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2020-12-17 澎湃新聞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

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

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38歲斬獲4項全球大獎

據西蒙斯基金會官網消息,惲之瑋獲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以表彰其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的交叉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

西蒙斯基金會由著名數學家、慈善家和有「對衝基金第一人」稱號的詹姆斯·西蒙斯及其夫人創立,資助教育、衛生、自然科學等領域的學者。自2012年起,基金會每年挑選3~4位傑出的數學家成為西蒙斯學者。每位西蒙斯學者將獲得為期5年、總額5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並依據獲獎者的研究影響力,可續延5年。獲獎者可自由支配資金,以進行長期的原創性工作和解決數學的根本性問題。

本年度共評選出15位西蒙斯學者,惲之瑋成為數學領域4位獲獎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華人獲獎者。

惲之瑋,1982年11月出生於江蘇常州,2000年進入北大數院學習,本科畢業後赴普林斯頓大學留學,2009年獲博士學位,2018年起擔任MIT數學系教授。

主要從事表示論、數論和代數幾何尤其是朗蘭茲綱領的研究。他利用幾何的思想和技術來解決群表示和數論中的問題,構造了E7和E8類型動機的第一個例子,並解決了相關逆伽羅瓦問題。

在北大數院學習期間,惲之瑋取得了19門課程100分、7門99分的成績,是同學們眼中的「惲神」;他看理論書籍感覺就像閱讀小說,每天研究10小時以上的數學而不覺疲倦。

2012年,由於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等方向諸多基本性的貢獻,惲之瑋獲得SASTRA拉馬努金獎。該獎項只頒發給32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2006年,知名華人數學家陶哲軒也曾獲此獎。

2017年,時任耶魯大學教授的惲之瑋,拿到了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大獎——科學突破獎。

2018年,他成為國際數學界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術會議——國際數學家大會的邀請報告人。

加上今年所獲的西蒙斯學者獎,38歲的惲之瑋已斬獲4項全球大獎。

光環閃耀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包括惲之瑋在內,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1999年入校的劉若川、許晨陽,2000年入校的李馳、袁新意、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年入校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2002年入校的王博潼,2003年入校的劉一峰等等。

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拉馬努金獎、斯隆研究獎、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克雷研究獎、未來科學大獎等多個重量級獎項。

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宋詩暢、肖梁、許晨陽(左起)

以下為和惲之瑋同屆的3位天才數學家簡介。

袁新意

2000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獲得者,第一位獲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副教授。

朱歆文

2004年本科畢業後,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於2009-2012年在哈佛大學任教,2012-2014年在西北大學做助理教授。2014年,任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副教授,2016年升任教授。

曾獲2013-2014年度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學金,2020年度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張偉

2000年保送至北大數院,2004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2009年獲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講師。2011-2017年先後任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7年至今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數論、自守形式和算術幾何等方面的研究。

延續十幾年的友誼,強強聯合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黃金一代」的數學家們,在科研的道路上仍然延續著昔日的友誼。

2017年,惲之瑋和張偉合作,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這和7個「千禧年問題」中的3個(霍奇猜想、黎曼假設、BSD猜想)都有關係。他們共同獲得了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2015年,研究代數幾何的惲之瑋和朱歆文,以及專注於數論的袁新意和張偉,將這兩種大方向組合出了一個獨特的視角,用以攻克Langlands工程。這一工程由Robert Langlands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試圖建立數論與幾何之間的內在關聯,用一個領域的工具和方法研習另一個領域的問題。

未來,期待他們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

新聞來源:科學網

原標題:《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新聞—科學網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來源:科學網 整理 | 劉如楠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 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又一位獲得世界大獎,全成美國名校教授
    只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學,擁有的強勢專業就越多,譬如北大,不僅擁有名滿天下的光華管理學院,還有享譽全球的數學院。就在前不久,北大數學院「黃金一代」中,又有一位獲得世界大獎,至此,這些北大培養出來的優秀數學家全部成為美國名校教授。此次獲獎的中國數學家名叫惲之瑋,從小就酷愛數學,中學時代成為奧賽界的王者,奪得過多個第一。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今年西蒙斯學者獎唯一華人獲獎者前不久,西蒙斯基金會公布了今年西蒙斯學者獎的獲得者。
  • 北大學神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圖源:北大新聞網今年西蒙斯學者獎唯一華人獲獎者前不久,西蒙斯基金會公布了今年西蒙斯學者獎的獲得者。
  • 數學奇才惲之瑋35歲成MIT華人終身教授,如今再獲西蒙斯學者獎
    今年,共有15位西蒙斯學者獎獲得者,其中數學領域僅有4位,惲之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惲之瑋是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第4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1982年,惲之瑋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名門望族」。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因為惲之瑋的先輩中,有很多文化名人、高官政要、革命前輩和知名學者。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導讀:近日,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朱歆文是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獎項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巧的是,朱歆文和惲之瑋、張偉是同屆同學,都是2000年進入北大數學學院攻讀,許晨陽是他們的師兄,1999年進入北大。今天是教師節,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位已為人師的北大數學才子。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動態
    整理|袁小華聚 焦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美國數學會(AMS) 官網11月10日公布,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所作出的貢獻。
  • 田剛:四合院裡的北大數學「特區」,能否再締造黃金一代
    1998年,田剛向北大提議創辦「特別數學講座」,邀請一批高水平的留美中國數學家回國講學。他每年也會在北大組織本科生讀書班和研究生討論班。有意思的是,一批對數學有天賦、有興趣的年輕人恰在世紀之交進入北大學習,包括99級的許晨陽、劉若川,00級的惲之瑋、袁新意、張偉、朱歆文……他們後來均在世界頂級學術舞臺證明了自己,被外界評價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三人均獲數學新視野獎,如今均在美國名校執教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三人均獲數學新視野獎,如今均在美國頂級名校執教。北大數學學院校友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三人都曾獲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2016年獲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晨興數學獎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張偉在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並在2017年開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教授。l 惲之瑋1982年出生在江蘇常州,小學四年級起參加數學奧林匹克,其間獲《小學生數學報》競賽及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
  • 北大4位數學天才成美國終身教授,從未計劃回國,理由讓人沉默了
    進入北大,張偉的數學天賦被徹底激發出來,老師每周還提供給他一節課讓他講課,特定培養他的教學能力,從北大畢業之後,張偉就留學美國哥倫比亞,他先後獲得了拉馬努金獎、晨星數學金獎。34歲那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終身教授,他也從未計劃回國發展。
  • 專訪田剛:四合院裡的北大數學「特區」,能否再締造黃金一代
    有意思的是,一批對數學有天賦、有興趣的年輕人恰在世紀之交進入北大學習,包括99級的許晨陽、劉若川,00級的惲之瑋、袁新意、張偉、朱歆文……他們後來均在世界頂級學術舞臺證明了自己,被外界評價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亮相科學界奧斯卡!強到無法理解…
    (原標題: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亮相科學界奧斯卡!他們被稱為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惲之瑋、張偉都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的本科生。惲之瑋、張偉、袁新意、吳忠濤、劉志鵬、朱歆文……2000級的數院本科生逐漸成為中國數學新一代領軍人物。其中,惲之瑋、張偉、朱歆文和袁新意四人的友情持續了十幾年,他們的數學品味相同,但風格各異,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不斷的相互促進與挑戰。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惲之瑋獲2020西蒙斯學者獎,曾被稱為「惲神」
    在北大數院學習期間,惲之瑋所學課程取得了19門100分、7門99分的好成績,是同學們眼中的「惲神」;他看理論書籍感覺就像閱讀小說,每天研究10小時以上的數學而不覺疲倦。20年後的今天,他已成長為表示論、數論和代數幾何方向傑出研究者,此次的西蒙斯學者獎也是他繼2018 ICM報告人、拉馬努金獎、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等國際大獎後獲得的又一殊榮。
  • 他是北大數學天才,35歲獲得「華人菲爾茲獎」,受聘哥大終身教授
    雖然北大和清大都是兩所綜合性高校,但是民間總是認為北大的強項是文科,清大的強項是理科,其實不然,北京大學的數學學院就非常的厲害,其中這三位學子經過努力,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們分布在數學界的不同領域,可謂是「三足鼎立」,他們分別是:2000級數學學院惲之瑋、2000級數學學院張偉、1978級數學學院張益唐。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介紹其中一個人物,他就是摘取了「華人菲爾茲獎」的數學家——張偉。
  • 北大數學「特區」,能否再造黃金一代?田剛如是說——
    現年59歲的田剛出生於南京,高中畢業後在不同的地方打過工,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儘管走進考場的田剛有些忐忑,但他順利夠上了第一志願南京大學物理系。隨後,數學滿分的他被老師強行「挖」去了數學系。  1984年,田剛在北大數學系碩士畢業後留校,帶著學校借的50美元,遠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深造。
  • 北大數院培養的黃金一代,僅有兩人留在國內,其餘均在美國任教
    2000年前後,北大數院湧現出了一批極富數學天賦的學生,他們天賦異稟,相互之間友情深厚,本科期間的深度學習和交流合作為他們日後的數學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他們都在各自領域內取得了被數學界認可研究成果和矚目成績,這些人被稱為北大數院的「黃金一代」。
  • 他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2019年結束美國的工作,回國效力
    北大作為我國的學術聖地,建校100多年來,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而有北大1號院系之稱的數學科學學院,更是人才輩出。特別是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學院的學生,由於在數學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被稱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比如1999屆的許晨陽、劉若川;2000屆的李馳、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屆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等。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出國深造後卻全都留在美國,現狀如何?
    北京大學的數學系一直以來都是王牌專業之一,這裡集中了來自全國的數學天才,廣大學子也以能考上北大數學係為榮。在21世紀伊始的時候,北京大學的數學人才更是呈井噴式浮現,一時間這裡甚至成為了全國的數學人才中心。