容易了!孫興慜接受採訪時談到與朝鮮的比賽,直言朝鮮球員對他們有些敵視:「沒能拿到3分,很可惜。來到這裡,我們只關注於比賽,而非球場外的事情,所以球場外的事情,我關注的不多足球是一種對抗激烈的運動,即便如此,朝鮮的球員太有侵略性了,有很多犯規是沒有必要的。他們對我們過於敏感,踢這樣的比賽,首先要保證自己不受傷,他們還說了一些我不想聽到的話。」
  • 梁立昌:叫板川普,朝鮮為何聲稱不是中國手裡的牌?
    這篇文章的緣起是國際上正在流傳一個離奇的主張,那就是中國以後在同美國的較量中可能打「朝鮮牌」,這無疑表達了朝鮮這樣一種認識,川普眼裡沒有朝鮮,只有中國,導致朝鮮與美國的直接對話難以實現。眼看川普要執政了,如何讓川普儘快和朝鮮對話這是朝鮮當局優先考慮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